【超閱讀觀點54】大道至簡,精簡、精巧、精深的寫作技術--《精準寫作》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寫作要怎麼力求精準?

其實文字反映的是我們想法,所以要能夠達到「精準寫作」的地步,首先要訓練的其實是「精準思考」,然後再談如何用文字、句子、段落乃至於標題,鋪陳我們的想法。

作者洪震宇提到這本書的重點是「精簡」、「精巧」與「精深」,也就是不僅要能夠濃縮,還要濃縮得恰如其分,更要提煉出最重要的精華。

raw-image

精準寫作的先決條件-抓重點

寫作絕對不是越多越好,沒有重點的「雜記」,很快就會讓讀者失去興趣。

「少就是多」這句話不僅能運用攝影,也可以用在寫作方面。亦即「寫這篇文章的目的為何?」作者分享重點力3S:簡單、簡短、具體,要好讀、好記,而且不要太多華而不實的辭藻。

另外,寫作應該以「段落」為單位做思考,每個段落好好講述一個重點,而非以句子做思考,避免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迷思。

每個段落可以用「魚骨寫作」方式,想像先有了魚頭,長出了魚骨,再來魚骨周圍長出魚肉,最後有了魚尾。把這個概念套用在寫作,在每段開場使用主題、摘要句(魚頭),主題重點(魚骨),再用支持主題內容的細節(魚肉),最後有結論(魚尾)。

在平時情境中,則要勇於呈現自己的想法,或是多看紀錄片,看看紀錄片如何用精準句子串連場景,作為練習。

重點背後的支撐--結構力

在抓出重點後,要讓讀者認同我們所說的,那們文章就要有理有據。

以邏輯三角「主張、根據、結論」的角度思考,運用在寫作上,就是要先確立主題,簡化訊息,釐清元素的彼此關係,然後建立新的結構。

而新聞常用的金字塔寫作,先寫觀點,然後用重點、情節鋪陳(從抽象到具體),也可以作為參考。

見林也見樹--觀點力

要如何培養觀點力,作者給了3個思考方向,視野、視角與視點。

視野:用時間或空間進行脈絡思考;視角:多角度思考(換位思考、逆向思考、創意思考);視點:觀點(作者的立場、態度與原創性)。這三個思考模式,就像是我們拿相機拍照一樣,可以用廣角端去帶出整個場景,再用中焦段或特寫去記錄我們看到的場景。

作者也分享觀點力座標,由自己、他人;正面穩定、反面改變所構築的四個象限,思考文章的面向。


西恩後見

《精準寫作》提到的寫作力其實有8點,除了文中分享的重點力、結構力跟觀點力,還有主題力、情節力、標題力、開場力與結論力。不過西恩認為既然要提到「精準寫作」,那最重要的三力應該就是重點力、結構力跟觀點力,所以特別挑這三點分享。

看完《精準寫作》,覺得內容如標題所述,都非常精要、精巧,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多次使用「象限圖」,表達如果單純用文字不好描述的概念。所以如果想要在寫作方面,有公式可以快速指引、依循,那麼《精準寫作》是非常好的桌邊工具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滾石西恩的沙龍
103會員
168內容數
閱讀面向會包含時間管理、工作效率、習慣強化、閱讀寫作技巧與人際關係等面向,並希望整理不同作者的觀點,內化成自己的想法,打造適合自己的系統。如果這也是你(妳)追求的目標,歡迎一起加入。
滾石西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很多人可能都這樣經驗:制定了完美的時間管理作息表,最後卻沒能完成,感嘆「時間管理」好難。 如果從管理角度看待「時間」,那麼可能從一開始就搞錯方向。 沒有人能夠管理時間,我們真正能管理的只有自己 《把時間當作朋友》作者李笑來說,「沒有人能夠管理時間,我們真正能管理的只有自己。」仔細思考,確實
Thumbnail
2025/03/29
很多人可能都這樣經驗:制定了完美的時間管理作息表,最後卻沒能完成,感嘆「時間管理」好難。 如果從管理角度看待「時間」,那麼可能從一開始就搞錯方向。 沒有人能夠管理時間,我們真正能管理的只有自己 《把時間當作朋友》作者李笑來說,「沒有人能夠管理時間,我們真正能管理的只有自己。」仔細思考,確實
Thumbnail
2024/02/17
《態度》、《見識》、《格局》是吳軍博士的人生進階三部曲套書,《如果只用十個字概括獲得大格局的方法,那就是「位置、方向、方法、步伐和節奏」,要能認清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方向,並根據自己的能力掌握好節奏,提高進步速度,幾年後就會看到格局比今天大很的自己。
Thumbnail
2024/02/17
《態度》、《見識》、《格局》是吳軍博士的人生進階三部曲套書,《如果只用十個字概括獲得大格局的方法,那就是「位置、方向、方法、步伐和節奏」,要能認清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方向,並根據自己的能力掌握好節奏,提高進步速度,幾年後就會看到格局比今天大很的自己。
Thumbnail
2024/02/09
在讀《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前,我在想一件事,「給予」總體來說,是正面的,應該是無庸置疑。給予代表幫助別人,沒有人會說不好,我們也常聽「吃虧就是占便宜」、「施比受更有福」,不過即使如此,「給予」看似簡單,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在工作職場上,給予別人協助,有可能會損及自己的利益時,
Thumbnail
2024/02/09
在讀《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前,我在想一件事,「給予」總體來說,是正面的,應該是無庸置疑。給予代表幫助別人,沒有人會說不好,我們也常聽「吃虧就是占便宜」、「施比受更有福」,不過即使如此,「給予」看似簡單,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在工作職場上,給予別人協助,有可能會損及自己的利益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上一篇寫了怎樣先用ROA寫作術列出大綱,然後在大綱的基礎上透過像限圖簡單找出能夠捉住讀者注意力的主題。接著在主題上找出重點,做出文章最基礎構件。現在來看如何有條理地把構件排好組成精彩情節,再為外框填入精彩觀點令文章更豐富。
Thumbnail
上一篇寫了怎樣先用ROA寫作術列出大綱,然後在大綱的基礎上透過像限圖簡單找出能夠捉住讀者注意力的主題。接著在主題上找出重點,做出文章最基礎構件。現在來看如何有條理地把構件排好組成精彩情節,再為外框填入精彩觀點令文章更豐富。
Thumbnail
上一篇 跟大家分享了如何從茫茫大海中找到定神針,藉由大量發想到脈絡思考,最後聚焦主題,給讀者明確的主題方向。而有了明確欲撰寫的主題後,是不是仍有不知道該寫些什麼內容才能符合主題的困惑呢?今天我們就來帶大家把複雜變簡單,寫出有重點的文章吧!
Thumbnail
上一篇 跟大家分享了如何從茫茫大海中找到定神針,藉由大量發想到脈絡思考,最後聚焦主題,給讀者明確的主題方向。而有了明確欲撰寫的主題後,是不是仍有不知道該寫些什麼內容才能符合主題的困惑呢?今天我們就來帶大家把複雜變簡單,寫出有重點的文章吧!
Thumbnail
需要改善寫作技巧嗎? 是否經常在寫作時感到困擾?是否希望能有更有效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否在追求清晰、簡潔、具有說服力的寫作時感到挫折?這篇文章將為您揭示三個寫作的祕密武器,以提升您的寫作技巧。
Thumbnail
需要改善寫作技巧嗎? 是否經常在寫作時感到困擾?是否希望能有更有效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否在追求清晰、簡潔、具有說服力的寫作時感到挫折?這篇文章將為您揭示三個寫作的祕密武器,以提升您的寫作技巧。
Thumbnail
線上課程筆記⋯⋯。把「自顧自的說」轉化為「這樣說你可能比較容易理解」的出發點,重新思考文章的脈絡佈局。
Thumbnail
線上課程筆記⋯⋯。把「自顧自的說」轉化為「這樣說你可能比較容易理解」的出發點,重新思考文章的脈絡佈局。
Thumbnail
你知道自己的文章寫得很好,但就是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沒人想看。 《精準寫作:寫作力就是思考力!精鍊思考的20堂課,專題報告、簡報資料、企劃、文案都能精準表達》這本書也許能夠給你適合的答案。作者是洪震宇,曾任天下雜誌創意總監、GQ國際中文版副總編輯,具有豐富的寫作與編輯經驗。
Thumbnail
你知道自己的文章寫得很好,但就是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沒人想看。 《精準寫作:寫作力就是思考力!精鍊思考的20堂課,專題報告、簡報資料、企劃、文案都能精準表達》這本書也許能夠給你適合的答案。作者是洪震宇,曾任天下雜誌創意總監、GQ國際中文版副總編輯,具有豐富的寫作與編輯經驗。
Thumbnail
精準寫作、精準表達寫作術、150年歷史的哈佛寫作課秘訣 本文部分引用自書籍-精準寫作、精準表達寫作術、150年歷史的哈佛寫作課秘訣 看完了標題很聳動的「150年歷史的哈佛寫作課秘訣」,一小時就能學會哈佛大學四年課程的寫作課,雖然知道是不可能的,但還是忍不住一口氣讀完了。 書中提到的邏輯寫作原則,跟其
Thumbnail
精準寫作、精準表達寫作術、150年歷史的哈佛寫作課秘訣 本文部分引用自書籍-精準寫作、精準表達寫作術、150年歷史的哈佛寫作課秘訣 看完了標題很聳動的「150年歷史的哈佛寫作課秘訣」,一小時就能學會哈佛大學四年課程的寫作課,雖然知道是不可能的,但還是忍不住一口氣讀完了。 書中提到的邏輯寫作原則,跟其
Thumbnail
最近對於寫作多了一點野心——投稿,殊不知文字創作比想像困難許多;除了需要有獨特的觀點和切入點之外,寫作過程中也必須反覆思考文章的脈絡與邏輯;當然,若是寫給自己看的,就不需要這一層的顧慮,但既然想投稿,內心就必須有讀者,必須知道讀者會好奇的點,必須知道什麼樣的內容對讀者有益,因此也必須制定一定程度的
Thumbnail
最近對於寫作多了一點野心——投稿,殊不知文字創作比想像困難許多;除了需要有獨特的觀點和切入點之外,寫作過程中也必須反覆思考文章的脈絡與邏輯;當然,若是寫給自己看的,就不需要這一層的顧慮,但既然想投稿,內心就必須有讀者,必須知道讀者會好奇的點,必須知道什麼樣的內容對讀者有益,因此也必須制定一定程度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