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創業者對VC常見的五大誤解/Jean-Louis Gassé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對於創業者來說,許多投資人都只是「必要之惡」──他們的錢很重要,但他們也很貪婪、愛插手管事、而且聽不懂創業者心中的策略佈局和偉大夢想。真的是這樣嗎?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創業者對投資人到底常有哪些誤會。

raw-image

最近筆者經常和一些新創業者開會,在過程中經常會聽到、感受到一些他們對於風險投資人(Venture Capitalists,通常簡稱為VC)的觀感;許多創業家甚至把VC解讀成「禿鷹投資人」(Vulture Capitalists),以發洩他們的不滿。

相信我,我明白那種感覺。當我30年前創立Be公司的時候,桌上就放了兩隻屠夫打扮的豬玩偶,叫做「Victor」和「Charles」,加起來就是「VC」;當時我對VC的看法,從這邊就應該看得很清楚了吧?

不過此一時也彼一時也,現在我也走進了「黑暗勢力」,成為VC的一員;但也因為這樣的過去,讓我應該更有資格幫助新一代的創業家們,對VC有更深一層、不同角度的認識。

1. VC也有募資風險

讓我們先從VC的動機之一(雖然比較負面)開始:

VC會主動閃開明顯的大坑。

這看起來會有點矛盾:VC中的「V」不就代表「風險」嗎?如果不敢冒風險,又怎麼能賺大錢?

但首先要理解的是,VC的本質是一種「服務業」;服務的對象首先並不是創業者,而是總稱為「LP」(Limited Partners,有限合夥人)的組織或個人。

LP是大筆資金的擁有者,但沒有辨識和培育投資對象的能力,所以VC接受LP的信託和委任,來對創立事業的發明家、工程師、或是經理人提供資金和諮詢上的協助。

而接受LP委託進行投資的VC,則可以從兩方面獲得報酬:

  1. 資金管理費:一般大約是委託投資金額的2%;
  2. 股份:如果投資成功、新創公司股權得以「獲得流通/清償」(liquidity event,例如股票上市、或是被併購),VC則可以得到相當於LP擁有股份的20%作為報酬。

當然,這是經過大幅簡化的說明方式。自從資本家Général Doriot在幾十年前投資迪吉多(Digital Equipment,DEC)公司、首先創立VC概念之後,業界已經經歷了無數變化;但基本精神還是一樣的:

VC提供的是「搭起LP與創業者之間橋樑」的服務。

然而,VC夾在兩者之間,有時候也不得不扮演著「裡外不是人」的角色。

其實VC跟創業者一樣,也都需要募資。我們必須去向LP作簡報、說明自己在例如晶片設計、或是資訊安全等特定投資領域的優勢。

通常LP都很保守,所以VC必須花很大的力氣說服他們,並且展現自己的能力,才有辦法讓LP從銀行裡掏出白花花的銀子,讓VC把這些錢變成下一個Google、或是下一個Facebook。

同時,LP也會檢視VC過去的投資紀錄與成功率。然而此時往往會出現一個「大小眼」的狀況:如果我們當年沒有投資Google,這沒關係;但如果投資過像是從前的WebVan、或是最近的WeWork這種瘋狂燒錢案例,大家的印象都會非常深刻。

所以,雖然VC會欣賞大膽的創業主張,但不能大到危及自己的信譽;即使是手上有多達幾十億美金的VC,同樣也會擔心失手。因為,任何一次的錯誤決定,都會影響到下一輪募資時對LP的說服力。

2. VC不會算命

另外一個常見的誤會,就是「VC更瞭解未來趨勢」;事實上,VC也只是潮流的觀察者,而不是帶領者。但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則是「VC都是一窩蜂」。

這兩種說法都不能說完全錯誤。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個表格:

raw-image

最糟的狀況是自己做、然後失敗:你自以為比別人厲害、不跟別人合作,搞砸了當然活該。自己投資成功雖然好一點,但因為錢都自己賺、同業沒得分潤,所以很容易讓你變成「人民公敵」,並不划算。

如果是一窩蜂,大家一起失敗,風險分攤一下其實還好,跟LP解釋起來也比較容易:「我們大家都覺得應該會起來,但是大環境不好、技術沒成熟、市場不埋單……」,總之就是藉口比較好找。

如果是大家一起結隊出擊,然後成功,就是最好的結果、也證明了自己的眼光正確;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對LP說:「我們一起看到了未來的趨勢,於是結合業界菁英一起打群架,所以你看,現在大賺了50倍出場!」

所以,VC業界的「一窩蜂」文化就是這麼來的。

3. VC並不是創業者的長官

很多人都以為,VC願意跟創業者開會是一種「恩賜」;其實錯了,當創業者來敲VC的門想談談時,其實是在幫VC一個大忙。

因為,VC在向LP簡報的時候,都喜歡提到「那個很厲害的誰誰來找過我們」;何況如果創業者不來找VC談,VC就失去了基本的存在意義、而且要付出更多才能在新創公司中分一杯羹。

所以,沒有誰是誰的長官、也沒有所謂「恩賜」,大家都是合作關係、各自扮演自己的角色。

創業者和VC都需要彼此,才能繼續存在。

4. 你也可以造就英雄

有時候當創業者發現,VC派來會談的代表並不是有決定權的資深合夥人,而是比較資淺的「投資經理」時,會有點不太開心。

不過這裡要告訴你一個秘密:有時候這是刻意安排的:VC派資淺的人來談,主要是為了打量創業者的氣量和耐心、以及處理突發狀況的能力。

然而筆者自己的建議是,如果你發現VC確實是在「測試」你,就馬上結束會談,不要繼續下去。因為,VC的任務並不是在幫創業者做心理測驗、也不是來教他們怎麼做事,而且應該要給創業者該有的尊重。

然而,如果你覺得不是測試,處理的態度就應該完全相反:正因為對方資淺,所以你可以用自己的案子造就他未來的成功、也為你帶來往後的利益。

你要用友善的態度對待他、給他更多的資訊,讓他在未來的VC內部會議中,透過幫你發聲來獲得更高、更穩固的地位。

5. VC想要的主導權

最後一點、也最重要的是:

VC都想對創業者的生意擁有主導權。

對於一些創業者來說,這種「鳩佔鵲巢」的想法是完全不能接受的,連想想都不可以。

確實,許多像是Facebook老闆Mark Zuckerberg的企業家,都竭盡力量維持在董事會中的多數;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下一個Facebook還沒影子之前就做一樣的事,很可能只會落得跟WeWork一樣的結果。

VC之所以會想主導你的生意,是因為他們必須對LP、以及對LP的資金有交代。就如同創業者必須對VC有交代,需要時才能來拿更多資金一樣,VC對LP也是相同的道理。

而對於大多數的LP來說,他們希望看到的是VC對投資對象有控制權、也知道對象在做什麼,而不只是有求必應的乾爹而已。

結語

當然,VC對新創的期望、或是新創對VC的誤會都還有很多,本文不可能全部提到;而VC和新創之間如何往來、如何看待彼此,也沒有公式可循。

或許從數字上來看,投資金額、帳目、甚至績效,確實可以用機器(或是套個現在流行的說法,用「機器學習」)來評估;但更重要的是,慧眼識英雄、觀察一家新創是否真能創新、並且作為新創與LP之間的橋樑,目前應該仍然是只有VC才能做到的。

(編譯/傅瑞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吐納商業評論的沙龍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清華投資圈有兩句名言:「早期投資就是投人。」同時,「投資是人脈的變現、認知的折現。」看似簡單的兩句話卻蘊含著早期投資的原則原理。
Thumbnail
。清華投資圈有兩句名言:「早期投資就是投人。」同時,「投資是人脈的變現、認知的折現。」看似簡單的兩句話卻蘊含著早期投資的原則原理。
Thumbnail
創業者除非自身的資本雄厚,否則在創業的階段都需要尋求外援,除了資金的注入之外,具規模的創投公司還有自己的市場研究院,不僅能夠協助創業者調整營運方向,還能幫忙開發適合的通路與大客戶。 V大曾經參與經營過一家研發製造鋰離子動力與儲能電池的新創公司,過程中成功的獲取台灣績效名列前茅的華威創投以每股40元溢
Thumbnail
創業者除非自身的資本雄厚,否則在創業的階段都需要尋求外援,除了資金的注入之外,具規模的創投公司還有自己的市場研究院,不僅能夠協助創業者調整營運方向,還能幫忙開發適合的通路與大客戶。 V大曾經參與經營過一家研發製造鋰離子動力與儲能電池的新創公司,過程中成功的獲取台灣績效名列前茅的華威創投以每股40元溢
Thumbnail
談到創業首先要留意的大概是金流,沒有基本的資金怎麼開始事業呢?給創業團隊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所有的金流都是有代價的。
Thumbnail
談到創業首先要留意的大概是金流,沒有基本的資金怎麼開始事業呢?給創業團隊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所有的金流都是有代價的。
Thumbnail
什麼是 Venture Capital ? Venture Capital (VC),中文被翻譯成創業投資又或者是風險投資,簡單來說就是私募股權的一種形式。創投會向被認為具有長期增長潛力的新創提供股權融資,這些新創通常和科技和創新有關,所以如果今天一家雞排店很賺錢,基本不會是創投的投資標的。
Thumbnail
什麼是 Venture Capital ? Venture Capital (VC),中文被翻譯成創業投資又或者是風險投資,簡單來說就是私募股權的一種形式。創投會向被認為具有長期增長潛力的新創提供股權融資,這些新創通常和科技和創新有關,所以如果今天一家雞排店很賺錢,基本不會是創投的投資標的。
Thumbnail
對於創業者來說,許多投資人都只是「必要之惡」──他們的錢很重要,但他們也很貪婪、愛插手管事、而且聽不懂創業者心中的策略佈局和偉大夢想。真的是這樣嗎?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創業者對投資人到底常有哪些誤會。
Thumbnail
對於創業者來說,許多投資人都只是「必要之惡」──他們的錢很重要,但他們也很貪婪、愛插手管事、而且聽不懂創業者心中的策略佈局和偉大夢想。真的是這樣嗎?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創業者對投資人到底常有哪些誤會。
Thumbnail
幾年前開始輔導創業之後,應邀拜訪了幾家台灣頗有名氣的育成中心;這類機構也有人稱之為「孵化器」或「加速器」。在訪問過程中,筆者都會問「台灣創業最需要的是什麼?」,而十個人之中有九個都會回答「資金」和「業師」。但真的是如此嗎?
Thumbnail
幾年前開始輔導創業之後,應邀拜訪了幾家台灣頗有名氣的育成中心;這類機構也有人稱之為「孵化器」或「加速器」。在訪問過程中,筆者都會問「台灣創業最需要的是什麼?」,而十個人之中有九個都會回答「資金」和「業師」。但真的是如此嗎?
Thumbnail
長久以來,許多矽谷創業家一直都不喜歡創投業者,甚至把他們叫做「禿鷹」。但是現在回頭看來,與其去跟親朋好友張羅創業資金,還不如在這些虎視眈眈的禿鷹嘴邊搶點肉吃。
Thumbnail
長久以來,許多矽谷創業家一直都不喜歡創投業者,甚至把他們叫做「禿鷹」。但是現在回頭看來,與其去跟親朋好友張羅創業資金,還不如在這些虎視眈眈的禿鷹嘴邊搶點肉吃。
Thumbnail
近年來「創業」似乎成為了一種風潮,很多人因為有點錢,有點想法,就走到了這條路上。 因為不同業種的差異,著重的點也不盡相同,我個人的版本是「產、銷、人、發、財、法、智、資」。 其中的「產」,原本
Thumbnail
近年來「創業」似乎成為了一種風潮,很多人因為有點錢,有點想法,就走到了這條路上。 因為不同業種的差異,著重的點也不盡相同,我個人的版本是「產、銷、人、發、財、法、智、資」。 其中的「產」,原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