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事與願違的教育體制?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別強迫鳥學習游泳,別強迫魚學習飛翔。

你有沒有發現這種「發現自己」的雞湯文好多?我們看到時都說:「對呀對呀!我以前就是太在乎別人的想法了,要不然我......」

奇怪的是,人類雖然天生自私,但對自己喜好卻不堅持。

把無奈傳下去的學校教育

身為一個每天一早把孩子送去學校、天黑接回來的父母,你是否覺得學校鼓勵的跟你鼓勵的不一樣?

老師會告訴我:

  • 您的孩子今天遲到了,下次要改進!
  • 您孩子今天跟別人講話影響上課秩序罰站了!
  • 今天聽寫有五位滿分同學,非常好;
  • 多數同學的數學題型上要注意審題才能拿分。

像不像軍隊?

成績、時間、表現都要符合標準,融入團體,如果有特殊才華呢?不鼓勵跟大家不同,受到鼓勵的是那種「每科考 90 分」的孩子。

我招聘時遇過很多這種剛畢業每科都九十分的孩子,在旁人看他「什麼都不錯」,但這種孩子通常很迷惘。反而是那種立志學音樂、學美術的孩子,通常在中學就訂了方向,而且對他選的方向充滿熱情。

我們把孩子送到學校去學得跟別人一樣,但是在 Facebook 上卻說著「做自己」、「朝著喜歡的方向去」、「我們的孩子不像外國能堅持自己所愛」。

我們的教育是這樣的:除了少數年輕就有愛好的孩子外,其他人全接受類似教育,擁有類似的茫然,然後,這些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的孩子,畢業後就依照薪資高低選擇工作。

自悲自嘆歹命人,父母本來真疼痛,乎我讀書幾多冬;
出業頭路無半項,暫時來賣燒肉粽;
燒肉粽!燒肉粽!賣燒肉粽!
《燒肉粽》歌詞

李安年輕時等待當導演的機會,但太久沒賺錢不好意思,想去打工,他突然想起這段歌詞,賣肉粽的本來只是暫時賣一下,沒想到一賣就賣了一輩子,這可不行!他決定堅持下去,才有了這麼多好電影。

我們的社會裏,有幾個人能有李安的堅持?多數是看薪資決定騎驢找馬,就騎了一輩子驢,到了 40 歲面臨「中年危機」,因為再不去實現夢想就沒機會了,「難道我要一輩子像這樣過下去嗎?」於是行為脫序、外遇、離職。

其實這是大部分人的人生,我們有了孩子說:「我一定要讓孩子從小就能發現自己」但當送孩子去學校時,我們把這種人生也傳下去了,從到處可見追尋自我的雞湯文來看,我們正在給孩子我們不要的人生,而且他們也沒逃過這種無奈。

公立學校教育怎麼來的?

古時候,富貴人家找家教來教書,量身訂造學習環境,教育成本這麼高,一般人可沒機會上學。

19 世紀,歐洲工業革命,能掌握科技的歐洲國家與其他國家拉開距離,接下來這些工業化國家有了錢就開始遠征,全球帝國主義殖民。

19 世紀英國叫做「日不落國」,當時英國的土地佔據了世界陸地的 1/4,5 億人口佔當時世界總人口的 1/4!屬地需要能講英文、寫文書的當地人當公務員,但是教育不普及找不到人。

歐洲的工廠老闆,要找工人來上班,但是這些工人要操作機器,就得識字、要準時才能配合機器運作、得要有學習能力來學新機器操作,但是教育不普及找不到人。

整個世界面臨大轉變,卻沒有符合新潮流的人可用,於是政府就來辦教育,這「國民教育」就是資本主義的職業訓練所,它不是要訓練思想家,而是把農民訓練成工廠、政府能用的人力,學生畢業就能工作,準時又聽話。

福特T型車與泰勒化國民教育

raw-image

可是教育成本還是很高,怎麼降低呢?美國的管理顧問泰勒,發明了「生產線」來降低成本。

機器多有效率,但瓶頸是工人不夠有效率,所以他用碼錶計算工廠每個動作花多少時間,把工作拆成幾百個程序,加上輸送帶,從此,栓螺絲的只管栓螺絲、打孔的只管打孔,工作內容簡單,不容易出錯,工人訓練快,僱傭這些沒技能的工人工資也降低,產量大增,成本前所未有的低。

泰勒化的巔峰是 1927 年,美國福特用生產線造出知名的福特T型車,它是第一台一般人買得起的車,前前後後賣了 1700 萬輛。

這下,全世界都想學「泰勒化」,走火入魔時,學校也泰勒化,6 個年級,每年級 2學期,每學期 8 科,每科 2 次期中考 1 次期末考,60 分可以升級,不達標重讀一次,這下就可以讓每個人都讀上書了,只是,讀得不開心。

電腦、泰勒化,以及人的不適應

泰勒先生這個專案經理的角色,就是設定所有流程,畫成一張「甘特圖」,這圖很厲害,可以用來預測要花多久時間、多少錢...準確到小時,因為這圖是按照時間排序,一層又一層,這種管理叫做「瀑布式」。

但瀑布式專案管理有個大問題,又是人的問題,

  • 第一:執行的人老是不能按照專案經理的規劃完成
  • 第二:世界變化越來越快,專案還沒做完又要改了。

有句老話說「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可是您想,規劃都做到兩年後了,而且精準到小時,現在一變,牽一髮動全身,晚結案還罰錢,所以,專案經理準則說,如果客戶要改該怎麼辦?「想辦法讓他別改」,所以客戶每次要修改,項目組就百般刁難、拖拖拉拉。

這跟教育有關係嗎?您想想,每到學期末,老師就趕課,體育、美術、音樂都暫停,來上語文、數學、英語,最後3周可能要趕4課英語,這不就是老師要符合專案經理的規劃嗎?但趕課孩子能吸收嗎?

敏捷思維到精實創業

這也不是辦法,就有人這麼想:

  • 專案還沒做,怎麼能預知?變是一定的,那為什麼要逃避變化,而不是擁抱變化呢?
  • 人既然一定不能按照計劃辦事,為什麼不讓計劃配合人呢?

所以全新的「敏捷思維」出爐了,這種管理方式叫做「Scrum」,這個詞是橄欖球術語,就是爭球的意思,敏捷思維不像泰勒化思維有個預知一切的經理,敏捷管理的團隊像球隊,每個人都必需要臨機應變。而泰勒化要人來配合計劃,敏捷思維卻要計劃隨時配合人調整。結果可想而知,Scrum 的效果比瀑布式好太多了。

現代的敏捷思維源自於日本豐田汽車,它用敏捷思維不停改善生產,所以對手被一一打敗,現在成了全世界最大車廠,同時間,當年最強大的福特差點倒閉了,還要美國政府介入拯救。

敏捷思維的效果太好了,是矽谷新創企業的最愛,把敏捷思維用在創業上,就叫「精實創業」,成果您也看得到,Google、Facebook 這些互聯網巨頭都用它。

所以,管理思潮已經從 19 世紀的「以計畫為主」、「以工廠為主」轉變成 21 世紀的「以人為主」,而且證明效果更好。

但是教育沒跟著變

19 世紀學校依託的工業化思潮已經進入尾聲了,取而代之是 21 世紀互聯網的精實創業管理方式,但是經過 2 個世紀,現在的學校教育卻跟當年沒什麼不同,所以,學校是不會思考如何更好發現您孩子的天賦,而是您的孩子要去配合學校。

就算您的孩子是擅長飛行的鳥,他也得上游泳課,如果他是個飛不遠的鴨子就算了,但學校不鼓勵他成為能高飛的大鵬鳥,因為他在游泳課只能得零分,是不是聽來很諷刺呢?

那麼,有沒有符合最新《精實創業》思潮的學習方式呢?這就是六叔接下來要跟您分享的《福爾摩斯學習法》


Hi 我是六叔,正努力撰寫、述說《福爾摩斯學習法》,它是從長期自學和跟孩子的教學相長中萃取出來的,也因爲關懷教育,發現這方法符合認知科學的理論,是對自學者以及家有學生的父母有用的學習方式,歡迎按讚、分享及回應我給我建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六叔觀察站的沙龍
13會員
18內容數
- 各種學習方法,多是讓孩子「讀好指定教材」,而身爲父母,痛點是他「根本沒意願讀書」啊! - 讀書很好!但網路這麼大,書籍只提供小部分知識,怎麼從茫茫網海學習呢? 六叔從不愛讀書變成「會讀書的人」,瞭解您孩子的學習哪裏卡住。 六叔用這個教女兒,她從台灣中等生成了高壓北京的優等生。 學習升級從此開始!
2020/08/12
《108課綱》強調「素養」,這詞突然變成 Buzz word,但如何培養素養呢?你知道,沒有什麼課程能幫你培養素養嗎?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我「忘性」很好,記不住事情。 就像今早打開 Spotify 聽到一首吉他曲子很好聽,是 Jim Hall 演奏的,Jim Hall 這個名字好熟呢(我聽音樂不求
Thumbnail
2020/08/12
《108課綱》強調「素養」,這詞突然變成 Buzz word,但如何培養素養呢?你知道,沒有什麼課程能幫你培養素養嗎?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我「忘性」很好,記不住事情。 就像今早打開 Spotify 聽到一首吉他曲子很好聽,是 Jim Hall 演奏的,Jim Hall 這個名字好熟呢(我聽音樂不求
Thumbnail
2020/03/11
在《108課綱》中「核心素養的 3 面 9 項」提出了未來主人翁具有身爲「人」的期望(比起此前應試教育培養出單一技能的「考試人」,這簡直是「文藝復興人」了) 這是歐洲學校培養學生的方式,如果台灣人人能掌握,會是台灣邁向新世代的契機。可惜台灣長久以來(可能受到日本影響)崇尚「專才」、「職人」,對「通才
Thumbnail
2020/03/11
在《108課綱》中「核心素養的 3 面 9 項」提出了未來主人翁具有身爲「人」的期望(比起此前應試教育培養出單一技能的「考試人」,這簡直是「文藝復興人」了) 這是歐洲學校培養學生的方式,如果台灣人人能掌握,會是台灣邁向新世代的契機。可惜台灣長久以來(可能受到日本影響)崇尚「專才」、「職人」,對「通才
Thumbnail
2020/03/09
福爾摩斯學習法分作《計畫》、《成果》、《日誌》3 部分,這一篇說明《計畫》。 《計畫》使用「看板」方法(Kanban 這個詞是日本來的,因為整個敏捷思維都跟日本脫不了關係)的模板。「看板」就是在辦公室放塊隔幾格的白板,每張便利貼是一個任務,隨進度推進把便利貼往右邊移動。(圖片來源:Wikimedi
Thumbnail
2020/03/09
福爾摩斯學習法分作《計畫》、《成果》、《日誌》3 部分,這一篇說明《計畫》。 《計畫》使用「看板」方法(Kanban 這個詞是日本來的,因為整個敏捷思維都跟日本脫不了關係)的模板。「看板」就是在辦公室放塊隔幾格的白板,每張便利貼是一個任務,隨進度推進把便利貼往右邊移動。(圖片來源:Wikimedi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
Thumbnail
書中分享作者本人的親身經歷,從小被診斷過動的他,在學校一直是個問題兒童,他一直以為解決方法就是盡力和別人一樣,但他的努力無效,一科一科被當,工作換了又換,當他決定不再去適應系統,轉而將重點放在讓系統配合自己,他成功的從高中被退學,到現在是哈佛教育研究所的一員。
Thumbnail
書中分享作者本人的親身經歷,從小被診斷過動的他,在學校一直是個問題兒童,他一直以為解決方法就是盡力和別人一樣,但他的努力無效,一科一科被當,工作換了又換,當他決定不再去適應系統,轉而將重點放在讓系統配合自己,他成功的從高中被退學,到現在是哈佛教育研究所的一員。
Thumbnail
人生不進則退,卻要像鮭魚一樣力爭上游。
Thumbnail
人生不進則退,卻要像鮭魚一樣力爭上游。
Thumbnail
你對於你曾接受過的教育滿意嗎?又或者,有沒有一點點的期許?
Thumbnail
你對於你曾接受過的教育滿意嗎?又或者,有沒有一點點的期許?
Thumbnail
  前陣子上了VCS創業系統後,對於很多創業家的觀念想法有了很多大方向,但我一直覺得教育就是應該給予各位一個大方向,而裡面的內容我們該自己去填,在還沒有想法與能力之前我們應該先模仿別人,但當我們有足夠能力時,我們應該超出框架!甚至是創造新的思維及思考模式,也不應該是所有的事都是經由別人的告知
Thumbnail
  前陣子上了VCS創業系統後,對於很多創業家的觀念想法有了很多大方向,但我一直覺得教育就是應該給予各位一個大方向,而裡面的內容我們該自己去填,在還沒有想法與能力之前我們應該先模仿別人,但當我們有足夠能力時,我們應該超出框架!甚至是創造新的思維及思考模式,也不應該是所有的事都是經由別人的告知
Thumbnail
身為高中生的我,不停顧慮自己的未來,顧慮自己考試的考試分數,先前回去國中和老師敘舊時,聽到慘不忍睹的成績,我總是默默的一句「屁孩」帶過。然而,最近回去國中時,看到了他們的成語填空:花枝(招展)竟填入花枝(魚排);看到了他們沒辦法分清楚鄭成功和鄭芝龍,隨著老師的嘆氣聲,我決定要找出問題的解答。
Thumbnail
身為高中生的我,不停顧慮自己的未來,顧慮自己考試的考試分數,先前回去國中和老師敘舊時,聽到慘不忍睹的成績,我總是默默的一句「屁孩」帶過。然而,最近回去國中時,看到了他們的成語填空:花枝(招展)竟填入花枝(魚排);看到了他們沒辦法分清楚鄭成功和鄭芝龍,隨著老師的嘆氣聲,我決定要找出問題的解答。
Thumbnail
前兩個禮拜幫國中生準備段考時,有個在班上吊車尾的孩子問我這個問題。他認為少子化的關係,以後的工作隨便找都有,何況現階段國中讀的各科裡的知識,能運用到未來裡的寥寥無幾,既然是這樣,為什麼現在還要讀這些冷冰冰的知識? 我簡單的用選擇和被選擇的比喻告訴他,若想要找到自己心裡滿意,也能滿足生活所需花費
Thumbnail
前兩個禮拜幫國中生準備段考時,有個在班上吊車尾的孩子問我這個問題。他認為少子化的關係,以後的工作隨便找都有,何況現階段國中讀的各科裡的知識,能運用到未來裡的寥寥無幾,既然是這樣,為什麼現在還要讀這些冷冰冰的知識? 我簡單的用選擇和被選擇的比喻告訴他,若想要找到自己心裡滿意,也能滿足生活所需花費
Thumbnail
Chase Excellence, Success will follow. 三個傻瓜中,藍丘三人組所就讀的是印度首屈一指的科技學院,而院長的思想極其呆板,是名總是以成績來評斷學生的老教授,和現今絕大多數老師和家長一樣,認為「有好的成績,才有好的人生。」(更多詳細內容請見上篇文章)
Thumbnail
Chase Excellence, Success will follow. 三個傻瓜中,藍丘三人組所就讀的是印度首屈一指的科技學院,而院長的思想極其呆板,是名總是以成績來評斷學生的老教授,和現今絕大多數老師和家長一樣,認為「有好的成績,才有好的人生。」(更多詳細內容請見上篇文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