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零工經濟,可以被取代的勞工?

2020/01/2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Uber、foodpanda、Airbnb⋯⋯隨著共享經濟的盛行,越來越多媒合閒置資源使用的平台出現,爭議卻也跟著越來越多,這背後顯示了零工經濟、共享經濟的剝削問題、也暗示了勞工的可取代性的危機。
2019年8月29日,UberEats外送員因不滿新推出的獎勵措施,因而集結線下罷送抗議,認為會提高工時、增加風險;2020年1月16日,台北、新北、台中、高雄等地皆有數十名 foodpanda 外送員罷送,呼籲 foodpanda 回復原薪資、並改善錢包制度。
foodpanda 和 UberEats 的抗議事件其實都指向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兩間企業公司與外送員的關係,到底是僱傭、還是承攬?儘管在去年十月的事件後,勞動部認定兩間外送平台公司「表承攬實僱傭」屬違法,後續也訂定了台北市外送平台業者管理自治條例,但是承攬與僱傭之間的差別,正挑戰著「零工經濟」——或者我們說「共享經濟」的體制。

共享經濟增進效益、還是規避法律責任?

「零工經濟」(Gig Economy)意指靠著接案獲得收入的經濟活動,像是 foodpanda 這類的外送員或是 Uber 的司機,都是屬於零工經濟的一環;而零工經濟背後的概念,其實是近來蔚為風潮的「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

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指將閒置的資源加以利用以增進效益的經濟活動,最早是原名為 Airbed & Breakfast 的全球訂房網站 Airbnb 開始,一直到 Uber 、 foodpanda 等,都是運用個人的閒置資源(空房、交通等)促進更多經濟活動。
有人認為共享經濟確實帶來了更多元、也更有效率的商業活動,反對的人則認為共享經濟是在破壞當今的經濟體制、勞務關係。我們不時可以聽聞這類平台與國家現行法規衝突的新聞,在在顯示了這類個人的、私有的經濟活動不僅衝擊現有產業結構,也會因為一些法律上的曖昧不明引發出事情該咎責誰的爭議。

承攬、僱傭,差在哪?

foodpanda 和 UberEats 因為「表承攬實僱傭」而被勞動部認定違法,承攬與僱傭之間的差別是什麼呢?在於是否具有從屬性:
  1. 人格從屬性:企業可以監督指導
  2. 經濟從屬性:為僱主而非自己盈利
  3. 組織從屬性:納入企業組織體系而非獨立作業
僱傭關係中,雇主也有義務為受雇者投保勞保,而承攬關係則無。就今日的外送平台而言,許多人願意投入該工作是因為「時間自由、可以賺錢」,表面上是單純的送餐服務,但外送平台企業仍有許多工作規定(例如 foodpanda 規定須著制服、管控拒單率當作考核績效等),也就是說其實兩者間是具有從屬事實的,因此才會被勞動部認為僱傭關係。
那為什麼這些平台會選擇把僱傭包裝成承攬呢?

提高獲利、風險轉嫁

因為時間上很自由,就當作賺外快在做了⋯⋯但根本是假象、很難賺,有時候騎了整天也接不到幾單、很不穩定;機車的耗損不說,油錢罰單自己吸收,也沒有什麼意外保險。
若以承攬關係招聘勞工,企業可以省去如最低工資保障、勞工保險等等人事成本,因而增加獲利,而勞工則必須加入工會、自費吸收掉勞工保險等費用;然而「以承攬之名行僱傭之實」,有些企業就會在工作規範賦予勞工的同時、又規避掉應該給予的風險保障,轉嫁給勞工去承擔,無非是種剝削
例如 foodpanda 必須自行承擔行車安全的風險,也必須自行吸收罰金、油錢跟車損而無法享有 foodpanda 的任何補助,卻又要依照 foodpanda 的規定(穿著制服、績效)送餐、而非單純的送餐服務。

市場機制下的競爭

除了提高獲利與規避責任外,對勞工進行工作規範也是市場自由競爭下的產物。在自由競爭的狀況下,理性消費者通常會選擇價格低、服務品質高的產品,因此各家的供給會想辦法在獲得最大利潤的同時又兼顧服務品質,而我們常看到的手法便是壓低成本,低廉但有害的食用油、加班不給加班費的剝削制度⋯⋯
像 Uber 、 foodpanda 、 Airbnb 這一種共享經濟的資產所有人(車主、房東),通常不會是專業經營者,也就是說在面臨更專業的服務供給時,這些共享經濟平台也會給予許多工作規範以維持服務品質,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共享經濟平台還要行雇用之實了。

零工經濟的危機:可取代勞工的集體貧窮化?

根據前述零工經濟的定義,其實不只有 foodpanda 外送員或 Uber 的司機,只要是以接案維生的非典型就業人員,都可以算是零工經濟的一員。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資料,國內非典型就業(部分工時、臨時性或人力派遣)人數, 2018 年為 81.4 萬人、占全體受僱者比率約 8.3 %,跟 2008 年的 65萬人、 7.2 %相比,可以看出現在非典型就業是個趨勢。

創造自己的不可取代性

然而近來出現的大量接案零工,是一種取代性以及重複性非常高的工作,也就是如上述所說專業度並不是那麼高的工作,因此當人們將閒暇時間投入這一類的工作時,雖然眼下可以賺到「快錢」,但也有可能措施精進自己的機會,導致職涯停步。
非典型就業或說接案零工,與所謂「正職」相比,其實都是有機會獲得高收入的,一切的判斷基準只是在於自己是否具備了不可取代的特性,也就是說自己的專業技能、或是在某個領域的專業程度,從而能在接案時獲得較高的報酬。

捍衛自身的權益

除了自身技能的專業度提升以外,我們也需要保障自己的法律權益。零工接案也許未來會成為主要的就業型態,給予勞動者更彈性、更多收入機會,企業也可以省下人事成本費用,就經濟效率而言似乎沒有害處。
然而若沒有完善的勞工權益保障,很可能讓勞工自身淪為被企業剝削的工具。無論是承攬或是僱傭,皆有辦法找到保障自身權益的辦法,也可以避免自己陷入「賺快錢、無成長、繼續找更多賺快錢管道」的惡性循環。
    116會員
    97內容數
    講求效率與結果的當代,過程似乎不再重要,連帶旅行也變得只為目的而不為體驗;透過攝影與書寫,寫下自己對台灣的小小觀察。IG:@huai0305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