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速列車/失智症到底是疾病還是老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咦我剛剛要說什麼?」
「啊!我的鑰匙、錢包到底在那裡?」
有沒有很熟悉的感覺呢?以上的句子是不是很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呢?
raw-image

隨著失智症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後,也開始出現在65歲以下了,而這樣的早發性症狀只是被認為失智症的初期症狀,根據國際調查,年輕型失智患者佔總體失智症患者的千分之一,估計至少一半被誤診其他症狀,或是未確診。

而經過統計台灣失智症人口到了2065年將來到90萬人,而這班「失」速列車到底是疾病還是自然老化呢?

首先,失智症被普遍認為是正常的老化現象,所以,常常被忽略而延誤了就醫的黃金時機點,事實則是,生病了該就醫了,並接受檢查、治療以及獲得後續醫療服務。

其實,失智症並不是一個單一疾病,而是一種「症候群」,它的最典型症狀是「記憶力衰弱」,而且會影響到其他的認知功能,包括:「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功能的退化,最嚴重的是可能伴隨著個性改變妄想等症狀這些都足以影響到工作上的表現。

下次,再來和大家聊聊初期失智症狀有哪些?以及要如何預防?如果發生了有哪些資源可以運用呢?不見不散喔~

站內相關文章連結:
懶人包-當長輩需要照顧,會面臨那些問題呢?
https://vocus.cc/@Qi-Wen7799/5e233612fd89780001018f74
懶人包-長照的好厝邊1966
https://vocus.cc/@Qi-Wen7799/5e24838dfd8978000102c4ce



  •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訂閱「謮謮稱祺」喔!
  • 有任何的問題也歡迎留言一起討論,感謝您的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祺紋藝軾的沙龍
5會員
29內容數
老!是一個現在進行式 老化!是一個社會議題 歡銀光齡這個專題記錄了跟┌老」相關的文章,讓我們一起歡迎光臨樂齡時代吧~
祺紋藝軾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2/13
陳秘書長在「NGO名人開講」活動分享與全球照顧者組織交流經驗,以及世界各國支持家庭照顧、科技創新減輕照顧壓力、平衡工作與照顧等議題,並指出我國目前有76萬失能、失智老人及身心障礙者,仰賴「家庭照顧者」甚深,其中約7成是女性,平均照顧9.9年,每天照顧達13.6小時,其身心、經濟及家庭關係都承受極大壓
Thumbnail
2020/02/13
陳秘書長在「NGO名人開講」活動分享與全球照顧者組織交流經驗,以及世界各國支持家庭照顧、科技創新減輕照顧壓力、平衡工作與照顧等議題,並指出我國目前有76萬失能、失智老人及身心障礙者,仰賴「家庭照顧者」甚深,其中約7成是女性,平均照顧9.9年,每天照顧達13.6小時,其身心、經濟及家庭關係都承受極大壓
Thumbnail
2020/02/09
還記得「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這個品牌廣告嗎?當年,這個廣告紅極一時,深入人心。但多喝水就真的沒事嗎?其實 ,喝水的學問可大了,除了,要注意喝足飲水量以及喝水的時機點也是很重要的。人一旦缺水,還容易影響大腦認知功能下降,在不知不覺中,對大腦也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正確喝水也能有效遠離失智症,尤其,
Thumbnail
2020/02/09
還記得「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這個品牌廣告嗎?當年,這個廣告紅極一時,深入人心。但多喝水就真的沒事嗎?其實 ,喝水的學問可大了,除了,要注意喝足飲水量以及喝水的時機點也是很重要的。人一旦缺水,還容易影響大腦認知功能下降,在不知不覺中,對大腦也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正確喝水也能有效遠離失智症,尤其,
Thumbnail
2020/02/06
愛是什麼?愛有顏色嗎?如果有,是紅色?綠色?還是白色呢?而擔任橋樑的長照2.0服務串起愛的循環,也帶來人們願景與未來 隨著長照2.0上路,將長照區分為ABC同時也串起愛的循環,也帶給人們願景與未來,發展以人為中心的服務,是長照計畫2.0的目標,蘇興中說,對民眾最好的長照服務,就是能運用政府資源、結
Thumbnail
2020/02/06
愛是什麼?愛有顏色嗎?如果有,是紅色?綠色?還是白色呢?而擔任橋樑的長照2.0服務串起愛的循環,也帶來人們願景與未來 隨著長照2.0上路,將長照區分為ABC同時也串起愛的循環,也帶給人們願景與未來,發展以人為中心的服務,是長照計畫2.0的目標,蘇興中說,對民眾最好的長照服務,就是能運用政府資源、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並非正常的老化現象,很多家屬以為這就是隨著老化出現頑固、難以溝通的性格,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事實上,這些跡象的出現表示長輩可能已經生病了,必須及早接受門診檢查與治療。 在醫院從事失智症照護工作數年來,經常在初診時向家屬蒐集早期症狀資料的時候,聽到類似的故事。可惜的是當下案主認知受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並非正常的老化現象,很多家屬以為這就是隨著老化出現頑固、難以溝通的性格,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事實上,這些跡象的出現表示長輩可能已經生病了,必須及早接受門診檢查與治療。 在醫院從事失智症照護工作數年來,經常在初診時向家屬蒐集早期症狀資料的時候,聽到類似的故事。可惜的是當下案主認知受
Thumbnail
目前40 50幾歲的人,對於失智症會無感嗎? 失智者在科技社會生活的困難, 科技帶來的痛苦,今天記得的東西 明天就失去效用,記憶力跟不上 比如銀行手機資訊
Thumbnail
目前40 50幾歲的人,對於失智症會無感嗎? 失智者在科技社會生活的困難, 科技帶來的痛苦,今天記得的東西 明天就失去效用,記憶力跟不上 比如銀行手機資訊
Thumbnail
我要當機了!2025年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比例也會逐漸提高。家屬的失落歷程,從預期性悲傷、模糊性失落(包含預期性、漸近性、確定性)、深度的悲傷等,家人必須經由眼神專注、表達溫柔,真誠接納、不去質問,給予讚美、鼓勵表達,耐心指導、簡化複雜等溝通,才能得宜、相得益彰。
Thumbnail
我要當機了!2025年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比例也會逐漸提高。家屬的失落歷程,從預期性悲傷、模糊性失落(包含預期性、漸近性、確定性)、深度的悲傷等,家人必須經由眼神專注、表達溫柔,真誠接納、不去質問,給予讚美、鼓勵表達,耐心指導、簡化複雜等溝通,才能得宜、相得益彰。
Thumbnail
失智症的病程,可分為輕度知能障礙、輕度(初期)、中度(中期)、重度(晚期)。 失智症之症狀:(1)初期:症狀輕微,常常被忽略而延誤就診;(2)中期:生活能力繼續下降,對日常生活事物的處理上變得更為困難;(3)晚期:幾乎完全依賴他人照顧。 症狀01:遺忘 初期(症狀輕微,常常被忽略而延誤就診)
Thumbnail
失智症的病程,可分為輕度知能障礙、輕度(初期)、中度(中期)、重度(晚期)。 失智症之症狀:(1)初期:症狀輕微,常常被忽略而延誤就診;(2)中期:生活能力繼續下降,對日常生活事物的處理上變得更為困難;(3)晚期:幾乎完全依賴他人照顧。 症狀01:遺忘 初期(症狀輕微,常常被忽略而延誤就診)
Thumbnail
進入老年期的疾病,我最擔心的是突然的中風,不知原因的,自己的身體細胞增生不停止的癌症,還有更不知道原因的失智症。   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早期症狀: 1.瞬間記憶喪失 2.沒有好奇心 3.沒感覺   對照我自己:   1.瞬間記憶喪失   ○我的瞬間記憶喪失,只是一下子而已,事後(馬上,幾秒鐘,或
Thumbnail
進入老年期的疾病,我最擔心的是突然的中風,不知原因的,自己的身體細胞增生不停止的癌症,還有更不知道原因的失智症。   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早期症狀: 1.瞬間記憶喪失 2.沒有好奇心 3.沒感覺   對照我自己:   1.瞬間記憶喪失   ○我的瞬間記憶喪失,只是一下子而已,事後(馬上,幾秒鐘,或
Thumbnail
  最近,剛滿30歲生日,30歲好像是介在成熟跟不成熟的一個界線,似乎生活跟心智趨於成熟,在工作上工作了幾年也有了一種穩定的步調,我們不再容易受到外在別人說些什麼而容易動搖,好聽一點叫成熟,通俗一點叫固執,這些經驗的累積就是這麼一點一點建立,而由我們的大腦去記下這一些經驗。   回憶起我們的青蔥歲
Thumbnail
  最近,剛滿30歲生日,30歲好像是介在成熟跟不成熟的一個界線,似乎生活跟心智趨於成熟,在工作上工作了幾年也有了一種穩定的步調,我們不再容易受到外在別人說些什麼而容易動搖,好聽一點叫成熟,通俗一點叫固執,這些經驗的累積就是這麼一點一點建立,而由我們的大腦去記下這一些經驗。   回憶起我們的青蔥歲
Thumbnail
我常聽到很多人對於失智症的想法非常直觀, 反正人老了、年紀大了本來就會這樣。這樣的想法也同時透露著「身體機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流失」的隱喻;如果我們接受了這樣的隱喻不就等於接受宿命論的劇本嗎?
Thumbnail
我常聽到很多人對於失智症的想法非常直觀, 反正人老了、年紀大了本來就會這樣。這樣的想法也同時透露著「身體機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流失」的隱喻;如果我們接受了這樣的隱喻不就等於接受宿命論的劇本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