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香港,明日台灣」我們為何選舉?-亞然《醒來的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醒來的世界》是部專欄文章集結的散文集。作者亞然文字流暢、邏輯清晰,理性與感性兼具。而作為一本政治文化觀察集,既收錄政治研究,也容納諸多文化描寫,內容廣納政治、音樂、文學(同為吳明益跟村上粉絲!)、電影視集(一直偷婊冰與火之歌實在太好笑)、日本文化(拉麵、居酒屋、深夜食堂!)等領域。
書中第一章〈民粹興起,民主退潮〉以較高的層級去談民粹與民主的興退,並從幾個重要政治學著作切題,雖是整本書較難閱讀的部分,但是架構讀者對政治現象思考的重要章節(頭過身就過了大家!),分享其中一段很發人省思的引文
七十八歲的普沃斯基今年出版了一本小書,題為《為何為選舉費神?》(Why Bother with Elections?),希望為當前民主危機說一些話(例如他提醒讀者,川普的勝選、英國脫歐等等都是民主的結果。)而全書最精采的地方,是普沃斯基給民主選舉所下的一個比喻。

他形容民主是一種「令人困惑的現象(perplexing phenomenon)」:因為每次選舉都總有近一半人換來失望(所支持的候選人落敗);就算當初押中了候選人,支持者很快都會對當選人失望。但每一次選舉,民眾都總會重燃希望投入參與,結果當然是又再換來失望,如此「希望-失望」循環周而復始、不斷延續。
對照臺灣甫剛結束的總統大選,又是一個令人趣味盎然的反思了(選完才敢說有趣,不然之前亡國感真的是阿阿阿。)
回到《醒來的世界》,二、三、四章接續著談香港、臺灣與中國的政治現況,雖文章談及的狀況已與讀者閱讀的當下情勢略有不同,但仍充分感受香港反送中事件的沉痛
香港人看臺灣看的是理想,而臺灣人看香港看的是前車之鑑。
而我謹願今日臺灣,明日香港,陽光普照,致自由。
前進到第五章〈不復回來的時代〉,談時間巨浪下思潮的變遷;六、七〈學不完的孤獨課〉、〈讀書人的風花雪月〉兩章,是我自己非常喜歡的部份,聊的是作者旅外求學經驗、以及個人興趣的延伸與觀察,一樣地主客觀兼容,實在好愛看他幽默犀利又不失公正的吐槽各種文化現象;最後兩章則是分享了他涉獵頗深的古典樂。
做為散文集,我非常喜歡亞然以「知性散文」充分表現以下等特色:
  • 文章具有實質知識含量,讀者可從中增廣見聞、引發反思
  • 脈絡清楚、有憑有據,以證據充實論述。
  • 並不因學術就賣弄詞藻,而是緊扣對社會的關懷。
也讓以政治為題的一本書,易入眼、入腦、入心。
另談及閱讀習慣,我習慣先觀看內文,再回頭讀推薦序或導讀,這總會有種對答案或是被解答的感覺(也比較不會被雷爆XD),所以一開始閱讀亞然評點政治狀態時,常會覺得他寫得是很客觀,但也相對有距離感,不過回頭看焦元溥(傳說中張懸的哥哥)於推薦序說:
政治與音樂,都是人們熱衷討論,卻普遍以為沒有客觀標準,全然訴諸主觀偏好的學科。
才猛然被點醒,對呀,誰說政治一定是主觀的呢?
又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有了不一樣的思考。最後分享亞然對於香港近況的想法:
在這幾個晚上,我一直反覆地思考著,身在這個年代底下的香港,對抗著無視人民的政權,其實是一件何等艱鉅和絕望的大事。即使再細想一下,知道香港現在的困難,跟世界上其他更苦困的地方或許是微不足道,但我們總算得上是面對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難關,至少這是香港回歸以來最壞的時代,而且將來也不見得會有光明。
這段文字充分表現亞然的文風,同時也表露其「既然從一開始選擇了成為讀書人,以閱讀和寫作去介入這個世界,就是我唯一的責任。」的決心。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讀書人,就趕快拿起這本書。

而我要飛奔去補亞然前作《孤獨課》了,see you!
avatar-img
4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麗莎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堅果殼》是部以腹中尚未出生的胎兒視角出發的小說。他透過「傾聽」人類世界的談話、新聞和廣播來接收、學習外面的知識,同時卻發現自己的母親正在與叔叔(母親的情夫)策劃殺害父親的陰謀。對莎士比亞有一點研究的人可能會發現,作者伊恩・麥克尤恩是以《哈姆雷特》作為故事的框架,讓胎兒身兼偵探以及可能的被害人。
《堅果殼》是部以腹中尚未出生的胎兒視角出發的小說。他透過「傾聽」人類世界的談話、新聞和廣播來接收、學習外面的知識,同時卻發現自己的母親正在與叔叔(母親的情夫)策劃殺害父親的陰謀。對莎士比亞有一點研究的人可能會發現,作者伊恩・麥克尤恩是以《哈姆雷特》作為故事的框架,讓胎兒身兼偵探以及可能的被害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好日子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那些看起來最最基本的權利,有時會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爭取。為了讓這些仗勢作惡的人明白人民不是只有在投票的時候才有力量,我們需要再一次做好準備,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回到街上。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Thumbnail
近日“台灣民主”在網路上成為熱門話題,覺得好像可以借這個機會介紹一本好書,大家出版的《臺灣總統選舉:臺灣認同的成長與爭奪》,作者小笠原欣幸是東京外國語大學綜合國際學研究院教授。 這是一本學術著作,作者系統性地分析1996到2020的七屆總統大選,對年紀和我一樣或比我大的讀者朋友而言,內容都是自己親
Thumbnail
熱鬧的大選結束了,有人哭、有人笑、也有人不知該哭還該笑,雖然很不想談政治,但有些話實在不吐不快。 國民黨輸了嗎?我認為是,雖然立委大有斬獲,但面對施政被罵到臭頭的民進黨,還是搶不回總統大位,怎麼看都不算贏。
Thumbnail
臺灣的選舉結束了。本屆選舉的最大亮點,是「民主」終於沒有「死亡」了,足見臺灣民眾及政治人物的民主素養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選民選擇投票對象的方式,以及三組候選人的政治規劃,依然令人感到憂慮。
Thumbnail
這期是選前陸續記下的選戰側寫,談王義川現象、政治人設和命名學,以「還不錯的一天」作收
Thumbnail
每次選舉都是對於社會的一場割裂,逼迫我們走出同溫層,面對這個多面向、多層次的世界,體認原來自己的「陣營」如此的狹隘又脆弱。直面結果的撕裂,也讓我對於民主制度有一些思考。
Thumbnail
Hi all, 每到選舉年,就會有政客跳出來說台灣應該要學新加坡,更甚者,開始出現明的暗的吹捧特定候選人會成為台灣的李光耀救贖大家之類的。 有趣的是,那些真正在新加坡工作生活的人,對於上述的說法倒沒特別說什麼,甚至更多的是對那裡有更多的反省,以及去思考台灣可以學什麼,不學什麼。
在台灣,每四年就會有一次總統大選,大家打著民主的招牌實踐自己的公民意識去投票。但究竟是甚麼驅使每個公民做自己認為正確的決定?
Thumbnail
【文/戲雪】主要是摘錄筆記標題兩本書中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部分,並附上主觀的簡短感想,順帶提及個人打工助選時的小小回憶。另外推薦金石堂有「台灣政治」專區,值得鼓勵!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好日子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那些看起來最最基本的權利,有時會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爭取。為了讓這些仗勢作惡的人明白人民不是只有在投票的時候才有力量,我們需要再一次做好準備,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回到街上。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Thumbnail
近日“台灣民主”在網路上成為熱門話題,覺得好像可以借這個機會介紹一本好書,大家出版的《臺灣總統選舉:臺灣認同的成長與爭奪》,作者小笠原欣幸是東京外國語大學綜合國際學研究院教授。 這是一本學術著作,作者系統性地分析1996到2020的七屆總統大選,對年紀和我一樣或比我大的讀者朋友而言,內容都是自己親
Thumbnail
熱鬧的大選結束了,有人哭、有人笑、也有人不知該哭還該笑,雖然很不想談政治,但有些話實在不吐不快。 國民黨輸了嗎?我認為是,雖然立委大有斬獲,但面對施政被罵到臭頭的民進黨,還是搶不回總統大位,怎麼看都不算贏。
Thumbnail
臺灣的選舉結束了。本屆選舉的最大亮點,是「民主」終於沒有「死亡」了,足見臺灣民眾及政治人物的民主素養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選民選擇投票對象的方式,以及三組候選人的政治規劃,依然令人感到憂慮。
Thumbnail
這期是選前陸續記下的選戰側寫,談王義川現象、政治人設和命名學,以「還不錯的一天」作收
Thumbnail
每次選舉都是對於社會的一場割裂,逼迫我們走出同溫層,面對這個多面向、多層次的世界,體認原來自己的「陣營」如此的狹隘又脆弱。直面結果的撕裂,也讓我對於民主制度有一些思考。
Thumbnail
Hi all, 每到選舉年,就會有政客跳出來說台灣應該要學新加坡,更甚者,開始出現明的暗的吹捧特定候選人會成為台灣的李光耀救贖大家之類的。 有趣的是,那些真正在新加坡工作生活的人,對於上述的說法倒沒特別說什麼,甚至更多的是對那裡有更多的反省,以及去思考台灣可以學什麼,不學什麼。
在台灣,每四年就會有一次總統大選,大家打著民主的招牌實踐自己的公民意識去投票。但究竟是甚麼驅使每個公民做自己認為正確的決定?
Thumbnail
【文/戲雪】主要是摘錄筆記標題兩本書中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部分,並附上主觀的簡短感想,順帶提及個人打工助選時的小小回憶。另外推薦金石堂有「台灣政治」專區,值得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