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塵封璀璨—阿富汗古文物》展覽古文物節錄

2020/01/30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塵封璀璨—阿富汗古文物》展覽古文物節錄
作者按:本文關於古文物的介紹是節錄自展覽廳的文字描述。
位於香港歷史博物館展出的《塵封璀璨:阿富汗古文物展》,展現了古代阿富汗地區作為古代文明交往的樞紐地,受著不同外來文化的影響,而衍生了獨特的藝術文化。早在西元前2200年至前1900年,古阿富汗便已經出現受到美索不達米亞文明(Mesopotamian Civilisation)影響的青銅文化。
後來在西元前五六世紀,這個地方被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Achaemenid Empire)統治。西元前四世紀,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從馬其頓(Macedonia)出發,征服波斯後,他的大軍來到了阿富汗,開始在當地殖民,把希臘文化帶到了這個地區,並在阿富汗建立了亞歷山大城。
亞歷山大大帝死後,這個地方成了其部將建立的塞琉古帝國(Seleucid Empire)的一部份,而其中的巴克特里亞地區(Bactria)更成為了東亞、中亞的交通樞紐。西元前三世紀,巴克特里亞地區脫離塞琉古帝國獨立為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Greco-Bactrian Kingdom),也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夏」(Daxia),繼續受到希臘化影響。一個世紀後,阿富汗北部的遊牧民族興起,其中月氏人建立貴霜帝國(Kushan Empire)。
《塵封璀璨:阿富汗古文物展》展示從青銅時代起至貴霜帝國不同時期裡在法羅爾丘地(Fullol)、阿伊哈努姆(Ai-Khanum)、蒂拉丘地(Tillya)和貝格拉姆(Begram)等考古地點發掘出來的古文物。這些古文物揉合了受著古希臘、古羅馬和古印度等外來文化的影響,當中亦帶有遊牧民族獨有的多元風貌。

法羅爾丘地—青銅時代的印記

1966年,阿富汗東北部巴格蘭省(Baghlan Province)法羅爾村農民在法羅爾丘地附近發現了一批金銀杯碗器物,其中有五隻金製、七隻銀製,以及至少是來自五隻杯碗的碎片。當地政府獲悉後,派遣阿富汗國家博物館人員拯救了該批器物。可惜的是,有部份杯碗因為農民打算瓜分變賣而被斧頭劈碎。阿富汗國家博物館曾派考古專家到農民所述的地點再次進行發掘,但除了一座墓葬外,再無所獲。
這批在法羅爾丘地發現的金銀器,所屬年代為西元前2200年至前1900年(約為中國夏朝時期)。金器上的紋飾主要是幾何紋及動物紋,當中的幾何紋樣,是中亞早期文明常見紋飾;而動物紋樣中,可見到受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影響及具有阿姆河文明的風格。值得注意的是,法羅爾丘地鄰近當時世界上唯一青金石產地,相當於今日阿富汗巴達赫尚省的地方,青金石在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及古埃及文明中被廣泛使用,再加上法羅爾丘地出土的各種風格的金銀器,可見古阿富汗在人類文明發展早期已是多元文化匯聚的地方。
野豬紋金碗殘片(法羅爾丘地出土,公元前2200年至前1900年)

這六塊黃金殘片來自同一隻金碗,於1966年被農民發現後分切成六塊。這金碗具有典型的青銅時代的巴克特里亞藝術風格。金碗口沿有聯珠紋,外壁上有野豬、樹木和山川的圖案,似為狩獵場景,生動反映了阿富汗北部四千年前的自然環境。
公牛紋金碗殘片(法羅爾丘地出土,公元前2200年至前1900年)

金碗上的兩頭公牛紋飾,胸前有捲曲狀長鬚,貌如在伊拉克南部烏爾王陵遺址出土的青金石金牛變後殘件(約公元前2550年至前2450年)上的金牛,是兩河流域常見的紋飾。這隻金碗與其他在法羅爾丘地出土的金銀器一樣,都被切開瓜分。
階梯款金杯(法羅爾丘地出土,公元前2200年至前1900年)

金杯是中亞青銅時代的典型器物,其形狀與這一時期墓葬和遺址內發現的陶製高足杯相似,估計其底部還有高足底座。此類金杯應屬於禮儀活動所用的器物。
金杯上的階梯組合方形個案常見於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的古代藝術品。正方形內刻繪圖案是上述一帶區域特有的風格,最早見於四千至七千年前的禮儀物品中。

阿伊哈努姆—希臘化的軌跡

1961年,阿富汗國王穆罕默德.查希爾.沙阿(Mohammed Zahir Shah)在阿富汗東北部塔哈爾省(Takhar Province)與現今塔吉克斯坦接壤的地方狩獵時發現了希臘式柱頭,引起關注。隨後於1964年,法國阿富汗考古團在這個位於噴赤河與科克恰河交匯的地方進行了為期十五年的發掘,發現一座位於這中亞地區的希臘化古城—阿伊哈努姆。
亞歷山大大帝在位的十三年間(公元前336年至前323年),轉戰埃及、波斯、中亞乃至印度河上游,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 三大洲的龐大帝國。亞歷山大大帝於公元前323年去世後,其手下將領分掌他的土地,當中塞琉古取得了中亞地區,並建立了塞琉古帝國(公元前312年至前64年)。阿伊哈努姆,意思為「月娘」,於塞琉古帝國統治中亞時期興建,是當地軍事要衝,並於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約公元前250年至前125年)的統治下得到進一步發展。公元前145年,由於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阿伊哈努姆古城毀於戰火。
阿伊哈努姆古城由一條大街縱貫全城南北;城中央是宮殿區,內有廣場、官署和珍寶庫;宮殿區的東、北、南三面分別建有神廟、競技場和貴族的住宅。大街東側是劇場和武器庫。平民住房建在該城東面的衛城內。阿伊哈努姆是一個典型的希臘化城市,顯示希臘化的影響從地中海地區延展至中亞。
科林斯柱頭(阿伊哈努姆出土,公元前145年前)

此柱頭是典型的希臘科林斯式風格,柱頭四角以茛苕四條碩大主葉脈成向外舒展至捲渦狀的雕飾,柱頭下部有多片交替排列的小型茛苕葉片雕飾。
半球形日晷(阿伊哈努姆神廟遺址出土,公元前145年前)

日晷呈寶座狀,兩邊以獅腳的造型作為支撐,凹位部份是日照投映顯示時間的地方,應有晷針在正上方,但已不存。晷面有七條橫線及十一條直線,可以顯示時間及日子;如在夏至及冬至時針影子會在晷面的最外邊,春分及秋分時針影子會在中心。日晷必須設計成與使用地相符的緯度,方可有效測時,此日晷上的刻度顯示它適用於北緯35°51’至38°28’的地區,而阿伊哈努姆緯度剛好是 37°10’,適用於顯示阿哈努姆的時間。
女性雕像(阿伊哈努姆神廟遺址出土,公元前145年前)

此雕像由一根骨雕刻而成,身體部份位置殘留有黑色和紅色塗料,雙臂是後加裝在雕像上的;底部有一凳狀支撐。雕像身上帶有吊墜的項鍊與眉毛之間的顏色圓點皆有著印度風格。在希臘化時期的中亞地區,赤裸身體女性造型的藝術品十分罕見。
印度飾板(阿伊哈努姆宮殿遺址珍寶庫出土,公元前145年前)

印度風格飾板,以嵌入彩色玻璃的貝殼拼砌,並用金線勾勒圖像輪廓。有學者認為此飾板描述的是印度傳說《沙恭達羅》的場景,講述印度國王豆扇陀與淨修女沙恭達羅曲折的愛情故事。

此飾板是印度藝術的最早例證。有可能是希臘—巴克特里亞國王歐克拉提德一世攻佔印度後的戰利品,並把它存放在王宮珍寶庫裡。
赫拉克勒斯像(阿伊哈努姆神廟遺址出土,公元前150年)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為宙斯之子,由於完成了十二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即所謂「十二功績」,因而被視為希臘神話中最強壯的半人半神。此銅像顯示當時希臘化的東方地區對赫拉克勒斯的崇拜。其實,從地中海到安納托利亞半島、埃及、近東、中亞、南亞等廣大範圍,到處可見以赫拉克勒斯為原型的藝術品。
新月形青銅飾件(阿伊哈努姆神廟遺址出土,公元前145年前)

此青銅飾件呈新月形,中央位置有一個空心女性頭像,用三個鋼釘與新月形銅牌連接在一起。由於飾件在神廟遺址中較晚的地層出土,故有學者認為是遊牧民族侵佔阿伊哈努姆後,從其他地方帶入城中的。此飾件與蒙古出土的匈奴日月形鐵飾件甚為相似,可能與月亮崇拜有關。

蒂拉丘地—遊牧文化的閃現

1978至1979年間,蘇聯考古學家維克托.沙林尼迪帶領的蘇聯和阿富汗聯合考古隊,在阿富汗北部的席巴爾幹市的一個青銅時期拜火教神壇遺址中發掘出六座墓穴,墓主分別為五女一男,當中合共有二萬多件金器,更有寶石、象牙等器物,以及中國的青銅鏡。蒂拉丘地,意思即「黃金之丘」,墓地所屬的時期約在公元25至50年。發掘遺址的考古學家推斷他們是來自附近貴族曾居住的耶姆士丘地,有不少學者認為六個墓主應是月氏人的某個首領及其眷屬。
月氏一族,《史記》、《漢書》都有提及,月氏為逃避匈奴的進逼,向西遷至今阿富汗邊界的阿姆河北岸,張騫稱該地為「大夏」,就是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所在地。但月氏是否就是滅掉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北方遊牧民族,至今仍未有定論。月氏控制了大夏以後,設立了五個翁侯以方便管理,百多年後其中貴霜翕侯丘就卻(?—約公元75年)消滅了其餘四個翕侯,建立貴霜王朝。蒂拉丘地墓地的發現,除了為從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滅亡至貴霜王朝建立的一段模糊的歷史提供了不少線索外,當中的多元文化混合的金器出土,更印證了古阿富汗位處各種文明匯聚的十字路口的重要角色。
阿佛洛狄特飾板(蒂拉丘地2號墓出土,公元25至50年)

表面凹凸不平的金圓錐體組合一起,此飾板原裝飾在墓主的胸前。阿佛洛狄特,在羅馬神話中稱為維納斯。這個飾板的愛與美神阿佛洛狄特造型與古典藝術中所見的不同,她站在兩柱之間,其背上有代表她兒子厄洛斯愛侶要塞姬的翅膀。她的左肩旁是愛神厄洛斯,以兒童形象裸體側身站在右邊的柱子上。
君主與龍吊飾(蒂拉丘地2號墓出土,公元25至50年)

吊飾的中心是一個正面的君主立像,他張開雙臂,分別抓住左右兩旁神獸的前腿。他頭戴鋸齒形王冠,與阿爾泰山脈古遊牧民族冰墓出土的氊帽上紋飾相似,類似的紋樣也見於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和薩珊波斯統治者的王冠。君主的前額有一個印度式的戳印,脖子上戴著頸環,身穿束腰上衣,下裳由鑲嵌綠松石的葉片紋作裝飾,與蒂拉丘地1號墓出土的「人與海豚」飾牌衣著紋飾相似。

兩條龍的頭頂有捲曲的角,眼睛鑲嵌紅玉髓,背部鑲嵌綠松石水滴形鬃毛,有翼,雙後腿向後翻轉成「S」形,翼和腿上鑲嵌綠松石、石榴石和 青金石。這種雙手抓動物的形象在兩河流域、伊朗高原也有相似的例子。後腿反翹的動物形象是典型的草原藝術風格,在西伯利亞的阿爾泰山和圖瓦地區,以及新疆阿拉溝等遺址均有發現。
勇士圖案鉤扣(蒂拉丘地3號墓出土,公元25至50年)

這對於墓主胸前發現,兩個鉤扣構圖設計幾乎完全對稱,只是劍都是放在勇士的左侧。飾以植物和動物圖案的長方形外框裡,有一典型的希臘勇士正在向前邁進,他一手執長矛,一手持盾牌。這對鉤扣是多元文化匯聚的見證:勇士的頭 盔、長髮和衣著具有古希臘和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特色;上身像凱撒大帝與其他皇帝般穿上護胸甲;束有中亞特色的腰帶;勇士頭上的牧牛耳是亞歷山大大帝半人半神的標誌;兩旁的貼花圖案和動物富有草原特色。對於勇士的身份則有不同說法,包括亞歷山大大帝、希臘戰神艾瑞斯和希臘酒神狄奥尼索斯等。
王冠(蒂拉丘地6號墓出土,公元25至50年)

這個華麗的黄金王冠,由五組樹狀的裝飾構成,王冠下端寬帶上有二十個六瓣花裝飾,花蕊部份是圓形焊金珠,中間是凹槽,凹槽內鑲嵌有綠松石,可惜大部份的綠松石已脱落。在六瓣花下垂掛有圓形金片裝飾。寬帶上方是五個垂直的管狀枝桿,枝桿由金箔捲成。這些枝桿固定著樹枝和樹葉,由六瓣花、鳥和圓形金片垂飾構成的樹葉和樹枝相互交錯。這種可分拆組裝的設計,使這個王冠方便攜帶。
這類鳥生命樹裝飾的金冠多見於遊牧民族,但不見於古希臘和帕提亞帝國。然而,公元前四世紀晚期哈薩克斯坦伊塞克克墓地、公元一世紀俄羅斯頓河下游新切爾卡斯克,以及韓國新羅時期的墓地等都有發現類似造型題材的王冠。
金柄短劍(蒂拉丘地4號墓出土,公元25至50年)

短劍柄鑲嵌綠松石。劍柄延續著劍鞘上的圖案,有兩隻神獸追逐咬鬥紋樣。劍首有一隻熊,叼著葡萄藤,側身作舞蹈狀。劍柄背後刻有生命之樹,是遊牧民族常有的標誌。這種外形及圖案風格的短劍,被認為是遊牧民族斯泰基人的短劍。希臘作家希羅多德《歷史》提及斯基泰人的祭神儀式,便是以短劍作為神體去祭祀。

貝格拉姆—絲路貿易的見證

貝格拉姆位於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以北六十公里。法國阿富汗考古團曾先後於1937年及1939年在此進行了兩次發掘,發掘出被認為是在王宮區域的兩間密封房間(考古報告標示為10號及13號室),內裡發現了約二千件,年代約為公元一世紀的文物,當中包括印度風格的象牙雕刻、古希臘羅馬風格的青銅砝碼、石膏浮雕、羅馬玻璃器,甚至中國漆器。來自不同地域的器物在同一地方出土,再次印證古阿富汗是東西文明交匯的十字路口。
至於房間的用途有不同說法,有說可能是皇家珍寶庫,或是存放來自各地貨物的貨倉。貝格拉姆文物所屬年份約公元一世紀。貝格拉姆曾先後經歷被印度—希臘王國(Indo-Greek Kingdom,約公元前180年至公元10年)、印度—帕提亞王國(Indo-Parthian Kingdom,約公元19年至240年)及貴霜王朝統治,貝格拉姆的珍寶是屬於哪個王朝至今仍未有定論。
女神雕像(貝克格姆遺址10號室出土,公元一世紀)

這個象牙女神立像體形豐滿圓潤,姿態婀娜屈曲的右手向上,垂下的左手挽著一束帶藤的水果;雙臂都有穿戴手鐲。她筆直的鼻樑、厚嘴唇以至面部輪廓都具印度瑪圖拉的藝術風格。同時,其冠狀的髮型和緊身束腰的服飾打扮又具古希臘的藝術風格。
彩繪玻璃杯(貝克格姆遺址13號室出土,公元一世紀)

高腳杯表面繪有兩個在戰車上的戰士正在作戰的畫面,其中一個戰士頭上寫有特洛伊英雄赫克托耳的希臘名字。因此有學者認為戰車上的就是赫克托耳和希臘第一勇士阿基里斯。該畫面描繪的是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的特洛伊戰爭。
獅鷹支架(貝克格姆遺址13號室出土,公元一世紀)

這是象牙椅背兩邊的支架飾件。以印度神話中的獅鷹為造型主體。獅鷹身體是獅子,有著鸚鵡的尖喙,也有由羽毛和魚鱗組成的翅膀。 獅鷹背上藥叉女(即女性精靈)持疆繩端坐著。獅鷹下方是用左手支撑起藥叉女足部的夜叉(即男性精靈),底部則有摩伽羅正張口欲吞 噬獅鷹。
佛教《本生經》故事象牙雕板(貝克格姆遺址13號室出土,公元一世紀)

飾板雕刻了一群男女正在拜訪一位隱士或聖人。左邊是一個茅舍,外面臥著一頭母鹿。右邊是隱士或聖人正在迎接三個女人和一個男人。一些學者認為這是佛教《本生經》中「一角仙人」的故事(《大智度論》卷十七),講述由母鹿所生的一角仙人在下雨天時滑倒受傷,盛怒下用神力咒令上天不准下雨作為報復。然而,「禁雨令」引致農作物失收,民眾叫苦連天,於是波羅奈國王派來了美女扇陀來誘惑一角仙人,仙人因抵受不住誘惑而失去神通,最後雨水再次潤澤大地。
塞拉皮斯的形象(貝克格姆遺址13號室出土,公元一世紀)

這個赤裸身體、蓄著絡腮鬍子、頭上頂著量杯的成熟男子青銅像,就是希臘化時代的埃及神明塞拉皮斯。他右手持棍,又添加了希臘神話裡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特徵。塞拉皮斯最早出現於埃及托勒密王朝時期(公元前305年至前30年),作為埃及與希臘的共同神祇,代表著重生與生殖力。
厄洛斯與賽姬飾板(貝克格姆遺址13號室出土,公元一世紀)

飾板上描繪著背上似是有翅膀的孩子,小手臂把蝴蝶機在懷裡的情景。帶翼小孩代表愛神厄洛斯(即羅馬愛神丘比特),古希臘文中的蝴蝶與靈魂和賽姬的名字相同,故蝴蝶象徵著希臘神話中的公主賽姬。飾板場景隱含著公主賽姬和愛神厄洛斯的神話故事,愛與美神阿佛洛狄特嫉妒賽姬的美貌,派兒子厄洛斯加害賽姬,卻反而讓他們相遇、相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seayu
seayu
80後男生,生於香港,靠數學為生卻喜愛研讀歷史,在旁人眼中也許有點怪異。從小喜愛研究和感受歷史洪流裡的人和事,認為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都能在人類的過去中找到一點端倪。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