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洋務派認識洋務運動

更新於 2022/02/0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洋務派的主要人物
洋務運動的展開,是一群官員親身目睹西洋武備的先進,推動學習西方的一次重要嘗試。
恭親王從英法聯軍體會列強船堅砲利。咸豐帝出走熱河,恭親王留守北京善後。首都守不住,使滿清從天朝大國的夢中醒悟過來。恭親王目睹英法聯軍輕易撃潰清兵,攻佔天津與北京,反映了兩國軍備水平的差異。恭親王擁有議政王大臣身份,主持軍機處和總理衙門,是洋務運動的核心人物。
曾國藩是湘軍統帥,李鴻章是淮軍統帥,他們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目睹列強的船堅砲利。太平天國佔據南京,滿清初期大敗,英法聯軍後,英國協助上海組成常勝軍,招募百姓當兵,由英國人指揮,使用列強的武備,滿清因而扭轉劣勢。曾國藩與李鴻章等人,是推動洋務運動的主力人物。
「挑戰與回應」是一種分析歷史的理論。應用於洋務運動,英法聯軍帶來朝廷的危機感,刺激對時局的反思,於是推動改革以回應當前的挑戰。魏源在鴉片戰爭後編修《海國圖志》,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未受關注,待二十年後,在英法聯軍下的危機感下,受到洋務派的重視,成為洋務運動的目標。
雖然洋務運動是中國現代工業建設的起點,但這不是改革的原意。經過十年的軍事改革,成效未如理想,卻帶來財政負擔,於是洋務派調節目標,擴充為「富國強兵」。換言之,從目標來說,實業的建設不是對抗洋貨的傾銷,也不是要改善經濟民生,而是要以「富國」來支援「強兵」,以經濟建設來強化「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實踐。
海國圖志載有世界地圖, 反映了目光的超越性 (網絡圖片)
或說洋務派的目光狹隘,既是推動洋務運動的功臣,也是洋務運動失敗的罪人。這種說法,大意是指責大部分洋務派都是科舉出身的傳統官僚,他們深信儒家思想的完備,認為只需要學習西方的科技就足夠,改革偏重軍備的建設,沒有意識到學習西方制度及文化的需要,以致洋務運動以失敗告終。
這種說法作為客觀的描述或許是對的,但需要補充兩項,好讓人性化地看待這種「罪責」。其一,學習別國的文化,是從表面所目賭的東西開始,透過一段日子的認識了解,再學習他們的深層文化,這是合乎常理的進程。舉例而言,近年「韓風」吹襲,大家追捧韓劇和男團等「表面」商品,繼而對韓國言語及禮儀感到興趣,再漸漸有某些人追問韓劇及男團等現象背後的制度、社會及文化等相關問題。言歸正傳,洋務派目睹西方武備的先進,於是以學習西方武備為目標,而不是以西方民主建設為目標,是合乎常理的舉動,何罪之有?
其二,每個人都受其時代的局限,正如唐太宗在三省中展現「自限」,必須經三省蓋章的才算合法敕令,我們會讚嘆唐太宗的開明,而不會埋怨未達民主的標準。同一道理,洋務派已在局限中展現敏銳的時代觸覺,當朝廷上下視西方器物為淫巧,恭親王被取笑為「鬼子六」的社會環境下,洋務派能推動洋務改革,豈不是一種超越的眼界。最終失敗是事實,卻不能否定推動改革者的偉大。
avatar-img
21會員
88內容數
從中國歷史科老師的崗位退下來,一直有總結多年工作的心願,於是構思了這個看起來有點怪的主題,「退一步… 學習中國歷史」。「退一步」,意思是從純功利的學習模式後退一步,讓自己的目光開闊一點,在滿足考試基本要求的同時,稍微觸摸多一點歷史學習的味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ai Shi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鴉片戰爭是滿清步向衰落的標記,也是中國被迫走進現代世界的起始點。這是從意義上的解說,但戰爭後,整個社會沒有太大的改變,朝廷依然陶醉於天朝大國。英法聯軍雖然被視為鴉片戰爭的延續,意義上不及鴉片戰爭的重要,卻是帶來切膚之痛,真實地改變政治及社會的面貌,並引發部分官員的反省,帶來真實而具體的改變。
鴉片戰爭後十四年,中英戰火再起,英法聯軍 (1856-1960) 爆發。它被稱為「聯軍」,但以英軍為主體,英將領指揮,法軍只是配角,所以討論原因時只見「英國」。英法聯軍又被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意思不是為鴉片貿易而再起戰雲,而是指鴉片戰爭的延續,是為解決鴉片戰爭引起的問題而引發的軍事行動。
鴉片貿易是英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所採取的手段。嘉慶年間,鴉片的輸入量急速增加,至道光年間,鴉片幾乎成為輸入中國的唯一「商品」,每年進口超過三萬商,無數國民染上毒癮。
鴉片戰爭由鴉片問題引致,這個答案清晰不過。至於鴉片戰爭前,中英兩國的關係緊張,是一個不相干的話題嗎?這就值得學習者細心想一想。 中英在貿易觀念及外交觀念的差異,跟戰爭沒有直接關係,這是準確的描述,簡單來說,沒有政權會單純為了文化差異而開戰。不過,中英差異也不能說跟戰爭沒有關係。
清初的統治政策,是高壓與懷柔並用,以產生剛柔並濟的效果,既震懾反抗勢力,又爭取漢族認同。針對被統治者的特性,滿清分別為百姓和士人設計相應的高壓政策和懷柔政策,以達到鞏固統治的效果。
雍正一朝的張廷玉、鄂爾泰,乾隆一朝的傳恆、和珅,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都是擁有軍機大臣身分的清初大臣。 軍機處的前身是南書房。這本來是皇帝學習的地方,康熙帝順勢親自選拔翰林學士在此當值,以「南書房行走」職銜,充當皇帝的智囊,形成君臣密議朝政的模式。
鴉片戰爭是滿清步向衰落的標記,也是中國被迫走進現代世界的起始點。這是從意義上的解說,但戰爭後,整個社會沒有太大的改變,朝廷依然陶醉於天朝大國。英法聯軍雖然被視為鴉片戰爭的延續,意義上不及鴉片戰爭的重要,卻是帶來切膚之痛,真實地改變政治及社會的面貌,並引發部分官員的反省,帶來真實而具體的改變。
鴉片戰爭後十四年,中英戰火再起,英法聯軍 (1856-1960) 爆發。它被稱為「聯軍」,但以英軍為主體,英將領指揮,法軍只是配角,所以討論原因時只見「英國」。英法聯軍又被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意思不是為鴉片貿易而再起戰雲,而是指鴉片戰爭的延續,是為解決鴉片戰爭引起的問題而引發的軍事行動。
鴉片貿易是英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所採取的手段。嘉慶年間,鴉片的輸入量急速增加,至道光年間,鴉片幾乎成為輸入中國的唯一「商品」,每年進口超過三萬商,無數國民染上毒癮。
鴉片戰爭由鴉片問題引致,這個答案清晰不過。至於鴉片戰爭前,中英兩國的關係緊張,是一個不相干的話題嗎?這就值得學習者細心想一想。 中英在貿易觀念及外交觀念的差異,跟戰爭沒有直接關係,這是準確的描述,簡單來說,沒有政權會單純為了文化差異而開戰。不過,中英差異也不能說跟戰爭沒有關係。
清初的統治政策,是高壓與懷柔並用,以產生剛柔並濟的效果,既震懾反抗勢力,又爭取漢族認同。針對被統治者的特性,滿清分別為百姓和士人設計相應的高壓政策和懷柔政策,以達到鞏固統治的效果。
雍正一朝的張廷玉、鄂爾泰,乾隆一朝的傳恆、和珅,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都是擁有軍機大臣身分的清初大臣。 軍機處的前身是南書房。這本來是皇帝學習的地方,康熙帝順勢親自選拔翰林學士在此當值,以「南書房行走」職銜,充當皇帝的智囊,形成君臣密議朝政的模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前言 北宋自建國初期,有鑑於五代十國的政權更迭快速,藩鎮勢力過大……因此採取強幹弱枝的政策,養了眾多的軍人,然而不敢重用;用了諸多的文人,卻又優渥過頭(史書上稱為之冗員、冗兵),因此中葉即出現了重大的財政危機和國防危機。熙寧年間,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發動了旨在富國強兵的變法運動。所有的變革都源
Thumbnail
中日甲午戰爭後,海軍幾乎全軍覆沒的清政府仍謀求重建海軍。1907年,清廷財政逐漸好轉,尤其在載洵統領海軍部後,清廷開始積極考慮購買新的軍艦,與英、美等國迅速走近,商討購買新主力艦事宜。
Thumbnail
清朝新式海軍是清朝政府在1875年建立的近代化海軍,英語通稱爲Imperial Chinese Navy(「中華帝國海軍」或「中國皇家海軍」)。雖然中國至遲自宋朝即建有國家水師,但直到1875年才真正開始建設近代化海軍。新式海軍由四個水師構成:北洋水師、南洋水師、廣東水師及福建船政水師。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明鄭時期 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和滿族八旗軍先後攻佔明朝首都北京,明朝部分遺臣在中國南方先後擁立幾位宗室為帝,組織流亡政府,繼續抗清,是謂南明。鄭成功就是當時抗清的一股強大勢力。鄭氏於1658年至1659年出兵金陵失敗後,決定轉進其父鄭芝龍、顏思齊等武裝海商曾經略之臺灣。1661年,鄭成功
上 抗日勝利,還都南京的那一年,我們住在大方巷的仁愛東村,一個中下級的空軍眷屬區里。在四川那種閉塞的地方,煎熬了那些年數,驟然回返那六朝金粉的京都,到處的古迹,到處的繁華,一派帝王氣象,把我們的眼睛都看花了。 那時偉成正擔任十一大隊的大隊
Thumbnail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Thumbnail
英國人為什麼要去日本跟葡萄牙人搶地盤?這個問題的答案,有政治的、經濟的,也有宗教的。 先說宗教,這一點其實是最外顯的,好幾回合約翰跟葡萄牙集團(包含神父們、水手與船長)的衝突,都有宗教上互相攻擊的點。
在吳軍《見識》書中第六章職場的盲點與破法,「職業中的帝道、王道與霸道」專文中,作者引用《史記》描述商鞅三次遊說秦孝公過程來闡述「帝道、王道與霸道」不同概念,及執行「信念」後的職場結果。
Thumbnail
第四十六戰:群雄討董(10)界橋會戰 原創 渤海小吏 渤海小吏 2020-03-09 22:29 袁紹公孫瓚會戰界橋,先看雙方實力: 公孫瓚軍出戰四萬,配置堪稱豪華。 中軍是三萬人的步兵方陣,騎兵一萬,左右兩翼各五千餘匹,白馬義從特種兵為中堅,左射右,右射左,旌旗鎧甲,光照天地。 在這裡面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前言 北宋自建國初期,有鑑於五代十國的政權更迭快速,藩鎮勢力過大……因此採取強幹弱枝的政策,養了眾多的軍人,然而不敢重用;用了諸多的文人,卻又優渥過頭(史書上稱為之冗員、冗兵),因此中葉即出現了重大的財政危機和國防危機。熙寧年間,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發動了旨在富國強兵的變法運動。所有的變革都源
Thumbnail
中日甲午戰爭後,海軍幾乎全軍覆沒的清政府仍謀求重建海軍。1907年,清廷財政逐漸好轉,尤其在載洵統領海軍部後,清廷開始積極考慮購買新的軍艦,與英、美等國迅速走近,商討購買新主力艦事宜。
Thumbnail
清朝新式海軍是清朝政府在1875年建立的近代化海軍,英語通稱爲Imperial Chinese Navy(「中華帝國海軍」或「中國皇家海軍」)。雖然中國至遲自宋朝即建有國家水師,但直到1875年才真正開始建設近代化海軍。新式海軍由四個水師構成:北洋水師、南洋水師、廣東水師及福建船政水師。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明鄭時期 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和滿族八旗軍先後攻佔明朝首都北京,明朝部分遺臣在中國南方先後擁立幾位宗室為帝,組織流亡政府,繼續抗清,是謂南明。鄭成功就是當時抗清的一股強大勢力。鄭氏於1658年至1659年出兵金陵失敗後,決定轉進其父鄭芝龍、顏思齊等武裝海商曾經略之臺灣。1661年,鄭成功
上 抗日勝利,還都南京的那一年,我們住在大方巷的仁愛東村,一個中下級的空軍眷屬區里。在四川那種閉塞的地方,煎熬了那些年數,驟然回返那六朝金粉的京都,到處的古迹,到處的繁華,一派帝王氣象,把我們的眼睛都看花了。 那時偉成正擔任十一大隊的大隊
Thumbnail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Thumbnail
英國人為什麼要去日本跟葡萄牙人搶地盤?這個問題的答案,有政治的、經濟的,也有宗教的。 先說宗教,這一點其實是最外顯的,好幾回合約翰跟葡萄牙集團(包含神父們、水手與船長)的衝突,都有宗教上互相攻擊的點。
在吳軍《見識》書中第六章職場的盲點與破法,「職業中的帝道、王道與霸道」專文中,作者引用《史記》描述商鞅三次遊說秦孝公過程來闡述「帝道、王道與霸道」不同概念,及執行「信念」後的職場結果。
Thumbnail
第四十六戰:群雄討董(10)界橋會戰 原創 渤海小吏 渤海小吏 2020-03-09 22:29 袁紹公孫瓚會戰界橋,先看雙方實力: 公孫瓚軍出戰四萬,配置堪稱豪華。 中軍是三萬人的步兵方陣,騎兵一萬,左右兩翼各五千餘匹,白馬義從特種兵為中堅,左射右,右射左,旌旗鎧甲,光照天地。 在這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