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著上一篇的話題,也是近期常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要不要經營IG帳戶?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有百百種,因此我覺得從不要的狀況切入可能會簡單一點,但當然內容並不絕對,僅是提供一個參考值。
一般來說,常聽到會想轉經營IG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 Facebook觸及太差
2. 希望多一個管道曝光
3. 老闆叫我去經營
4. 大家都不用FB跑去用Instagram
常聽到的4個原因說明,主要可以收斂成兩大項,被老闆逼迫去經營的,如果反抗不了,那就真的是辛苦了,至於其他特殊狀況的人,歡迎再跟我分享。
Facebook觸及率逼迫我去用Instgram真的就會有被解救到嗎?
這個情況應該是所有人心有戚戚焉也是很多人轉戰IG的開頭。
FB早已過了流量紅利的時期,廣告預算就像投水般地往下沉,每次發文讚數小貓兩三隻,整個專頁都是殭屍粉絲,是不是應該另聘管道?
事實上Facebook本身還是有一些優勢:(1)可以接受較長篇幅的內容(2)有非常大量的品牌在Facebook都有經營,如果要發起線上活動能夠找到的夥伴相對多(3)FB能夠串接的API種類、外部功能等,這些優勢也都是IG目前暫時無法提供的。
另外,在投入之前,我認為可以先思考以下幾個問題:(1)為什麼做 (2)TA是誰 (3)你能提供什麼,無論使用哪種行銷工具,概念上都不超出上述幾個問題。
為了明確有感,我選擇了兩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來說
我是一家做B2B的公司,主要以製造零件為主,客戶來源多半來自於業務開發…
如果你是這樣的情況,直觀上做Instagram對你行銷的幫助上可能不大,當然可以嘗試透過各種創意去包裝或是把Instagram當成公司成果的展示平台,但仔細思考難到網站沒辦法做到嗎?把做Instagram的時間轉而將網站的SEO做好,會不會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我是一個以提供銀髮服務為主的品牌,主要客源來自於社區阿公阿嬤及各鄉村里鄰…
以這類服務起家的品牌,如果將手腳轉去做IG,明眼人一看想必成效應該也不大吧?但如果預算及資源花在阿公阿嬤的重要關係人(例如:子女、家屬)、與當地建立強連結、陪阿公阿嬤殺時間(泡茶、下棋、聊天),會不會比較好?
上述兩個極端的狀況,也是提供大家兩個方向思考自己的品牌及服務,確實Facebook觸及率被改到非常差,但觸及互動維持在一定水準的專頁也是大有人在,原因當然很多,但如果只是因為觸及率低而想跳出,可能需要三思。
高曝光=高轉換?曝光多不如打得準,找到你的1%受眾才是重點
高曝光量絕對不等於高轉換
有一類的狀況是希望能夠多曝光我的產品,因此開始經營Instagram,談到這類的狀況,我還是傾向先釐清,究竟想要多曝光產品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 電商、銷售型平台 →導購
- 品牌 →將曝光作為一種策略性的使用
- 非營利組織 →曝光去找到對我有興趣的人
簡單將一些狀況列下來之後發現除了第2點之外,其實談到高曝光量這件事情,背後的目的多半不是為了曝光,重點都會被擺在「轉換」。
以導購來說,我希望大家都可以把錢投入我的產品上,這應該是所有人都在追求,但為了追求多一個高曝光量選擇經營一個沒人看的Instagram,會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嗎?有線上、線下這麼多管道、工具能夠使用,將目光集中在Instagram可能不見得是個好的選擇,除了考量TA是否與使用IG的大宗人口是否符合外,若改以優化統一的入口的UI/UX以提供消費者有更好的購買體驗,會不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呢?
備註:有人會將前期的高曝光作為漏斗來運用,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但多半不會另外開出平台,而是搭配廣告投放。
在社群平台各種資訊充斥的狀況下,曝光過多資訊給不需要的人,形同騷擾,有時候反而會增加對品牌的厭惡,因此「精準行銷」、「針對你的TA做出適合的調整」才會是最重要的(實際的執行方式礙於篇幅無法在這邊多做說明)。
1.規劃面:準確將資源投到目標市場;對不同需求,給予對應的商品;找到消費者當下最需要的產品或服務。
2. 執行面:可細分到個人,並直接命中;把產品確實推銷給想要的客群;正確地將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顧客。
3. 效果面:可以賣得很好;花最少的錢,達到最好效果的行銷。
對於電商而言,真正能夠持續回購的消費者才是首要必須先顧好的,若是能夠有更進一步的數據,就有機會將這群消費者量化並透過廣告投放將人群擴大找到更多相似的顧客。
對非營利組織、小品牌而言,找到這些真正會幫你口碑傳散、願意參加活動和你互動的用戶,持續提供有用、好康的資訊,適時的引起線下的互動,可能也都是比一味擴大曝光好很多的選擇。
老話一句,最終都還是需要回到你的目的、客群及能提供的服務。
結語
最後,無論是哪種行銷方式,絕對都需要資源與時間的投入,如果從核心開始發現就不符的狀況下,多半都是以壯烈犧牲收場,成為時代的巨輪還是被壓死的小兵常常都是一念之間,當然如果是情非得已、老闆所迫那當然就是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