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組織該如何看待 facebook 經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facebook 在台灣發展已十多年,對於網路產業極大變化,從一開始以社群、分享、遊戲為經營目標,到近年來將業務重心放置在廣告效益,許多人都預言臉書早晚衰退, 數據也指出 facebook 的用戶成長數趨緩, 更說 facebook 已經老年化,但對於非營利組織來說,免費的 facebook 在自媒體的功能仍是不可或缺,但經營角度已有著很大的差異。

目前 facebook 的粉絲數、追蹤數已不再是優勢,數萬的粉絲所帶來的差距並不會太大。以自然流量來看,一般貼文的粉絲觸及率約介於3%~11%之間,表示約有90%以上的粉絲不是首要觸及對象,原因可能包含系統限制、貼文不是受眾的主要關心議題、廣告更為優先、貼文品質需加強等等。facebook 提供每個人 30 個搶先看的額度,也就是說廣告、優先追蹤貼文、系統推播、朋友發文都在動態消息頁中競爭,而 facebook 更希望是廣告能有效觸及到受眾,我們能看到的自然貼文將會更少,而這趨勢並沒有減弱的跡象。

facebook 在 2012 年起陸續併購 Instagram、WhatsApp 後,成為廣告霸主的意圖更為明顯,廣告除了整合在各社群平台外,更進一步出現在 facebook store、 facebook messenger 等介面,觸及率更為廣泛。對於非營利組織來說,因應 facebook 演算法的改變,適時調整操作策略與適度的運用是必要的,這對於品牌建置與宣傳有很大幫助,它也是組織在資源不多的情況之下,可作為低成本、低支出的自媒體平台。但同時也別對 facebook 期望太高,別忘了它是一個商業平台,營利是它的主要目的,也因為掌握了大量的使用者行為資訊 facebook 進而成為了二十一世紀的四大商業科技巨頭之一。

我認為非營利組織優先需要做的是,定位組織在社群經營的目的,個人列出三點做為參考,但仍可依組織特性不同而有不同策略:

  1. 品牌宣傳
  2. 與受眾溝通
  3. 成為自媒體平台

另外關於受眾對象設定:

  1. 對組織訊息興趣
  2. 對公益議題有興趣
  3. 年齡30-55歲間,女性

能夠做的工作重點:

  1. 專人主責:工作內容產生一致性
  2. 提升發文品質:參考其他案例,多多參與外部訓練課程
  3. 圖片、風格一致性:團隊討論出適合粉專的風格,並進一步調整
  4. 增加行動呼籲:設定符合專案的行動呼籲,立即捐款等
  5. 文案內容優化:對於文案內容做更符合潮流的調整與訓練
  6. 發文審核機制:透過部門小編會議進行發文審核
  7. 專責回覆人員:週末、下班時間以機器人回覆訊息,但若是捐款相關訊息則是即時回覆
  8. 帳號管理專責:由主責人與職務代理人保管帳號與權限,這很重要

雖然有人認為以活動的形式帶入的粉絲品質會有疑慮,但至於非營利組織來說,免費的增加互動形式仍是一個有效做法:

  1. 定期進行抽獎活動:由組織提供獎品,促進與粉絲的互動
  2. 設計活動促成分享行為:設計鼓勵分享活動,加強曝光
  3. 進行投票活動:運用投票等工具,加強互動
  4. 發起議題討論:連結時事與議題,進行討論

結論來說,facebook 粉絲專頁可以說是非營利組織在網路上的門面、頻道、形象,應儘可能排除非社群經營目的的元素,例如過度批評、無關分享,不能變成什麼都放的大雜燴或是文章農場,且因粉絲數量的效益影響已降低,建議以優化粉絲專頁品質與互動取代追求粉絲數,並應建立團隊審核機制,制定標準作業流程,與組織內其他部門的夥伴進行宣導與溝通粉絲專頁的營運策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狗貝兒的沙龍
10會員
8內容數
金狗貝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01
在碎片化資訊時代的挑戰,必須注意到使用者的注意力與喜好,並適時地提供有用的資訊。本文提供其非營利組織寄送電子報的建議,包括募款訊息的策略、提供正確的公益資訊與技巧,以及以捐款為訴求的目標設定。
Thumbnail
2024/03/01
在碎片化資訊時代的挑戰,必須注意到使用者的注意力與喜好,並適時地提供有用的資訊。本文提供其非營利組織寄送電子報的建議,包括募款訊息的策略、提供正確的公益資訊與技巧,以及以捐款為訴求的目標設定。
Thumbnail
2024/01/07
基於 LINE 在資源整合的優勢以及看好未來發展,非營利組織現階段使用 LINE OA 有流量紅利,應該積極經營佈局
Thumbnail
2024/01/07
基於 LINE 在資源整合的優勢以及看好未來發展,非營利組織現階段使用 LINE OA 有流量紅利,應該積極經營佈局
Thumbnail
2024/01/02
基於捐款人關係維護直銷角度來看,非營利組織使用電子報是再行銷的最佳方案,進一步更可以達到分眾行銷的目的
Thumbnail
2024/01/02
基於捐款人關係維護直銷角度來看,非營利組織使用電子報是再行銷的最佳方案,進一步更可以達到分眾行銷的目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過去,許多企業視Facebook為免費宣傳平臺,但現今的營銷大趨勢已然改變,Facebook的角色和定位也隨之調整。儘管Facebook的主導地位備受質疑,但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它至今仍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社交媒體平臺。在一般營銷策略中,很少會完全忽視Facebook的份量。
Thumbnail
過去,許多企業視Facebook為免費宣傳平臺,但現今的營銷大趨勢已然改變,Facebook的角色和定位也隨之調整。儘管Facebook的主導地位備受質疑,但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它至今仍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社交媒體平臺。在一般營銷策略中,很少會完全忽視Facebook的份量。
Thumbnail
什麼的圖文回應高?三個提問技:選擇題、 一句話快速回答、點名。 圖片中用編號。 選擇題的答案若有轉折,會降低使用者回答意願。 答案盡量選二分法,簡單明瞭。 一句話快問快答,目的不在於百花齊放的答案,而在於一呼百應的效果。
Thumbnail
什麼的圖文回應高?三個提問技:選擇題、 一句話快速回答、點名。 圖片中用編號。 選擇題的答案若有轉折,會降低使用者回答意願。 答案盡量選二分法,簡單明瞭。 一句話快問快答,目的不在於百花齊放的答案,而在於一呼百應的效果。
Thumbnail
社群可以分成三種屬性: 共同興趣愛好:電影、動漫、健身、運動、美妝......運用共同話題凝聚人氣。 新媒體:透過新聞、評論等內容,運用民眾對於未知事物的好奇渴望,結合既有媒體輔助,傳遞資訊。 公眾人物/知名品牌 臉書觸及法則=C*P*T*R Creater:貼文是誰發的,而且過往你們彼此互動狀況如
Thumbnail
社群可以分成三種屬性: 共同興趣愛好:電影、動漫、健身、運動、美妝......運用共同話題凝聚人氣。 新媒體:透過新聞、評論等內容,運用民眾對於未知事物的好奇渴望,結合既有媒體輔助,傳遞資訊。 公眾人物/知名品牌 臉書觸及法則=C*P*T*R Creater:貼文是誰發的,而且過往你們彼此互動狀況如
Thumbnail
Facebook 是所有品牌操作數位行銷的兵家必爭之地,「經營社群」一詞在台灣幾乎等同營運Facebook 粉絲專頁。然而隨著臉書演算法不斷調整,粉絲專業經營者也遇到前所有的挑戰,本篇提出應對來自臉書挑戰的行銷對策。
Thumbnail
Facebook 是所有品牌操作數位行銷的兵家必爭之地,「經營社群」一詞在台灣幾乎等同營運Facebook 粉絲專頁。然而隨著臉書演算法不斷調整,粉絲專業經營者也遇到前所有的挑戰,本篇提出應對來自臉書挑戰的行銷對策。
Thumbnail
我不是什麼專業公關操盤手,只是想對這陣子的觀察心得稍作紀錄整理──不過基於職務上的保密義務,我還是會避免拿出具體紀錄進行佐證,僅會提出暫時得到的「猜想」;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我並沒有IT相關背景,觀察的樣本也很有限,請不要把這當作很科學的觀察分析。
Thumbnail
我不是什麼專業公關操盤手,只是想對這陣子的觀察心得稍作紀錄整理──不過基於職務上的保密義務,我還是會避免拿出具體紀錄進行佐證,僅會提出暫時得到的「猜想」;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我並沒有IT相關背景,觀察的樣本也很有限,請不要把這當作很科學的觀察分析。
Thumbnail
適時調整 facebook 操作策略與適度的運用是必要的,這對於非營利組織的品牌建置與宣傳有很大幫助,它也是組織在資源不多的情況之下,可做為低成本、低支出的自媒體平台
Thumbnail
適時調整 facebook 操作策略與適度的運用是必要的,這對於非營利組織的品牌建置與宣傳有很大幫助,它也是組織在資源不多的情況之下,可做為低成本、低支出的自媒體平台
Thumbnail
每次接觸的企業老闆/創業人士,每有新項目,大家都很習慣地說:「我們要快點先開設Facebook」。 曾經,Facebook是免費的推廣渠道,也近乎變成了網上行銷的代名詞,但到了現在,還是一樣嗎?希望分享一下我的看法,能幫助大家做好心理準備,如果打算在現在社交媒體的生態裡要經營Facebook,有甚
Thumbnail
每次接觸的企業老闆/創業人士,每有新項目,大家都很習慣地說:「我們要快點先開設Facebook」。 曾經,Facebook是免費的推廣渠道,也近乎變成了網上行銷的代名詞,但到了現在,還是一樣嗎?希望分享一下我的看法,能幫助大家做好心理準備,如果打算在現在社交媒體的生態裡要經營Facebook,有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