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淳熙(現任教於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水、水、水。這時家康作為一個民政家,滿腦子想的都是水,江戶是一塊必須做好排水和水源供給的土地。
藤五郎在馬背上聽完說明,終於了解事情的重要性。
「原來是這麼回事。」
人類既非泥鰍也不是鯊魚,沒辦法喝泥水或海水過日子,沒有清水連命都保不住,這確實是天下大事。
同時,藤五郎也明白家康找上自己的理由。
藤五郎很擅長做甜點,手藝已經超越了業餘愛好的程度。每次打仗他都會獻上紅白麻糬祈求武運昌隆,家康一次可以吃掉四、五個。製作好甜點需要用到好水,吃甜點配的濃茶或煎茶也得用好水來泡。
—水是五味之源,不可不慎。
藤五郎一向明白這個道理,他對自己的味覺也很有信心。
「主公是要把我的味覺,活用在民政上是吧?」
藤五郎向家康確認這道命令的用意,家康頷首說:
「這是重責大任。」
---《打造繁盛江戶的男人 》P.172-173
延伸閱讀本書第三話 引水源
都市的飲用水是生活的基本。但都市當中如何取得有系統且有效率的分配,在各國都是個重要的議題。如果不是在鄰近的地區就有井水、河水可以運用,就必須能夠將乾淨的水運到都市之中。羅馬人運用了水道橋將水運到羅馬城中,成為市內無數的噴泉,也成為城市內幾個大浴場的水源。
小說中所提到的引水源,也就是一個城市的上水系統。上水也就是乾淨可以飲用的水,而相對的下水,也就是排出去的水。今天台灣對於自來水的稱呼還有「水道水」的用法,也就是經由水道引來的水;排水系統也仍稱呼為下水道。這些水源包含了乾淨的河水、地下湧泉等。在近代科學與餵生的觀念下,上水經過處理後,運輸配置到各家各戶,但在江戶時代,能夠順利的取水、運水成了很大的考驗。
書中所說大久保藤五郎受命辦理江戶的上水,最初興建了神田上水的前身──小田川上水。然而小田川上水的水源與引水的方式並不清楚,但後來在此基礎上,興建了神田上水。在神田上水開築之前,圍塑的溜池(也就是埤塘),在今天的赤坂、溜池之間,成了供應水的來源之一,位在虎之門的堤堰,透過廣重的「虎之門外葵坂」獲得紀錄。
神田上水(1590)是日本都市水道的開始,運用了井之頭池(現在井之頭恩賜公園)的水,向江戶延伸,為了跨越神田川,以木頭搭建了渡槽(水道橋,懸樋),成為美麗的景緻。沿著水道也有許多庭園因此設立,充分發揮了水在庭園景觀中的功能。而在神田上水完成後,玉川上水(1654)的完成,更進一步地帶給江戶穩定的民生用水。取自玉川(現在多摩川)的玉川用水,全長43公里,一部分現在仍為東京上水道所用;原本是用來作為民生用水,直到1722年以後,新的農田開發所需灌溉、消防用水、以及千川上水的引水利用,使得武藏野地區有更多的農田開發。玉川上水開通後三年,1657年江戶大火(明曆大火,俗稱振袖火事),江戶大半燒毀,天守閣也燒失;幕府趁著此次的機會,大規模的進行基礎工程,包含設立了龜有、青山、三田、千川等上水系統
[1]。
整個水道的系統除了取水,更需要綿密的管線來輸水。特別是上水道系統,小說中介紹到木頭構成的配水管(木樋),時至今日自然不再利用,而成為水道歷史的一部分。在日比谷公園內的日比谷圖書文化館,就展示了一段木製配水管,可一窺當年的樣貌。
台灣的主要城市水道系統,大多也是在日治時期所興建,而且許多都已經成為台灣法定的文化資產。例如台南水道、中和的瑞穗配水池等。台南水道汲取曾文溪的水,經過淨化後以泵浦加壓打到鄰近的山丘上,儲放在淨水池中,再利用高差形成的自然重力,輸送到台南市區之中。這與小說中所描述利用自然重力輸水、水壓控制等情景十分相似,也說明了上水道系統對於一個城市的重要性。
※本文經作者同意授權圓神出版刊登,歡迎分享文章連結。未經許可,不可另轉載於其他平台
閱讀文本
門井慶喜《打造繁盛江戶的男人 》,圓神出版
當代日本最厲害的歷史說書人、直木獎獲獎作家門井慶喜,寫下日本史上最強大的都市改造物語,獲NHK改編為賀歲劇!
攔河堰和差蓋裝置,才是整個神田上水的核心。
多年後,江戶人稱這個地方為關口。
關口被視為觀光名勝,而這就是地名的由來,關口意味著江戶入口的河堰。時至今日,還有關口一丁目到三丁目等地名流傳下來,當中有椿山莊、東京聖瑪利亞主教座堂關口教會、江戶川公園等知名地點。江戶川公園內還有保留一部分的攔河堰,只可惜很少有人駐足欣賞。仔細看堰柱上還有明顯的縱溝,稱得上是絕無僅有的古代產業遺物。 ---《打造繁盛江戶的男人 》P.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