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社會比喻為人體,存在一套免疫系統,它負責抵禦外來的侵襲,調整體內的平衡,將病毒控制在可處理的狀態中。人們透過集體生活生產了社會的免疫系統,而社會的免疫系統維護了社會的安定。我們培養專家學者做出正確的決策、派出前線人員監禁隔離威脅、生產武器提供前線作戰,提供能量使系統得以運作。更重要的是人們做為系統的一部份,共同做出正確的判斷,集體的行動,強化系統的效能。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photos/coronavirus-virus-pandemic-china-4810201/
然而社會的免疫系統並非金剛防護罩,它需要社會努力且積極的維持。一旦失去資源、失去正當性、失去兵力、失去判斷力,社會的免疫系統便可能瓦解。
然而在醫療人力、經驗知識堪稱充足的當下,最大的危機來自於醫療資源的匱乏,口罩之亂便是最顯著的開端。
面對武漢肺炎,口罩似乎成為最有價值的東西,它具體的覆蓋住我們的口鼻,它構成視覺上清楚的標誌,它罩阻絕了飛沫的傳染也撫慰了民眾焦慮的心。
口罩從原本唾手可得、可有可無的民生用品,一夕之間變成供不應求的維生必需品,民眾日夜苦思該如何取得口罩,深怕陷入病毒傳染的風險之中。屈臣氏的廣播不再播放最新特價商品的消息,取而代之的是口罩、酒精乾洗手全數售罄的無奈,藥局也失去了對於其醫療相關商品的權威,索性貼上A4公告拜託大家別再詢問。
然而無論口罩是賣8元、 6元、 5元,都會有人以簡單的數學算給你聽,合理化其所反映的生產成本,或是成為證明政府貪腐與圖利廠商的證據,但對於民眾而言,這些推算都缺乏確切的證據,事實上只有政府知道。
免疫系統的結構性缺陷
現狀是,由於武漢肺炎的侵擾,全球已然進入防疫警戒的狀態中,口罩與原物料的進出口皆受到限制,台灣作為口罩輸入國,必然快速地面臨資源短缺的問題。
可受批評的是,政府過去並未將口罩與防疫物資的自主供應納入國家安全的考量中,放任產業外移與大量依賴進口,造成緊急狀態中而無法自保。
在產量無法在短時間內提升的狀態中,口罩無論如何分配終究供不應求。一旦民眾心理安全無法得到充分的滿足,政府必然成為民怨直接所宣洩的對象,但絕大多數的問題仍出自於口罩生產的結構與疫情的爆發。
因此政府也亡羊補牢了投資 1.8 億新建口罩產線,此舉動一方面為了填補當下資源的匱乏,也同時賦予台灣社會自主抵禦的能力。
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onemarketinglab/photos/a.1964032443628204/3198637363501033/?type=3&theater
自由市場是增強免疫的萬靈丹?
自由市場的信徒們總是對於政府對於市場的干預懷著諸多批判,認為限制破壞了市場運作的法則,使整體利益受到損害。期盼「看不見的手」能解決所有商品供需的問題。
自由市場理論價格會調節供需市場,自然會將物資送達需求最高的人手上。但以現狀來說,時間替代了金錢的角色,需求越高的人必須付出越高的時間成本取得口罩。差別在於政府限制了購買數量,口罩無法被囤積、壟斷與哄抬物價。
但無論如何,消費者對於口罩的需求是否能回應防疫工作的戰略目的,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透過自由市場所進行的物資分配,將會導致物資會集中至市場上有競爭力的消費者身上。但於此同時,口罩也將隨著貧富差距、社會網絡、地理差異與各式因素而不均勻分配,有錢、有關係、有時間排隊的人將更有機會得到口罩。而市場競爭中的的弱勢將會成為高風險族群,這些人可能買不起口罩、買不到口罩、過度使用耗損口罩或使用次級替代方案。
同時,需求所驅動的口罩分配更考驗消費者的能力,如何對抗瘟疫遠遠超過了常民的生活經驗,無論是資訊的取得或理解的知識,除非專家學者或研究人員,一般人似乎沒有太多的做出相對應的判斷。遑論仍有太多的假訊息與恐嚇,都將使個人的判斷偏離疫情的真實。自由市場僅最大化的滿足供需間的利益,而非滿足防疫實務上的需要。
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說,口罩的價值始終在於「防疫」而非「獲利」,個人效益最大化的總和並非等同於集體福祉的最大化,防疫工作市為了讓處於風險的人能獲得保護,除了自願的取得也必須強制不配合的民眾戴上口罩。防疫策略的研擬必須參照社會不同的風土民情、社會生活運作的邏輯、醫療組織的架構、政府的行政能量與準確的防疫知識而制定,而非單純由供需所決定。
階級與風險
當口罩不再是貨架上待你掏錢任意購買的「商品」,而是受到政策管控的「物資」,口罩則成為用以對付瘟疫的武器,而非獲利的工具。
截至目前為止,哄抬物價政府的政策執行,至少確保了幾件事。國內的口罩供應不至於嚴重短缺,工廠無法為了逐利而將口罩外銷。穩定口罩價格,雖然比平時貴了些,但至少仍在人人可負擔的價格之中。我們應對於口罩分配的政策提出更適當的建議,使需要的人更直接、方便、輕易的取得,但並非期望消極的以管制鬆綁、市場競爭來解決問題。
若沒有政府強制的介入,商品壟斷與哄抬物價便可能對於防疫工作造成更大的疏漏。或許沒有人能夠預料口罩價格可能會飆漲至多少,口罩將會消失於多少通路中,但可以預期的是,缺乏經濟能力、缺乏管道、缺乏認知的人將暴露於染病的風險之中。
我無意放大貧富差距所帶來的可能的社會風險,但對於經濟處境相對脆弱的人來說,面對高漲的防疫成本,必須犧牲生活中的其他部門的支出,生活於社會底層的人將暴露於風險中,縱使僅是少數人對於疾病風險的提升,也將同時提升社會集體的感染風險。
社群道德作為免疫系統的基礎
面對瘟疫,個人能做的僅是戴上口罩疏遠於人群,但從社會集體的角度能更系統性地對抗病毒。防疫人員於第一線不間斷的作戰,政府擴建口罩生產線增加資源,而民眾自主的居家隔離、互助共享防疫的困難,使得台灣社會至今仍能維持安全的處境。社會的免疫系統必須社會內部的支持與和諧,它保障的是社會的安定而非個人。
在全民瘋搶口罩之餘,可以看見許多超越個人利益的經濟行動,不時看見口罩分送的新聞,口罩工廠於過年期間提早開工,生產者維繫原本的物價,直到近期「我 OK 你先領」的物資重分配行動,皆體現了口罩經濟的道德特性。口罩無論是以商品或禮物的形式被交換,皆隱約體現了利他、共體時艱的道德意涵。
為了強化社會的免疫力,口罩分配並非依照個體收入、安全感等利潤最大化的邏輯,而是強調合理的價格、合理的分配與合理的使用,而非優勝劣敗的競爭邏輯。
然而道德的維持不只是個人的理性選擇,而是因個人被緊密的鑲嵌於社會之中,為了集體的生存而決策。除了醫護人員克服對於風險的恐懼、工廠日以繼夜的生產物資,專家學者紛紛貢獻自身的專業之外,而人們也必須開始認識並思考共同的處境,並且討論出共識,並據此做出犧牲換取共同的利益。只有個人將自己鑲嵌於集體的命運中,社會的免疫系統才能夠被增強,回過頭保護個體的安全。
結論:微小的傷口皆可能導致身體休克
社群的健康始終是個人安全的基礎,個人的風險無法治外於整體的安全,一旦疫情進入社群感染,社會必須花費大量的資源進行隔離,民眾也必須為了防疫時刻帶上口罩。
在疫情仍屬穩定但資源有限的當下,真正的危機在於共同抵禦可能性的消逝,一旦恐懼、自私、盲目瓦解了社會的道德界線,將導致社會的免疫系統陷入危機,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而相互競爭、防疫資源陷入匱乏、醫療與行政體系超過負荷。
屆時,真正的致命的並不是病毒本身,而是社會秩序的崩解。在混亂與失序中,人將逐步退縮至社區、家庭或個人僅存的安全中。龜縮於絕對安全的狹小空間,別無他人,僅剩自己。
面對瘟疫我們一方面需要更理性的思考,更需要關照他人的安全,正確的認知自己與他人的處境,維繫集體互助與互信的基礎。將有限的資源與能量導向防疫的第一線,在降低整體社會風險的同時也使自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