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海軍戰略論》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海軍戰略論》是馬漢1911年所整理,為其過去在海軍大學講課的講稿,修正整理後出版的鉅作,筆者手頭上的是民國四十三年的版本⋯⋯一樣是從軍方要「捐出」到圖書館去的書堆中翻出來的。所以這本書要導讀⋯⋯應該是沒辦法,所以筆者這篇導讀,將重點放在怎麼去看懂馬漢的著作,馬漢的許多著作,筆者記得在一些海軍的期刊與相關書籍中有,讀者可以自行參閱。

raw-image

馬漢的《海軍戰略論》,原名的翻譯是《海軍戰略在原理與實用上,與陸地作戰之比較與對照》,很長的書名,全篇講解一半是史例,另一半是應用,看起來純粹是在講幾場海戰,以及這些戰爭的前因後果,但實際上是一本分析歷史因果,以及政治上的運用與判斷的研討書籍,讀者在看馬漢的著作時,都要瞭解到,馬漢本人並非是非常專業的學者,著作常常是很多因素綜合在一起,很難去細分或擷取出其中的軍事、歷史或是政治部分,若讀者很單純的認為這就是軍事叢書,所以不具政治價值,或是只是一堆歷史史例,沒有研究價值,那就太可惜了。

海軍戰略論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份是史例研究,史例研究最好先把約米尼的戰爭藝術先看過一次,馬漢受其影響極大,若讀者不了解約米尼的思想,則也不可能瞭解馬漢的想法。第二部分為基礎與原則,大體上是在解釋戰略要素、價值以及作戰的概念。第三部分則是形式與戰爭的研討,這部分可以說是整合第一部份史例的研究方法,並引用了第二部分的原理加以探討的部分,很值得讀者去研究其思想精要。

raw-image

第一部份的史例,講解了很多拿破崙戰爭時代的例子,其研究陸戰的目的,是為了要延伸應用陸軍戰略到海上,故必須先有一個概觀,那就是馬漢導入了作戰線的概念,而這些作戰線的概念幾乎是出自約米尼的戰爭藝術,換言之可以把第一部份當作戰爭藝術的延伸閱讀,馬漢對此有很深刻的評論與分析。馬漢非常強調「交通」的重要,這是因為在陸地上,也許交通指的是一條交通線,這條線大體上會受到地形的影響,但換到海上,幾乎就不存在這種交通線,因為大海並沒有規定只有哪些路線可以航行,所以讀者可以用一個比喻去理解,請讀者把文字反白閱讀,則原本字體顏色是白色的,就會以黑底白字的形式出現,馬漢的交通線概念,可以很簡單的說,如果陸地是黑色文字,海洋是白色文字,那麼用滑鼠把地球整個反白,就會得到一個正確的結果。這也是要瞭解馬漢概念不能缺少的部分,蓋因多數人都沒有海上經驗,用陸地上的習慣去思想是很自然的。

第二部分講述的是基礎與原理,大體上這就是筆者上段所言,反白後會得到的結果。的確從表面上來看,一個海峽就如同陸地的隘口一樣,但實際上真的要做到封鎖海峽,合理的方式是掌握海峽的兩端陸地,但在陸地的隘口上,多半是弄一個要塞或蓋個關卡直接封起來,若讀者還是習慣於陸地的思考,那麼就會很難看懂馬漢挑選戰略要點、永久位置的這些方法,有些地方為什麼看來有些「不合理」之處。有一點是讀者要注意的,土地上的運用,無論是開墾成農地、闢成牧場、設置市集,多少都是具有其價值在,但海洋的最大價值就在其「交通」上,所以經營海洋不能用經營陸地的想法去做,而交通就是馬漢一再強調的重點,海洋最大的優勢就是在其交通運輸上。若能釐清此點,就可以知道商港、軍港的重要性,以及對國家的整體重要性,這邊若以陸地概念,簡化的用交通要地、軍事重地等去思考,一定會誤解了馬漢的意思。尤其一點更為重要,因為馬漢著作有一種「宗教性質」,他對於他所研究的東西有很強烈的信心,讀者若本身沒有一個自己的思考,非常容易被馬漢牽著鼻子走,最後變成他忠實的信徒而不知思考為何物了。

第三部分多著重在日俄戰爭上,馬漢並沒有專門討論對馬海戰,他反倒是專注在幾個重點,其一是要塞艦隊跟存在艦隊的價值上,其二是戰略上的運用從一開始就失敗。換言之對馬海戰是俄軍艦隊司令的失敗,但包含了旅順攻防戰、海參威艦隊的運用到對馬海戰,則是俄國政府的全面失敗。這理由馬漢舉出相當多,但大體上歸納仍可以歸納到俄國的民族性,一個習慣於防守的國家,是很難扭轉其艦隊為要塞艦隊的想法,他並從這邊去剖析要塞艦隊的優缺點,最後斷言要塞艦隊是無效果的,而從旅順攻防戰中,他也解釋了存在艦隊的效果為何不大,他曾引用納爾遜的名言,「倘若敵人將我擊敗,則本年也將無法威脅英國」,將之改為「若旅順艦隊被擊敗,則六個月內也無法威脅波羅的海艦隊」,藉此說明了他的思想中心,意即艦隊的用途絕不能是消極性的,尋求作戰就是艦隊存在的目的。這當然要跟現實有所關連,並非說只要有海軍就要求戰,這只是表明在日俄戰爭當時,以俄國艦隊整體實力優於日本的狀況下,俄國太平洋艦隊不主動求戰以消耗日本實力,最後導致被各個擊破的最慘狀況。

raw-image

馬漢在第三部分有提到一個重點,也就是「聯合」與「折衷」的雙面意義,這是他用來嚴厲批判裝甲巡洋艦的方式,蓋因兼顧速度與火力的意思,就是沒有火力優勢也沒有速度優勢。馬漢強調這點的理由,重點是在於凡事都有一個優先的重點,不可能同時兼顧,當火力是優先追求的事項,那麼與其念念不忘擔心其速度,不如先加強好火力再說,這反之亦然。用在戰略上就是同時追求兩個目標是不可能的,必有一個優先事項需要考慮,這個目標的專一性就是日本成功的主因,目標的不專一,就是俄國失敗的原因。

馬漢的這本《海軍戰略論》,是一本看起來很好讀的書籍,因為解釋淺顯易懂,說明詳細精緻,又顧及了戰略與戰術問題,更解釋當政治與民族性質的問題,但相反的這就是一本極難懂的書,正因為解釋太多,反而讓人不易思考,或是思考流於表面與細節。這正是筆者這些年常常看到的狀況,鑽研馬漢對某些概念的細節研究,卻忽視了其整體考量的重要性。這正是其書其實很難讀的原因,讀者沒有背景就去研讀,很容易變成馬漢說什麼就信什麼,一旦失去自己的判斷,這後果不如不要讀。這其實就跟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理曼說過的話一樣,他說過「經濟學原理是這麼的簡單,簡單到一張紙就可以寫完,但真正瞭解的人何其稀少」,之所以危險的原因不在於這段話有錯,而在於多半的人都沒有他的程度,而且不少人會拿這段話替自己的無知發言做解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6.4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4/03/19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2024/03/19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2024/03/12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2024/03/12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2024/02/28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2024/02/28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馬漢級驅逐艦(英文:Mahan class Destroyers ),是美國建造的一系列重魚雷武裝的驅逐艦。「馬漢」級除裝有強壯的魚雷武備外,與當時英國的A—I級相似,在該級參加二戰的艦隻有較大改進,並拆除後桅。
Thumbnail
馬漢級驅逐艦(英文:Mahan class Destroyers ),是美國建造的一系列重魚雷武裝的驅逐艦。「馬漢」級除裝有強壯的魚雷武備外,與當時英國的A—I級相似,在該級參加二戰的艦隻有較大改進,並拆除後桅。
Thumbnail
台灣戰力是要用來打甚麼的?如果是海空戰,那長期型募兵才有辦法操縱複雜的高科技兵器,去搶奪台灣海峽的海空權。如果你是想打陸戰,就需要一大堆拿步槍的阿兵哥去面對面互射,那徵兵制才OK。以前蔣介石想要反攻中國,所以需要一大堆陸軍去登陸中國,現在台灣要防衛國家,海空戰才是重點戰力。
Thumbnail
台灣戰力是要用來打甚麼的?如果是海空戰,那長期型募兵才有辦法操縱複雜的高科技兵器,去搶奪台灣海峽的海空權。如果你是想打陸戰,就需要一大堆拿步槍的阿兵哥去面對面互射,那徵兵制才OK。以前蔣介石想要反攻中國,所以需要一大堆陸軍去登陸中國,現在台灣要防衛國家,海空戰才是重點戰力。
Thumbnail
全新集數EP.11已上線    每週一更新:時事議題、軍事常識、台海關係⋯⋯都在《王立第二戰研所》! 談渡海攻勢,破綻百出的「萬船齊發」 點此收聽:《方格子電台-王立第二戰研所》  |Apple podcast、Castbox、Spotify、Sound on、KKBOX、Spotify、Goog
Thumbnail
全新集數EP.11已上線    每週一更新:時事議題、軍事常識、台海關係⋯⋯都在《王立第二戰研所》! 談渡海攻勢,破綻百出的「萬船齊發」 點此收聽:《方格子電台-王立第二戰研所》  |Apple podcast、Castbox、Spotify、Sound on、KKBOX、Spotify、Goog
Thumbnail
讀者問第一島鏈的腳色,這其實是與海權鉤在一起的議題,島鏈是為了扼守大陸強權出海而設立,當大陸國家出海慾望越強,島鏈的鏈鎖地位就越重要。所以這個問題的本質,將會回到百年前的狀態,當興起的陸權想要出海(大清),與本身是島國的日本產生衝突,就必然會爆發戰爭。
Thumbnail
讀者問第一島鏈的腳色,這其實是與海權鉤在一起的議題,島鏈是為了扼守大陸強權出海而設立,當大陸國家出海慾望越強,島鏈的鏈鎖地位就越重要。所以這個問題的本質,將會回到百年前的狀態,當興起的陸權想要出海(大清),與本身是島國的日本產生衝突,就必然會爆發戰爭。
Thumbnail
海權與其說是一個帝國統治的行為,不如說是制定秩序者需要維持的必要基礎。英國在19世紀主宰海洋,有人認為拿破崙戰爭是註解,這不如說是最後的證明,更不是大英帝國海權結束的起點。
Thumbnail
海權與其說是一個帝國統治的行為,不如說是制定秩序者需要維持的必要基礎。英國在19世紀主宰海洋,有人認為拿破崙戰爭是註解,這不如說是最後的證明,更不是大英帝國海權結束的起點。
Thumbnail
當你想到海軍的時候,最常想到什麼概念?現代化軍艦的模組外型,一枚枚破空而去的飛彈,還是二戰電影中砲聲隆隆的巨型戰列艦,或是珍珠港到中途島那一架架騰飛而去的戰機?這些都不是海軍長久以來的樣貌,以至於我們常常誤解。
Thumbnail
當你想到海軍的時候,最常想到什麼概念?現代化軍艦的模組外型,一枚枚破空而去的飛彈,還是二戰電影中砲聲隆隆的巨型戰列艦,或是珍珠港到中途島那一架架騰飛而去的戰機?這些都不是海軍長久以來的樣貌,以至於我們常常誤解。
Thumbnail
這短篇系列最後一個,稍微提一下日本。要理解日本在地緣戰略上的關係並不難,請參考從日清甲午海戰、日俄戰爭、太平洋戰爭就好,日軍的進軍路線,在太平洋上的方向,往東南亞的方向,基本思維到今天都沒有變。
Thumbnail
這短篇系列最後一個,稍微提一下日本。要理解日本在地緣戰略上的關係並不難,請參考從日清甲午海戰、日俄戰爭、太平洋戰爭就好,日軍的進軍路線,在太平洋上的方向,往東南亞的方向,基本思維到今天都沒有變。
Thumbnail
談論中國的戰略構想前,一定要先大致了解這塊東亞大陸的狀況,這是以黃河到長江兩條大河為基礎,足夠養活數千萬人的大地。缺點則是距離海洋不夠近,海岸線相對疆土面積也不夠廣,政權基本上都屬於陸權。
Thumbnail
談論中國的戰略構想前,一定要先大致了解這塊東亞大陸的狀況,這是以黃河到長江兩條大河為基礎,足夠養活數千萬人的大地。缺點則是距離海洋不夠近,海岸線相對疆土面積也不夠廣,政權基本上都屬於陸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