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part13 軍武概念、跟一堆雜七雜八的亂想

閱讀時間約 20 分鐘
恩,因為這周每天都跑來跑去,所以只有亂想而沒有很具體的想法,所以還是用雜談好了。

先談談軍武好了
上一篇講中國閱兵的玩意,私底下跟一些不知道筆者網路猙獰面目的朋友閒聊,就發現到就算是當過兵的,也是一堆人搞不清楚狀況。清楚筆者到底有多猙獰的朋友,也問了一堆好問題。
簡單的說,甚麼叫做戰術單位?甚麼叫做戰術行為改變了戰略行為?
拿歷史的例子比較適合,讀者在看一些歷史戰爭電影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只要是文明發展或是國家發展夠高的一方,軍隊的裝備幾乎都是標準化的,例如羅馬步兵就是一手短劍一手盾牌,那些蠻族才會人手一把不同的武器,左邊那個臉刺青的綸雙手大劍,右邊那個披獸皮的雙手持狼牙棒,中間那個大個子持斧頭在繞圈圈。這問題出在哪?單單就武器威力來說,標準的木製強化盾牌,被斧頭劈兩下說不定就快要破了,那這是不是說威力低的就一定倒楣?
並不是,打仗不是兩個人街頭鬥毆,需要的並不是血氣之勇,而是「穩定」的力量。讀者可以稍微想一下,可以在馬上輕鬆揮舞八十二斤砍刀的,歷史上只有關老爺一個,我們上哪裡去找幾百個人組成這種關刀騎兵?重點在於,一個人再怎樣訓練有素,也不可能拿幾十公斤的武器從開打後揮舞到結束,通常的狀況是這位勇者砍死三五個人後,因為筋疲力竭被其他人圍毆致死。人不是機器,該休息就是要休息,人的肌肉力量再怎樣也有限度,任何的武器發展,不可能脫離人體的限制。
所以,要考量到每一個受過一定時間訓練的步兵,例如標準訓練三個月的新兵,他們在這三個月的訓練中,哪一種武器可以最簡單上手,也最可以在體力負荷下發揮最大的威力,又可以不那麼耗費體力?這些就是一個組織對於他的軍隊要求的評估,像羅馬帝國壯大後,有穩定的礦藏跟普遍的鐵匠,那就代表大量生產標準化武器的可行,人口眾多的羅馬公民可以提供源源不絕的羅馬步兵,在這種狀況下,最經濟且有效的方法,莫過於軍隊的密集戰鬥訓練,以及大量標準化的制式裝備。標準化的裝備跟武器,相對代表訓練的模式好建立,也很容易找到有經驗的教官。
所以,當你擁有一種穩定的模式,這個模式可以提供你兼顧經濟與效率的軍隊,你只需要考慮怎樣編成部隊,可以最有效的發揮部隊戰力即可。所以羅馬步兵會有一個個步兵方陣,可不是亂編排的,這是羅馬從台伯河小村落逐漸成長,經歷薩姆尼特戰爭、皮爾斯進入義大利、布涅戰爭得出的經驗。但這種模式會不會有僵化的缺點?當然有。當漢尼拔這不世出的將才出現,這種重步兵軍團作戰的缺陷就被放大,數萬羅馬士兵慘死在漢尼拔手下。而且這種僵化還會影響到思想,羅馬十幾年的時間對漢尼拔橫掃義大利半島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消極的抵抗。直到另一個打破規則的西庇阿直搗迦太基才結束。
這種標準化與僵化的一體兩面,至今還是一個無解的問題,唯一可以解決的辦法,就是你有遠遠超過對手的實力,例如賓拉登就算知道美軍的弱點,也知道如果可以打下衛星,美國的很多武器都會瞬間失去其威力,但賓拉登可沒有那個能力去把衛星敲下來,所已開打組織到現在還是只能在山洞裡面叫囂。
筆者扯這麼多,只是要說,戰術單位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概念,這跟武器與戰略思想有很大的影響。瑞士長矛隊的編制為什麼要好幾排?因為長矛的長度長到第五排的人,可以把矛擱在第一排的肩膀上,形成一個長矛「牆」,人夠多的話,箭掉落下來還會被密集的長矛給擋掉,連盾牌都省了。那麼長矛兵可不可以搞散兵衝鋒?那麼長的長矛可是很重的,真的這樣幹,還沒衝到敵人前自己就先累死,沒累死的就被弓箭射死。換言之,重點是在你的思想上,你採用哪一種作戰思想,這個思想會影響到你的戰術規畫,連帶影響到你的戰術單位編組。
所以法國在二次大戰被德軍長驅直入,理由不是德軍的裝甲部隊神勇無比,事實上法國的坦克質量還比德國好,但法國把坦克當步兵支援武器,散開來的使用,德軍把坦克集結成一個裝甲部隊,數量形成質量,質量加上裝甲部隊的速度,就成為突穿法國心臟的利刃。所以為什麼拿破崙時代的密集步兵陣型會走入歷史?因為機槍掃射一輪,就一排倒下去,你不散開根本就是找死。這故是筆者上一篇提到過了,但一般沒接觸軍武的讀者可能不知道,真的讓密集陣型走入歷史的開端,是膛線的發明,因為沒有膛線前的火槍,命中率實在很差,依照當時的記錄,一把火槍一百碼外要打死人,真的是要上帝保佑,也因此才需要密集陣型,一百個人一起開槍,總會有幾發打中吧!
所以當時的標準戰術,是逼近敵軍後,依照軍官的判斷,看是要在五十碼發射、三十碼發射,還是一百碼就發射了,發射完後利用火槍發射後的煙霧做掩護,進行刺刀衝鋒。當這根本就還是冷兵器對決的時候,人多當然是很重要的,密集陣型的重要性也在此。那麼,一定有讀者問,弓箭隊呢?照這樣說弓箭應該還是很好用啊?答對了,弓箭隊還是存在,而且也真的還蠻好用的,但關鍵不是在弓箭好不好用,是在於弓箭手不好訓練,別以為拿起一把弓,搭著箭就可以變成一個弓箭手,弓箭手要訓練到可以百步穿楊,可要花很久的時間跟金錢訓練,所以數量是一個問題。但火槍是隨便抓一個農民來,他抓著開槍就可以打死人。
這就是所謂的效率考量,假如訓練一個農民變成火槍手,需要兩周的時間,就可以培養到五十碼內可以打中目標,弓箭手可能需要一個月以上,更不提是要訓練一整個師的軍隊,當你訓練好五百名合格弓箭手出門,人家可能有五千個拿火槍的在等你。而這一切在拿破崙時代,廣泛的徵兵制實施後,變成了一個標準化流程。所以為何說膛線是讓密集陣型走入歷史?讀者看完上兩段,應該對密集陣型的優缺點跟其時代背景有了一點認知的,膛線可以讓步槍的命中率有飛躍的提高,這頓時讓槍枝變成非常可怕的武器,這邊稍微用很簡單的計算讓讀者了解一下。
如果一樣都是一百人的步槍隊,兩隊拿的都是射程相同的步槍,差別在一個沒有膛線,一百碼的命中率約5%,另一個有膛線,命中率就勉強算30%好了,兩邊在一百碼的距離互射,讀者猜猜看幾輪後期中一隊會死光?第四輪就死光了,而且有膛線的部隊,死亡人數才10個。所以讀者到現在應該可以了解,為什麼在來福槍的戰爭中,壕溝跟掩體的散兵戰鬥是主流了,因為命中率提高,沒有掩護下集中只是找死。
那麼,為何現代的軍隊,大體上戰術單位都是用連在計算?這是因為考慮到操作機槍的、迫擊砲的人數,還要有通訊兵保持連絡,以及可能要保有的預備部隊,算算就差不多一百多人了。這也是為什麼一般認為,一個連單位受到10%以上的損失就會戰力受損,30%以上就幾乎要崩潰的理由,這並不是說少了幾十個人很慘,而是這沒有辦法維持一個完整的戰力。你不能要求機槍兵在沒有步槍兵掩護他側翼的狀況下要他前進,也不行要沒有輕兵器保護的迫砲衝到前面,這不是勇敢,這是有勇無謀。至於為什麼需要掩護…如果有女性讀者不了解,請想像一下,機槍兵就是拿八十二斤砍刀的,步槍兵拿十斤大刀,今天機槍很猛是沒錯,但機動性跟敏捷度絕對不如輕裝簡便的步槍,讓步槍兵繞到機槍的旁邊或是背後,那這對機槍兵死定了。
扯這麼多,就是要解釋一下,上一篇雜談提到中國的閱兵,為什麼這些武器都達不到一個戰術單位的要求?這是因為一些坦克等重武裝,必須要有相關可以配合的輕裝部隊,從沒有一個戰車營是只有戰車沒有步兵的。空中的戰機也是,這不是演電影,有一個捍衛戰士可以以一敵十,在拿機砲互打的時代,這種空中對決的英雄大體上還是有的,但現在幾乎都是拿飛彈幾十公里互丟的時候,沒有變成狗熊就很好了。
中國的部隊之所以很繁雜,主要因素是中國的技術水準太落後,逆向工程實在不怎樣。這不是瞧不起中國,若單純論例如雷射等特別的技術,中國也可以說緊緊排在美俄之後。今天很多電視的專家名嘴之所以講的亂七八糟,主要因素若非是這些人以前念的是文組,對工程一竅不通,沒辦法理解到一個國家的工藝技術不可能會是飛躍的,要不然就是技術層次研究到發瘋的理組人,根本不知道規格千變萬化對於後勤補給是一場災難。
軍隊組織之所以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國力,主要是因為這是一種被「有意識」操作的組織運作,並不是自由市場貿易的那一種狀況。所以看一個國家怎麼樣把一個萬人部隊送到萬里之外,就可以觀察到這個國家整體的後勤跟運輸能力,更聰明的還可以看出這些後勤能力,隱含的技術科技水準有多高,更深入的專家還可以猜出這些技術的出現,代表這個國家在其他幾個項目上也有不小的發展。那今天中國這些武器展示可以看出來甚麼玩意?唯一可以看出的就是,中國到現在還沒有確定建軍方向。
筆者為何說中國的逆向工程技術很糟?別以為逆向很簡單,逆向複製手機是一回事,逆向複製飛機是完全另一回事。就拿渦輪發動機來說好了,渦輪的葉片密合、強度,對引擎的出力有很大的影響,所以為什麼台灣國產的引擎就是沒辦法用?就是這種精密度的工藝水準不高。對這沒有概念的讀者,筆者舉另外一個例子,一般實驗室在用的真空渦輪幫浦,可以抽到百萬分之一的大氣壓力,但如果其中一個葉片歪了,可能連一萬分之一的壓力都做不到,差這一百倍的程度,就可以決定一個實驗的成敗。
逆向工程要做得好,首要條件還是要從基層紮根,培養良好的工藝水準,日本在二次大戰的飛機,由三菱等知名大廠製作的戰機,常常沒辦法做到操作手冊上的技術水準,例如手冊上說極速可以超過每小時五百公里,飛行員才剛把油門加到四百五十,就空中解體了。這不是飛行員技術差,這是日本的工藝水準當年還沒有美英等工業老牌國家好,工廠工人對精密度的要求也沒有很高,常常覺得差一公釐一點點有甚麼關係,結果十個工人都來個差一點點,這台飛機出廠就是會飛不快。就算工人認真負責,但日本的工作母機不多,生產機器的精密度相對也不高,誤差怎樣都會有,就注定你出廠的武器,永遠達不到手冊上說的理想值。
不需要看報章雜誌講的,讀者只要看一看中國現在生產的各種產品,就可以知道這個國家的工藝水準還「未夠班」,這是態度跟能力的整體問題,不是你認不認真努不努力的問題。因為,你可以在幾個有高水準的工廠製作一些樣品,這些實驗武器的精密度很高是沒錯,但今天若要大規模量產,中國有足夠數量這種等級的工廠、夠資格的工人嗎?一旦你沒辦法大規模量產,就沒辦法對部隊進行徹底的換裝,這問題就產生戰術單位的數量問題,今天一個戰車營要幾台坦克才叫做有穩定的戰力?別忘了,二戰德軍坦克多威啊,盟軍怎麼對付的?還不簡單,用數量去壓死對方啊。十台打一台總會贏吧?
更不提不同規格的武器,後勤維修的規格也會多到嚇死人,當兵當過參四的,可以想像一下這種填表格噩夢,一種武器的備料種類可能就三四個了,今天連上武器光步槍就給你來個十種規格,平常還好,萬一要裝檢這可能會讓你想去自殺。萬一你又是旅部參四,你管的戰車營有三種坦克,砲兵營有七種大砲,步兵營的各式武器有幾十個…
別鬧了,真的那種補保天才大概不會到軍隊裡上班,我們要做可以讓一般人能夠勝任的,別搞那種會讓整個後勤翻天的事情。所以中國這種建軍法,不過說明他們還在摸索適合的武器,這種摸索法更證明中國現在的戰術概念,應該還是有幾派在鬥爭,更可能連帶影響到上層的戰略構想。談下去就太複雜,到此為止。
雖然這可能越講越難懂,但大體上戰術單位跟戰略單位的編組,主要還是源自思想上,以及技術上的具體限制。又不是中國造出宇宙戰艦,台灣這些人在那邊害怕是怎樣?去害怕外星人打地球可能實際點

來談談教育跟工作等等問題好了
筆者不喜歡在公開的部落格或是論壇討論這種問題,主要的原因是這涉及到很多的「人身攻擊」,以及每個人的家庭背景與價值觀。這種東西向來很主觀,說不準的。
在台灣,最常聽到的說法是,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種說法當然沒有錯,真的有錯的是環境條件的背景沒講清楚。也就是數字化的意思,機會到底有多少?準備的人到底有多少?為什麼那麼多的人寧可去考公務員,也不願意到一般產業去上班?單單解釋成只是因為這些人不會思考,或是好逸惡勞等等,那實在是太高估一般小老百姓。小老百姓只知道軍公教只要考進去,幾乎是一輩子生活沒煩惱。
筆者聽到太多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但真的會好好解釋給你聽,到底機會在哪,又需要準備到哪裡的這種人幾乎沒有,這只表示多半的人根本就不知道,甚麼叫作機會、甚麼又叫做準備。太多人都輕易的把沒有搶到機會的人看作失敗者,反正這套公式就代表,你沒有機會就代表你準備不夠。機車哩,這簡直是廢話,就以我們個人來說,這當然是一種砥礪與勉勵自己的說法。但就整體社會來說,這叫做環境條件太差,白話文翻譯過來叫做「不景氣」跟「社會組織弱化」與「階級流動變慢」。
筆者在補習班工作過,教過那種第一志願的小朋友,也教過連高職都考不上的,坦白說啦,就以智商表現來說,管你是建中還是哪個鄉下學校,絕大多數的程度都不會相差太多,他們相差的是考試成績好不好而已。但考試成績不好就是笨蛋?見鬼了。年紀比較大的讀者,應該都會在社會各角落碰過那種各行業的天才,他可能沒念甚麼書,但就是有辦法搞出一些東西,這種人為什麼會「淪落」到社會的底層當黑手,而不是去當大教授、大律師?
因為他沒有好老爸!純粹論數學成績,一個從小學一年級就在補習的,跟一個上了國中才開始補習的,表現絕對不一樣,一個老爸是數學教授的,跟一個是當焊接工的,筆者也可以保證他們兩個的數學表現完全不同。所以一個是笨蛋,一個不是?拜託,如果讀者真的見過那種諾貝爾等級的教授,或是程度真的很高的人,就會很清楚的明白到,我們在社會中的這些人,聰明才智其實都差不多啦,跟那些真的強的人比,我們彼此的差距實在很小。
這邊用一個PR值的概念來解釋一下,讀者比較容易懂。今天一個上了第一志願的人,他大概是百中取一的高手,但他跟一個萬中取一的高手比,程度是差一百倍嗎?若一個百萬中取一的強者來比較,讀者會認為他們三人的程度都是差百倍嗎?根本就不是,那種全球前百名的天才頭腦,用人口比例算,可能比一個百中取一的人強上六十萬倍,但實際上根本就沒得比。你會拿音速跟光速比速度嗎???
頭腦程度的落差,在個人上確實有絕對性的差異,愛因斯坦跟我們這些笨蛋比,簡直是外星人,但一個建中台大哈佛一直線回國的高手,真的要去跟愛因斯坦比,大概只是「比較不笨」而已。但為何一堆這種人總覺得自己很強很行很厲害?別人都是輸家?因為「資訊不對稱」啦,他們一輩子都在所謂的贏者圈中過日子,最好是會知道那些所謂的輸家為何是輸家的理由。
不相信的人,請去對台灣歷年來學歷跟成績,與後來的成就表現查一查,看看是不是真的都是陳水扁那一種三級貧戶發憤向上成功的例子。絕大多數都是因為他們的身家背景本來就在中產階級之上,大多數都是軍公教出身,也只有這種穩定的工作跟薪水,可以讓她們對未來不需要憂愁太多的投入教育資源到自己小孩上,也只有穩定的學習才會訓練出這一些成績優異的小朋友。
筆者聽過一些來補習班的家長闡述教育的方式跟概念,那些大學畢業的家長跟小學畢業的家長,雖然急切想要提高小孩成績的想法是一樣的,但她們的學歷、程度跟背景,讓他們說出來的話簡直就是兩個星球的人。
筆者絕對贊同,每一個人都有他需要努力的,怪父母怪社會都沒有意義,自己努力才是最重要的。但今天若我們再討論的是一個社會現象,把這種社會現象扯到是個人努力問題,那就真的是他XXOO的混蛋。回到一開始說的機會跟準備,當這個社會的機會從一萬個變成一千個,有準備的人還是一樣多,那麼所謂的贏家跟輸家,也就跟個人的努力沒啥關係。
這講的很弔詭嗎?一點也不,就以平均來說(<=這點很重要),一個中產階級的家庭可以供給的教育資源,絕對比做黑手的要多,一個教師的子女,在學校可以因為父母的關係被插入好班,回家父母就會額外再教,說不定還送去給認識的補習班老師強化,一個黑手的子女,他的老爸老媽沒有背景安插,萬一小孩的入學測驗又正好沒那麼好,那就只好到後段班了,小孩回家問問題父母也不會,除了送去補習班外一點辦法都沒有。這兩個家庭的子女,一個上了前三志願的高中,另一個進了私立的高職,讀者認為他們在大專這階段,又會差到哪去?
當然,一定有人會堅持,不少人插班到大學,從高職努力進入大專院校,筆者當年大學也有這種同學,非常的努力跟認真,現在在工作職場上表現也不錯。但這種人數有多少?麻煩去查查看整個插班考試的錄取率。
筆者為何強調背景?讀者請想一想,那位前三志願的小朋友,不負眾望的考上前三志願的大學,念了管理科系,學到了一大堆的管理理論跟方法,校系的安排也讓他拿到幾張證照,他出校門後的工作會是哪一種?去做小型代工廠會計嗎?那位進了高職的小朋友,選了也是管理方面的科,努力了幾年出去後,找到的工作有可能是上市電子公司主管嗎?當兩個天資都差不多的小朋友,因為他們的家庭背景,產生了完全不同的兩條人生道路,但要說這是個人的努力與否所造成,那也還真的是很敢講。
資訊不對稱是很可怕的事情,一個一路讀書上去,見到的都是同質性的人,很容易會認為,這個世界就是這樣,萬一這些人所看到的新聞,又都是那種媚俗,強調個人努力超過一切的鳥報導,例如某些產業的人,真心的相信全國民眾納稅養他們是正常的,因為他們考試成績比較高。今天,在這個社會各階層中,絕大多數都是在下層,這些人並不是不知道努力,而是他們的生活圈讓他們根本沒辦法打開他們的視野,一個在小工廠工作三十年的員工,他的孩子除非是特別出類拔萃,不然在這種背景跟他父母可以提供的資源下,多數人是只能選擇跟她們父母差不多等級的工作,這不是他們算輸家,這是因為他們在輸家圈,而且一輩子都不知道贏者圈的人怎麼玩的。同樣的,贏者圈的人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甚麼是輸者圈,不了解為什麼這些人高喊努力也沒用。
筆者並不是認為這不公平,公平是我們去另行定義的,人類的社會向來都是這個樣子,今天我們還可以讓社會底層的人爬到總統的位置,這已經比種姓制度的世襲工作制要好得太多。關鍵之處,在於我們能不能讓社會的上下流動更為快速,因為如果真的是要用能力來決定你的位子,沒有道理一個社會底層跟高層所獲得的不同。簡單說,一個社會要可以穩定與和諧,重點在創造出夠多的流動機會。例如,以台灣目前的社經地位來說,一個藍領階級的小孩,只要他的能力跟智慧是一百個人中的第一名,就可以讓他脫離藍領階級,而不是一萬個人中的第一名才可以脫離,當然我們希望只要他是十個人的第一名就可以脫離,但依照實際狀況,這的確很難。
真的會讓人厭惡的,是那些原本就處於社經背景較高的人,在這環境下培養出的下一代,用鄙視的態度面對社經背景低的人,認為他們都是不努力的輸家,卻又口口聲聲說關懷弱勢,希望創造更多的社會流動。
若不是真心的想要改善整個社會現象,那不如乾脆承認你很屌,直接了當說老子就是聰明利害,你咬我。
討論一個社會現象,企圖用個人努力的說詞混過去,是很可笑的。讀者真的認為目前台灣的社會流動很好嗎?很好的話,就不會一堆新聞在報導某某某努力成功的故事啦,就是因為絕大多數人努力了也不會成功,才會讓努力會成功變成需要半版篇幅報導的「新聞」。如果NASA每天都發射太空梭,那太空梭的新聞保證比酒店徵小姐廣告還小。
筆者為何感嘆?也不是感嘆,就拿數學能力來說,筆者真的是對自己的無能有很深的體認,這不光是中學沒有好好培養基礎的個人問題,也是有沒有遇到好老師的問題,結果變成上了大學後碰到微積分就是算的比人慢,雖然是比一般人好很多了,但要跟那些現在拿博士的同學比,還真的是有很大的差距。基礎真的很重要,這不是說筆者跟同學比程度差很多,差很多就不會都考到銅一間學校,而是在數學這項目上,大學之前的基礎實在差不少,等到真的發現想要再彌補,卻面臨到年紀越大,對數學的處理能力也越來越不敏銳的窘境。
換過來說,筆者的社會科從小就很好,這不光是記性好一點而已,先父是公務員,在筆者小時後就天天對新聞上的那些老同事品頭論足,還會順便把課本上鬼扯亂講的地方解釋清楚,若沒有這種「先期優勢」,筆者現在也不見得會開部落格談這些有的沒的,搞不好也不會有這種培養出的觀察社會興趣。
扯太遠了,筆者只是要說,如果讀者你熟讀歷史上的戰史,還可以順便了解到各國發生戰爭的前因後果,由其是那些鬧革命跟打內戰的,相信會對這種階級間的摩擦有更深的體認。筆者並不是說為了公平而要促成社會流動,而是不能因為社會流動太低,讓國家整體動盪不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1.3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上月底某個組搬到市中心去,這月底有另外兩個組會搬進來我們這間辦公室;會發生甚麼奇杷事還未能預測。 有一位同事R是前年轉去該組的,待得很開心,如今要搬回來,預告要投訴前一陣子發生的不愉快;起因是小主管G在郵件裡寫出了她的名字,說她沒有好好處理客人的要求。R新仇和舊恨碰撞一起,隨著時間增加利息,這回說
Thumbnail
夜行性動物,據說屬貓 宵夜基本上是泡麵 聽說這陣子有梅雨,昨晚凌晨確實下了半小時 蛾子這幾天開始會猛力地爬,就是那種感覺很有興趣的那種 需要充電會等人拍,就像是要做點儀式般 有時也會配合小睡,也會瞇眼睛假睡....(笑) 似乎不愛水煮的食物,可能有點生味,特別是蔬菜和魚類 舉例說 香煎甜椒(O
Thumbnail
哈佛大學入學申請錄取率已經連續4年落在3.2%~3.6%,不到4%。對比台大的錄取率10%,差異接近3倍。 近四年期間,錄取名額大致上都維持在1,950人左右,而申請人數則在55,000人上下。
Thumbnail
直接給結論,「哈佛大學畢業有多少? 」其實就是一個假議題。因為如同國內的就業統計數據一樣,薪水高低只會和產業別作連動,而不會是畢業學校。那些選錯科系的名校畢業生,薪水真的是差強人意… 尤其是教育科系,念教育可能得準備終生都是低收入水平。
Thumbnail
單戀是最好的,他可以是自己想念某個人、自己愛著某個人、用自己的方式守護某個人
Thumbnail
今天就簡單談個幾件事,這些大概是不熟悉芳香療法的客人,最喜歡問的問題: ●「芳療」是什麼? ●「芳療師」是什麼?是醫生嗎?是醫護人員嗎? ●「芳療師」一定都是長這樣嗎? ●芳療就芳療,幹麻要叫「身心靈芳療師」? ●為什麼會選擇從事「身心靈芳療」?
Thumbnail
   在過去還是菜鳥的那個十年或是更久之前,剛拿著熱騰騰的執照踏出校門進入第一線臨床時總是對未來充滿期待又有點害怕。  然後發現, 「欸!出社會後跟在學校完全不一樣!」
Thumbnail
  日本時代的「長衫」,也就是我們現在稱的「旗袍」。臺灣早期慣稱為長衫,意即長及腳踝的連身衣著。日本時代台灣的旗袍流行怎麼樣呢?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上月底某個組搬到市中心去,這月底有另外兩個組會搬進來我們這間辦公室;會發生甚麼奇杷事還未能預測。 有一位同事R是前年轉去該組的,待得很開心,如今要搬回來,預告要投訴前一陣子發生的不愉快;起因是小主管G在郵件裡寫出了她的名字,說她沒有好好處理客人的要求。R新仇和舊恨碰撞一起,隨著時間增加利息,這回說
Thumbnail
夜行性動物,據說屬貓 宵夜基本上是泡麵 聽說這陣子有梅雨,昨晚凌晨確實下了半小時 蛾子這幾天開始會猛力地爬,就是那種感覺很有興趣的那種 需要充電會等人拍,就像是要做點儀式般 有時也會配合小睡,也會瞇眼睛假睡....(笑) 似乎不愛水煮的食物,可能有點生味,特別是蔬菜和魚類 舉例說 香煎甜椒(O
Thumbnail
哈佛大學入學申請錄取率已經連續4年落在3.2%~3.6%,不到4%。對比台大的錄取率10%,差異接近3倍。 近四年期間,錄取名額大致上都維持在1,950人左右,而申請人數則在55,000人上下。
Thumbnail
直接給結論,「哈佛大學畢業有多少? 」其實就是一個假議題。因為如同國內的就業統計數據一樣,薪水高低只會和產業別作連動,而不會是畢業學校。那些選錯科系的名校畢業生,薪水真的是差強人意… 尤其是教育科系,念教育可能得準備終生都是低收入水平。
Thumbnail
單戀是最好的,他可以是自己想念某個人、自己愛著某個人、用自己的方式守護某個人
Thumbnail
今天就簡單談個幾件事,這些大概是不熟悉芳香療法的客人,最喜歡問的問題: ●「芳療」是什麼? ●「芳療師」是什麼?是醫生嗎?是醫護人員嗎? ●「芳療師」一定都是長這樣嗎? ●芳療就芳療,幹麻要叫「身心靈芳療師」? ●為什麼會選擇從事「身心靈芳療」?
Thumbnail
   在過去還是菜鳥的那個十年或是更久之前,剛拿著熱騰騰的執照踏出校門進入第一線臨床時總是對未來充滿期待又有點害怕。  然後發現, 「欸!出社會後跟在學校完全不一樣!」
Thumbnail
  日本時代的「長衫」,也就是我們現在稱的「旗袍」。臺灣早期慣稱為長衫,意即長及腳踝的連身衣著。日本時代台灣的旗袍流行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