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投機世代出現的源由與解析(02-3):投機世代的權力迷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跳出舒適圈為何在求偶上也成立?因為生物本能,男性重生育,女性重養育,本來就會對成功的定義,主被動的價值很不一樣。當我們社會對於成功的價值過於單一,在要求不同下就會找不到方向,於是男男女女皆在焦慮,只有擁有足夠資本的上層不焦慮,而擁有上層資本者少。於是,其他大多數人的失敗、焦慮感逸散而出,現在透過網路散布,焦慮全球化。焦慮+焦慮×焦慮=無比焦慮

講這麼多的意義在於,規範不見得是壞的,限制你的可能是一種保護,好比青春期的子女總覺得父母限制太多,但這些限制也是保護,不然放青春期少男少女直接進社會,生活所需自己想辦法,各位想想在現代社會將如何?

左派談的解放不是失序,是一種如何從令人厭煩、壓抑的舊制度,進入較好新制度的手段。好比說近年台灣在網路上的自由派,看到求偶焦慮的人,常會鼓勵大家健身,多去Pub一類的社交場所,算是舊社群的社交習慣若變革了,那我們就去新的場所,這種解放沒什麼不好。

左派的解放實驗,是過太爽的國家才玩得起

問題是走到後現代的解放,一路高歌進步至現在,發生何事?進步主義提倡的,本質上是重視想像力,積極鼓勵社會實驗,屬於資源太多下的作法。然而輕視行動力,不願意培養自身能力的結果,就得仰賴舊制度的執行者。因為現代社會越穩定,既有系統下的民眾就越不希望動盪,故而進步主義的社會實驗出了差錯,立刻就會有人加以修正,實務上就是會吵的小孩有糖吃,進步派用大量的抗議,迫使不想動盪的穩定派接受改變。

現代工業社會的資源太豐富了,許多進步主義的理論基礎,來自於20世紀初的工業國家,甚至到了21世紀的現在,都還有學院派的勞工論點,來自於1980年代台灣的密集勞力加工業,並認為套用到科技業不需修正太多。意思是,改變之所以成真,並不是進步主義的理論有何可取之處,純粹是資源堆積的太快,快到社會足以承受各種實驗。

現在美國洛杉磯超市上的一個豆子罐頭,來自巴西種植,送到泰國加工,再海運回美國,價錢比本土生產的便宜一半,看來一點都不合理,現實就是發生了。這除了代表現代工業的總體能量,也代表在超市買豆子的這位民眾,實際上是將各種美國生產的多餘成本,包含環保、勞工薪資都轉嫁給萬里外的國家。

工業社會的生產力大增,提供了工業國海量資源可以進行社會實驗,畢竟沒弄好造成大量失業,國家出得起救濟金,還能人人補助去職訓。換作是窮國,失業就自己想辦法了,國家哪有辦法理你。

投機世代崇奉獨裁只因「說的多做的少」

上面這幾段的表達,是要讓各位了解,對於想像力遠超行動力的投機派政客來說,缺乏的行動力必須透過政府加以放大,不然沒有一個可以執行。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21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王立第二戰研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1.5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講這麼多的意義在於,規範不見得是壞的,限制你的可能是一種保護,好比青春期的子女總覺得父母限制太多,但這些限制也是保護,不然放青春期少男少女直接進社會,生活所需自己想辦法,各位想想在現代社會將如何?
Thumbnail
講這麼多的意義在於,規範不見得是壞的,限制你的可能是一種保護,好比青春期的子女總覺得父母限制太多,但這些限制也是保護,不然放青春期少男少女直接進社會,生活所需自己想辦法,各位想想在現代社會將如何?
Thumbnail
愈長大 愈該隨心所欲的生活 ✨一種跟隨內心指引 而不是被框在限制性信念的生活✨
Thumbnail
愈長大 愈該隨心所欲的生活 ✨一種跟隨內心指引 而不是被框在限制性信念的生活✨
Thumbnail
在過於深陷某種因界限不清而責怪或羞辱自己的情緒漩渦之前,希望你能明白,這不是你的錯,但現在建立個人界限就是你的責任。 因此,花點時間給自己一些同理心,或者至少是同情。 作為孩子,我們無法控制父母、老師和周圍的成年人教給我們的東西。因此,大多數成年後缺乏個人界限,或個人界限較弱的人很難有足夠的信心
Thumbnail
在過於深陷某種因界限不清而責怪或羞辱自己的情緒漩渦之前,希望你能明白,這不是你的錯,但現在建立個人界限就是你的責任。 因此,花點時間給自己一些同理心,或者至少是同情。 作為孩子,我們無法控制父母、老師和周圍的成年人教給我們的東西。因此,大多數成年後缺乏個人界限,或個人界限較弱的人很難有足夠的信心
Thumbnail
孩子寧願發限動也不跟你互動? 我的女兒才剛邁入青春期,還好還沒有IG帳號(笑) 這本書讓我超前部署 看完後收穫滿滿,連自己也被療癒到
Thumbnail
孩子寧願發限動也不跟你互動? 我的女兒才剛邁入青春期,還好還沒有IG帳號(笑) 這本書讓我超前部署 看完後收穫滿滿,連自己也被療癒到
Thumbnail
一位好友和我閒聊著。 會呀! 我想這是一個思維擺盪到了極端的自然結果。 是現在的孩子的「自我」, 被過度保護了呀! 而且我還時常感覺到, 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工作混淆, 加劇了這個現象。 ▪️ 教育的大方向應當是: 由「家庭教育」守護好孩子的自我,再配合「學校教育」去完整他的社會化。 可是現在卻變成,
Thumbnail
一位好友和我閒聊著。 會呀! 我想這是一個思維擺盪到了極端的自然結果。 是現在的孩子的「自我」, 被過度保護了呀! 而且我還時常感覺到, 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工作混淆, 加劇了這個現象。 ▪️ 教育的大方向應當是: 由「家庭教育」守護好孩子的自我,再配合「學校教育」去完整他的社會化。 可是現在卻變成,
Thumbnail
其實不少青少年期孩子,他們也覺得自己很難搞,這樣不順眼、那樣也不順心,他們有自己說不出口的挫折;在這階段,他們渴求獨立、自主,也在乎父母想法,但又表現出他們不在乎父母,因為不想被說爸媽寶..........
Thumbnail
其實不少青少年期孩子,他們也覺得自己很難搞,這樣不順眼、那樣也不順心,他們有自己說不出口的挫折;在這階段,他們渴求獨立、自主,也在乎父母想法,但又表現出他們不在乎父母,因為不想被說爸媽寶..........
Thumbnail
不知道生活在華人社會裡的大家,是否有很多人和故事中的女主角一樣,從小就渴望能達成他人的期望,且在該與父母學習分離的青春時期,感到期待又焦慮,還有在面對人格中的黑暗面時,總是逃避壓抑而不是學習與內心的黑暗共存呢?
Thumbnail
不知道生活在華人社會裡的大家,是否有很多人和故事中的女主角一樣,從小就渴望能達成他人的期望,且在該與父母學習分離的青春時期,感到期待又焦慮,還有在面對人格中的黑暗面時,總是逃避壓抑而不是學習與內心的黑暗共存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