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投機世代出現的源由與解析(2-1):異於傳統的投機左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數字化的比喻,傳統的左派認為,如果達成想像力的行動力低標是60分,而太多人都做不到,所以政府介入補貼你20 分的行動力,或是低標調成40分,好讓社會有更多人可以藉由成功獲得經驗。進步派則認為,60分的行動力低標顯然是歧視能力不如60分的人,政府有義務讓0分的人都可以達成60分的行動力,或是把低標降到0分,大家都可以做到。嗯,個人責任降到最低,政府義務放到最大。

而主觀與客觀性可說是針對現象與本質的一體兩面,故在解放上其實殊途同歸,只是人類活在既有的時空下,出生就受到了現有制度的影響,導致不同思想流派在判斷解放的議題上,有完全不同的切入角度。

不成文規則與成文法律——右派與左派的解放思維

這邊要說清楚,解放是中性名詞,本就是為了表達改變舊有使其更好的概念,前面也解釋過,要先認知到自己處在怎樣的境界,才會發覺有需要改變之處。也就是即便客觀上你處在不自由的狀況,但主觀上不覺得受到他人奴役,那這算自由還是不自由?

具體來說就是北韓,北韓民眾真的認為自己過不好,還是主觀上認為已經很好了?我們會覺得這是廢話,那是因為身為台灣人,有非常高的比較基礎,「看就知道」。年輕世代可能不理解,威權年代出生的人,回想一下過去,是不是覺得以前生活,在生活的當下似乎沒那麼糟?

回到主題,為何左右派處理的概念不同,這又跟投機世代的關聯在哪?右派對規矩的形成認知上,是依照過去每年的現狀,由習慣累積成法律,當中留存下的就是規則。所以,減少法律的干預,讓規則能夠較少發揮,而缺點就是,留下來的可能是癌細胞,好的規則反而都死了。左派的想法是,要強制解放對現狀的認知,用客觀的事實去修改法律,以法律的力量迫使習慣扭轉,從而讓規則的部分得以改善。

左派所言的客觀事實,通常來自三個地方,第一為其他國家的優良案例,在台灣最常遇到想拿歐美制度,直接套用的左翼支持者。第二是用歷史作為證明,從過去的狀況,模擬現狀的優缺點並加以改變,這常出現在歐美偏自由派的主張,類似於既然過去這樣也沒差,那之後也不會有差,或過去改了沒多大影響,現在再改一次也可以。

在粥中加入老鼠屎:敗壞社會以圖利的非傳統左派

第三則是回歸解放的初衷,想像力,用想像力去打破認知,創造全新的一切,以進步主義者居多。但不管哪種,左派常用打破認知→抨擊現狀→反對洗腦,這三段反覆循環論述,這在19世紀很難出現,屬於20世紀後走向批判為主的左翼路線才變得如此。

  • 編:20世紀被左翼鬥爭肆虐最嚴重的地區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98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王立第二戰研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1.5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0
不是說父母影響不大,怎麼還要談這個? 不是不大,是父母如果本身的社會階級,會造成子女不想、不願意聽,也不信父母說的。
Thumbnail
2025/04/20
不是說父母影響不大,怎麼還要談這個? 不是不大,是父母如果本身的社會階級,會造成子女不想、不願意聽,也不信父母說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費主義只有講到一點邊,現在要跑題一下,左派認為社會可以透過強力介入改變,邏輯上說得通,現實難以做到的理由。就結論來說可以先破梗,這概念跟右派經濟學家嘲諷左派不切實際類似,你以為可以抽資本家重稅來進行改革,但資本家會跑的,除非你有跨國追殺的能力,但要做到可以全球追殺補稅單,這是不是又要變成帝國主義?
Thumbnail
費主義只有講到一點邊,現在要跑題一下,左派認為社會可以透過強力介入改變,邏輯上說得通,現實難以做到的理由。就結論來說可以先破梗,這概念跟右派經濟學家嘲諷左派不切實際類似,你以為可以抽資本家重稅來進行改革,但資本家會跑的,除非你有跨國追殺的能力,但要做到可以全球追殺補稅單,這是不是又要變成帝國主義?
Thumbnail
在這裡我們開始進入到比較內層的討論了,解放真的代表自由嗎?投機世代為何認為一切都可以拆解,這種行為究竟是自由,還是另類的制約,進入思想的牢籠?
Thumbnail
在這裡我們開始進入到比較內層的討論了,解放真的代表自由嗎?投機世代為何認為一切都可以拆解,這種行為究竟是自由,還是另類的制約,進入思想的牢籠?
Thumbnail
而主觀與客觀性可說是針對現象與本質的一體兩面,故在解放上其實殊途同歸,只是人類活在既有的時空下,出生就受到了現有制度的影響,導致不同思想流派在判斷解放的議題上,有完全不同的切入角度。
Thumbnail
而主觀與客觀性可說是針對現象與本質的一體兩面,故在解放上其實殊途同歸,只是人類活在既有的時空下,出生就受到了現有制度的影響,導致不同思想流派在判斷解放的議題上,有完全不同的切入角度。
Thumbnail
這背後的精神結構,其實是一種焦慮,因為舊時代的標準或許不合時宜,但至少耐用。但討厭舊結構的,通常也提不出新時代的架構,只能不停的想像有更好的,所謂更好的標準,隨著科技進展會任意跳動,對科技內涵也不理解。就跟以為只要力氣大,磚頭都能飛一樣,根本就不明白這不是飛。
Thumbnail
這背後的精神結構,其實是一種焦慮,因為舊時代的標準或許不合時宜,但至少耐用。但討厭舊結構的,通常也提不出新時代的架構,只能不停的想像有更好的,所謂更好的標準,隨著科技進展會任意跳動,對科技內涵也不理解。就跟以為只要力氣大,磚頭都能飛一樣,根本就不明白這不是飛。
Thumbnail
經濟上現在我們普遍認為,亞當斯密開始的經濟自由思想,發展到現在的自由市場,政府要給予最小干預,是屬於右派的想法;左派則是傾向反對市場太過自由,主張要有限制以避免傷害到個人。 這感覺就跟政治上的自由派完全相反,究竟怎麼回事?
Thumbnail
經濟上現在我們普遍認為,亞當斯密開始的經濟自由思想,發展到現在的自由市場,政府要給予最小干預,是屬於右派的想法;左派則是傾向反對市場太過自由,主張要有限制以避免傷害到個人。 這感覺就跟政治上的自由派完全相反,究竟怎麼回事?
Thumbnail
不是走左派路線的人很笨,是單純欠缺經驗,不曉得資本社會運作的邏輯。等到他們手腕熟稔後,就不停地開始修正,也就是我們在90年代看到紀登斯的第三條路線的遠因。想照著馬克思理論去推動,實務上根本做不到,不改不行。(因為走馬克思路線的左派,提出的未來都很迷人,不能否認烏托邦令人感覺美好)
Thumbnail
不是走左派路線的人很笨,是單純欠缺經驗,不曉得資本社會運作的邏輯。等到他們手腕熟稔後,就不停地開始修正,也就是我們在90年代看到紀登斯的第三條路線的遠因。想照著馬克思理論去推動,實務上根本做不到,不改不行。(因為走馬克思路線的左派,提出的未來都很迷人,不能否認烏托邦令人感覺美好)
Thumbnail
左派想的是當下的不公平,會影響到以後的發展,就發展效率來說反而較低。右派看的是現狀的平衡打破,反而讓發展效率變差大家變窮,對其他人來說才是不公平。
Thumbnail
左派想的是當下的不公平,會影響到以後的發展,就發展效率來說反而較低。右派看的是現狀的平衡打破,反而讓發展效率變差大家變窮,對其他人來說才是不公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