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不科學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近看到不少說法,橫跨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都打著科學的旗號,認定自己的說法是科學的,對方則是講一堆不可被檢驗的東西。筆者感覺⋯⋯台灣什麼時候教過對科學本質的探討了?都是在講侷限性很高的技術探討吧。既然如此,又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是「科學」?( 註:大概也只有那幾個超聰明的學弟,在沒有念過科學哲學前提下,很正確的掌握到一些我們老人家多年摸索到的一些結論。)
舉例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不能稱之科學,只能說是一種常識。例如幾千年前人類就已經知道輪子可以幫助我們省時省力的搬運物體,但其力學原理並不為我們所知。農民辛勤工作,播種耕耘,他們可以掌握到四季變化,然後生產出供應我們生活所需的食物,但其中生物學的概念農民一樣是一無所知。

科學有幾個特點:

  • 其一是「一種方法」,科學家的思維是一整套的,有規則、指導性質,我們稱之為科學方法。科學家利用科學方法,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果。
  • 其二是「知識的積累」,這並非說是純經驗的累積,應當說是不管經過時間長短,我們都可在相同條件與環境下檢驗新舊知識,並得出相同結果,這種可以經過時代考驗的標準,才是被累積的知識。
  • 其三是「觀念的來源」,直至今日,人類的觀念仍不可避免的受到諸多社會性、宗教性影響,科學家雖受這些影響,卻也可以反過來改變這些原本的觀念,成為一種新的觀念來源。(註:以上三點,說明科學跟生活密不可分。認為科學可以脫離經驗,是荒謬的。)
科學是條理化、精確化,且具有預測性的,例如水,水是一個不精確的用詞,科學是可以精確指出,水與溫度、壓力的相關關係,並可預測出在什麼條件下,水會凝結成冰、或是蒸發為水蒸氣。
但我們也要知道,這些知識並不是憑空出現,是從過去人類活動中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直到有溫度計與氣壓計的出現,才能精準的測出相關關係。(註:我們是否可以說,希臘先哲對水的預測不清,所以他們就不是科學家?當然不行,以今非古是很糟糕的,古人可沒今天那麼多的精密儀器,不先了解歷史,你我都不會知道當時狀況。)
以上是對科學的一般性敘述,但我們要如何知道反科學、偽科學這些與科學的差異?這在當代可是影響我們生活甚鉅。
首先,我們要先清楚定義,在自然科學上,有具體性、經驗性、精確性與可檢驗性四種性質。簡單說,在既有的經驗基礎上,只針對具體、物質的運動,並條理化、精確化的將各種科學結論列出,且要明確指出觀測法產生的誤差範圍是可接受的,最後就是可在受控制的條件下接受重複的實驗檢驗。(註:不少人自稱念的是科學,其實都混淆了一些觀念在裡面。)
以上的被稱為自然科學,也可叫作實驗科學,是因為實驗方法的建立,才得以脫離純思辨的研究,進入實證研究,根據實驗得到的事實,一步步建立起現今的科學。這並非說理論科學是虛幻的,而是理論建築在既有的科學基礎上,理論除了可以解釋現有的狀況,並可對未來的結果進行預測。萬一結果不符預測,那就是理論需要修正,或是用更能滿足結果的理論去解釋。(註:但很多人常常在這跳太快,認為這些修正的理論不值一晒。一個好的理論是從既有基礎出發,預測錯誤不代表這些理論沒有價值,學習錯誤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筆者要進一步舉例解釋,理論並不是憑空出現,凡事非得要真的經過確切實驗證據才可以證明。人類在登陸月球前,根本就沒有月球岩石的資料,那理論上怎麼去預測月球岩石成份是什麼?
有一門技術叫做光譜分析,我們可以透過光譜的分析,間接的得出地球外的各種星體組成。這種分法要透過在地球上的比較,前提是我們認為宇宙中的各種元素,都跟週期表上講的是一致的,故我們可以在地球上模擬宇宙環境,製造各種可能的岩石組成,進行光譜分析得到大量資料,從而比較出月球岩石的成份。當然,最終的分析仍然是要取得月球岩石,才能真正的「確證」。(註:但我們不可說,因為沒拿到真的月岩所以一切都是幻覺。除非我們否定週期表的元素特性,否認數百年的科學經驗累積,不然利用各種光譜檢測,仍可得到相當可信的結果。)
至此,讀者應該有發現,筆者還是沒講什麼偽科學。這是因為,科學有具體的特性,不先闡述科學,無法得到其他反科學的結論。其實,反科學本身是有合理性的,最常聽到的就是「科學不能解釋一切」。這種說法合理,是因為「科學本來就無法解釋一切」,前面提到了,科學是從大量累積的經驗而來,不知道的事情就是不知道。
在我們人類可以精確的用上述科學原則去分析社會、道德、宗教、情感、政治、經濟乃至於性向這些問題前,高舉「科學無法解釋這些問題」是在原則上說的通的。這種對科學持否定評斷的態度,並不是可笑無稽,科學本就有其短處,這種反科學的說法,是在其用語不精確以及過度片面化的特定。
會認為科學不能解釋一切問題者,往往是在前提上犯了「科學家都以為科學可以解釋一切」的錯誤。真正的科學家,是不會跟你討論「不知道」的事情,更不會大話科學,認為政治經濟諸多問題可以用科學解決,讀者若有看前半段的科學方法,就會正確理解到,科學只處理「已知」的事情,並在已知的基礎上去「有限度的預測」未來結果。(註:利用我們在地球上的研究,預測月球跟其火星結構,這是科學。從中預測宇宙中有神存在,這不是科學。)
我們更可進一步說,科學跟反科學其實是拼圖的兩部份。科學正在一步步的消除反科學所涵蓋的範圍,當一小部分被科學方法證實,那麼這一部分就會從反科學的部分剔除,如同玩黑白棋一樣。反科學的說法沒有錯,確實科學不能解決一切事情,但我們不能讓反科學「絕對化」,意即「科學絕對不可解釋一切問題」,片面的決定科學不可用在哪一些領域上,這才是錯誤。
而偽科學,也就是現代迷信,才是我們真的要打倒與破除的對象。其實偽科學的本質十分簡單,就是「用科學包裝迷信」,既然是一種迷信,本質上就是信仰。意即擁有「絕對化」的特性,科學只是用來包裝其「不可質疑的信仰」,這種偽科學的典型特徵,就是打著「科學可以解決一切」的幌子,讓信徒以為她們遵從著科學方法與結果,信仰著真理。
這些偽科學的本質,最終仍然是一種「不可知論」,還是一種信仰。而且這種信仰往往帶著世俗目的,這不外乎欺世盜名、聚眾斂財,真正的科學家會不會想要賺錢?想要獲得名聲?多半是會。只是他們希望的名聲,是如同前人一般的大科學家,具體的造福人類,他們想要獲得的財富,是依靠科學知識,去具體創造價值而來。(註:偽科學者常常模糊這兩者的界線,製造一種「科學家也是一樣」的態度。混淆信徒的耳目。)
講個直接點的,科學是把科學方法當成思考的工具,偽科學的本質是將之為欺騙的工具。這用在我們電視媒體跟網路傳播上,不懂科學者的習慣往往是:「你看,任何問題都可以科學的去找到解釋。」科學家的講法通常是:「不知道,我要去看書、問懂的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7.5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題目:講不完的教育(五十四) 宇宙科學與內在生命的探索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科學家證實宇宙中有蟲洞的存在,這跟黑洞的差別在哪裡?以宗教的觀點來說,白洞是仙境,蟲洞是妖境,黑洞是人境。三界有結界,三界互通,三界不往,這不是現代科學家致
avatar
謝立婷
2021-02-16
科學家的烏鴉 不只伊索知道烏鴉聰明 科學家找出烏鴉會思考的證據很久很久以前,大約西元前六世紀時,希臘有個人叫伊索(Aesop),他是個奴隸,長得奇醜無比(希臘版鐘魁),連話都說不好,但是他有顆善良的心。 有一天,伊索看到一個迷路的女祭司,就前往搭訕....   喔,是幫助女祭司,給她小點心,並為她指路。女祭司倍受感動,就向女神愛西施(Isis)祈求,賜給伊索說
Thumbnail
avatar
Sky in the wall
2021-01-04
【閱讀心得】平靜的心,專注的大腦:禪修鍛鍊,如何改變身、心、大腦的科學與哲學  我很喜歡這本書,他用科學的方法去驗證禪修是否能改變大腦活動,從狀態的改變躍升成質的改變。  禪修也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訓練,藉由正念、慈悲、同理心等訓練,能提高自己專注力、抗壓能力,還有受挫之後的恢復能力、甚至還有減少身體發炎反應的效果
Thumbnail
avatar
蒔九
2020-11-05
科學主義與科學無關人總要生病了才曉得生命的可貴。 所以,生命哲學都生發在懂得回頭之時。電影《一代宗師》裡說「老猿掛印,回頭望月」。 近世西方的崛起,第一步是14世紀到16世紀的文藝復興。是資產階級興起,改革中世紀思想文化、掙脫神權的運動。第二步
Thumbnail
avatar
龔鵬程大講堂
2020-02-10
科學教育:專有名詞與定義的必要性(下)上篇先以電影橋段開頭,說明專有名詞的產生原因,與下篇則聚焦於生物和數學中專有名詞的功用,並說明如何教育專有名詞和嚴格的定義,以及錯誤教育方式可能導致的不良結果。 在這篇文章中,將聚焦於數學和生物的專有名詞與定義的功用。最後小結將探討我對於專有名詞、定義、科學素養的教育看法。
avatar
Caspar
2019-07-25
科學教育:專有名詞與定義的必要性(上)現今許多學生無法理解定義和專有名詞存在的必要性,也有許多人在閱讀不同領域的相關知識時,選擇忽略或跳過許多名詞的定義,直接憑自己的經驗感覺作閱讀。實際上,各個領域的專有名詞和定義,尤其是理科中的名詞絕非多餘,同一個生活的詞,在不同理科中也會有不同的定義,無法用自己的經驗自然理解。
avatar
Caspar
2019-07-22
《奇異博士》是古典科學家的當代詮釋:「科學」與「科學家」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啟蒙時期,也就是牛頓的年代,因為物理學盛行,當時的自然哲學家發現,整個宇宙的組成是個多麼美麗的數學公式,到底是誰能以這麼完美的數學與物理創造出如此浩瀚工整又有秩序的世界呢。答案不言可喻,當然是神。也就是說:神是時鐘創造者;宇宙就是時鐘。《奇異博士》顯然想說的是,回去看看那樣的古典科學與科學家吧。畢竟百年前,科學與神學根本不分家,兩者根本就是「友好互惠又相敬相愛的親密夥伴」。於是,古一透過使用魔法,讓奇異博士的肉體與星光體分開,在身心震撼之餘見識到肉眼看不見的世界,之後,他才真心地接受「科學」與「物質」的侷限,願意開啟一趟心與靈魂的意外旅程。
Thumbnail
avatar
希米露
2016-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