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平靜的心,專注的大腦:禪修鍛鍊,如何改變身、心、大腦的科學與哲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花了幾個禮拜才把這本看完。
  會對這本書有興趣,主要是之前看過《最高的休息法》裡提到正念的練習,在此之後斷斷續續地也練習了一段時間。練習正念的目的是為了適時的放鬆大腦,改善精神不繼或者恍神的情況。
  然而正念活動實際上就是源自於禪修。相較於上一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兩位腦科學家。說到科學跟宗教感覺似乎是有點矛盾的主題,然而從科學的方法來驗證所謂宗教的禪修是否能改善身體的健康,是不是矛盾的呢?
  答案是否定的。
  恰恰是因為兩位作者的努力,才讓禪修活動從玄學進入科學領域。
  我很喜歡這本書,他用科學的方法去驗證禪修是否能改變大腦活動,從狀態的改變躍升成質的改變。
 禪修也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訓練,藉由正念、慈悲、同理心等訓練,能提高自己專注力、抗壓能力,還有受挫之後的恢復能力、甚至還有減少身體發炎反應的效果。
  比方有一段描述讓人印象深刻,沒有預期下看到重度灼傷的病人,一般人的本能是將視線移開,不忍直視,這樣的動作恰恰是因為大腦反應出了負面情緒,並將受害者的痛苦投射到自己身上,讓他們產生了情緒上的呼應,故而主動迴避。然而內文想解釋關於慈悲的核心:關懷同理心,是起始於不躲避痛苦,對受苦的人發正面關懷,這就讓大腦進入一個正向的神經迴路,進而引起想要幫助對方的衝動或行動,也就是利他的精神,這也就是所謂聞聲救苦的表現。
  感同身受卻不受情緒影響,並能進一步的行動起來去幫助他人,這是禪修者跟普通人不同的地方。
  還有一段講到「慈悲」的定義,其實以藏語來說,慈悲不只是對外,還包含了對自己,有一段講到一個在911恐攻倖存下來的受害者,他患了PDSD,甚至無法認同他人,但後來在接觸到禪修的時候,他接觸到了慈悲,願意給自己還有給別人多一點慈心與悲心,才慢慢走出陰霾。這是還蠻實質跟正面的好處。
  整本書介紹了不少關於禪修如何影響大腦神經迴路或其驗證方法,他並不是一本指導如何禪修的書籍,而是一本用科學方式告訴世人,正確的禪修及持之以恆會影響一個人的身心到甚麼程度。為目前疲於奔命的社會提供一種新的方向,去訓練自己,進而產生改變。
  正如封底的節錄文字所言:「我們不一定改變得了外界環境,但人人都能回到內心,鍛鍊自己的心智,讓自己擁有面對世界的積極能量。」
avatar-img
5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蒔九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副標很有趣,你這輩子唯一需要的電影編劇指南, 也許不是唯一,但我覺得讀它不虧。
如果我不做甚麼的話,牠們就會死,但是,沒有退路沒有指導的狀況下,能怎麼做?只能勇敢戰鬥阿,醫生就是走在跟生命戰鬥的路上阿。
有時候我們會羨慕牠人的生活多采多姿、有時候我們會陷入自我嫌惡的情緒、有時候我們會親近他人感到厭惡,這些種種的情緒造成的低潮。 並不是知道了這些情緒就能解決,然而知道了這些情緒、面對他,才有機會處理他。
會選這本書,大概還是想到了鄭捷的北捷殺人事件。當時的其中一個受害者是北上找工作的年輕人,會提到他,是因為後來才知道這人家鄉就在我家隔壁村,很近。 當時最憤恨的是,這樣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斷送在一個陌生人手中。沒有深仇大恨,沒有衝突口角,只是他剛好坐上了那班車,而兇手剛好選擇這天,去超市買了把刀,走上他坐
副標很有趣,你這輩子唯一需要的電影編劇指南, 也許不是唯一,但我覺得讀它不虧。
如果我不做甚麼的話,牠們就會死,但是,沒有退路沒有指導的狀況下,能怎麼做?只能勇敢戰鬥阿,醫生就是走在跟生命戰鬥的路上阿。
有時候我們會羨慕牠人的生活多采多姿、有時候我們會陷入自我嫌惡的情緒、有時候我們會親近他人感到厭惡,這些種種的情緒造成的低潮。 並不是知道了這些情緒就能解決,然而知道了這些情緒、面對他,才有機會處理他。
會選這本書,大概還是想到了鄭捷的北捷殺人事件。當時的其中一個受害者是北上找工作的年輕人,會提到他,是因為後來才知道這人家鄉就在我家隔壁村,很近。 當時最憤恨的是,這樣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斷送在一個陌生人手中。沒有深仇大恨,沒有衝突口角,只是他剛好坐上了那班車,而兇手剛好選擇這天,去超市買了把刀,走上他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章探討《自癒是大腦的本能》一書的精髓,介紹主角派皮爾如何透過專注的走路練習逆轉帕金森氏症,並將這與一行禪師的正念概念相連結。文章強調大腦可塑性的重要性,也說明光療、音療等治療方法對於神經重建的潛能,鼓勵讀者實踐放鬆,以建立新的神經連結。全書充滿啟發與感動,推薦給對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感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上週三晚上到臺大的博雅館聽北醫心智意識與腦科學研究所吳昌衡教授講《正念解壓說》,身為心理師我雖然熟悉正念,但「累積知識」和「累積經驗」兼具的現身說法,仍在有限約一小時裡傳遞了新的印象: 先說結論:每天數分鐘的「專注於呼吸」的正念的活動,有助於滋養大腦、清心解壓。 1. 介紹了大腦的「預設模式(簡
Thumbnail
此篇文章探討內觀禪修的核心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強調專注於當下的重要性。透過打坐練習,我們可以克服妄想,提升清晰的感知,並進入心流狀態。文章分享瞭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原則,以讓生活變得更為單純和充實。並介紹了即將舉行的相關工作坊,鼓勵讀者實踐這些理念。
Thumbnail
本文探討作者在內觀過程中,對心的習氣的覺察及其對修行的影響。透過靜坐與跑步等實踐,作者分享了在面對挫折與身心挑戰時的心靈成長經歷,強調了靜心與目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從自身經驗中學習與適應,如何達到修行的中道與平等心。這些洞見或能幫助讀者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與困難。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專注力不斷受到挑戰,本書深入探討正念如何幫助我們改善對情緒的反應。透過微小的改變和具體的技巧,讀者可以重新校準大腦的自動反應,從而提升內心的平靜與穩定。作者分享了親自經歷的痛苦及其在臨床心理學上的研究,並提供有效的練習方法,讓我們能夠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心靈平和。
Thumbnail
《慈心的修習》這本書主要介紹如何通過修習慈心(Metta,亦即慈愛的心),來作為內觀禪修(Vipassana)的基礎。書中詳細講解了慈心的精神、修習方法及它能帶來的好處,讓修行者逐步提升內心的平靜與慈愛。 慈心的精神 慈心是對所有眾生的無條件愛與祝福,願他們幸福快樂。這種心態不帶任何私心,沒有要求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的專注力容易分散,焦慮增加。一行禪師的正念實踐方法,如觀察呼吸、釋放身體緊張,能有效提升專注力,帶來內心的平靜。《怎麼專注》這本書輕巧便攜,隨時翻閱都能帶來啟發,幫助我們在日常中實踐正念、減少焦慮。如果你想提升專注力或對正念感興趣,這本書非常值得收藏與實踐。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正念(mindfulness)是近幾年開始流行起來的心理治療方式,源自於佛教的概念。從字面上來看,似乎是指正向的念頭,但其實正念跟正向心理學沒什麼關聯,正念指的是覺察當下自己的想法及身心狀態。 一、要怎麼來執行正念呢 目前正念已經被醫學界證實,是最有效治療物質濫用的療法了,只要能夠將自己的腦子清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章探討《自癒是大腦的本能》一書的精髓,介紹主角派皮爾如何透過專注的走路練習逆轉帕金森氏症,並將這與一行禪師的正念概念相連結。文章強調大腦可塑性的重要性,也說明光療、音療等治療方法對於神經重建的潛能,鼓勵讀者實踐放鬆,以建立新的神經連結。全書充滿啟發與感動,推薦給對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感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上週三晚上到臺大的博雅館聽北醫心智意識與腦科學研究所吳昌衡教授講《正念解壓說》,身為心理師我雖然熟悉正念,但「累積知識」和「累積經驗」兼具的現身說法,仍在有限約一小時裡傳遞了新的印象: 先說結論:每天數分鐘的「專注於呼吸」的正念的活動,有助於滋養大腦、清心解壓。 1. 介紹了大腦的「預設模式(簡
Thumbnail
此篇文章探討內觀禪修的核心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強調專注於當下的重要性。透過打坐練習,我們可以克服妄想,提升清晰的感知,並進入心流狀態。文章分享瞭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原則,以讓生活變得更為單純和充實。並介紹了即將舉行的相關工作坊,鼓勵讀者實踐這些理念。
Thumbnail
本文探討作者在內觀過程中,對心的習氣的覺察及其對修行的影響。透過靜坐與跑步等實踐,作者分享了在面對挫折與身心挑戰時的心靈成長經歷,強調了靜心與目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從自身經驗中學習與適應,如何達到修行的中道與平等心。這些洞見或能幫助讀者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與困難。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專注力不斷受到挑戰,本書深入探討正念如何幫助我們改善對情緒的反應。透過微小的改變和具體的技巧,讀者可以重新校準大腦的自動反應,從而提升內心的平靜與穩定。作者分享了親自經歷的痛苦及其在臨床心理學上的研究,並提供有效的練習方法,讓我們能夠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心靈平和。
Thumbnail
《慈心的修習》這本書主要介紹如何通過修習慈心(Metta,亦即慈愛的心),來作為內觀禪修(Vipassana)的基礎。書中詳細講解了慈心的精神、修習方法及它能帶來的好處,讓修行者逐步提升內心的平靜與慈愛。 慈心的精神 慈心是對所有眾生的無條件愛與祝福,願他們幸福快樂。這種心態不帶任何私心,沒有要求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的專注力容易分散,焦慮增加。一行禪師的正念實踐方法,如觀察呼吸、釋放身體緊張,能有效提升專注力,帶來內心的平靜。《怎麼專注》這本書輕巧便攜,隨時翻閱都能帶來啟發,幫助我們在日常中實踐正念、減少焦慮。如果你想提升專注力或對正念感興趣,這本書非常值得收藏與實踐。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正念(mindfulness)是近幾年開始流行起來的心理治療方式,源自於佛教的概念。從字面上來看,似乎是指正向的念頭,但其實正念跟正向心理學沒什麼關聯,正念指的是覺察當下自己的想法及身心狀態。 一、要怎麼來執行正念呢 目前正念已經被醫學界證實,是最有效治療物質濫用的療法了,只要能夠將自己的腦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