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活動是政治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話說法國又遭到恐怖攻擊,所以照例來寫一些相關的東西。恐怖活動其實也沒什麼,純粹是政治問題,解決之道還是要回到政治解決上。麻煩點在於,恐怖攻擊常常是跨國性的,而不會單單是本國的問題。

為何筆者說恐怖攻擊是政治活動?其實把恐怖攻擊的手段揭露出來,還有歷史上的恐怖活動,都存在幾個特點。其一,心理威嚇性遠超過實際損害能力。其二,攻擊範圍限制於少數區域。其三,最終都要把國家拉進政治談判中。

用白話文講,就是我讓你煩到實在受不了,願意來談條件。

現實上來說,恐怖分子是不可能摧毀國家的,真有那種武裝力量去革命就好,何必去搞恐怖活動?而恐怖份子提出的要求,都是具有很明確的政治目的,不是改變國家的政策目標,就是要掌握政治實權。

那對這些恐怖份子來說,現在的國際情勢,他們真的敢再來一次九一一嗎?放心,絕對不敢。賓拉登捅了一下,兩個國家政權先後被美國剷掉,地緣政治情勢急遽變化,從此以後腦袋正常的人都知道,把美國惹火下場會如何。

會想到再幹一票大的,不是想要打響知名度的新人,就是發瘋的神經病。前者成不了氣候,後者自己會先被宰掉。為何他們不需要發動大型攻擊?因為研究美國國內政治就會知道,你讓美軍在海外傷亡嚴重,就可以促成美國人來談政治穩定了,但要是讓美國平民死個幾百上千人,美國人一定會氣到讓你地球上消失。

伊拉克就是典型例子,手段的選擇跟規模的限制,種種恐怖活動都顯示背後有地方政治勢力介入。果不其然,美軍決定撤軍後,恐怖攻擊幾乎瞬間消失,準備去互相打內戰了。反正打一開始,所有看到的恐怖攻擊,本質上都是要建立自己的政治勢力跟說話份量,那麼美國決定不玩了,何必再去逼人家留下來?

這次法國的恐怖攻擊行動,目前看起來不大像是縝密計畫過的行為,而是一些次級團體腦袋發熱的舉動,幹了一票後,後面再有人出來攬功勞。冷血一點說,伊斯蘭世界真的會支持這種你嘲諷我就殺回去的作法?別鬧了,大部分都沒有,覺得死好活該的人不少,可不代表他們贊同這種行為。

那這些次級恐怖組織圖的是什麼?沒什麼啦,錢跟權而已。恐怖攻擊是很花錢的,尤其是吸收法國公民去幹蠢事,找他們去訓練洗腦再放回去潛伏。好問題,錢從哪來?恐怖組織也是有金主的,這是一門很專業的生意,一點也不意識形態。

不過這次的行為實在看來很蠢,手段跟目的都是,這讓人不禁懷疑,搞不好根本沒有什麼巨大陰謀,純粹是幾個頭腦發熱的人自己去幹的,事後蓋達組織順便拿來當業績去報帳。這道理也很簡單,報了汙辱先知的仇,然後呢?什麼政治目的都沒有。

當然,也有更可能的解釋,神經病金主要求的嘛,所以就挑了兩個人去作案。

筆者的意思是,犯不著遇到恐怖攻擊,就開始那邊文化分析云云,法國已經是歐洲最包容伊斯蘭的國家,如果要把戴不戴頭巾的問題無限上綱,反過來去質疑法國對於自由的態度,那歐洲以後都不用做了,躺平給人打就好。

這幾天網路上一堆反思文看到暈倒,這些反思邏輯到頭來就是一句話:「伊斯蘭文化需要先被尊重,別人才能要求尊重自己,至於到底尊重到如何才算足夠,伊斯蘭自己感覺有才算數。」

幹,這叫做「話都給你講就好了」。

法國沒有理由要無限制包容外國人,就算是開放低階勞工給外國人,這些外國人也可以因為文化理由,很有骨氣的選擇不去法國。而不是自願去了法國,吃法國的用法國的,小孩都變成法國公民,之後才在那邊該該叫說法國人不尊重傳統文化。

不然換個方式來說,下次伊斯蘭國家哪個報社,畫了幅嘲諷法國人的漫畫,法國人氣不過把GIGN派去大開殺戒,我們要不要先反思一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2.8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0
不是說父母影響不大,怎麼還要談這個? 不是不大,是父母如果本身的社會階級,會造成子女不想、不願意聽,也不信父母說的。
Thumbnail
2025/04/20
不是說父母影響不大,怎麼還要談這個? 不是不大,是父母如果本身的社會階級,會造成子女不想、不願意聽,也不信父母說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有人拿珍珠港事件和九一一事件相類比,那是錯誤的。珍珠港只是當時美國殖民地的軍事基地,不是國土。九一一,是一八一二年美英戰爭以來,美國本土第一次遭到攻擊。 歐洲曾經慘遭戰火摧殘,但那都是自己內部相互攻伐的戰爭,沒遇過來自國外被征服者的攻擊。 因此,美國和歐洲對九一一事件感到震驚,不在於其行動規模,在其
Thumbnail
有人拿珍珠港事件和九一一事件相類比,那是錯誤的。珍珠港只是當時美國殖民地的軍事基地,不是國土。九一一,是一八一二年美英戰爭以來,美國本土第一次遭到攻擊。 歐洲曾經慘遭戰火摧殘,但那都是自己內部相互攻伐的戰爭,沒遇過來自國外被征服者的攻擊。 因此,美國和歐洲對九一一事件感到震驚,不在於其行動規模,在其
Thumbnail
昨天講了那麼多,好像都沒提到重點?這筆者說了,太多分析,重新講一次也沒意義,還不如貼連結整理。這邊則要談點別的,給各位讀者不同的角度。 在談整個阿富汗問題前,要先說清楚,多邊主義在這裡沒有什麼用,一般的多邊指的是可以共同合作,但前提是參加者要有共通的準則,或起碼有一些共識。阿富汗這邊別說周邊國家的價
Thumbnail
昨天講了那麼多,好像都沒提到重點?這筆者說了,太多分析,重新講一次也沒意義,還不如貼連結整理。這邊則要談點別的,給各位讀者不同的角度。 在談整個阿富汗問題前,要先說清楚,多邊主義在這裡沒有什麼用,一般的多邊指的是可以共同合作,但前提是參加者要有共通的準則,或起碼有一些共識。阿富汗這邊別說周邊國家的價
Thumbnail
國家進行非常規戰爭,等於讓自己的正當性喪失,舉國支持非常規作戰,無異於宣稱自己去文明化。弱者的武器必須相當程度建立在正當性上,若正當性僅存於自己,而沒有普及擴展的可能,那終究只是暴力的中二病而已。
Thumbnail
國家進行非常規戰爭,等於讓自己的正當性喪失,舉國支持非常規作戰,無異於宣稱自己去文明化。弱者的武器必須相當程度建立在正當性上,若正當性僅存於自己,而沒有普及擴展的可能,那終究只是暴力的中二病而已。
Thumbnail
大體上所有的非常規戰爭,都是為了打破既有體制,所以從而延伸出的活動,都遵循三個要素,其重要性依序為:1. 時間、2. 空間、3. 支援。
Thumbnail
大體上所有的非常規戰爭,都是為了打破既有體制,所以從而延伸出的活動,都遵循三個要素,其重要性依序為:1. 時間、2. 空間、3. 支援。
Thumbnail
非常規戰爭,現在最常被人想到的是「恐怖攻擊」,但其實過去這指的是「叛亂」,稱內亂也可以。因為常規戰爭指的是「國對國」、「國家對組織」、「組織對組織」,內部的叛亂究竟算哪個,很難定義,所以歸類到非常規。 
Thumbnail
非常規戰爭,現在最常被人想到的是「恐怖攻擊」,但其實過去這指的是「叛亂」,稱內亂也可以。因為常規戰爭指的是「國對國」、「國家對組織」、「組織對組織」,內部的叛亂究竟算哪個,很難定義,所以歸類到非常規。 
Thumbnail
恐怖主義已經蔓延到全世界,恐怖攻擊已經演變成全世界國家都需要積極處理的案件。恐攻並不是21世紀的新產物,它從西元前到現在一直存在於人類社會中,雖然恐攻都不是一樣組織或個人所犯下,但起因不外乎圍繞在相同性質上。
Thumbnail
恐怖主義已經蔓延到全世界,恐怖攻擊已經演變成全世界國家都需要積極處理的案件。恐攻並不是21世紀的新產物,它從西元前到現在一直存在於人類社會中,雖然恐攻都不是一樣組織或個人所犯下,但起因不外乎圍繞在相同性質上。
Thumbnail
當然,很多人會譏笑美國常在佔領別國後,扶植出一個新政府,再硬套美式的民主制度,是一種一廂情願的「民主外送」。因為除了極少數的例子外,多數的美式民主制度都只是製造出一個效能不佳的民選政府。甚至可以算是成功的日本與南韓兩國,也都有一大堆問題。日本內閣更迭頻繁,常被人所詬病,南韓在過去政變頻傳......
Thumbnail
當然,很多人會譏笑美國常在佔領別國後,扶植出一個新政府,再硬套美式的民主制度,是一種一廂情願的「民主外送」。因為除了極少數的例子外,多數的美式民主制度都只是製造出一個效能不佳的民選政府。甚至可以算是成功的日本與南韓兩國,也都有一大堆問題。日本內閣更迭頻繁,常被人所詬病,南韓在過去政變頻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