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南大圳的落成,竟然與遠在日本的家庭主婦有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作者: 林佩欣
本文節選自《圳流百年:嘉南大圳的過去與未來,真正改變臺灣這塊土地的現在進行式》,由「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編撰,方寸文化出版,現正熱銷中!

你阿嬤的米不是你吃的米

米是亞洲諸國的主食,但是你吃的米跟你父母、阿公阿嬤是同一種嗎?很可能不是喔!
十七世紀初的文獻《東蕃記》中曾經記載臺灣:「無水田,治畬種禾,山花開則耕,禾熟,拔其穗,粒米比中華稍長,且甘香。」「畬」(ㄕㄜ;she)即是旱田的耕作方式,「禾」則是旱作的稻,也稱陸稻。後來,隨著漢人大舉移居臺灣,順勢移植了原鄉的耕作經驗與水田小區、精耕的經營模式,也引進當時的常用品種,於是原有的旱稻種原隨之被中國稻作主流──糯米與秈米所取代。
日治初期日本對臺灣稻米種類曾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十九世紀末的臺灣總共有四百零三種稻米(水稻三百七十九種、陸稻二十四種)。水稻品種當中,又分成秈稻二百九十種、糯稻八十九種,顯示臺灣已大量種植秈米。
口感乾爽的秈米對當時臺灣人而言是習以為常的滋味,但日本人可吃不習慣。一八七三年,臺灣尚未割讓給日本,年輕的日本軍人樺山資紀祕密來臺進行調查和探勘,他怎樣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後,自己竟成了第一任臺灣總督。據說樺山在臺灣調查期間最不能適應的就是米飯,熱飯乾燥鬆散,冷飯不黏也不香,讓他痛苦不堪。
臺灣秈米有這麼難吃嗎?其實這是雙方飲食文化的差異所致。日本種植的「粳稻」較有黏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食物就是壽司跟飯糰,鬆散的臺灣米完全不是日本人喜歡的口感,當然會覺得難吃了。
糯米(上)與秈米(下)。糯米外觀為不透明白色,口感較硬,煮後帶點黏性;秈米即是日本人俗稱的「在來米」,外觀為細長形,比較不黏。

臺灣米淹腳目:臺灣成為帝國米倉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逐漸步入現代化,大量人口離開農村進入城市,農業產量無法滿足所需。日本政府雖試圖透過進口米糧來補充,但是隨著人口成長,米價始終居高不下,加上日本米一年只一穫,糧食供應有其風險。反觀臺灣米一年兩穫,生產相對穩定,於是在取得臺灣之後,當然就希望透過殖民地來解決母國的糧食問題。
因此,「農業臺灣,工業日本」就成了殖民統治的發展方針,總督府在臺灣採行米、糖二元發展的策略,積極推動農業改革工作,前述的私營水圳收歸國有、建設現代水利設施,都是在這個目標下推動而成。
1904 年日俄戰爭爆發,激烈的戰爭讓日本產生嚴重的經濟恐慌,此時臺灣米不僅早成為日本本土重要的糧食來源,也曾支援前線,重要性大為攀升。為了確保輸入日本的臺灣米安全無虞,同年總督府開始實施「移出米檢查規則」,對臺灣輸往日本的稻米執行嚴格的品質檢查。戰爭結束之後,日本國內的稻米不足問題浮上檯面,為確保母國的糧食供給,總督兒玉源太郎認為應該將臺灣的稻米生產納入日本糧食供需體系的一環。於是總督府開始執行多項農業政策,計畫在臺灣進行稻米增產,並開始嘗試改良品種,努力讓臺灣米能夠讓日本人能夠接受。[1]
移出米檢查規則。1904 年,臺灣總督府頒布「內地移出米檢查規則」12 條。

家庭主婦意外啟動大圳建設計畫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 ─ 1918 年)的爆發,讓遠離戰場的日本工業發了戰爭財,詎料隨之而來的通貨膨脹卻引發了「米騷動事件」,幾乎動搖了日本的國本。
這事件的遠因是日本長期米糧不足,吃不到米、物資貴得離譜一直讓百姓心中憋著一把火。導火線則發生在一戰末的 1918 年,日本眼看俄國發生革命,決定出兵西伯利亞擴大在亞洲大陸上的利益。消息一出,米商紛紛囤積白米,想再發一筆戰爭財,結果卻導致日本國內白米價格暴漲。
米價飆漲讓人直呼活不下去,日本一女工就曾投書報紙,她說自己一家三口人每月收入 21 到 22 圓左右,在付完米錢和房租後,買菜錢就沒了,這怎麼生活呢?
後來,不只是升斗小民活不下去,就連有國家供給的警察與監獄單位也都有類似的呼聲。
俗話說:「惹熊惹虎,毋通惹到恰查某。」米價的飆漲讓家庭中擔任採買的媽媽們義憤填膺。1918 年,二百多名買不到白米而忍無可忍的富山縣主婦聚集街頭,群起要求官方降低米價,抗議不果之後,氣憤的主婦最後竟然衝進米店搶米,甚至與警察爆發了激烈衝突。
這場「家庭主婦的逆襲」很快蔓延全國,名古屋、京都、大阪等主要城市都發生搶米暴動。數日後,大阪市民和工人暴動,搶光了 250 多家米店;隔天在米商最集中的神戶也爆發幾萬名市民暴動,米店損失慘重,有的大商人不只店鋪遭到攻擊,連住宅也被憤怒的市民一把火燒掉。
米騷動總共波及三十八個城市,約一千萬人參與其中,就連首都東京也無法倖免。警察雖加強戒備,在各米店、工廠和富人住宅前加了崗哨,仍無力鎮壓,日本政府只好出動軍隊,花了一個多月才暫時平息。
米騷動當時的新聞報導,《富山日報》1918 年 7 月 25 日。
米騷動後,日本政府意識到事態嚴重,開始整治零售業,也注意到必須確保穩定的糧食來源。於是日本政府斷然採取了殖民地的稻米增產措施,並著手建設作為稻米生命線的水利灌溉設施。
米騷動不僅導致原有的內閣下臺,也讓臺灣至此走向文官總督體制,進一步對臺灣實施同化政策、內臺一體等政治方針。[2]為解決國內缺糧問題,日本對臺灣和朝鮮進行了更積極的稻米增產措施。
比起稻米一年僅能夠有一穫的朝鮮和日本,一年足以兩穫的臺灣,在糧食生產上顯然更具有優勢。而且日本米一年只在十月收割,臺灣則可以在五月至六月、十月至十一月間收割兩次。簡單說,臺灣米可以在日本的舊米用盡、新米尚未收成前補充國內所需的產量。
面對來自殖民母國的壓力,臺灣總督府一直不斷尋找可栽培水稻的水田用地,並計畫建設灌溉工程。然而,原本十年計畫的官設埤圳工程,接連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工程一再變更,最需要水的嘉南平原官設埤圳工程遲遲沒有進展。
歷史就是這麼巧妙,在米騷動尚未爆發前的一九一七年,總督府技師八田與一就曾提出「官佃溪埤圳計畫」來改善嘉南平原的農業用水問題,不過當時並未通過預算案。直到米騷動發生之後,政局紛擾不安,日本當局感受到相當大的壓力,在增產糧食的迫切需求下,上述建造案終於被批准,嘉南大圳的建造計畫由此啟動!那些點燃了米騷動的富山縣主婦們大概永遠不會想到,她們的舉動竟意外改變了臺灣吧!
原文刊載於故事StoryStudio【圳流百年】一場日本家庭主婦的逆襲,意外成為嘉南大圳啟動的關鍵
本書採用全新的嘗試,不再過度著墨於嘉南大圳的實體建設過程與細節,而是從「大歷史」的角度,詮釋這等大型水利設施的建造必要性和轉機,以及其與東亞局勢、帝國布局的對應關係;從「那時人」的感受,側寫大圳帶來的正面助益與負面糾葛,延伸到官方、民間對於水源的管理與分配;更從「當代人」的視野,檢視走過百年滄桑卻仍運作如常的嘉南大圳所帶動的環境變化、產業變遷,反思大圳該如何迎接下一個百年。歡迎手刀點選書名連結,進入博客來商城購買!

[1] 改良稻米品種:1900 年開始,總督府就創設了農事試驗場,引進日本品種進行栽培試驗,想要改良在來米,使在來米可以符合日本人口味。但實驗一直不順利。1913 年,總督府農事試驗場技師磯永吉與同事一同登山時,對臺北竹子湖一帶的地形留下深刻印象。為了增進臺灣米的品質,磯永吉於 1919 年前往歐美學習農產品改良技術,回到臺灣後就挑選竹子湖試種日本米,終於在 1921 年獲得成功。不過,初期日本種稻米只限於臺灣北部才能收成,尚無法普及全臺,直到臺中州農事試驗場技師末永仁將秧期縮短,日本米才成為可以穩定在臺灣收成的作物。1926 年,日本米穀大會在臺北鐵道飯店召開,由總督伊澤多喜男親自將新品種的稻米命名為「蓬萊米」,一時聲名大噪。而後又進行改良,於 1929 年獲得新品種「臺中六十五號」,改善了蓬萊米的抗病性。從此以後,價格好又容易種的「臺中六十五號」一直穩坐種植面積的寶座,成為蓬萊米的代名詞。
[2] 內臺一體:即是將殖民地臺灣視為內地的延伸,直接適用本國法律,作為本國領土來統治的政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甘蔗品種的引進與育種簡史 二戰嚴重摧殘台灣糖業 引進N:CO 310 【高糖度、抭病性強、適應性強】特性使台糖起死回生 N:CO 310 的貢獻與影響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新竹市有九降風,而米粉製作就和九降風息息相關。新竹米粉之所以有名就來自於老鍋米粉的渡台先祖郭乾兄弟帶著郭泉等四個小孩,在清朝末年西元一八五八年(SINCE  1858),從中國大陸福建省惠安市引進台灣。米粉製作需要稻米、水、強風。作為新竹米粉發源者老鍋米粉承襲著一百多年來的祖業,隨著時代的更迭,
Thumbnail
清治時期 治臺前期 從荷蘭治台時期所引進的西方生產方式、生產項目加上台灣得天獨厚的氣候,稻米一年二熟、三熟。台灣又盛產蔗糖及茶;在水產有烏魚,每年所生產的烏魚子是世界名產,全世界僅有俄羅斯所生產的魚子醬可與比擬;在礦產上又有金、煤、硫磺等;在林產上有極為高貴的檜木木材及樟腦,故在經濟上有極重大的
Thumbnail
遊佐町農友以稻豐為基礎,一步步打造循環農業及能源自給,從提攜稻米到推進養豬事業,並以品牌推廣酒造業。過程中發生多個大事小情,展現著在地生活俱樂部生協與遊佐町農友間的緊密合作與共同成長。
Thumbnail
1895~1945年,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50年之久。日本殖民當局在台灣建立總督專制統治,構築嚴密的警察網絡、復活封建保甲制度來控制台灣經濟命脈。為了推廣農業發展台灣總督府在1937年(昭和12年)成立 「臺中州立農業學校」,為當時的教育部農業群科中心及食品群科中心的主辦學校
Thumbnail
幾年前,一位朋友因為有意代理的「合鴨米」,當時合鴨米還不普遍,很多人都不知道「合鴨米」是啥玩意,於是我們前往「合鴨米」的產地宜蘭的黎明農牧場一探究竟.....
Thumbnail
大甲 位於臺灣臺中市西北角,在產業發展上,大甲區是臺中市第二大蔬菜生產區、最大稻米生產區,重要產物有芋頭與稻米等。大甲鎮瀾宮每年也吸引許多遊客與前往參拜。 歷史 1922年4月,大甲庄改制為「大甲街」。二戰後1945年,國民政府設置臺灣行政長官公署,12月25日,臺灣劃分為8縣9省轄市,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甘蔗品種的引進與育種簡史 二戰嚴重摧殘台灣糖業 引進N:CO 310 【高糖度、抭病性強、適應性強】特性使台糖起死回生 N:CO 310 的貢獻與影響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新竹市有九降風,而米粉製作就和九降風息息相關。新竹米粉之所以有名就來自於老鍋米粉的渡台先祖郭乾兄弟帶著郭泉等四個小孩,在清朝末年西元一八五八年(SINCE  1858),從中國大陸福建省惠安市引進台灣。米粉製作需要稻米、水、強風。作為新竹米粉發源者老鍋米粉承襲著一百多年來的祖業,隨著時代的更迭,
Thumbnail
清治時期 治臺前期 從荷蘭治台時期所引進的西方生產方式、生產項目加上台灣得天獨厚的氣候,稻米一年二熟、三熟。台灣又盛產蔗糖及茶;在水產有烏魚,每年所生產的烏魚子是世界名產,全世界僅有俄羅斯所生產的魚子醬可與比擬;在礦產上又有金、煤、硫磺等;在林產上有極為高貴的檜木木材及樟腦,故在經濟上有極重大的
Thumbnail
遊佐町農友以稻豐為基礎,一步步打造循環農業及能源自給,從提攜稻米到推進養豬事業,並以品牌推廣酒造業。過程中發生多個大事小情,展現著在地生活俱樂部生協與遊佐町農友間的緊密合作與共同成長。
Thumbnail
1895~1945年,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50年之久。日本殖民當局在台灣建立總督專制統治,構築嚴密的警察網絡、復活封建保甲制度來控制台灣經濟命脈。為了推廣農業發展台灣總督府在1937年(昭和12年)成立 「臺中州立農業學校」,為當時的教育部農業群科中心及食品群科中心的主辦學校
Thumbnail
幾年前,一位朋友因為有意代理的「合鴨米」,當時合鴨米還不普遍,很多人都不知道「合鴨米」是啥玩意,於是我們前往「合鴨米」的產地宜蘭的黎明農牧場一探究竟.....
Thumbnail
大甲 位於臺灣臺中市西北角,在產業發展上,大甲區是臺中市第二大蔬菜生產區、最大稻米生產區,重要產物有芋頭與稻米等。大甲鎮瀾宮每年也吸引許多遊客與前往參拜。 歷史 1922年4月,大甲庄改制為「大甲街」。二戰後1945年,國民政府設置臺灣行政長官公署,12月25日,臺灣劃分為8縣9省轄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