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蓬萊米是「來自蓬萊仙島」的米!在來米又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來自蓬萊仙島的米

日據時期,日本政府為從台灣進口大量稻米,以供應日本國內的米食需求,開始大量推廣日本人習慣食用的「梗稻」,選育出適合在台灣亞熱帶氣候種植的梗稻品種,很快的變超越了原先在台種植的「秈稻」。

1926年(昭和元年),當時的台灣總督〈伊澤多喜男〉以「來自蓬萊仙島的米」之意涵,將台灣所生產栽種之梗米,命名為「蓬萊米」

#台灣在地本來就有的米

台灣稻作的種植歷史有三千年以上,原先種植的品種多為「秈稻」,適合種植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泰國、印尼、馬來半島多種植秈稻。

台灣歷經日治時期後,種植秈稻的比例便大幅下降,也在此時台灣的秈稻開始被稱為「在來米」,意思就是台灣在地本來就有的米。
蓬萊米和在來米的比較

#Q軟香黏v.s.粒粒分明

在台灣即使不出國,也能吃到道地的異國美食,像是日式壽司、泰式咖哩等料理,你一定吃得出來壽司所使用的米飯較為Q軟,富有黏性,而泰式料理所使用的米飯外觀看起來較為細長,吃起來粒粒分明,很適合搭配醬汁食用,這便是因為日式料理使用了「梗稻」,泰式料理使用的是「秈稻」,產生截然不同的口感。

食用白米可以分為四種,依照其黏度的特型,由低至高為:秈米、梗米、長糯、圓糯四種,也因為特性不同,所以也發展出各種好吃的米食,下次粿編再為大家詳細介紹啦!
林貞粿行|創新口味蘿蔔糕
蘿蔔糕、年糕、麻糬……這些是你吃過和看過的傳統米食,但你知道其實他們還有很多不同的料理方式嗎?粿編手把手和大家一起探究傳統米食的新世界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民國六十五年,雲南傈僳族的「饒八妹」帶著李福英兩姊弟到桃園忠貞新村投靠祖父在市場裡賣起滇緬家鄉味「米干」,後來饒八妹的大女兒「李詩梅」跟著丈夫「王根深」到桃園,民國七十年開始也在市場裡做起米干的生意,因為李詩梅的小名叫「阿美」,所以以阿美為名成為龍岡地區最出名的「阿美米干」。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吃米吃了將近50年,今天第一次認真看它!   這帶殼的稻米來自學校李鎮宇老師的研究室 去除外殼的模樣--它們就是糙米 (右邊的泡過水所以果皮較不明顯) 這外殼包括了兩部分: 左邊的為 lemma, 右邊的為palea 同樣的英文字不同的翻譯(不知道哪一個對?!)  (1) 內穎(Pa
Thumbnail
新竹市有九降風,而米粉製作就和九降風息息相關。新竹米粉之所以有名就來自於老鍋米粉的渡台先祖郭乾兄弟帶著郭泉等四個小孩,在清朝末年西元一八五八年(SINCE  1858),從中國大陸福建省惠安市引進台灣。米粉製作需要稻米、水、強風。作為新竹米粉發源者老鍋米粉承襲著一百多年來的祖業,隨著時代的更迭,
Thumbnail
清治時期 治臺前期 從荷蘭治台時期所引進的西方生產方式、生產項目加上台灣得天獨厚的氣候,稻米一年二熟、三熟。台灣又盛產蔗糖及茶;在水產有烏魚,每年所生產的烏魚子是世界名產,全世界僅有俄羅斯所生產的魚子醬可與比擬;在礦產上又有金、煤、硫磺等;在林產上有極為高貴的檜木木材及樟腦,故在經濟上有極重大的
Thumbnail
去年有觀眾在米吐司影片下方留言問我,關於某位國際知名烘焙達人使用秈米粉(在來米)+耐高糖酵母製作吐司,我有什麼看法? (因為我頻道裡的米吐司都是使用蓬萊米穀粉做的)
Thumbnail
幾年前,一位朋友因為有意代理的「合鴨米」,當時合鴨米還不普遍,很多人都不知道「合鴨米」是啥玩意,於是我們前往「合鴨米」的產地宜蘭的黎明農牧場一探究竟.....
Thumbnail
槺榔又稱台灣海棗,是從冰河時期留下來的原生植物,分布在台灣濱海一帶,能承受貧脊土壤、耐鹽抗旱,頭頂著尖刺葉形結穗如檳榔豆,高大筆直的槺榔樹突出於沙丘地表,至今西部沿海仍有許多村落以槺榔命名。 即使是一個小地方,也應該有自己的故事,本主題即以台南七股槺榔,一個位於曾文溪河口北岸的農場為出發的生活故事。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民國六十五年,雲南傈僳族的「饒八妹」帶著李福英兩姊弟到桃園忠貞新村投靠祖父在市場裡賣起滇緬家鄉味「米干」,後來饒八妹的大女兒「李詩梅」跟著丈夫「王根深」到桃園,民國七十年開始也在市場裡做起米干的生意,因為李詩梅的小名叫「阿美」,所以以阿美為名成為龍岡地區最出名的「阿美米干」。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吃米吃了將近50年,今天第一次認真看它!   這帶殼的稻米來自學校李鎮宇老師的研究室 去除外殼的模樣--它們就是糙米 (右邊的泡過水所以果皮較不明顯) 這外殼包括了兩部分: 左邊的為 lemma, 右邊的為palea 同樣的英文字不同的翻譯(不知道哪一個對?!)  (1) 內穎(Pa
Thumbnail
新竹市有九降風,而米粉製作就和九降風息息相關。新竹米粉之所以有名就來自於老鍋米粉的渡台先祖郭乾兄弟帶著郭泉等四個小孩,在清朝末年西元一八五八年(SINCE  1858),從中國大陸福建省惠安市引進台灣。米粉製作需要稻米、水、強風。作為新竹米粉發源者老鍋米粉承襲著一百多年來的祖業,隨著時代的更迭,
Thumbnail
清治時期 治臺前期 從荷蘭治台時期所引進的西方生產方式、生產項目加上台灣得天獨厚的氣候,稻米一年二熟、三熟。台灣又盛產蔗糖及茶;在水產有烏魚,每年所生產的烏魚子是世界名產,全世界僅有俄羅斯所生產的魚子醬可與比擬;在礦產上又有金、煤、硫磺等;在林產上有極為高貴的檜木木材及樟腦,故在經濟上有極重大的
Thumbnail
去年有觀眾在米吐司影片下方留言問我,關於某位國際知名烘焙達人使用秈米粉(在來米)+耐高糖酵母製作吐司,我有什麼看法? (因為我頻道裡的米吐司都是使用蓬萊米穀粉做的)
Thumbnail
幾年前,一位朋友因為有意代理的「合鴨米」,當時合鴨米還不普遍,很多人都不知道「合鴨米」是啥玩意,於是我們前往「合鴨米」的產地宜蘭的黎明農牧場一探究竟.....
Thumbnail
槺榔又稱台灣海棗,是從冰河時期留下來的原生植物,分布在台灣濱海一帶,能承受貧脊土壤、耐鹽抗旱,頭頂著尖刺葉形結穗如檳榔豆,高大筆直的槺榔樹突出於沙丘地表,至今西部沿海仍有許多村落以槺榔命名。 即使是一個小地方,也應該有自己的故事,本主題即以台南七股槺榔,一個位於曾文溪河口北岸的農場為出發的生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