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電影的七個象徵:令人啞然失笑的荒唐卻是巴勒斯坦人的日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或許你這輩子都沒辦法實際走一趟巴勒斯坦,但你現在有機會走進戲院看一部巴勒斯坦的電影,在這部電影裡跟著導演去一趟天堂旅行。我確實看過幾次巴勒斯坦的電影,但這是我第一次欣賞伊利亞蘇萊曼導演的作品,他自編自導自演也親自擔任電影製作人,完成了這篇送給巴勒斯坦,以及世界各地的異鄉人們的情書。

巴勒斯坦(دولة فلسطين‎)位於西亞約旦河西岸,面積約6200平方公里(約為台灣本島的六分之一),境內人口約有400萬人(也約為台灣人口的六分之一),巴勒斯坦緊鄰以色列,或者說他就在以色列境內,像是教廷在義大利境內一樣。不過,事實上,以色列並不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一直向國際主張巴勒斯坦是屬於以色列國土的一部分(就跟台灣一樣),然而,巴勒斯坦數十年來一直在爭取成為獨立的國家(也跟台灣一樣),而他們已經獲得了世界上70%國家的承認(這個跟台灣不一樣)。

《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是一部由許多不完全具有連貫性的劇場情節拼湊而成,可以說他像是短篇小說式的電影,或者是一篇雜亂無章、隨手寫下的旅遊散記,這部電影更是一位巴勒斯坦導演的異國印象,而這些印象不停反映了他的巴勒斯坦國籍與經驗。但或許就連巴勒斯坦人,都沒辦法完全解讀這些連貫、零碎的影像意涵,不過,我仍試著用本文說明自己在看這部電影時笑出聲、流下淚的幾個部分及其原因。

raw-image
  • 電影一開始是在一個宗教場所,一大群穿著輕便的西方人跟著一個衣著華麗的神父唱著聖歌走到一扇厚重的木門前,神父用力的敲門,要裡面的人把門打開,裡面的人卻不願意,神父反覆敲了幾次都遭到拒絕,「不管你說什麼我都不會開門的」,神父因而惱羞成怒,踹開門衝進去把那個人痛毆一頓

這個開場清晰的諷刺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關係,也揭示這部電影的調性與觀賞方式。以色列多年來一直跟巴勒斯坦爭奪「耶路撒冷」的所有權,原因只是因為這裡是猶太教的聖城,但巴勒斯坦人也認為耶路撒冷是自己的首都,因此以色列很想闖進來傳教,兩國為此長年爭戰,不時發生零星衝突,目前這座城市像是東西德一樣被分成兩半,西方由以色列控制,東方則由巴勒斯坦治理。

反觀人類文明發展,數千年來,有無數場的戰爭都起因於信仰的差異,包含十字軍東征、清教徒革命、三十年戰爭,東方雖然沒有宗教戰爭,但中國古代也以征服異族為名,攻打了吐蕃王朝、契丹,甚至是被荷蘭人統治的台灣。不管哪個宗教的本意,其實都是傳遞愛與使人為善,到底是因為宗教叫人征戰,還是人為了征戰而創造了宗教,宗教雖然以信仰神為名,但事實上都是信仰人,而被人所影響。

  • 電影接著是導演先生家裡的檸檬園,有一位鄰居總是莫名其妙闖進來,擅自採摘檸檬、澆灌施肥、修剪樹枝,「我不是小偷,我有敲門,只是沒人」鄰居說,他認為這對檸檬樹比較好,自作主張卻從來沒有問過導演先生的意見

這讓我想到幾年前看過的一部以色列電影叫做《檸檬樹Etz Limon》,那部電影的故事講述以色列的國防部長搬到了以巴交界的前線,官邸旁邊有一個私人的檸檬樹園,軍方為了國防安全要把檸檬園砍掉,檸檬園的主人是一位婦女,她不願意把父親留下來的檸檬園砍掉,拒絕了軍方的命令,因而鬧上法庭。

我不曉得有多少台灣觀眾看過這部電影,當年《檸檬樹》入圍了柏林影展,還獲得觀眾票選獎,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及世界影壇都是相當有名的作品,這部電影非常好看,《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中幫忙種植檸檬樹的園丁一共出現了四次,貫穿整部片,除了向經典致敬也是再次借喻以、巴兩國關係。

以色列一直認為自己國力鼎盛、經濟發達,可以幫巴勒斯坦發展國力,卻從來沒問過巴勒斯坦的政府與人民想不想要,只是以強勢軍力迫使巴勒斯坦接受,然後說「我這是為你好啊」,這跟台灣和中國之間也有點像,中國政府總覺得他們的國力強盛、經濟發達、文化悠久,不解台灣人為什麼不要統一。

但台灣人不要,就是不要,有些東西更珍貴的不能用經濟數據、國土面積、國軍戰力來估計,再者,我們並不需要跟你一樣強,正如同我們也不想成為英國、美國,我們只想要擁有屬於自己的國家,那是獨一無二,無法用其他東西取代的東西。

raw-image
  • 之後導演先生出國了,到法國去旅遊出差,到了法國,到法國的第一件事情,導演先生就坐在街頭旁的咖啡館,盯著街上,不是看建築街景,而是不停地盯著路過的女性的腿、臉蛋、服裝「欣賞」

或許有人會說,這也太物化女性了,幹嘛拍出男性的慾望,但或許這是因為,這些街頭自由女性的美麗景象,是在巴勒斯坦所看不到的景象,這也是伊斯蘭地區的人民,進到歐洲最震驚的西方印象,這個橋段不僅關乎文化差異,也關乎女性自主的權力,「我的國人阿你們看,西方的女性是這樣在街頭走的」,也延伸到更後面他在公園遇到的赤裸天使少女以及他總是凝視著飯店窗戶對面大樓的時裝秀畫面,這是我們的日常,對巴勒斯坦來說,卻是不可思議的奇觀。

  • 有一個橋段特別有趣,是在巴黎的一個公園,諾大的圓形噴水池旁,眾人拉著椅子圍著坐在那裏,很多人來了,想要找椅子坐,但卻沒有椅子可以坐,還有人把自己的椅子帶走,甚至爭奪椅子

這一幕真的很有趣,我直覺想到了聯合國的會議室,各個國家的代標都圍著圓形坐,而巴勒斯坦這麼多年來一直希望能加入聯合國「找個位子坐」,但卻因為以色列等國家的阻饒,總是找不到自己的位子、無法獲得自己的席次,其實在會議室裏面多擺一張椅子沒有太大的困難,但就跟台灣多年來的願望一樣,只是想要跟大家平起平坐,卻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位子,只能在旁邊巴望著會議裡面有人替自己發聲。

  • 有一天晚上,導演先生在街上購物的時候,忽然看到了超市裡面大家都戴著步槍,不分男女老少,不分種族大家都有自己的槍,而且是步槍、機關槍甚至火箭炮,導演先生嚇到跑出超市,發現街上大家也都有槍,嚇得醒了過來,才發現原來這是一場夢

這個橋段非常荒唐,有很強烈的反差性,我坐在電影院裏面真的忍俊不禁狂笑,這對我們來說是如此不可思議的情景,對巴勒斯坦的人民來講卻可能是每天街頭的生活日常,他們國家首都的衝突戰火隨時都在發生,因此總能看到大家帶著槍保護自己,草木皆兵。

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指涉西方國家對於武器管控的寬鬆,「槍枝武器」的象徵也延伸到了導演先生過海關時被攔下,以及在法國搭地鐵時一個婦女被無數的警方所圍繞的情境,這些衝突性的畫面,卻是巴勒斯坦人習以為常的荒唐。

raw-image
  • 接著導演先生帶著自己的電影企劃去找電影公司,對方告訴他「雖然你是巴勒斯坦人,但我們需要更有異國情調、更巴勒斯坦的電影」而導演先生什麼也沒有說,他不只是在這裡什麼也沒說,而是整部電影中,他幾乎沒有台詞

電影中沉默的只是導演先生,現實世界裡卻是所有的巴勒斯坦人都「失語」,當然不是說他們都是啞巴或語言不通,而是說巴勒斯坦的這些非西方主流國家的人民,沒有辦法透過管道替自己發聲,像是台灣在國際社會一樣沉默,即便早就聲嘶力竭,他們卻仍然沒有發現,才會導致每次只要聽到有人在國際場合提到Taiwan時,所有的台灣人是如此開心,這對其他國家來說明明是如此平常的事。

這樣的失語也是文化層次的,當別人想要看我們的作品、聽我們的故事時,還得要符合他們對於異國情調的想像,你以為他們是真正想了解巴勒斯坦嗎?不是的,其實他們只是想要消費某種巴勒斯坦的新鮮感,因此他們對一個巴勒斯坦導演在巴勒斯坦拍的電影說這「不夠巴勒斯坦」,捏造一個巴勒斯坦,即便已經沒辦法更巴勒斯坦了。

這某種程度上也形成一種文化的刻板印象,當我們在看印度電影覺得印度人很愛跳舞時,看日本電影覺得日本的高中生都很熱血純愛時,其實都是一種偏見與誤解,當中國人、日本人看台灣電影覺得台灣人都很愛吃滷肉飯、穿夾腳拖時,其實也流於某種斷裂的文化元素,失去了脈絡,只剩向表象,但如果不是這些表現,台灣就沒辦法看見,最後為了被(商業化的)看見,反而改變了原本真實的文化面貌。

  • 最後,導演先生跑去算塔羅牌,他沒有問問題,就是抽了幾張牌,算命師看了他抽的牌以後,意味深長的說,「會發生,絕對會發生」、「沒錯,是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是的,總有一天會」,「但是不會在我們的有生之年」。

看到這裡真的笑著笑著就哭了,巴勒斯坦在國際強權的角力下,美國、英國、俄羅斯、法國都曾經承諾過他們,會支持他們成為獨立的國家,然而至今卻還持續爭議,而台灣當然也是,我們多希望他能發生,哪怕不在自己的有生之年。

raw-image

《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的英文片名,叫做It Must Be Heaven「這裡一定是天堂」,這句話可以是疑問句、肯定句,也可以是一種期望或應許,這裡一定是天堂?這裡必須是天堂,而在電影中,製作公司的人聽到這個片名說:聽起來真的很搞笑。

這部電影的阿拉伯語是「إن شئت كما في السماء」雖然我看不懂阿語,但Google翻譯為「If you like as in heaven」,如果你喜歡在天堂,意思是,如果你希望,這裡就是天堂。或許是因為片商的宣傳考量,台灣翻譯捨去了原意,但It Must Be Heaven,指得像是導演先生來到法國的感嘆,更是指巴勒斯坦人的心聲—

耶路撒冷是個特別的城市,猶太人說這裡是流奶與蜜的應許之地;基督教說這裡是耶穌受難、死亡、復活的地方;伊斯蘭教徒則相信這裡是穆罕默德升到天堂的地方,他們三者可能都沒有錯,但卻因為誰也不讓誰,最後大家都在這裡受難。片名充滿了詩意:「如果你希望,這裡就是天堂,但這裡一定是天堂,也必須是天堂。」

全世界的人喝酒都是為了忘記,巴勒斯坦人卻是為了記得。

他沒有說要記得什麼,記得巴勒斯坦的家鄉,記得自己身在異鄉,記得自己的國家,記得自己是被國際遺棄的孤兒,記得自己的國家,還沒有被承認。

本文充滿了狹隘、私人的想像與腦補,因為這部電影真的有太多譬喻和象徵,我沒有說到的還有說故事的獵人、砸酒瓶的流浪漢、綁架少女的雙胞胎刑警、服裝設計、擾人的雛鳥、巴黎的救護車、搬水的女性、國慶閱兵等,我大概只講了一半而已,另一半就留給你自己去看,你當然也可以只把他看成一部幽默風趣的喜劇,但這也是一個離異的思鄉電影,一篇送給巴勒斯坦及其他異鄉人的私密情書,《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和伊利亞蘇萊曼一起去旅行,一起看看世界,然後寫一封信寄回自己的國家。

raw-image

喜歡我的文章嗎?歡迎給予建議與鼓勵,贊助、愛心、收藏、分享都很棒,歡迎追蹤鹿刻的粉絲團以及IG帳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方格子 vocus-avatar-img
2021/03/17
恭喜你的本篇文章獲得「釀電影主編私心獎」,並可獲得《釀電影》vol.03天涯咫尺:在電影裡和世界相遇雜誌1本。詳情敬請見此:https://vocus.cc/article/6034bc27fd89780001b9a048 再次感謝你以好文參與徵文活動,未來也請繼續多多支持!
鹿刻Luke-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3/18
收到,感謝!
avatar-img
鹿刻Luke
211會員
115內容數
只不過是一頭愛看電影的鹿🦌 不是影評人,是電影導覽員。
鹿刻Luke的其他內容
2024/03/16
人生一瞬,藝術千秋;大師行遠,餘音猶存。 電影配樂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大家應該有在網路上看過一些趣味影片,把電影片段配上不同的音樂或歌曲,就會營造出截然不同的情感氛圍與戲劇張力,音樂比影像更能營造氛圍、帶動情感,不必透過色彩、語言、運鏡,音樂就能直直的通往人心。
Thumbnail
2024/03/16
人生一瞬,藝術千秋;大師行遠,餘音猶存。 電影配樂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大家應該有在網路上看過一些趣味影片,把電影片段配上不同的音樂或歌曲,就會營造出截然不同的情感氛圍與戲劇張力,音樂比影像更能營造氛圍、帶動情感,不必透過色彩、語言、運鏡,音樂就能直直的通往人心。
Thumbnail
2024/02/07
《怪胎女孩》講述了一個12歲女孩喬琪在失去母親後,與父親意外重逢的故事。透過電影讓我們學習原諒、擁抱、與自我和解,是一部悲傷又溫暖,疼痛卻明亮的電影,非常適合與家人一觀賞。
Thumbnail
2024/02/07
《怪胎女孩》講述了一個12歲女孩喬琪在失去母親後,與父親意外重逢的故事。透過電影讓我們學習原諒、擁抱、與自我和解,是一部悲傷又溫暖,疼痛卻明亮的電影,非常適合與家人一觀賞。
Thumbnail
2023/10/17
迪士尼影集《西遊ABC》,翻玩經典文學《西遊記》,把孫悟空和牛魔王移植到當代的美國舊金山,透過兩個華裔青少年的家庭與校園生活,討論文化衝突、自我認同與種族歧視等議題。 透過影集我們看見了現代「潤美潮」下,「西方取經」可能會遇到的種種難關與阻礙,也反思種族平權的「政治正確」背後複雜微妙的人際互動。
Thumbnail
2023/10/17
迪士尼影集《西遊ABC》,翻玩經典文學《西遊記》,把孫悟空和牛魔王移植到當代的美國舊金山,透過兩個華裔青少年的家庭與校園生活,討論文化衝突、自我認同與種族歧視等議題。 透過影集我們看見了現代「潤美潮」下,「西方取經」可能會遇到的種種難關與阻礙,也反思種族平權的「政治正確」背後複雜微妙的人際互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紀錄片《你的國.我的家》獲得奧斯卡之後,導演甫從美國返家,便立刻遭受屯墾區居民攻擊。以色列政府以合法化屯墾區的方式,逐步佔領巴勒斯坦土地,迫使當地居民流離失所。但本片卻是由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導演共同合作,呈現出衝突地區人民的真實生活及相互矛盾的情感,值得觀眾反思社會撕裂與對立的議題。
Thumbnail
紀錄片《你的國.我的家》獲得奧斯卡之後,導演甫從美國返家,便立刻遭受屯墾區居民攻擊。以色列政府以合法化屯墾區的方式,逐步佔領巴勒斯坦土地,迫使當地居民流離失所。但本片卻是由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導演共同合作,呈現出衝突地區人民的真實生活及相互矛盾的情感,值得觀眾反思社會撕裂與對立的議題。
Thumbnail
加拿大漫畫家繪製的《耶路撒冷小日子》,敘述漫畫家居.得立勒隨著無國界醫師組織成員的老婆來到耶路撒冷地方,透過畫筆繪製出這一年的所見所聞,還有一個無信仰的人如何看待阿拉伯人與猶太人之間多種生活信仰衝突,和地方文化與文明的隨筆紀實漫畫。
Thumbnail
加拿大漫畫家繪製的《耶路撒冷小日子》,敘述漫畫家居.得立勒隨著無國界醫師組織成員的老婆來到耶路撒冷地方,透過畫筆繪製出這一年的所見所聞,還有一個無信仰的人如何看待阿拉伯人與猶太人之間多種生活信仰衝突,和地方文化與文明的隨筆紀實漫畫。
Thumbnail
來推薦一下「英雄起飛」這部以色列的影集,總共10集左右,原本想從高牆或是哈里發開始看,但是覺得會過於沈重,點開了這部覺得還滿有意思的就看下去了。 以下幾點分享: 1, 一開始就很明確的讓人們知道以色列全民皆兵的狀態,主角們是後備軍但是一樣去黎巴嫩打仗。劇集中擁有女孩們永遠不會了解,但是當過兵的男孩們
Thumbnail
來推薦一下「英雄起飛」這部以色列的影集,總共10集左右,原本想從高牆或是哈里發開始看,但是覺得會過於沈重,點開了這部覺得還滿有意思的就看下去了。 以下幾點分享: 1, 一開始就很明確的讓人們知道以色列全民皆兵的狀態,主角們是後備軍但是一樣去黎巴嫩打仗。劇集中擁有女孩們永遠不會了解,但是當過兵的男孩們
Thumbnail
《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的喜劇、幽默的基調是建立在蘇黎曼本身的存在狀態上,在世界各地創造一種「巴勒斯坦式」的幽默,一種屬於蘇黎曼的幽默,他重新用自己的存在開拓「幽默」的語意。在存在上無法界定自己的蘇黎曼,遊走在各個界限的蘇黎曼,他的存在是否也能再帶來,甚至為台灣觀眾帶來界限折衝、交融與和解的重新想像?
Thumbnail
《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的喜劇、幽默的基調是建立在蘇黎曼本身的存在狀態上,在世界各地創造一種「巴勒斯坦式」的幽默,一種屬於蘇黎曼的幽默,他重新用自己的存在開拓「幽默」的語意。在存在上無法界定自己的蘇黎曼,遊走在各個界限的蘇黎曼,他的存在是否也能再帶來,甚至為台灣觀眾帶來界限折衝、交融與和解的重新想像?
Thumbnail
伊利亞.蘇萊曼的巴勒斯坦裔身分,其長年不受到國際認同的國族壓抑,促使《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主角的旁觀噤默,在冷靜自持的觀察之外,相對於《遊戲時間》更多了國族認同的探討層面,讓默劇的表演設定不再是自發性的沉默,而是巴勒斯坦在國際舞台上面臨西方文化以及政治霸權時,被動地失去了話語權的真實寫照。
Thumbnail
伊利亞.蘇萊曼的巴勒斯坦裔身分,其長年不受到國際認同的國族壓抑,促使《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主角的旁觀噤默,在冷靜自持的觀察之外,相對於《遊戲時間》更多了國族認同的探討層面,讓默劇的表演設定不再是自發性的沉默,而是巴勒斯坦在國際舞台上面臨西方文化以及政治霸權時,被動地失去了話語權的真實寫照。
Thumbnail
當電影裡的導演先生,帶著他的這部作品《It Must Be Heaven》在巴黎的電影公司碰壁時,得到這樣的評語:「你的電影太不巴勒斯坦,像是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會發生的事情。」無疑,這個事實,就是這部電影想講的事。
Thumbnail
當電影裡的導演先生,帶著他的這部作品《It Must Be Heaven》在巴黎的電影公司碰壁時,得到這樣的評語:「你的電影太不巴勒斯坦,像是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會發生的事情。」無疑,這個事實,就是這部電影想講的事。
Thumbnail
你可曾看過一部主角只有兩句台詞的電影?如果沒有,那你就不該錯過這部由巴勒斯坦導演帶來的《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透過奇想與幽默,戲謔的嘲諷了巴勒斯坦還有電影製作以及法美兩大國的問題卻又不會過於銳利,在觀影過程中你或許也會激起許多的既視感,就讓我們跟著導演蘇萊曼,在與他對視與視他所見之間來一趟天堂之旅。
Thumbnail
你可曾看過一部主角只有兩句台詞的電影?如果沒有,那你就不該錯過這部由巴勒斯坦導演帶來的《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透過奇想與幽默,戲謔的嘲諷了巴勒斯坦還有電影製作以及法美兩大國的問題卻又不會過於銳利,在觀影過程中你或許也會激起許多的既視感,就讓我們跟著導演蘇萊曼,在與他對視與視他所見之間來一趟天堂之旅。
Thumbnail
或許你這輩子都沒辦法實際走一趟巴勒斯坦,但你現在有機會走進戲院看一部巴勒斯坦的電影,在這部電影裡跟著導演去一趟天堂旅行。我確實看過幾次巴勒斯坦的電影,但這是我第一次欣賞伊利亞蘇萊曼導演的作品,他自編自導自演也親自擔任電影製作人,完成了這篇送給巴勒斯坦,以及世界各地的異鄉人們的情書。
Thumbnail
或許你這輩子都沒辦法實際走一趟巴勒斯坦,但你現在有機會走進戲院看一部巴勒斯坦的電影,在這部電影裡跟著導演去一趟天堂旅行。我確實看過幾次巴勒斯坦的電影,但這是我第一次欣賞伊利亞蘇萊曼導演的作品,他自編自導自演也親自擔任電影製作人,完成了這篇送給巴勒斯坦,以及世界各地的異鄉人們的情書。
Thumbnail
第一次接觸伊利亞蘇萊曼的作品,感到的是銳利和荒謬,他洞察得宛如紀錄,紀錄得不可思議。
Thumbnail
第一次接觸伊利亞蘇萊曼的作品,感到的是銳利和荒謬,他洞察得宛如紀錄,紀錄得不可思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