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單車環島 - Day 3 宜蘭三星 → 花蓮秀林 ] 三上三下,結束蘇花公路這半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2013.04.01(一)
天氣:陣雨時晴
距離:109.88 Km
累計:305.03 Km
均速:18.3 KPH
極速:45.2 KPH
時間:6:00:15 (net)

raw-image

今天要騎蘇花公路,很多人環島會自動跳過蘇花公路,我卻從來沒想過。也許是幾年前蘇花早列就在我的名單裡,那時候地質環境條件還沒這麼差,我至今也始終用以前的印象覺得「真的有那麼危險嗎?」來看待。

[部分海拔標高資料參考馬克褚工作室]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傳統環島路線有三個很難躲過的省道山路路段:北宜、蘇花、南迴,說真的它們都不是挺難克服,比起台灣的三橫一豎(北橫明池、中橫武嶺、南橫關山、新中橫塔塔加)來說平易近人多了。北宜公路全長約 60 公里兩上兩下、從新店上到風露嘴(547m)下坪林低點(185m)再上石牌(540m)就愉快地滑下礁溪;南迴公路約 30 公里是乾脆的一上一下、從達仁上壽卡(467m)就直下楓港,東段上比西段上稍微陡一些些;蘇花公路最囉嗦些,三上三下,從蘇澳先上東澳前高點(373m)、下滑至東澳後再攻上南澳前高點(281m)、滑下至南澳後再上和平前高點(225m),50 公里的山路還要再加上 30 公里的清水斷崖腰繞路。論海拔,蘇花的最高點比北宜、南迴都矮了不少,但相較於北宜跟南迴在滿是綠蔭的山谷間騎行歇息,蘇花公路或許是它又臭又長的三上三下、密集地與砂石車為伍的隧道群、地震下雨後易坍的地質特性,讓它的惡名近年來愈是遠播。

不過我從來都沒有想要跳過它,固執的偏執狂總是會在意有缺口的圓就不是圓了。

前一晚緊盯著氣象局預報,仍然是陰時有雨的天氣。預備天已經在昨天用掉,今天除非蘇花封路,否則不管什麼天氣都要上路抵達花蓮不可。起床清醒那剎那我很緊張,先恢復聽覺--好像沒聽到大雨嘩啦聲,睜開眼睛確認窗外,層積雲密佈,地面微濕,算是可以接受的天氣(如果睜開眼睛是滂沱大雨我又要倒下去繼續睡了),幸好幸好。

除濕機這種東西如果有掌上型攜帶式的,我環島時應該會帶一台。換上乾爽的衣服很有幸福感,雖然鞋子還是微微地濕溽。卸下了 1.5 公斤的行李跟一支腳架(短命的孩子),在家裡打包實在太舒服,不用擔心國小的走廊旁有野狗會跑來東聞西聞、早起跳外丹功的歐巴桑會指指點點。彈簧床上的棉被跟帳棚裡的睡袋比起來就像鼎泰豐之於排骨便當一樣。不過糜爛只限一天。

raw-image

從家門口再度出發,該死的是我的鄉土宜蘭再度用雨歡送我,出門的瞬間開始飄起毛毛細雨,翻了一下白眼(也搞不清楚是要對誰翻),維持薄風衣的狀態上路。騎在往羅東運動公園的熟悉單車專用道上,跟高中時代趕去學校的路線一個樣。轉進北成街,連我的幼稚園母校也經過了,隔壁的蚵仔麵線跟臭豆腐當然還沒開,春假的開端,大概再過 12 小時就會被觀光客塞滿的地方,還是速速閃避為妙。

raw-image

在環鎮道路上接上台 9 線,大概是這趟旅程(除了昨天短暫經過的蘭陽大橋)第一次踏上這太熟悉又有點刻意迴避的台 9 線。最簡單的方式,沿著這條省道一直騎,就會到花蓮、會到台東、會到屏東,但我還是想試看看別條路也一樣會到。不過蘇花這段我沒辦法帶著單車爬上蘇花古道,還是乖乖跟唯一路徑台 9 妥協一天。

在轉進省道時看到熟悉的一群人——環台超馬賽的選手!我的天,昨天摸魚半天,他們從基隆殺到礁溪,今天早上六點從礁溪出發,有人已經在冬山了。真是見鬼,為了避免再被選手大喊「欸我不是兩天前就在石門碰到你了啊小子?」,壓力太大,所以只好一路低頭猛踩。右腿膝蓋外側的 IT band 隱隱作痛,暫時也不以為意。一小時整 20 公里的暖身,來到方歇無雨的蘇澳,在便利商點稍行補給,準備應付開始上坡的真蘇花公路。

raw-image

蘇花公路的起頭在過了白米橋之後開始,一個右轉就看到一個狀似嚇人的陡坡直上。相較於北宜公路這幾年路越拓越寬、有了替代道路後小客車越來越少,蘇花公路車倒是不曾少過,路幅沒辦法再加寬,而邊坡條件越來越差。入口處裝了活動式柵欄,隨時因應大雨後的封路。對蘇澳以北、花蓮以南的人來說,封路只是無法抵達路的另一端,但對於這之間東澳南澳和平聚落的住民來說,路兩端的柵欄成了囿限自由的另一種藩籬。

raw-image
raw-image

起點處看著「花蓮95/南澳27/東澳15」的指示牌,選擇只看東澳的那個,另外兩個先不要管它。蘇花起點的陡只是嚇嚇人,其實進山腰繞後沒有太要命的吃力感,維持高迴轉速控制時速在 9~12 KPH 的龜速。平常搭車、開車經過只覺得方向盤轉得很累,海拔爬升交給燃油引擎負責,騎著單車卻是要一米一米地體驗那上升。變輕速檔這種事就像嗎啡,切上去的剎那讓人很歡愉,但只是延長痛苦的時間而已。還好蘇花公路很貼心,每 0.1 Km 就給一個里程牌,以免讓人在緩慢前進中失去目標喪失意志。沿路規劃了很多避車區,讓龜速大客車大貨車可以暫停路邊讓後方車輛先行,但此刻龜速的不是大車,而是在下我。在路幅不寬的蘇花公路上,這些避車區成了我最佳偷懶喘氣的避風處。

raw-image

前行區區 20 分鐘,在南方澳觀景台暫歇,這裡是眺望南方澳漁港與內埤海岸的絕佳展望點。海拔 140m 左右,陰沉的太平洋海天如果換成碧海藍天景致肯定更好,但現下沒下雨就已經要偷笑了。短暫逗留五分鐘,不敢多停,要把握沒下雨的光景繼續趕路。

raw-image

當有「沒下雨快趕路」這種念頭的時候,莫非定律就要生效了。才剛出發就飄起小雨,更糟的是騎了幾分鐘要伸手拿剛買的寶礦力,卻發現被我遺忘在觀景台上,這下沒飲料喝還淪落一個隨地丟垃圾的惡名——不過這種蠢事在未來環島過程中還不止一次發生咧。回頭拯救飲料還要重新爬坡,只好選擇遺棄。緩慢爬升的過程中終於得到我環島旅途中的第一個加油聲,已經經過了 200 公里、2 天半才得到第一個加油,人氣真是相當低落。

114.2 Km 處我停了一下,順便避避大雨。這裡是 2010 年創意旅行團遊覽車遭埋事故的紀念碑地點。蘇花公路 112~116 Km 間在東澳雷達站的下方這段路,前兩三年很不平靜。2010 年 10 月南澳山區受到梅姬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影響降下大雨,這段路發生大量土石坍方,總共掩埋了 2 台遊覽車及 1 台小客車,造成 26 名人員罹難,許多罹難者遺體至今尚未尋獲。2011 年 9 月,兩台 RF5E、F5F 戰機在夜間執行任務時不幸撞山失事,三名飛官殉職。在 114.2 Km 的遊覽車事故紀念碑下躲著大雨,望著朦朧的海岸線,心情不禁嚴肅而沉重起來。這段海岸線公路從外海鳥瞰,山脈的光禿坍塌程度的確比其他路段嚴重許多,最近三年來幾乎年年坍方封閉,外界千夫所指的東澳嶺雷達站如今仍然神秘,也不知是否真有關連。冒著大雨騎過這段風險最大之處,心中滿是肅穆,也衷心願罹難者安息。

raw-image
raw-image

[from: BillyPan 潘建志醫師]

raw-image

[from: 漂浪。島嶼--munch]

raw-image

爬升的過程中逼自己盡量不要看 GPS 海拔,偶爾拿出來看一下發現一次跳升了一百公尺就會很開心。東澳至高點比想像中還早來到,當看到「險降坡」標示之時,離東澳海灘在前方開展露面的時候也不遠了。很愉悅但是很小心地保持著車體的穩定與平衡,含著煞車的「極速」頂多 40KPH,甚至多半只在 30KPH 上下徘徊,還是小心為妙。08:56 開始上路,10:18 抵達東澳火車站,總時間 1 小時 22 分,淨騎乘時間 1 小時整,完成第一段爬坡,狀況還算不錯。

raw-image
raw-image

看著蘇澳慢跑協會掛著紅布條,我知道環台賽的跑者緊追著我而來,沒有多做太多停留,繼續往南澳邁進。這段爬坡比起東澳段還輕鬆一些,只是覺得剛剛爬的坡才 6 分鐘就下坡花光光,如今還要重新爬起真不是滋味。不過看到東澳後的沿線開始出現蘇花改的工程告示牌,好多翠綠的山腳又被鏟出許多路基打下好多基樁挖出好多隧道,如果捨棄這些上下坡與彎道的代價是挖出這些坑坑疤疤,那我還是繼續艱苦地爬坡吧,蘇花改不改,實在不想去想那要花多少代價。

raw-image

邊爬坡邊回望東澳灣,真的美。之後鑽入林蔭彎道,來來回回不知道幾個彎,新澳隧道兀然出現,當時我還不知道這就是南澳前的至高點,只覺得「啊,蘇花的第一個隧道挑戰來了」,緊張大過於喜悅,警示燈保持全開遁入了隧道。單孔單向的隧道全長 1160m,橫越了南澳嶺,隧道內僅容一台車寬通行,每當警覺後方有大卡車逼近,唯一的解就是找向外凹稍寬的避車處靠著隧道壁牢牢貼著。隧道的回音讓即便只是距離遙遠的小客車聽起來轟隆轟隆聲都像是大卡車已經在你身後十公尺一般。幸好車不算多,在焦慮頻頻回望中度過了第一個隧道的考驗。新澳隧道北口其實已經是南澳前的至高點,在隧道中察覺原來已經開始下滑了,緊張中帶著一絲愉悅,加快速度往前衝。在隧道中停車拍照被兩位環台跑者超越,很快地靠著地心引力的幫助又超回來。一路下滑到南澳,到了。

raw-image
raw-image

11:25 停在南澳的 7-11,東澳到南澳段總時間花了 1 小時整,淨騎乘時間 40 分鐘,也比想像中容易克服。在預定的午餐點很豪邁地吃了大亨堡又泡了泡麵。這裡也是本日環台賽的補給點之一,跟工作人員閒聊著我從台北一路被這些妖怪選手追到南澳這邊來,工作人員邊架著補給桌邊喊「第一名快進來了喔!」,原來剛剛在新澳隧道追過兩人以及之後又追一人這三個是前三名。我才剛把泡麵泡好,本站的第一名吳雅各就進來了,真的很厲害,從礁溪穿越了整個蘭陽平原還有兩座山跑過來,今天他們的終點是和平,再翻一座小山就到了。眼看選手陸續到達,抓了點東西吃又火速離去,對照我在室內悠哉地大快朵頤,真是落差感很重。

南澳這個 7-11 可說是南北蘇花公路的中繼熱門休息點,陸陸續續來了騎機車的情侶、穿輕便雨衣的大學生機車團、高雄北上今天第五天的公路車團(還有補給車)。南來北往的旅人以及環台賽工作人員進進出出搬運補給品,霎時間小小的便利商店好生熱鬧。外面下著傾盆大雨,聽著熟悉的叮咚聲還是令人感覺安心。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幾乎休息吃飯了一小時整,12:20 雨暫歇,動身出發。本日里程已經完成一半,上坡挑戰已經克服超過 2/3,忽然有點鬆懈起來。里程牌「和平25/新城52/花蓮69」,今天預計落腳秀林鄉,連新城都還不到。50 公里的路程再慢五個小時也會到吧,如此一想壓力就小了許多。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和平溪是宜蘭跟花蓮的交界,和平市區已經算是花蓮的管轄範圍,昨天半天與今天半天,我終於要脫離宜蘭縣了。這段路沿途追著剛剛在我吃午餐超過我的超馬跑者,還是幫他們喊幾聲加油,但最後互相超來超去擦身而過的就是那幾個,也就收起加油聲各自保重了。和平前這段山路海拔至高點不高,只有 225m,但是上上下下里程拖得比前兩段長,25 公里才到和平。偶爾有零星出現得極陡坡甚至用到 2x2 的變速檔,淋了好久的雨慢慢開始意識到體力下滑,只能在間歇性來到的緩下坡偷點時間休息。騎到至高點觀音灣大約花了一小時,台九 147 Km 處有個繪著觀音的大石,即便是觀音還是需要水泥造的遮體來抵擋後方洪水猛獸般的坍方落石群。

觀音這個地名會為人所知應該是所處公路下方的北迴線鐵路「新觀音隧道」,全長 10,307 公尺(台灣最長鐵路隧道、鐵公路併算僅次於雪山隧道 12,941 公尺),取代舊觀音、鼓音、鼓風隧道,連接武塔與漢本兩站。2008 年與劉大腳學長花了五個小時走完 7,740+401 公尺廢棄黑暗的舊觀音隧道與鼓音隧道,然後順便一探新觀音隧道南橫坑。當時看著蘇花公路從高高的頭頂上穿過,想著要騎單車爬上去有多吃力呢。多年後的今天,我終於也騎到這個地方了。

raw-image
2008.07.05 舊觀音隧道北口

2008.07.05 舊觀音隧道北口

2008.07.05 新觀音隧道南橫坑口眺望蘇花公路

2008.07.05 新觀音隧道南橫坑口眺望蘇花公路

觀音灣過後就是一路下坡了,目標漢本與和平。途中看見三人單車騎士正在艱苦地爬著上坡往北,下午快要兩點在這裡的話,除非是住宿南澳了,否則要到蘇澳實在有點晚,微微地為他們擔心了一下。澳花隧道是這趟蘇花的第二個隧道,短短的 488m,穿過之後,就是大濁水溪橋橋頭,跨過和平溪後,花蓮,我到了。剛好 14:00,距離蘇澳出發五個小時整。

raw-image
raw-image

和平這段弄得我有點疲累,不過心裡想著花蓮到了,心理狀態又鬆懈了點下來。危險坍塌地段大致過完了,和平之後這段雖然沒有高點陡坡,最高點不過 100 公尺出頭,但穿插著的上上下下一樣不少,而且隧道群極多,唯一讓人期待的是大名鼎鼎清水斷崖即將登場!

raw-image

一離開宜蘭雨就停了,在和平工業區間的平坦道路想要舒緩一下,但糟糕的路面以及泥沙泥水就算無雨也濺得人滿腿。在台灣水泥產地的重鎮帶了好多水泥紀念品走。離開工業區道路,倏忽間又連續和平、和仁兩個上坡隧道迎接。和平之後的隧道群長長短短合計 11 個,最短 28 公尺、最長 1500 公尺,雖然沒什麼坡要爬,但倒是得格外繃緊神經提防比東澳南澳更多的砂石車。這段路累的說實在不是體力,而是心理壓力。雖然知道砂石車看多了單車騎士總是會減慢速度讓你幾分,但轟隆聲迴盪在隧道裡讓人分不清遠近的逼近感還是很嚇人。疏忽不得,半點停車或摔車的可能性都不允許,邁向清水斷崖前的這段路就在時而緊繃時而放鬆的心臟間歇訓練中度過。

raw-image
raw-image

蘇花這段很多隧道都是新闢的新線,隧道外常有雜草蔓生的公路舊線。出了和仁隧道從高點看見前方的出海口海灘煞是漂亮,繞進公路舊線找了角度拍照。結果撞見遠方草叢間忽隱忽現的兩坨肉色物體。仔細一看居然是野砲男女檔,完全傻眼,在這種環境這種天氣,只能佩服他們的好興致……。

raw-image

過了和仁站,大抵進入了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勢力範圍,也預告了再往前就是清水斷崖本尊所在。天空開始出現微藍天,三天來一路淋雨至此,終於在清水斷崖的絕景前賞給我半片蔚藍的天。清水斷崖經過不少次,但總是乘車匆匆經過,這次終於憑著自己的雙腿紮紮實實地來到這個地方,自己一個人想待多久都可以。停在公路旁一處避車彎,看著腳底下翠綠碧藍的海,這方才覺得人與土地、海洋有了種連結,而不是搭乘著火車或汽車那種過客感。恰巧遇到單騎的機車騎士,互相幫對方與壯麗的景緻拍照,拍完照,不認識的兩人動作一致地呆呆地望著那山那海,我想,在那個同樣的位置與視角,應該都能體會到那種同樣的感動與震懾。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在清水斷崖逗留甚久,陽光慢慢隱沒在山後,趕緊繼續趕路。經過 171.5 Km 左右的大清水休息站停車場,緬懷了紀念日治時代工程人員殉職碑與吳故段長錦文殉職紀念碑,再穿過蘇花公路最長隧道 1460m 的匯德隧道,自此一路下滑至崇德,然後經過一堆剝皮辣椒店跟一段長緩坡,跨越立霧溪的太魯閣大橋就在眼前。

raw-image
raw-image

16:20,總花費時間 7 小時 24 分、淨騎乘時間 5 小時 27 分,我騎完了蘇花公路。速度不是挺快,但在陣雨間完成格外有種劫後歸來的大難不死感。席地坐在太魯閣大橋北端橋頭,有點狼狽,但看著雙腿滿是灰泥沙,卻又覺得是一種驕傲的象徵。

raw-image
raw-image

休息了 15 分鐘也夠了,天色還亮,今天終於可以準點完成行程。只剩找尋落腳點這件事,因為明天要從 193 縣道起點三棧出發,所以不進新城或花蓮市區。原本規劃的紮營點是秀林國小,但到了門口問了辦公室職員發現不給紮營,轉向旁邊的秀林分駐所,警察先生也委婉表示沒有腹地空間可以紮營。最後轉向已經下班的快要關門的秀林鄉公所,向還沒離開的民政課阿姨詢問能否藉搭帳棚在旁邊的涼亭,公所職員很親切地答應,還帶著我到後方的公廁說有廁所跟自來水可以用,被打了兩次槍之後的溫暖格外感人!真的很感謝。其實以秀林人群稀少的程度來說,入夜後要紮營在哪裡應該都不成問題,但比起前天在福隆國小的安全感,紮在開放式的公共場所還是跟在地人打聽、照會一下比較安全。勢單力薄的一個人在半夜最怕的真的不是野狗或野鬼,是意圖不軌的人類啊。

raw-image

木頭地板的涼亭大小剛好適合雙人帳,搭完帳之後還有空間把單車藏在帳篷後。在夕陽微微亮之時就把住宿問題解決實在讓人安心不少,換上輕裝騎著車去一公里外的 7-11(還是小七,這趟旅程我真的完全靠小七)覓食。7-11 的店員人也超棒,看到我穿著拖鞋一身落魄還是幫我泡麵、送托盤、借我充電。一口氣吃了咖哩飯、維力炸醬麵、包子、喝了飲料,再帶了明天的早餐,一片飽足之下再踩了一公里的路程回帳篷去(沿途遇到相當不親切的黑狗群,下馬牽車速速通過)。

raw-image

晚上不死心再跑去分駐所詢問有沒有熱水澡可以借洗,還是慘遭拒絕。不過還是照會一下說我住在下面的涼亭,夜間還請多多關照,也不知道是講心安的還是真的會留意呢。原本想像東部的警察局、學校應該都很親切來者不拒,不料短短兩小時就碰壁三次啊。

晚上七點多還沒到就寢時間,鄉公所廣場已經一片黑暗。靠著頭燈借了點水多多少少擦拭了一下全是泥垢的單車,泥水滿地。看著單車可能比我身體還乾淨實在不是滋味,乾脆也豁出去在廣場旁的洗手槽一片漆黑中脫個精光用毛巾擦了澡。24 小時前還在家裡吃著水果配電視洗熱水澡蓋棉被入睡,24 小時後我在 110 公里外的小聚落廣場洗野外戰鬥澡,今天是愚人節,好像中了什麼把戲或騙局一樣。我都忍不住想再過 24 小時還會有什麼想像不到的劇情發生呢?

raw-image

擦完澡,晚風很沁涼。鎖了車、鑽進帳篷裡記著筆記看著照片,夜晚寧靜到我剛剛踩死一隻蝸牛的喀啦聲都彷彿歷歷縈繞在耳。遠方傳來柴油火車頭的鳴吼聲,這是花蓮的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賽門的沙龍
22會員
50內容數
白羊:是山羊,不是綿羊。 蛾:是有翅膀的蛾,不是蜜蜂,也不是林鄭月娥。
陳賽門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09
有一張長崎原爆後的照片,卻永恆地流傳了下來。這是一位美軍攝影師Joe O'Donnell在長崎原爆不久後拍的照片,包含這張被稱為《站在火葬場旁的男孩》的經典照片。前幾年,NHK拍了一部紀錄片,詳細記錄了追查了這張照片背後故事的過程,他們試圖確認照片的拍攝時間、地點,甚至想找出照片中的男孩是誰。
Thumbnail
2023/08/09
有一張長崎原爆後的照片,卻永恆地流傳了下來。這是一位美軍攝影師Joe O'Donnell在長崎原爆不久後拍的照片,包含這張被稱為《站在火葬場旁的男孩》的經典照片。前幾年,NHK拍了一部紀錄片,詳細記錄了追查了這張照片背後故事的過程,他們試圖確認照片的拍攝時間、地點,甚至想找出照片中的男孩是誰。
Thumbnail
2023/07/20
『而且,法國人規劃賽道時真的是帶著滿滿的惡趣味。皇后站最後安排了一段28公里長的HC級超陡坡,平均坡度6%,接近坡頂時的陡度甚至來到24%,才能登上整屆環法最高的海拔2304公尺高。』蛾接著說,『然後一段6公里的下坡,準備下滑到終點——Courchevel機場。』 「機場?他們把機場拿來騎腳踏車?」
Thumbnail
2023/07/20
『而且,法國人規劃賽道時真的是帶著滿滿的惡趣味。皇后站最後安排了一段28公里長的HC級超陡坡,平均坡度6%,接近坡頂時的陡度甚至來到24%,才能登上整屆環法最高的海拔2304公尺高。』蛾接著說,『然後一段6公里的下坡,準備下滑到終點——Courchevel機場。』 「機場?他們把機場拿來騎腳踏車?」
Thumbnail
2023/07/07
『與那國繞一圈環島就25公里,租腳踏車就夠了吧。』 「這麼小?我腦中浮現的是沖繩或濟州島自駕遊那種畫面耶。」 『與那國島面積28平方公里,只有蘭嶼的2/3,大概就跟三重蘆洲島差不多。』蛾比喻,『沖繩繞一圈110公里,跟大台北北海岸繞一圈差不多,開車蠻合理。』『但你應該不會特別想要開汽車玩三蘆吧。』
Thumbnail
2023/07/07
『與那國繞一圈環島就25公里,租腳踏車就夠了吧。』 「這麼小?我腦中浮現的是沖繩或濟州島自駕遊那種畫面耶。」 『與那國島面積28平方公里,只有蘭嶼的2/3,大概就跟三重蘆洲島差不多。』蛾比喻,『沖繩繞一圈110公里,跟大台北北海岸繞一圈差不多,開車蠻合理。』『但你應該不會特別想要開汽車玩三蘆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花東縱谷到東部海岸有七條橫越海岸山脈的道路,將美麗壯闊的大山大海美景串聯起來! 其中光豐公路、瑞港公路、玉長公路、富東公路路況最好,又稱「花東四小橫」,距離不長、坡度適中,是單車族喜愛的路線,計畫許久擇期不如撞期,就趁這兩天天氣晴朗,來趟花東單車之旅!
Thumbnail
花東縱谷到東部海岸有七條橫越海岸山脈的道路,將美麗壯闊的大山大海美景串聯起來! 其中光豐公路、瑞港公路、玉長公路、富東公路路況最好,又稱「花東四小橫」,距離不長、坡度適中,是單車族喜愛的路線,計畫許久擇期不如撞期,就趁這兩天天氣晴朗,來趟花東單車之旅!
Thumbnail
環島 day5. 花蓮 → 宜蘭 117km 終於到了心中最擔心的一天,環島前我做了很多功課,可面對陌生的蘇花公路還是感到很擔心,許多人也說最危險的路程無非就是蘇花公路,大部分的腳踏車環島都會跳過這段選擇坐火車,這是環島一定會經過的路段,以砂石車眾多與峭壁落石聞名。 仍然是早上5點半出發....
Thumbnail
環島 day5. 花蓮 → 宜蘭 117km 終於到了心中最擔心的一天,環島前我做了很多功課,可面對陌生的蘇花公路還是感到很擔心,許多人也說最危險的路程無非就是蘇花公路,大部分的腳踏車環島都會跳過這段選擇坐火車,這是環島一定會經過的路段,以砂石車眾多與峭壁落石聞名。 仍然是早上5點半出發....
Thumbnail
一連串和平/和中/和仁/仁清/和清/大清水/13號/錦文/小清水/匯德/崇德等隧道不斷,而其外靠海處的清水斷崖、觀景台等絕美景點,又引人想一探究竟...
Thumbnail
一連串和平/和中/和仁/仁清/和清/大清水/13號/錦文/小清水/匯德/崇德等隧道不斷,而其外靠海處的清水斷崖、觀景台等絕美景點,又引人想一探究竟...
Thumbnail
這是第二次騎行蘇花公路,今天一行32人分乘遊覽車及保母車,清晨四點從台北出發,穿過蘇花改來到崇德車站,沒有奇蹟般的好天氣,依然下著細雨,再三評估,改由匯德休憩區出發,到達時雖然陰雨綿綿,決定依計畫前行!
Thumbnail
這是第二次騎行蘇花公路,今天一行32人分乘遊覽車及保母車,清晨四點從台北出發,穿過蘇花改來到崇德車站,沒有奇蹟般的好天氣,依然下著細雨,再三評估,改由匯德休憩區出發,到達時雖然陰雨綿綿,決定依計畫前行!
Thumbnail
這天早上叫醒我們的不是鬧鐘,也不是日出,是地獄之火~ 在台北市住久了很難對日出會有特別的想法,我的生活經驗理大部份看到日出的情況是整晚沒有睡覺在某個地方待到早上或是玩到早上的回家路上看到日出,然後心裡想:「幹!這裡日出很漂亮,下次一定要早起來看看。」。
Thumbnail
這天早上叫醒我們的不是鬧鐘,也不是日出,是地獄之火~ 在台北市住久了很難對日出會有特別的想法,我的生活經驗理大部份看到日出的情況是整晚沒有睡覺在某個地方待到早上或是玩到早上的回家路上看到日出,然後心裡想:「幹!這裡日出很漂亮,下次一定要早起來看看。」。
Thumbnail
Day 6 花蓮→基隆 今天要從花蓮直接騎回基隆,這個有點硬的距離,讓我們決定今天還是早一點出發,吃過早餐後,前往七星潭和花蓮做最後的道別, 看著依然美麗的海岸,想到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再見面就有些不捨,好好的拍了很多相片後,要打起精神面對蘇花公路了。
Thumbnail
Day 6 花蓮→基隆 今天要從花蓮直接騎回基隆,這個有點硬的距離,讓我們決定今天還是早一點出發,吃過早餐後,前往七星潭和花蓮做最後的道別, 看著依然美麗的海岸,想到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再見面就有些不捨,好好的拍了很多相片後,要打起精神面對蘇花公路了。
Thumbnail
第二回環島的出遊非常臨時,標準說走就走的行動派,本來女兒畢業典禮之後安排出國旅遊,奈何受covid-19疫情波及無法成行,再加上我和老婆的工作各自將有異動,雖然計畫趕不上變化,但山不轉路轉自己變通,不經意地隨口提議就促成第二次的寶島周遊三人團。
Thumbnail
第二回環島的出遊非常臨時,標準說走就走的行動派,本來女兒畢業典禮之後安排出國旅遊,奈何受covid-19疫情波及無法成行,再加上我和老婆的工作各自將有異動,雖然計畫趕不上變化,但山不轉路轉自己變通,不經意地隨口提議就促成第二次的寶島周遊三人團。
Thumbnail
徒步環島路線大致與騎車相同,西部可走台1線、台3線或西濱公路。徒步者偶爾也會岔入農路,盡量避免與車爭道。
Thumbnail
徒步環島路線大致與騎車相同,西部可走台1線、台3線或西濱公路。徒步者偶爾也會岔入農路,盡量避免與車爭道。
Thumbnail
路途風景不過就是呼嘯而去,在奔向目的地的過程中化為模糊不清的線條。 緊臨北宜的北勢溪與樹林色彩繽紛;蘇花是大自然的大刀闊斧;193 待你閱讀原住民部落、水田,還有突如其來的阿勃勒;台 11 偶爾讓太平洋在你眼前露面;北橫則是高海拔針葉林及大漢溪。 他們不是重點,卻更吸引我的鏡頭。
Thumbnail
路途風景不過就是呼嘯而去,在奔向目的地的過程中化為模糊不清的線條。 緊臨北宜的北勢溪與樹林色彩繽紛;蘇花是大自然的大刀闊斧;193 待你閱讀原住民部落、水田,還有突如其來的阿勃勒;台 11 偶爾讓太平洋在你眼前露面;北橫則是高海拔針葉林及大漢溪。 他們不是重點,卻更吸引我的鏡頭。
Thumbnail
掛上久違的馬鞍破袋,帳篷睡墊整理一番,頭燈、露營燈、躺椅⋯⋯就是忘了給相機電池充電,一路拍的膽戰心驚。 蘇花晃了一半來到南澳,下車扎營,也是三年前環島的第一站,景物依舊嗎?不,多了個禁行機車的省道蘇花改,只可遠觀不可褻玩。 海風徐徐(儘管在帳篷裡並不是如此),繁星點點,浪潮作伴。
Thumbnail
掛上久違的馬鞍破袋,帳篷睡墊整理一番,頭燈、露營燈、躺椅⋯⋯就是忘了給相機電池充電,一路拍的膽戰心驚。 蘇花晃了一半來到南澳,下車扎營,也是三年前環島的第一站,景物依舊嗎?不,多了個禁行機車的省道蘇花改,只可遠觀不可褻玩。 海風徐徐(儘管在帳篷裡並不是如此),繁星點點,浪潮作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