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會把地毯掀起來:馬來西亞抗疫限行令第5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再有1死。國安會宣布截至中午為止,死亡人數已達9人。

希望確診人數不要再節節上漲了,拜託(我知道我也做不了什麼)。

1. 跟唯一還滯留外地的妹妹哭訴在家生活的焦慮。她在限行令執行前決定不趕回來的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因為覺得自己沒辦法跟家人好好相處。感謝她能同理我的處境,讓我感受好些。今天又是要繼續勇敢生活的一天。

2. 早上因為要拜拜,已經有足夠早午兩餐的食物,就不特意再做些什麼菜,隨便吃一吃能飽腹,讓我繼續看書就好。

3. 昨天被感染的醫護人員已達24人,19人為衛生部醫護人員,5人來自私立醫院。不過,衛生部總監昨天也澄清,被感染的衛生部醫護人員都不是在前線執勤而受到感染。他們是因為近距離接觸參與大城堡清真寺宗教集會的家人,之後再傳染給他們的同事。

4. 讓人擔心的是在大城堡清真寺爆發疫情以後,不同地區依然有不同族群的宗教活動,恐怕是因為體制不夠完善,未被負責的單位查獲而已。例如昨天公佈的病逝名單,至少有一名是前幾天就已經病逝了,衛生部直到昨日才將其列入名單裡。

raw-image

5. 疫情會把地毯掀來,曝露國家與社會本來有、但沒有被好好處理的問題。除了之前提到宣導時的使用的語言多樣性,以及食物外送員的基本薪資、福利與保障,昨天《當今大馬》也報導了難民的困境。如果沒辦法出外工作,在這個國家非法滯留的難民們可能就要斷炊。依靠按摩為生的視障者也會面對生活上的困境。無瓦遮頂的街友們,這時也會面對莫大的感染危機與生存問題。

我們的社會能夠完好地照顧這些人嗎?

6. 昨天跟一個朋友聊起宣導時的語言問題,才真正的感受到宣導如缺乏語言多樣性,會造成的問題有多麼巨大。由於全部的公告都以馬來文為主,除了國內不諳馬來文的外籍人士無法掌握情況,一些國語能力可能不足於聽懂官方公告的市民也會因此恐慌,因為,國語對他們來說就等於是權力的語言。

這樣說來有點突兀。但我朋友舉的例子卻非常真實。在限行令期間,到菜市場採買日用品與食物依然是被允許的,因此一些銀髮族依然會外出。在交通系統原本就很混亂的情況下,人們自然是騎著容易找到停車位的機車或公共交通前往採買,在高峰期時這自然會造成菜市場外圍的機車與人潮擁堵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市政廳就在連日的馬來文宣導與廣播之後,研判民眾聽不懂可以採買但不聚集的指示,而下令禁止菜市場外的攤販做生意。因為它會帶來人潮聚集,而可能導致病毒的擴散。

這乍看之下都合理(真是辛苦還在巡邏的市政廳官員與警察),但這也造成了無謂的恐慌。這幾天不但有搞不清狀況的民眾認為官方禁止人們在菜市場採買,就表示很快就要進入戒嚴時期了。而禁止菜市場外的攤販做生意的命令,更坐實了這項傳言。

raw-image

在沒有口罩配給計劃以及口罩起價的情況下,自然不是所有民眾都有辦法佩戴口罩,而菜市場這麼擁堵、潮濕的空間裡,要保持一米的距離來阻止病毒傳播也是非常困難的事。相比菜市場外吸引人潮的攤販們,我們是不是也該把整個菜市場關閉,直接去空間比較大的百貨商場呢?

這些每日都在營業的攤販在突然的禁止營業令中,會面對多少損失,對社會的損傷有多大呢?

是否能採用相對溫和的輪流經營制,並讓民眾能夠以一米的距離排隊買菜,以確保攤販能夠營業,又能保證大家都能取得基本糧食,不造成社會恐慌呢?

補充:

7. 跟只會坐在鍵盤前空口說白話的研究員溝通很沮喪。我知道這些人在限行令期間還有薪水可領,我也是其中的一員,但是這個社會還有許多認知上的落差,是我們可以去理解與提醒的。有資深研究員一直在群組裡抱怨現在自己就像動物園裡無所事事的熊貓,可是這個時候,有的家庭是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他卻什麼都看不見。

raw-image

8. 我居住的村莊里因為人口外流,長期依靠外籍勞工來維持鄉村產業轉型所需的人力資源。限行令的第一天,有村民來我家雜貨店買東西的時候,跟我說他如何焦慮地多洗手,但也落下了一句:幸好我們外籍勞工多,他們都在工廠工作很少亂跑,應該很安全。誒,病毒是我們看不見的東西,沒有很安全這回事喔!我禮貌地笑笑回說:可是只要一爆發,你有極大的可能無法找到病毒的源頭——別忘了我們村里也有不少難民與非法勞工。

9. 限行令首日因為搶購潮,一些搞不清楚狀況的外籍勞工/難民/非法勞工,都陸續在我們店裡交換了資訊。接下來的時候我們照常營業,這樣大家都還是可以買到基本糧食與用品。

10. 昨晚受到國安會的簡訊,表示家中只能由一家之主外出採買,其他一律不准外出。結果看到網路上有丈夫必須代替太太出來採買,而在過程中遭受語言暴力的故事…忍不住感嘆還好現在我們的手機已經有不錯的語音與攝影功能,要遙控一個人買菜還不算太麻煩。

11. 陸續有看到一些單位張貼限行令期間的問與答,首先看到的是衛生部在其telegram對牙科服務的問與答,再來也看到環境部在臉書上公佈其限行令期間的作業模式。

Stay saf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羅弄裡的阿四的沙龍
85會員
116內容數
在這個城市呆到了第六年才開始想到要怎麼寫。能有這樣的開始也因為我已經沒那麼急著非得要為這個城市做些什麼。但有離心的我也沒有絕望,這個城市有不少熱愛生活的人們,不著急反而能靠近驚喜...想用文字把這幾年來有過的悸動,好好再整理一次。
2022/07/25
喬治市世遺區的街道通常有好幾個名字。目前通用的都是馬來文街名,但在過去的殖民時期,通用的則是英文街名。不過,街名也反映了在地居民對這些街道的認知與記憶,而這些名稱與過去的英文或今天的馬來文卻未必有任何關聯。
Thumbnail
2022/07/25
喬治市世遺區的街道通常有好幾個名字。目前通用的都是馬來文街名,但在過去的殖民時期,通用的則是英文街名。不過,街名也反映了在地居民對這些街道的認知與記憶,而這些名稱與過去的英文或今天的馬來文卻未必有任何關聯。
Thumbnail
2022/07/17
本文想對“金鋪與珠寶行”(下篇)中所提到,在金寶珠寶行 Sungai Emas Jewelry Gold Centre的招牌上看到的916三個字做小小的補充。
Thumbnail
2022/07/17
本文想對“金鋪與珠寶行”(下篇)中所提到,在金寶珠寶行 Sungai Emas Jewelry Gold Centre的招牌上看到的916三個字做小小的補充。
Thumbnail
2022/05/03
今天已經是馬來西亞穆斯林慶祝開齋節的第二天了。 但在掌璽大臣於五月一日宣布以前,我們一直以為五月三日才會開始慶祝開齋節呢。為此網路上一片哀嚎,有人抱怨食物還沒準備,衣服還沒洗等等。 為什麼開齋節會被提前了一天呢?有網民笑說,那都是“月亮惹的禍”。
Thumbnail
2022/05/03
今天已經是馬來西亞穆斯林慶祝開齋節的第二天了。 但在掌璽大臣於五月一日宣布以前,我們一直以為五月三日才會開始慶祝開齋節呢。為此網路上一片哀嚎,有人抱怨食物還沒準備,衣服還沒洗等等。 為什麼開齋節會被提前了一天呢?有網民笑說,那都是“月亮惹的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新冠疫情改變了全球運作模式,從經濟到社會結構都產生深遠影響。本文探討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勞動市場變化、數位化加速、科技創新及社會變革等議題,並展望未來挑戰與機遇。
Thumbnail
新冠疫情改變了全球運作模式,從經濟到社會結構都產生深遠影響。本文探討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勞動市場變化、數位化加速、科技創新及社會變革等議題,並展望未來挑戰與機遇。
Thumbnail
旅遊行銷領域專家鍾昉(小昉)在本週的創創早餐會中,分享了 2022 年疫情逐漸解封之際,旅遊產業可以怎麼做。創創早餐會由 EiMBA 校友會發起,每週一次的線上聚會,藉由創業家們交流經驗,開啟更多的機會。
Thumbnail
旅遊行銷領域專家鍾昉(小昉)在本週的創創早餐會中,分享了 2022 年疫情逐漸解封之際,旅遊產業可以怎麼做。創創早餐會由 EiMBA 校友會發起,每週一次的線上聚會,藉由創業家們交流經驗,開啟更多的機會。
Thumbnail
後疫情時代,健身房面臨著挑戰與機遇。隨著大眾健康意識的提升,健身產業迎來復甦的契機。然而,競爭也隨之加劇,迫使健身房業者尋找更有效的運營方式。如何利用智慧化的會員經營系統,搭配精準的會員行銷策略來吸引顧客、提升業績成為關鍵。
Thumbnail
後疫情時代,健身房面臨著挑戰與機遇。隨著大眾健康意識的提升,健身產業迎來復甦的契機。然而,競爭也隨之加劇,迫使健身房業者尋找更有效的運營方式。如何利用智慧化的會員經營系統,搭配精準的會員行銷策略來吸引顧客、提升業績成為關鍵。
Thumbnail
本書有網羅世界各地在疫情下最即時的統計資料、研究報告與實況分析。書中各自獨立的個人生命故事與作者專業的社會學宏觀視野緊密交織、相輔相成。疫情看似逐漸遠離,但在大疫過後,人類迴避不了以下問題:是什麼讓社群在災害中凝聚?什麼導致分崩離析?趁一切還來得及,我們必須作答──「疫情教會我們什麼?」
Thumbnail
本書有網羅世界各地在疫情下最即時的統計資料、研究報告與實況分析。書中各自獨立的個人生命故事與作者專業的社會學宏觀視野緊密交織、相輔相成。疫情看似逐漸遠離,但在大疫過後,人類迴避不了以下問題:是什麼讓社群在災害中凝聚?什麼導致分崩離析?趁一切還來得及,我們必須作答──「疫情教會我們什麼?」
Thumbnail
馬來西亞- 刁曼島的日常 猶記得2019年在刁曼島考取了潛水執照后馬上就因爲新冠病毒的肆虐 全球以幾乎被“軟禁”的方式封鎖著人們熟悉的日常。 一場世紀病毒的肆虐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模式 摧毀了許多家庭 也造就了許多時勢英雄。然而在這些大環境底下的我們,顯得超級無敵的渺小。 2022年再回到熟悉
Thumbnail
馬來西亞- 刁曼島的日常 猶記得2019年在刁曼島考取了潛水執照后馬上就因爲新冠病毒的肆虐 全球以幾乎被“軟禁”的方式封鎖著人們熟悉的日常。 一場世紀病毒的肆虐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模式 摧毀了許多家庭 也造就了許多時勢英雄。然而在這些大環境底下的我們,顯得超級無敵的渺小。 2022年再回到熟悉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
Thumbnail
在居家隔離的日子中,我們習慣性地減少了與陌生人的交流,缺少了外界的各種聲音。然而,這樣的安靜反而讓我感到孤單與害怕。因此,我希望能趁著現在,重新與很久沒聯絡的老朋友取得聯繫,並重新挖掘人與人之間的友誼。透過與朋友的交流,讓自己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充實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在居家隔離的日子中,我們習慣性地減少了與陌生人的交流,缺少了外界的各種聲音。然而,這樣的安靜反而讓我感到孤單與害怕。因此,我希望能趁著現在,重新與很久沒聯絡的老朋友取得聯繫,並重新挖掘人與人之間的友誼。透過與朋友的交流,讓自己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充實自己的生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