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封面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開始沒有耐性看書,連去書店都覺得漫無目的。從書店到ig只有一瞬間的事情。一瞬間的事情,書店都變得好ig。我失憶想不起以前泡書店的滋味是什麼,求的是什麼。然後,再往書店內部走一點,來到人生的斷面。我從斷面這邊,看著斷面那邊自己怎樣喜歡的看著書,撫摸書。明明只是在宿舍樓下吃飯,還要多帶個五百塊,就怕自己在茉莉看到什麼喜歡的二手書。
斷面這邊,像是失去方向感的候鳥。空有熟悉感,卻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再次回去,那一家茉莉也沒了。拿出手機再查一下附近哪裡有,不過在此之前先滑一下臉書、IG。那此之前拍張照哀悼。
在喜歡IG塑膠性美好的同時,我卻也開始厭惡一進書店展開的書牆。我不確定是因為那種熟悉卻不確定的感覺在作祟,還是我是真心討厭那書牆。不過不管是出自於哪一種情感,我還是可以用一套理性的說法表達書那樣的厭惡是怎樣的感覺。說起來矯情,但我就是討厭那勝利者的姿態,等著讀者敬虔朝拜一般。如果真的被吸引了,打開來看,就造成類似精神強暴的二次傷害。所以,一進書店的書牆,我通常匆匆走過。偶爾我還是會留在那片書牆前面,只是因為嘲弄書架上錯誤的分類。像是把星座書或是某位知名人士的心靈雞湯作品放在科普書籍。我猜他們是這樣推論的,這類書都有某種神秘的療癒效果,這與心理諮詢類似。某些分類方法中,心理學被歸類於科學的一部分。所以,這類書應該被歸類於科普。我其實無法苟同卻可以體認書店工作人員的辛苦。畢竟真正的科普書還是太少,而且類型太過相似。差別可能就只是封面跟作者吧。而其實,我自以為是的嘲弄是『該不會書店店員都不看書吧!』。不過這不能怪誰,畢竟我們已經踏入的書皮比書本身還重要的IG世代。
而我,也實在不該抱怨科普書的。事實上,談科普就像是談0050或是0056一樣。這世界上太多似是而非的東西了。每個人也很討厭自己一樣如此似是而非,卻也討厭被貼標籤。自己內心對自己的樣子有一定的想像,如果這個模樣與標籤上的字不同,到底是自己不了解自己呢?還是不了解這個世界呢?我們對於世界的模樣,既明確卻又陌生。明確的是自己的想像,陌生則是與想像之間的距離。
書店是最後的堡壘。書店裡的世界必須要明確。所以我討厭書牆,那華麗卻又錯誤的擺設.而且書店裡所撰述的世界也必須明確。因為沒有一本書可以是像是真實世界一樣含糊不清而且混濁複雜。所以,讀書是一種慰藉。逛書店也是。對於書的情懷,自己活生生就像是個老人家。怪不得逛那種『一本三十、穿著白色吊嘎的老頭在顧店』的那種二手書店的次數越來越多了。或許自己也只不過是想活在舊時代而已。因為相對新時代,或許就時代自己比較容易建立自己的國度,在裡頭稱王。畢竟那也是練習好幾年的事情。
面對新的事物,改變只是越來越快。選擇不改變或許也是一種方式。也只是一種相對的方式。讓改變的一切看待我的方式,也是一種改變。我想那是一種步調,那種步調可能不適合在IG書店裡,也不適合在分類失敗的書牆前,打卡、拍照。4G、5G,虛擬以及現實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奇怪得,這也導致人與真實之間的距離卻也越來越遠。真實是什麼?不是思辨研究過後的所留下的簡短而且強而有力的語言,卻是關起靜音之後,打開lofi BGM,掛上濾鏡,美好的,人們想要的。想要活在舊時代的自己,或許不是在乎『那個真實』,而是『那一個真實』而已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會員
    74內容數
    把大象放進冰箱的步驟有三個。成為懶人的步驟永遠都沒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書店看見中譯本,先從中譯開始閱讀,一開始就打破三觀😎 以下節錄喜歡的部分(如日後有日文版會再補上去): 我討厭博物館、圖書館以及受到保存的歷史建築。我討厭那些一直以完整姿態存在著德古老事物。我討厭那些沒有損壞而保留下來,隨著逐漸老舊而更有價值的事物。 我的身體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Thumbnail
    雖然紙本書市場萎縮顯而易見,但我仍衷心期盼消失的日子不要那麼快到來,甚至能夠不要到來就好了。書與書店乘載了出版時的時代記憶,也讓人在閱讀時得到他處不可取代的力量。就像作者在書中提到地震相關的故事,書與書店擁有著「和平常的自己一樣就在這裡」的意義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我必須說當我開箱看到書本時候被嚇了一跳。 我經常到書店去找書買書,有時候沒辦法去書店我也會使用網路下單功能,但這時就會有個問題出現:【不知道書況如何】。這對我來說是蠻大的問題,因為我對書有一種非常強烈的完美意識。我沒辦法容忍書本有任何一點瑕疵! 尤其是折痕是讓我看了會發飆的😂。我一像都在誠品網
    Thumbnail
    直至如今中年的我進到每一間傳統書局、獨立書店、連鎖書店,我還是會喜歡看那些小孩子才看的玩意兒!那些讓人對世界眼睛一亮的玩意兒!或者其實不是書先吸引人,而是那樣與生活緊扣的一切,帶人進入了書的世界!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店老闆的日記,記錄他的經營書店已及對時代變遷的感慨。文章中也提到了現在讀者買書的習慣和趨勢。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小鎮上有一家老式書店,門面破舊,但藏書豐富。我最喜歡在那裡浪費時光,靠在舊木書架前,隨手翻開一本陌生的書。   那天,我拿起一本精裝的詩集,打開後,一片樹葉隨風飄落。樹葉已經枯黃,幾乎透明,但形狀完整,仿佛剛從樹上脫落。我將它拾起,細細端詳,樹葉邊緣處有幾個小洞,大概是蟲蛀過的痕跡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書店看見中譯本,先從中譯開始閱讀,一開始就打破三觀😎 以下節錄喜歡的部分(如日後有日文版會再補上去): 我討厭博物館、圖書館以及受到保存的歷史建築。我討厭那些一直以完整姿態存在著德古老事物。我討厭那些沒有損壞而保留下來,隨著逐漸老舊而更有價值的事物。 我的身體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Thumbnail
    雖然紙本書市場萎縮顯而易見,但我仍衷心期盼消失的日子不要那麼快到來,甚至能夠不要到來就好了。書與書店乘載了出版時的時代記憶,也讓人在閱讀時得到他處不可取代的力量。就像作者在書中提到地震相關的故事,書與書店擁有著「和平常的自己一樣就在這裡」的意義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我必須說當我開箱看到書本時候被嚇了一跳。 我經常到書店去找書買書,有時候沒辦法去書店我也會使用網路下單功能,但這時就會有個問題出現:【不知道書況如何】。這對我來說是蠻大的問題,因為我對書有一種非常強烈的完美意識。我沒辦法容忍書本有任何一點瑕疵! 尤其是折痕是讓我看了會發飆的😂。我一像都在誠品網
    Thumbnail
    直至如今中年的我進到每一間傳統書局、獨立書店、連鎖書店,我還是會喜歡看那些小孩子才看的玩意兒!那些讓人對世界眼睛一亮的玩意兒!或者其實不是書先吸引人,而是那樣與生活緊扣的一切,帶人進入了書的世界!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店老闆的日記,記錄他的經營書店已及對時代變遷的感慨。文章中也提到了現在讀者買書的習慣和趨勢。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小鎮上有一家老式書店,門面破舊,但藏書豐富。我最喜歡在那裡浪費時光,靠在舊木書架前,隨手翻開一本陌生的書。   那天,我拿起一本精裝的詩集,打開後,一片樹葉隨風飄落。樹葉已經枯黃,幾乎透明,但形狀完整,仿佛剛從樹上脫落。我將它拾起,細細端詳,樹葉邊緣處有幾個小洞,大概是蟲蛀過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