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沒有準備好的一天-誤打誤撞的寫作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網上碼字這件事,可以回溯到10年前的無名小站。當時也是寫寫一些無病呻吟的生活瑣事,畢竟本身就是文字相當差的人。後來無名小站關了,除了惋惜,好像也就這樣...
時間來到三年前(2017年),腦中一直出現了,想重新用文字紀錄些什麼的想法。某一天不知怎了靈感突然來,打開電腦,用了一個下午時間,寫下第一篇數據分析的文章:談談數據分析的眾多Title
不確定是數據分析越來越受到關注,還是網路社交更發達,總之漸漸有了讀者的反饋迴響,獲得了成就感,也就這樣堅持了下來。
這篇文章想回顧三件事:動機怎麼來的?從中收穫了什麼?&選擇平台的過程

一、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

我想,動機的出現,不只一個原因,還包含了某些契機,像是2016年閱讀的一本書『沒了名片你還剩下什麼』; 2017年獲得beagiver的贈書『分享』。
如果再往下深挖,這答案,要回到剛出社會開始說起...
2012年,數據分析還滿冷門的,而我第一份工作就誤打誤撞成為BI分析師。別說具體工作內容不清楚了,就連現在標準的數據分析師的基本能力我都不具備,沒聽過SQL、R不熟練、Excel也不熟練… 能走到今天,雖然不到跌跌撞撞,但也是一路摸索著過來的。
『要感謝的人太多了,所以還是謝天吧!』在職場學習的過程也是如此,除了同事外,更多的是網路上許許多多不知名的人的幫助。
如今,我已經歷過一些數據分析的實務項目,有成功過、更多的是採坑 。如果我分享出來的經驗,可以縮短某人的折騰過程,那不是很棒嗎?

二、受益的總是自己

聽只能記住20%,用能記住70%,吸收歸納能記住90%
資訊爆炸的現在,不論雜誌、新媒體乃至MOOC上有太多優質內容了,但我發現常常我要做某些事的時候,我能想到之前看過XXX內容可以參考,卻總是只能想到模糊的大概....
我想問題根源在於沒有“有效”的吸收跟歸納。
文字,可以說是確認吸收程度的最佳方式。透過有方向性地篩選與蒐集相關資訊,進行整理並建立知識關聯時,讓人重新檢視自己自己既有知識,將input的新資訊與既有的知識建立連結。能透過文字outpute出來時,表示知識連結已經充分建立。

三、選擇平台:medium VS 方格子

身為一個對”美“稍有追求的人,一開始甚至考慮自建blog,但想到建站要花費許多精力,在初期階段,做這件事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尋尋覓覓,鎖定2個在前端頁面UI上符合我美感的平台:medium跟方格子。
當時因為mediumu的user比較多,而我的期待就是可以有更多曝光機會,所以選擇了medium。但用著用著,medium小缺點還是不少。尤其編輯器不時會有bug影響寫作...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medium在中國是被封鎖的原因導致?
因此,之後的文章我都是在Typora寫好直接貼上。但即便只是copy+past,過程也會遇到格式跑掉。調整、檢查過程大概也滿費心的。
回到方格子,台灣人建立的平台、友善的中文環境,單從情感上來說就很認同。幫助中心、乃至網頁上各頁面都可以感受到用心。BTW 徵才頁面上,文化與價值觀還提到了”數據驅動”。Nice!
核心功能的編輯器,該有個功能都有,目前也沒遇到在medium上出現問題。最喜歡黑暗模式(關燈),對於平常要coding的分析師,暗黑模式就好像進入工作狀態,仿佛心理作用讓效率也增加了...(如果有更容易使用的代碼塊插入就更好了)
美麗的UI、一路順暢碼字的體驗、不用copy+past的體驗。台灣人也是可以做出非常優秀的產品!

avatar-img
1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國欣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武漢肺炎爆發,民間組織、學術機構、中國互聯網大廠BAT都開發了相關的產品,彼此間有什麼不同呢? 武漢疫情剛爆發時,資料科學家劉哲涵博士就招集了全球各地志願者開發了CoronaTracker網站,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上線了武漢肺炎全球疫情地圖(Wuhan Coronavirus (2019-nCoV)
最近注意到幾所大學都創建了數據相關的學程或社群,例如中山管院:商業大數據、逢甲資料科學大講堂,也有企業在做推廣(例如國泰金控數數發團隊),覺得現在學生真幸福,不禁回想自己5年前剛入這行時的學習過程…
90年代的台灣,當下的中國 2014年心中出現離開台灣的想法,並開始對中國互聯網感到好奇;2015年頻繁來上海,到2016年成行。距離寫這篇文章也差不多過3年了,除了工作,我也在嘗試體驗、融入、理解大陸的文化及生活。 文章從2014年互聯網的野蠻生長開始....
武漢肺炎爆發,民間組織、學術機構、中國互聯網大廠BAT都開發了相關的產品,彼此間有什麼不同呢? 武漢疫情剛爆發時,資料科學家劉哲涵博士就招集了全球各地志願者開發了CoronaTracker網站,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上線了武漢肺炎全球疫情地圖(Wuhan Coronavirus (2019-nCoV)
最近注意到幾所大學都創建了數據相關的學程或社群,例如中山管院:商業大數據、逢甲資料科學大講堂,也有企業在做推廣(例如國泰金控數數發團隊),覺得現在學生真幸福,不禁回想自己5年前剛入這行時的學習過程…
90年代的台灣,當下的中國 2014年心中出現離開台灣的想法,並開始對中國互聯網感到好奇;2015年頻繁來上海,到2016年成行。距離寫這篇文章也差不多過3年了,除了工作,我也在嘗試體驗、融入、理解大陸的文化及生活。 文章從2014年互聯網的野蠻生長開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開頭不免要來個儀式感,好好紀錄一下.. 雖然從學生時期有想過要來當個文字作家,但事實上是,出社會之後的工作根本跟 "文字"沒有關係,搓搓坨坨這麼多年不只文筆不好,連心事也習慣放心裡了,畢竟職場上要防的人事物太多了,無法輕易透露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 決定用部落格記錄生活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工作不順利
Thumbnail
透過簡單的舉例,分享從原始資料到洞察發現的完整過程,包括資料清洗、特徵工程、探索性資料分析,以及如何根據分析結果提出具體建議。
一年前,我開始經營部落格。我想那應該是比較明確的起點。要說為什麼是那個時間點,我也有點說不上來,只記得那陣子在和另一半準備留學申請的事。
轉職數據分析師是一項需要長期努力的過程。對於文組生來說,由於缺乏數學、統計、程式設計等方面的基礎,在轉職過程中往往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因此,制定一個合理的學習計劃,對於提高轉職成功率至關重要。 以下是一些規劃轉職數據分析師學習進度表的建議: 第一步:確認你的優勢和劣勢 在開始學習之前,我們首先要
Thumbnail
2023/1/1號,我開始在網路上分享所知、所學與所聞。由於我的寫作天份不夠,所以我一直很害怕寫作。但是在閱讀之後,我愛上了文字的力量。這是我分享的寫作過程,也呼籲大家先追求正能量。
Thumbnail
早在無名小站時代,其實就有寫一些文章的習慣,當年無名小站要關站時,我特地上去瀏覽之前寫過的文章,發現自己有些思維慢慢在改變,例如:2009年寫出接下來的網路上的信任危機,後來有區塊鏈技術出來,試圖解決信任危機。有了這些紀錄,回過頭來,才發現自己的進步。 無名小站的關站,帶來另外一個深遠的影響是覺得
Thumbnail
最近加入了這個有趣的地方 ,收到了系統關切 ,怎麼還沒看到你的創作 文字,是人們用來溝通交流的工具。 常常會很佩服能把文字依照自己想法,打成一大串文章的創作者。 總是想像,能一直不斷的創作文章,以此維生的人,到底是如何文思泉湧的。 也許真的需要不斷的大量閱讀,才能有更多的文字素材可以隨時讓大
Thumbnail
這是文科轉職數據工程師系列的第一篇文章。 許多人會在轉職前上許多數據分析課程,該怎麼選擇比較適合自己,但又不會噴錢呢? 這篇文章要介紹這個轉職過程前的準備工作。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開頭不免要來個儀式感,好好紀錄一下.. 雖然從學生時期有想過要來當個文字作家,但事實上是,出社會之後的工作根本跟 "文字"沒有關係,搓搓坨坨這麼多年不只文筆不好,連心事也習慣放心裡了,畢竟職場上要防的人事物太多了,無法輕易透露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 決定用部落格記錄生活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工作不順利
Thumbnail
透過簡單的舉例,分享從原始資料到洞察發現的完整過程,包括資料清洗、特徵工程、探索性資料分析,以及如何根據分析結果提出具體建議。
一年前,我開始經營部落格。我想那應該是比較明確的起點。要說為什麼是那個時間點,我也有點說不上來,只記得那陣子在和另一半準備留學申請的事。
轉職數據分析師是一項需要長期努力的過程。對於文組生來說,由於缺乏數學、統計、程式設計等方面的基礎,在轉職過程中往往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因此,制定一個合理的學習計劃,對於提高轉職成功率至關重要。 以下是一些規劃轉職數據分析師學習進度表的建議: 第一步:確認你的優勢和劣勢 在開始學習之前,我們首先要
Thumbnail
2023/1/1號,我開始在網路上分享所知、所學與所聞。由於我的寫作天份不夠,所以我一直很害怕寫作。但是在閱讀之後,我愛上了文字的力量。這是我分享的寫作過程,也呼籲大家先追求正能量。
Thumbnail
早在無名小站時代,其實就有寫一些文章的習慣,當年無名小站要關站時,我特地上去瀏覽之前寫過的文章,發現自己有些思維慢慢在改變,例如:2009年寫出接下來的網路上的信任危機,後來有區塊鏈技術出來,試圖解決信任危機。有了這些紀錄,回過頭來,才發現自己的進步。 無名小站的關站,帶來另外一個深遠的影響是覺得
Thumbnail
最近加入了這個有趣的地方 ,收到了系統關切 ,怎麼還沒看到你的創作 文字,是人們用來溝通交流的工具。 常常會很佩服能把文字依照自己想法,打成一大串文章的創作者。 總是想像,能一直不斷的創作文章,以此維生的人,到底是如何文思泉湧的。 也許真的需要不斷的大量閱讀,才能有更多的文字素材可以隨時讓大
Thumbnail
這是文科轉職數據工程師系列的第一篇文章。 許多人會在轉職前上許多數據分析課程,該怎麼選擇比較適合自己,但又不會噴錢呢? 這篇文章要介紹這個轉職過程前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