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交辭職申請書的二月初,武漢肺炎疫情已從中國擴散到世界各地。在台灣已採取延後開學、口罩實名制、禁止中國人入境等政策措施。即使已經多少預料到疫情對求職帶來的影響,仍決定停下腳步,離開公司。
二月底上班最後一天,義大利的疫情開始大爆發,接著歐洲各國逐一淪陷。那天公司宣布下週開始實行因應疫情的、新的上下班時間。
離職後我本來想覓個新的正職,畢竟在台北租屋,每個月緊追著我的始終是房租和水電費。我丟了一些履歷、
在粉專上徵求雇主,得到了幾個面試機會。
三月期間,陸陸續續地面試了三個正職、三個兼職,兼職都拿到了,正職讓我卻步了。
從碩班畢業無縫接軌開始出版工作後,三年多以來我一直工作著,日子雖不長,但期間並沒有太長時間的休息。第一個無業的週一從床上醒來時,還能當連假看待,第二週、第三週開始出現不現實與質疑——我能這樣一直賦閒著嗎?
除卻每天上市場買買菜、在家看韓劇、讀幾本過去沒空讀的書,在待業的這一個月裡,我事實上也沒有真正「閒」著——我也真的不是一個閒得住的人,而我也一直試著不讓自己陷入無事可做的處境當中,因為這會讓我過度焦慮下個月的生活費。
伴隨疫情升溫,2020台北國際書展確定停辦之後,我在粉專上弄了「
B編紓困計畫」,讓出版社自由報名參加,寄來的書可以透過我的粉專、IG等社群曝光;若是我看了喜歡、有感觸的,我可以多寫一點心得。
幫出版社宣傳這件事我一直有在做的。從一開始介紹與內容與出版有關的書(例如編輯寫的書、介紹出版產業之類的),到後來貼上我自己看了喜歡的書,再到有出版社寫信邀約希望能幫忙曝光書。對我來說,這件事情一直是何樂而不為的。
離職之後,空閒的時間多了,閱讀的時間也多了,這是我感受到的待業——或是我逐漸踏上自由工作——的第一個好處。
我也很慶幸,三年多前的我在一時衝動之下開的粉專,成為現實的我的寄託,也成為世界透過「虛構的我」認識「真實的我」的窗口。
第二個好處是,我收到了一些擁有正職時沒時間做,而現在可以欣然答應的邀約。包含在這裡開一個帳號、去距離住家單程兩小時車程遠的大學進行一場兩小時的職涯分享、平日中午去參與直播活動(
四月份還有一場喔)、錄製Podcast等等。
在此同時,為了求一點房租補貼,好讓積蓄不要燒得太快,我將一直以來兼差批改國中生作文數量開到最大值、寫了一篇關於韓劇的文章領了一點稿費、接了一點零散費用不高的文字校對。
而我也是在這些接踵而來的活動中開始思考,若我能透過各種活動、邀約賺取足以支撐生活的費用,不讓工作固定佔據我一週五天、加上通勤超過40小時的時間,那麼我真的需要一份完整的正職工作嗎?
於是我停下投遞正職工作的履歷,轉而開始尋覓各種接案工作。雖已從各種自由工作者的書中明白萬事起步難的道理,做好心理建設,但仍不免心慌,究竟是我太不自量力?抑或是疫情肆虐造成的各種產業緊縮帶來了相對稀少的工作機會呢?
這是我離開正職後的第二個月,我還在摸索生活的節奏。
如果問我至今感到最無趣的事情是什麼,只有一件——延後開打的職棒賽季,少了棒球,春天仍在迷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