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阿潑的「日常的中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自從讀了「介入的旁觀者」,我就成了阿潑的書迷了。

讀她的報導,讓人跟著一同進入那些人事物裡。她書寫的場景,透過文字,映現成真實,將這些我們從未擁有過的經驗轉化成彷彿是自己的記憶。

與其說她是記者,我更認為她是記錄者,她把那些恐怕被遺忘、被遮藏的故事,挖了出來,記錄下來,留作文明的一頁書角。她也是擺渡人,她用文字表達出對那些痛苦之人最真切的關懷,將那些故事裡的主角們,從時空的那一頭,傳送到我們所處的當下,逼使我們去認識、去正視、去省思那些苦杯的意義。

這兩週,我用零碎的時間,讀完阿潑的這本「日常的中斷」。買這本書的時候,疫情還侷限在遙遠的中國武漢。讀這本書時,我已經需要每天戴口罩出門、身上還得常備酒精消毒。

這本「日常的中斷」,是阿潑以一個經歷過921大地震的臺灣人立場,去探索日本311地震、中國汶川地震、印尼南亞海嘯這三場21世紀的重大災難。那些故事,讀來使人震撼。刻骨銘心的痛,沒有嚐過,實難體會。但透過阿潑的文字,你也能跟著揪心。那些災民的悲苦,如何被藏埋在繼續活下去的無奈之下,即使平鋪直敘,你也嗅聞得到那些眼淚裡的鹹味。

但她要書寫的並不是悲情,而是透過記敘,把故事的輪廓勾勒出來,好使我們認清:災難,不分國籍,一旦發生,就要讓你習以為常的生活中斷,怎麼重啟,才是重要。

當前,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我們所有人的生活都亂了套,日常,都中斷了。我們都在等,等疫情消退,等解藥研發。地震,海嘯,都是短暫的,艱苦乃在於災後要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肺炎疫情,卻是漫長的,兩個多月來,伴隨我們的,就是恐懼、擔心、憂疑。

我們害怕出現在身邊的任何人,帶著口罩的臉龐,只剩下一雙眼睛,但在眉目之間,早就把那些個不信任給說明白了。我好痛惡這種感覺。

一場疫情,無常地,把自由的國家搞得不自由了,把暢行無礙的地球村搞得壁壘分明。原本消失中的國境,現在不僅重新勾勒清楚,還築起了高牆。人跟人之間,也是如此。

這病毒,侵襲的是肺,傷害的卻是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oses的沙龍
1會員
5內容數
Moses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4/01
身為基督徒的 Box,雖然貴為國內一線媒體的副座,被業界視為將來的當然接班人。因為信仰,因為友情,因為理想,因為對音樂的愛,因為對新天新地的依戀,因為妻子的支持與鼓勵,他放棄了高位和名聲,選擇把自己埋在一堆 CD 之中,藏身在巷弄間,樓房裡。但是,大俠並未退隱,只不過,他找到了另一個江湖。
Thumbnail
2020/04/01
身為基督徒的 Box,雖然貴為國內一線媒體的副座,被業界視為將來的當然接班人。因為信仰,因為友情,因為理想,因為對音樂的愛,因為對新天新地的依戀,因為妻子的支持與鼓勵,他放棄了高位和名聲,選擇把自己埋在一堆 CD 之中,藏身在巷弄間,樓房裡。但是,大俠並未退隱,只不過,他找到了另一個江湖。
Thumbnail
2020/03/21
不知道在你心裡,西貝流士最佳的詮釋者是誰?貝格隆?卡穆?楊頌斯?別忘記了卡拉揚,他可曾被西貝流士欽點:「他是最懂我作品的指揮。」
Thumbnail
2020/03/21
不知道在你心裡,西貝流士最佳的詮釋者是誰?貝格隆?卡穆?楊頌斯?別忘記了卡拉揚,他可曾被西貝流士欽點:「他是最懂我作品的指揮。」
Thumbnail
2020/03/21
他最厲害的地方,就是讓人摸不著頭緒。充滿即興的趣味,並且大量運用彈性速度(tempo rubato),在他的演奏下,每個樂句都活了過來。這速度變化,似乎一點沒有經過計算,但是卻又這般自然。這在當代小提琴家當中,實在少見,這是一種存在於 50 年之前,甚至在戰間期才聽得到的詮釋。
Thumbnail
2020/03/21
他最厲害的地方,就是讓人摸不著頭緒。充滿即興的趣味,並且大量運用彈性速度(tempo rubato),在他的演奏下,每個樂句都活了過來。這速度變化,似乎一點沒有經過計算,但是卻又這般自然。這在當代小提琴家當中,實在少見,這是一種存在於 50 年之前,甚至在戰間期才聽得到的詮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與西方探索者不同,阿潑帶著「台灣的凝視」走進東亞各國。她被迫以「中國台灣省」的身份入境馬來西亞,卻在新加坡被邊境以「來了一個台灣人!」熱烈歡迎。帶著華人的臉孔走在越南、柬埔寨、寮國的公路上,在這幾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度裡,發現「華人」身份的複雜,以及這些國家、普通的人民如何認知「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Thumbnail
與西方探索者不同,阿潑帶著「台灣的凝視」走進東亞各國。她被迫以「中國台灣省」的身份入境馬來西亞,卻在新加坡被邊境以「來了一個台灣人!」熱烈歡迎。帶著華人的臉孔走在越南、柬埔寨、寮國的公路上,在這幾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度裡,發現「華人」身份的複雜,以及這些國家、普通的人民如何認知「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Thumbnail
《孤絕之島》出來的時間,社會還處在不安的氛圍,不知道能不能預約到第三劑疫苗,不知道會不會遭逢四級警戒。在這樣的時機點閱讀《孤絕之島》,將經歷的事情重新消化一遍,會發現疫情對人們的精神感受,正多麼有系統性地在重塑。
Thumbnail
《孤絕之島》出來的時間,社會還處在不安的氛圍,不知道能不能預約到第三劑疫苗,不知道會不會遭逢四級警戒。在這樣的時機點閱讀《孤絕之島》,將經歷的事情重新消化一遍,會發現疫情對人們的精神感受,正多麼有系統性地在重塑。
Thumbnail
2019年至今的肺炎疫情,可說徹底改變的人與人,甚至人與自已的互動關係。這本《疫情釀的酒》是書粥老闆高耀威,邀了九位不同領域的工作者和十九位獨立書店老闆所共同書寫。去年台灣突升三級,寶島被不安情緒壟罩,這本書便是想藉這些書店主與創作人在生活中的反思,為社會帶來一些力量。
Thumbnail
2019年至今的肺炎疫情,可說徹底改變的人與人,甚至人與自已的互動關係。這本《疫情釀的酒》是書粥老闆高耀威,邀了九位不同領域的工作者和十九位獨立書店老闆所共同書寫。去年台灣突升三級,寶島被不安情緒壟罩,這本書便是想藉這些書店主與創作人在生活中的反思,為社會帶來一些力量。
Thumbnail
廢寢忘食的看,終於讓我看完了。 如書名,這是一本名叫阿念的武漢女孩寫的日記(但書裡很少聽到有人喊他阿念就是),日記紀錄著兩年前新冠肺炎大爆發武漢封城時,她在城牆裡所經歷到的種種。 她用武漢人,還是一名確診的武漢人視角,親身經歷的告訴我們封城的那段時間城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她進過輕症患者集中營的方艙
Thumbnail
廢寢忘食的看,終於讓我看完了。 如書名,這是一本名叫阿念的武漢女孩寫的日記(但書裡很少聽到有人喊他阿念就是),日記紀錄著兩年前新冠肺炎大爆發武漢封城時,她在城牆裡所經歷到的種種。 她用武漢人,還是一名確診的武漢人視角,親身經歷的告訴我們封城的那段時間城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她進過輕症患者集中營的方艙
Thumbnail
這是本記錄地震後的餘生觀察誌,一打開書便被其獨特的視角所吸引。一般世人對於重大災難多集中於發生災難當下的觸目驚心,鮮少關注災後援助重建、政府與民間的關係、對當地社會的影響、災民的創傷治癒等議題。《日常的中斷》深入採訪三一一海嘯(東日本大震災)、汶川大地震(五一二大地震)、南亞大海嘯(印度洋大地震)
Thumbnail
這是本記錄地震後的餘生觀察誌,一打開書便被其獨特的視角所吸引。一般世人對於重大災難多集中於發生災難當下的觸目驚心,鮮少關注災後援助重建、政府與民間的關係、對當地社會的影響、災民的創傷治癒等議題。《日常的中斷》深入採訪三一一海嘯(東日本大震災)、汶川大地震(五一二大地震)、南亞大海嘯(印度洋大地震)
Thumbnail
《那一年,那些沒人說的故事》以一月一章的台灣新冠記事,為突然之間成為空白的一年補上記錄。 這些「沒人說的故事」輕鬆易讀,有戲劇化的轉折,也有生活的無奈,有一針見血的觀察,也有在深處伏擊的不安。新冠病毒改變了世界的日常,然而有些東西在疫情蔓延下依舊持續發生。
Thumbnail
《那一年,那些沒人說的故事》以一月一章的台灣新冠記事,為突然之間成為空白的一年補上記錄。 這些「沒人說的故事」輕鬆易讀,有戲劇化的轉折,也有生活的無奈,有一針見血的觀察,也有在深處伏擊的不安。新冠病毒改變了世界的日常,然而有些東西在疫情蔓延下依舊持續發生。
Thumbnail
其實大部分的事件,早在疫情發生,甚至是變嚴重前就存在了,只是當套上疫情這層濾鏡,解讀的方式也都不再一樣。——《那一年,那些沒人說的故事》 我是淚眼婆娑地看完這本書的。 在台灣三級警戒時閱讀這本書是再也適合不過的。 作者是一名記者,記錄下2020一整年的記事與她的生活連結,這不是單純只是她的日記,而
Thumbnail
其實大部分的事件,早在疫情發生,甚至是變嚴重前就存在了,只是當套上疫情這層濾鏡,解讀的方式也都不再一樣。——《那一年,那些沒人說的故事》 我是淚眼婆娑地看完這本書的。 在台灣三級警戒時閱讀這本書是再也適合不過的。 作者是一名記者,記錄下2020一整年的記事與她的生活連結,這不是單純只是她的日記,而
Thumbnail
這本「日常的中斷」,是阿潑以一個經歷過921大地震的臺灣人立場,去探索日本311地震、中國汶川地震、印尼南亞海嘯這三場21世紀的重大災難。那些故事,讀來使人震撼。刻骨銘心的痛,沒有嚐過,實難體會。但透過阿潑的文字,你也能跟著揪心。
Thumbnail
這本「日常的中斷」,是阿潑以一個經歷過921大地震的臺灣人立場,去探索日本311地震、中國汶川地震、印尼南亞海嘯這三場21世紀的重大災難。那些故事,讀來使人震撼。刻骨銘心的痛,沒有嚐過,實難體會。但透過阿潑的文字,你也能跟著揪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