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典歌詞「曖昧讓人受盡委屈」,到大家都聽過的常見形容詞:「他/她就是個只享受曖昧的渣男/渣女!」(通常這時候,身旁的朋友們就會接著附和:「他/她不值得啦!你別傻了!」)
回歸到最基本的定義,「曖昧」是一個中性詞,解釋為「態度不明朗、模糊、不清晰」,反義詞則為「明朗、明白」。而延伸到男女關係時,曖昧指的是「男女之間態度含糊、不明朗的關係。存在於友情之間、又超然於友情之上。」
在洛杉磯的時候,青春裡最徬徨的那幾年,我身旁不少這種被稱為「愛搞曖昧」的對象,當然也就因應產生了許多「討厭曖昧」的苦主。
這兩種互看不順眼、卻又總是會搞在一起的人群,各自的心理狀態倒是很有趣,兩種情緒都別有滋味,兼且讓人在不知不覺間沉迷上癮。
「愛搞曖昧」的人,刻劃起來大概是這樣的
(為避免先入為主的性別聯想,這裡兩個故事都採用「他」字,是男是女大家可以自己決定。)
小艾雖然嘴上不承認,但他客觀地知道,在世俗的眼光中,很多人會將他定義為「享受曖昧」的那一型。其實,真的要承認也沒什麼不可以,只是太麻煩了,大家會開始有很多莫須有的指責,他沒必要提高自己社交上的風險。
曖昧對他來說,是情緒的興奮劑、是自信心的調味料、也是生活上的樂趣。
「享受曖昧」這種狀態是有層次的,就像線上遊戲練等,有低階到高階,低階的人不懂得避免麻煩、預防勝於治療,他們往往為了享受「多樣化的選擇權」、「眾星拱月的快感」而飢不擇食,來者不拒、外表順眼就出手,忽略了曖昧對象人格特值的重要性。
低階的人的下場,往往就是曖昧對象玩不起、感到被欺騙,然後開始進行反擊,比如指責、吵架、哭鬧、造謠攻擊、逼共同朋友選邊站,這些經歷對於低階的人來說,也許一開始會覺得很新鮮、很戲劇化,充滿了好玩的刺激,但隨著經歷越多、年紀漸長,慢慢就會發現根本只是不必要的麻煩,更可以說是損人不利己。
每個人都很忙,人生有那麼多事要做,幹嘛浪費時間去傷害別人、然後還要被迫去善後收拾別人破碎的感情?
不,真正高階的曖昧是建立在雙方都享受、都玩得起的基礎上的。這種時候的曖昧,更像是一種彼此心照不宣的相處階段,在挑選曖昧對象上,外貌、生活型態、個性、身家背景都會列入考量,只對確定合得來的對象釋放真正的曖昧好感。
在這些曖昧對象當中,大家彼此都很清楚,有些人屬於可能晉升成為「交往對象」的類別、另一些人則不,而在誰都還沒跟誰定下來之前,大家在一條看不見的界線裡,彼此拉鋸、調情、撩撥、說一些恰到好處卻又不會踰矩的話語,小撩怡情。
而還有一些更劍走偏鋒的高階玩家,會把曖昧的界線設在更接近男女朋友的地帶,這些人要承擔的風險就是對象的狀態。小艾看過很多高階玩家,以為自己把遊戲底線跟對象說清楚了,然而對象卻還是幻想著要長遠交往。當然,也有高階玩家遇到高階玩家,最後昇華成為心靈伴侶、修成正果的案例。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要搞曖昧?喜歡就坦白的說出來喜歡,要交往就交往、不交往就閃邊啊!」
每當聽到這種問題,小艾總會長嘆一口氣。人性若如此簡單,生活還有什麼令人著迷的地方嗎?
退一萬步來說,喜歡的情緒產生之後,若不嘗試跟對方相處,怎麼知道這份喜歡只是一時的激情、還是值得長遠的經營呢?與其大張旗鼓、宣告天下說要交往之後,發現不適合還要想方設法的分手,甚至還得承擔起被稱做「始亂終棄」的風險,倒不如大家待在曖昧的階段裡,無期限也無壓力的試探、享受、體驗,真到了覺得可以交往的那一刻,再決定要不要交往也不遲啊。
人間不過一場遊戲,彼此開心最重要。若我開心,你不開心,你大可離去。
「討厭曖昧」的人,刻劃起來大概是這樣的
小予討厭曖昧,真的非常討厭,他也從不忌諱將這份心情告訴別人。
他認為,在曖昧這種文化之下,自己是個受害者,自己的正義理應得到伸張。
小予第一次在曖昧上吃虧,是學生時代,對方主動來示好,結果小予心動之後,對方就扔下一句「我以為我們只是朋友」、頭也不回的跑了。
第二次在曖昧上吃虧,是出社會之後,這次輪到小予主動出擊,對方也報以良好的回應,雙方互動狀況越來越親密,最終小予告白,對方卻拒絕了,並且表示:「現在還不想談戀愛。」
有病是嗎?小予當時千真萬確是這樣想的。不喜歡幹嘛示好?不要交往幹嘛跟我親密互動?不想談戀愛為什麼不早說?一定要把別人當傻子嗎?讓我在那邊猜了又想、搞不清你們的心意很好玩嗎?
後來,小予自己琢磨了很久,他發現「討厭曖昧」的人,大部分最初的引爆點,都是因為得失心。一點點美好的幻想、一份對未來的憧憬、再加上最終期望落空的痛苦,得失心就是這樣爆炸的。
因為我滿心以為會有結果,誰知道你只是想要中間的過程,在我還沒學會保護自己、同時尊重別人自由意志的時候,這樣的認知落差就造成了千刀萬剮的傷害。
再後來,小予發現「討厭曖昧」的人分成兩種,一種人嘴上說著討厭曖昧、卻還是不斷掉入曖昧的陷阱,那樣的人多半依舊執著於「結果」,他們把曖昧當成了一種闖關挑戰:
「這次我也要證明我玩得起!我就要破了這曖昧的關卡、最後走進交往的終點給你看!」
很可惜,曖昧的終點,很多時候根本不是交往,而是這段關係的終止。你在曖昧的時候再努力闖關都沒用,因為遊戲的結局從來不是你以為的那一個。
而另一種「討厭曖昧」的人,是真的看懂了曖昧的本質、理性客觀的選擇迴避這條道路。當一個「想曖昧」的對象靠近他,他有本事直截了當的告訴對方:
「Hey,我不玩這一套,要嘛大家就說清楚,看是要嘗試交往還是要先當朋友,不要再那邊給我玩試探遊戲。」
如果對方不能接受這種模式,他也不會覺得悵然若失,反正各有所好罷了。
感情有沒有那麼難?有,也沒有。難的不是感情,難的是人性。
感情的本質很簡單,我對你有一份情感,你對我也有,當這份情感互相匹配的時候,我們可以開始一段關係,當這份情感走向分歧的時候,這段關係就改變或終止。
然而,人性在這些關係裡產生的情緒,讓我們認為感情變得很難。
我想要交往,你卻想先曖昧試試看,所以我感到不被尊重、而你感到我很麻煩。
我覺得我付出了真心,你卻認為開心就好、何苦如此認真,於是我遭受到傷害,開始產生逆反心理,我要嘛痛恨你、要嘛開始嘗試變得跟你一樣,因為我覺得你都不會受傷,我也想像你這樣,當個無事一身輕的王者。
因為我們自己很在乎,所以看不慣別人的不在乎。
曾經我也是那個看不慣別人不在乎的人,翻開青春日記,裡面一大堆賭氣、傷心、自哀自憐的話語,現在的我多想抱一抱從前的我。
想告訴那個如此在乎一切的自己
你就像一個在果園摘橘子的人,因為你在乎每一顆果實,所以你把爛的、好的、未成熟的、熟透了的全都摘下來,放到你的簍子裡。
結果,簍子越來越重、你的肩膀越來越痛,到最後可能連背帶都撐斷了。這個時候你就會明白,有些東西你不需要去在乎。
以前,你只要連著看到幾顆橘子都是爛的,就會罵罵咧咧的抱怨:「這什麼爛世道,一顆好橘子都沒有嗎?」
現在你會明白,罵爛橘子並不會改變事實,只要忽視這些爛橘子繼續往前走,把好的那些摘下來、放進簍子裡就可以了。重質不重量,走得更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