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確是玄幻的一年,本來打算休息一個月,年後找工作的我,瞬間成為「比較困難的失業人口」。
在很多長輩們五十歲才經歷的一切,我在三十五歲就體驗到了。這種感覺是怎樣喔?肯定是很不好啊哈哈。
我的背景是這樣的:在2010年左右就在大陸互聯網公司工作,期間有很多好機會可以去更好的平台但沒有去,在不停的換產業、在執行層面糾結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耗盡了所有時間,轉眼來到了三十五歲。
在三十五歲、疫情、從大陸回到台灣、原本產業沒落的四重打擊下,失業好像也是很正常的。
我知道這種時候呢,其實應該去充電增強自己的能力,之後能夠再爬起來。
但是感情上卻總是回想著至今遇到的所有機會,沉浸在後悔中--我想,這種感情就是要發洩出來,讓它留在那裡,就好像你吐掉的口香糖,才能夠讓嘴裡閒下來去做別的事情吧。
所以呢,今天我就要把我的後悔留在這個樹洞裡。
一、第一站
當時一切都還沒有開始沸騰,我進了一間很好的遊戲公司。這間公司後來解散了,但所有的人在解散後都去了大公司。
如果我在那時候好好作人,跟著某個項目組去騰訊、阿裡是有機會的吧。但顯然當時並沒有那樣的眼光,還有覺悟。
如果再來一次:
- 好好作人、跟着大部隊去更大的公司
- 把英文練起来
- 提昇外表
- 多参加社交
二、第二站
在這份工作的第二年,得到了很好的機會,做成了一件事情,於是後來獲得了更好的機會。
當時我「覺得這個東西已經有很強的競爭對手,怎樣都無法獲勝」因此沒有作為,而現在想起來,如果我能拿現在的眼光去寫出一套競爭方案,去串連一些資源,也許能做出成績來。
而在公司為了準備上市開人時,沒有去百度或其他大平臺,因為心理的疲憊而直接離開了已經有比較高位置的產業--沒有因為不開心而離職,卻因為疲憊而離開產業,不知道哪個比較蠢一些?
如果讓我再來一次:
- 好好做好那個案子
- 報名北外、人大、北大、清華在職碩士,開始念其中任何一間
- 在職或離職時慎重考慮,去到大平臺
三、第三站
在這間公司,拿到了副總監的位置。期間出現了又一間上市公司的直播業務機會,離職之後有機會去衝擊總監,或著直接去一個k12教育項目做市場。
但是我哪個都沒有抓住,選擇去冒險體驗互聯網外的世界,接觸了四個創業項目。
這段時間很難說是對是錯,只能說是折騰。
如果讓我再來一次:
- 進上市公司做直播
- 選定教育產業,做大陸市場,埋頭做到2020
四、第四站
這個時候呢,我已經超過三十歲了。
很愚蠢地進了一個規模小的老產業,它的市場在微信、背靠大集團,本質上並不是一個互聯網產業。
在這裡呢,我也有兩個機會,抓住了就可以上岸
1. 臺灣相關產業,上市公司
2. 臺灣無關產業,英文能力好可以進去
但是呢,前者由於貪戀金錢、後者由於能力不足,都沒有抓住這兩根稻草,於是今年就掉到泥裡了。
如果讓我再來一次:
- 抓住臺灣相關產業的邀請,先進去再說
- 提前準備英文能力,能進入那個產業
五、第五站
今年一月還是有一些機會的,其中遊戲業是真的不能去,除此之外有兩個可靠的機會。
要是當時不是心裡有更想要的,直接抓住了機會,也許現在就不會這麽旁徨。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我想要,但是對方不給的機會。
這些機會都是要做大陸市場的,可惜我並沒有充足的實行案例可以說服對方,所以沒有拿到。
到這裡呢,已經是自身的問題。
如果讓我再來一次:
- 抓住可靠的機會,不管薪水多少都去了,面試的時候真誠低調
- 提前準備大陸市場的案例
大概就是這樣吧,我這十年一手打爛的好牌。
我也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機會,但就這樣吧。
沉浸在後悔中是沒有用的,但也需要把它排出來,才不會佔據精神的視野;我們都希望自己能有很強的行動力、正面積極並且充滿能量的人,但就不是啊,怎麽辦呢?
難道我們連許個願望、希望自己是那樣的人,然後去探索成為那樣的人的方法,都不可以有了嗎?
每個人的內心都是屬於自己的,一定有自己優化自己的方式,讓大家自己來吧,不要著急指手畫腳、落井下石。
加油吧。
最後說一下核心的問題:
為什麽能連續把一手好牌打爛呢?因為
不知道機會的珍貴,不知道自己在哪個高度,不曉得大平臺的與資源的關聯性。
為什麽會有這些問題呢?因為
那為什麽會有這些症狀呢?因為
可是,這是很普遍的現象--大家都是在一個有好有壞的狀態下長大的,本來家庭的責任就是把你養活養大,不是把你養好。
為什麼呢?因為資源有限--階層越往下,生存壓力就越大,資源越有限
我相信是個人,都會想要生於上層社會的優良家庭,但那顯然是小機率事件--你看看這張圖,就知道有多小了。
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家庭的責任是把你養活,不是把你養好;父母有他們的願望,以及要解決的問題,我們也是。
我們都想要活得更好,所以才會覺得痛苦,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