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無限,成為自己永遠是進行式:Michelle Obama《成為這樣的我》

2020/04/1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兩個月前跟暖心學霸學姊吃飯,她向我推薦了Michelle Obama自傳 Becoming《成為這樣的我》。我遲疑了許久,一是我沒什麼閱讀習慣,二是政治上我對Obamas並不是非常欣賞。
最後我還是虛心閱讀了,事後證明,回台灣這幾年我似乎把critical thinking這麼重要的思辨能力忘了。書是由人書寫而成,人就像一個球體,如果只從一個切面,以自認為的「好壞對錯」對這顆球下定論,不止是不了解生命變化的本質,更是限制了自己的無限創造性。有時必須勇敢地把自認為真實的信念(可能是未經檢視的)丟掉,才能讓新的觀點跟思考方式進來,讓舊有跟未知的思想觀點互相碰撞激盪,反覆問自己「這是真的嗎?你能100%確定是真的嗎?當你相信或不相信時,你是什麼?」透過不斷自我覺察跟檢驗,最後產出的信念與觀點才是真實的,才是真正為我們所有,才能真正刻上「Made by me」的字樣。
這本書從頭到尾也在強調上述觀點:你是一個相信自己,還是一個相信社會「標準」的人?Michelle從小到大人生勝利組,高學歷高成就,人生幾乎沒有偏離軌道,直到遇見了隨性灑脫,世故卻不世俗的Obama。他不追求物質成功,幾乎把所有收入拿來買書,開著副駕駛座破個大洞的破車,不害臊地載著Michelle約會,在破公寓裡思考貧富不均卻依然可以安穩入睡,搞得Michelle一臉困惑,大學畢業後扎根基層,勇於選擇符合自己價值觀的工作,為世界應有的樣子努力…..總之,Obama給了Michelle截然不同的人生觀點跟生活方式,讓她反思這樣的人生是否真的是她喜歡的。
無版權圖片來源:Unsplash
有人會說,當人生勝利組沒什麼不好啊?是啦,如果能每天只數錢數到手軟,那我第一個報名,不過我指的是就怎麼成為人生勝利組背後裡,有著幾乎接近政治正確的狹隘看法。最近我對「應該」兩字非常敏感,什麼『你應該….,因為社會或誰誰誰都….,才能成功』簡直跟小學生公式化地造句一樣,聽久了要不被洗腦都難,為什麼要一直談論應該,而不是喜歡不喜歡呢?若硬要說,只有上帝有資格說應該!
如果真的有一個真理,那就是每人都須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而非盲目聽從他人的應該,藉由成長來不斷地突破再重新定義自己,而非把定義自己價值的權力交予他人。
If you don’t get out there and define yourself, you’ll be quickly and inaccurately defined by others.― Michelle Obama, Becoming
人生有好多選擇,你有能力創造自己的選擇,該成為什麼,沒有特別的標準,「成為」是進行式,而非完成式。簡單來說,就是「做自己」。
becoming isn’t about arriving somewhere or achieving a certain aim. I see it instead as forward motion, a means of evolving, a way to reach continuously toward a better self. The journey doesn’t end. ― Michelle Obama, Becoming
書中的重點,以下影片可參考:
PS.本書最大的閃光點是他們夫妻間的opposite attraction,隔著紙張都能想像兩人間強大的互補性~
圖片來源:The Telegraph
Angel
Angel
無需特別介紹自己是誰,因為生命並非一個發現的過程,而是一個創造的過程。我正在不斷創造自己的階段,一切都是體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