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這樣的我》:看見蜜雪兒‧歐巴馬的三個核心價值

2020/03/08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即使故事有時既不美好、也不完美;即使故事有時比你期待的更加真實。你的故事即是你的一切,永遠代表你、為你所有。──蜜雪兒‧歐巴馬
每個人的人生際遇長得截然不同,對自身的懷疑卻是那樣殊途同歸。
這是我看完蜜雪兒‧歐巴馬的自傳得到的第一個體悟,也是我喜歡《成為這樣的我:蜜雪兒‧歐巴馬》的最大原因。能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共鳴、勾起一些回憶與經驗,甚至一道回顧起自己的人生、重新理解那些過去如何讓自己成為現在的模樣,這些促使我能夠一再反覆閱讀這本自傳的動力,也是它如此值得推薦的因素。
圖片來源:博客來

內心無法忽視的聲音:「我夠好嗎?」

身為非裔女性美國人的蜜雪兒在許多時刻都會問著自己:「我夠好嗎?」無論是她就讀芝加哥第一重點高中的時期或申請大學前的面談,甚至直到現在要開始任何一場演講前。那是她對自己的出身以及能力所抱持的懷疑,更是因為她時常成為各個場合中不同的存在,例如:大學中的少數族裔或會議中唯一的非白人女性。

從芝加哥南區升學至惠特尼楊高中時她想著:
我們會不會只是小池塘裡的大魚?
升學顧問對她脫口而出:
「我不確定,妳是不是上普林斯頓的料。」

自我懷疑鞭策著自己走向那條既定的成功路線

在工人階級社區長大,加上父親身有殘疾,蜜雪兒認知到「穩定與貧困之間的差異,而且彈性總是很小。少拿一次工資可能讓你無電可用,少交一次家庭作業可能讓你課業落後,跟大學無緣。」
由於無法停止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蜜雪兒只能挑戰一個又一個的試煉場,從各種升學、考試與工作中企圖去證明自己「夠好」,掌握各個目標、累積不計其數的勝利成為自己足夠好的證據。
我始終仔仔細細建構我的存在,摺好並塞進每一個鬆脫、混亂的地方,就像動手做一件嚴謹而密不透風的摺紙作品。
這種生活不能允許任何失敗,
因為失敗就像某個鬆落的螺絲,都可能成為拖垮自己存在的漏洞。
這種存在很脆落,如果某個角落鬆了,我便心亂如麻。假如另一個角落脫落了,或許就洩漏自己刻意規劃的生涯道路、對我說服自己追求的一切感到遲疑。
所以蜜雪兒從小就害怕自己失敗,並且渴望受到尊重,為了還清學貸和養活自己,而不假思索選擇律師。她達成了自己的目標,成為芝加哥頂尖律師事務所「盛德」的律師,在發現「努力就有成果」之後,開始能夠試圖替自己回答人生中最大的疑問:我是不是夠好?是的,我確實夠好。
然而重要的問題是:「雖然她從不落居人後,但卻始終提不起熱情。」蜜雪兒太在乎別人的眼光,因此就算曾猶豫過自己所追求的律師是否是她真心想要的,都被可能會「失去他人對自己賞識」的恐懼給逼退。
直到事情發生改變。
蜜雪兒失去了貫徹即時享樂的摯友與堅忍不拔的父親,面對重要他人的死亡讓她深刻體會到人生如此短暫,她開始希望生活中有更多喜悅,也希望人生能更有意義。還有遇上了「不用世俗的標準來追求成就或衡量自己進步」巴拉克‧歐巴馬,那位經常質疑自己:「是什麼驅使自己如此努力、是什麼原因讓自己這麼痛苦」的人。
她越來越明白律師並不是自己的終身職志。
如果我去世了,我不希望人們只記得我寫的一推案件摘要,或記住我幫哪些公司保住聲譽。我確信自己能為這世界做出更多貢獻。
然而蜜雪兒仍然有學貸,仍然想要有一份滿意的工作、希望能有時間欣賞藝術以及生兒育女。當時她還未自我探索過,因為在求學時未曾思考自己喜歡什麼,更沒思考過喜歡的事如何與有意義的工作連結。雖然迷惘未來的走向,但仍開始行動:盡可能向可以給自己忠告與意見的人請益與討論,瞭解他人如何從值得誇耀的職業生涯中脫困並向各個組織自我推薦。
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但也沒有什麼事情是很容易的。
重點不只是找一份新工作,而是擴大自己對所有可能性和其他人如何經歷這種職業困境的理解,因為她知道她想要的人生並不會像原本規劃的那樣自然展開,她必須面對過去的恐懼,用新的方式重建自己的存在方式與生活。

在故事中看見三件重要的核心價值:關於失敗、關於政治與家庭

想用一句話描述這自傳:「這是一本關於出身工人階級的女子如何在對抗『我夠好嗎』的懷疑下活出自己的故事」。對抗過程中的掙扎、努力與徬徨都鉅細靡遺地呈現在她生命中的各個故事裏,下面將分享其中讓我最有感的三個面向。

一、關於失敗:學習如何與雜音共存

失敗是一種感覺,早在真正失敗以前就埋在心裡。
從小作為一位非裔女性美國人長大,可以從許多生活的細節中親身體會到何謂「缺乏存在感」,亦可從身邊的親友上察覺,因為歷代祖先的生活同樣缺乏存在感。這種缺乏感讓黑人長期深陷於消沉的情緒中,那是一種難以言說的苦澀感,是從讀書、工作與努力經驗中堆積出無數失望所構成,最後產生憤世嫉俗的心態與「認為自己無法解決任何問題」的錯誤信念
對出身的自我懷疑以及環境給予大大小小的不公平對待,都是黑人從出生到死亡都不能逃避的現況。對巴拉克來說,想要改變就必須面對現實,同時必須帶著大家一起面對這些消沉與失敗的情緒。雖然現實如此糟糕,他認為黑人仍有力量也能有所選擇。
人們可以做的選擇是:選擇放棄,或是選擇為改變而努力。「對我們來說,怎樣做會更好呢?」巴拉克這麼詢問房間裡的人們,「我們要選擇安於世界現狀,或者我們該為這世界應有的樣貌而努力?」
他的動機是這世界應有的樣貌。
然而問題從不會因為勇敢面對就能迎刃而解,「面對」只是開始,「行動」才是最重要的關鍵,但「行動」本身不會保證成功,甚至會在行動中遇見其他困境與反對者。
他們每個人都曾遭遇持懷疑態度的人。有些人持續面對一大群鼓譟、足以塞滿整個體育館的批評家和反對者,這些反對聲浪在你每一次失策或犯錯時都會幸災樂禍地高喊:「看吧,一切早在我意料之中!」
為了解決問題就必須面對批評與反對者,過程中除了要調整自己、協調現實狀況之外,還必須繼續為目標建築願景,讓大家相信目標是可能實現的,不讓雜音將大家又帶向絕望與消沉的失敗中。
因為雜音不會消失,所以需要找到方法與雜音共存,他可以倚靠相信他們的支持者,同時也要鼓舞對世界絕望的人,帶著大家朝著目標前進。
如同巴拉克那天晚上所說:你現在生存的世界再怎麼糟糕,仍然可以努力打造理想中的世界。

二、關於政治:當別人低劣攻擊,我們要高尚回應

成為政治人物之後必須開始學著活在其他人的龐大期待之中,這層期待與外界觀感相互連結,而外界觀感會影響妳想做的事,甚至改變妳說話的份量與影響力,有時候蜜雪兒發現「我的穿著好像比我說的話更加重要」,所以不得不花時間將所有打扮納入觀感。
因為身為女性的政治人物必須更細微地注重外界的「女性期待」,她更後知後覺地發現她有必要比男性更負責保護好自己的意見
若不想尊重女性的意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她說成潑婦。
除了女性的期待之外,身為黑人的政治人物可能必須更小心翼翼。因為黑人社群流傳著一句古老的格言:你要努力變得更加優秀,才能取得別人一半成就。
身為第一個入主白宮的非裔美國家庭,我們成了社會大眾眼中的黑人代表,任何一點疏失都會被放大檢視、解讀比原本更為嚴重。
但蜜雪兒也深知,即便如此也要更專注於自己的目標,因為不管自己選擇做什麼,都不可能取悅每個人。她也深信「當總統改變不了你的本質,只會揭露你的本質」。
當面對仇恨或厭女言論時,她感到難過又熟悉,因為她知道「女性一輩子都在忍受這些屈辱」,無論是輕浮的吹口哨、趁人不備時的偷摸或是明目張膽的侵犯或壓迫,都會讓女性受傷、削弱女性的力量。有的傷口微小、有的大到無法癒合,都累積在女性身上,無論過了多久都得背負著這些傷口。
面對這種聲音必須挺身反對並與之抗衡,但不必使用與之相同的水準攻擊對方。她嚴肅並聲明那些言論並非常態,對此表達憤怒也同時說出個人的信念,也就是世界應該有的樣子。
當別人低劣攻擊,我們要高尚回應
(when they go low, we go high)
蜜雪兒總是真實又誠懇地直接討論種族和性別邊緣化的問題,她希望大家在新聞或政治論述中看到仇恨時,可以有更大的脈絡依循,同時給他們懷抱希望的理由,因為達成目標並非一蹴可幾,成果也無法立即實現。
信念與認知必須經過時間的累積、堆疊,能量才有可能被看見、才有可能造成改變。
進步和改變只會慢慢發生,可能花上兩年、四年或甚至一輩子都看不到。我們正在埋下改變的種子,也許自己沒機會看到結果,但我們得耐心等候。

三、關於家庭:女性在婚姻中的調整與適應

妳認識自己嗎?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嗎?
蜜雪兒知道自己是一個控制狂,她需要給檔案夾貼上標籤、按照字母順序排好,她需要事先計畫、排程讓每件事情按部就班。直到上大學她才發現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檔案夾,世界上確實存在著別種生活方式。而婚後她不僅要學著跟不同的生活方式共存共融,甚至要學著與國家分享她的丈夫。
對蜜雪兒來說,婚姻像是一種全面的結合,兩個生命重新組合成一個家庭,以家庭幸福為優先,勝過任何要務或目標。
因為她在每天有家人陪伴的家庭中長大,當家人不在時她會感到失落與寂寞。巴拉克成為州參議員時便已不能時常在家,儘管如此心中還是寄望巴拉克能多點時間在家,當巴拉克追求的個人抱負與蜜雪兒的需求牴觸時,她害怕她的所有需求會因此化為泡沫。
最後尋求婚姻諮商師,重新理解自己感受並思索家庭的意義。諮商師沒有驗證蜜雪兒的不滿是否屬實,沒有偏袒任何一方,也不會選邊站。他有同理心和耐心地傾聽,讓蜜雪兒重新發現自己的另一面。
過去一直在助長自己最負面的部分,困在一切都不公平的觀念之中,像哈佛大學訓練有素的律師那樣苦心鑽研、蒐集證據來證明上述假設。
她時常認為自己沒有選擇從政,更沒有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家庭生活與工作卻因此捲入了政治之中。她是歐巴馬夫人,但不代表她要因此放下喜歡的工作,也不代表她的孩子不能選擇念原本的學校,直到蜜雪兒願意支持巴拉克參選總統。
她嘗試做出新的假設:我可能比自己所想的更能掌控自己的幸福。
我們大多數人都生活在一個不斷校正的狀態,調整生活的某個方面,希望讓生活的另一個方面更為安定。
試圖在混亂的生活中取得平衡,蜜雪兒學著偶爾翻轉輕重緩急的順序,專心滿足自我需求,她不需要等待丈夫給予陪伴才能擁有幸福的婚姻。當母親之後發現沒有一定正確的方式生活,只要小孩被珍愛著長大。


結語:成為自己是一個過程

如何把你的過去經歷和未來去向,跟你這個人本身融為一體。
蜜雪兒回顧過去與自己的成就,她發現故事的重點不是自己多有影響力或多成功。而是基於過去父母、師長和人生導師的指點,以及最重要的訊息:「妳屬於這裡,妳很重要,我很看好妳。」
一路上得到的恩惠以及幫助自我建立自信的人們,是她得以成為目前的模樣,也是他們才讓蜜雪兒有能力去抗衡來自外界的輕蔑和羞辱。擁有總是相信自己的啦啦隊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存在,蜜雪兒知道「只要有人關心你的學習與成長,即使是忙碌日子裡短短的十分鐘,都是重要的鼓勵,而對於女性、弱勢族群和社會容易忽略的邊緣人來說,更是如此。」
成為自己並不是抵達特定地點,也不是達成特定目標。我視其為向前的運動、進化的手段、精益求精的方式。這趟旅程不會結束。
成為母親可以從孩子身上學習與付出;成為妻子可以學習何謂真正愛一個人、攜手共度一生。成為自己的過程需要謙虛、耐心與嚴謹,成為自己是永不放棄成長的可能。成長的過程中力量就會出現,願意認識、傾聽他人善意就會出現。
重點不在追求完美,而是最後你把自己帶向哪裡。讓別人認識自己、聽到自己,創造屬於自己的獨特故事,發出自己真正的聲音。
妳不需要追求完美,只要保持卓越。
是我在這本書的第二個體悟,在「成為自己」的論述中看見女性的困境,也同時受到鼓舞。作為女性可以善用自己的意見,不被他人的誇大其辭所影響;態度可以落落大方,勇於讓外界聽見自己的聲音,不懼怕別人擅自給妳貼的標籤。在任何地方都能自信地表達自己,因為妳知道自己的力量與意見值得被看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daymaker Lin
daymaker Lin
致力成為悅日人(daymaker)的Lin,相信真正的幸福是來自於讓自己與他人感到快樂,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好好生活。希望透過閱讀、寫作與對話成為自己想要的模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