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從敦睦艦隊疫情談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過了一星期,筆者覺得一般民眾應該稍微平靜些,沒那麼恐慌,可以稍微來談一下這件事。再說,天天被催稿也很煩,有些事情不能當稿費賺。

raw-image

這件事情,筆者寫在前頭,要表達三個立場,請讀者依此立場去判讀筆者的意見。

  1. 只談新聞跟官方有揭露的部分。
  2. 機密不談,臆測部分只會概述。
  3. 有意義的在於軍中文化以及組織問題。

其他想知道什麼陰謀論,例如誰想要搞誰下台,誰又跟誰串在一起捅誰,請自行想像,筆者不會解釋,也不會在臉書上做任何回應。


首先,敦睦艦隊出訪,重大事件一定列到國安層級,最後由總統拍板,絕對不可能是由國防部自己開個會就決定的。不管是由哪個部會提出敦睦的建議,必定是國安會擬定計畫,再交辦國防部,而艦隊的編制與運作面,則是海軍司令部執行。我們從軍方配合的程度,一眼就能看出這次敦睦到底特不特別,還是例行公事。

重大任務出意外,有人想趁火打劫

不用說,此次敦睦任務,一定是總統極為重視的活動,不僅出航前與返航後,國安會都強力宣傳出訪業績。國安會難得介入到這種細節,筆者不相信這次計畫會是下級單位呈報給國安會去蓋章,必定是副秘書長層級以上處理。國安會的計畫雖說只會擬訂大方向,但做為指導單位的責任很明確,不能出了大事就改稱自己只是諮詢單位。讀者不要忘了蔡總統不懂軍事,敦睦計畫絕對是交付身邊信賴的諮詢對象去處理。

其次,國防部重不重視這次行動?絕對重視,因為除了編制內的中尉醫官外,還另派了多名專業領域的醫官隨行,據筆者所知層級都是校級以上,但這件事國防部沒有大肆張揚。一個上校艦長,卻還加派了國醫體系的校級醫官?

醫官體系在軍隊中很特別,中上校艦長都很聽中尉醫官的話,更不要提校級醫官在艦艇上。這表示軍方極重視此次出訪,依照過往紀錄,除非有醫療相關任務才會這樣安排,但也不排除疫情需要,就是擔心防疫破口,畢竟中尉醫官會不會因為多名上級壓力,被迫知情不報,沒人敢打包票。(國軍紀錄中極少艦長對醫官建議不予理會的,但從羅斯福號的紀錄各位可以看看,連美軍都會有這種壓力)

艦隊回國後,依照官方訊息表示,一直停靠在泊位,沒有架梯放海軍人員下船,直到隔離期滿,才就地解散。這代表什麼意思?代表一切照防疫隔離SOP,條件全部滿足後才放人。各位讀者請不要忘記,防疫體系是行政院副院長指揮的,敦睦計畫是國安會擬定再由總統下令執行的,在全國防疫緊繃如此下,哪個負責的醫官,會把自己的醫療專業丟到地上踐踏,無視準則任意放人出去?

現在就是出事了,所以照道理就是優先檢討這個程序是不是漏了什麼?編寫計畫時有沒有請教過防疫中心,有前例的是否照例執行,沒前例的又是依照哪個規章辦理,從出海到回國解散的期間內,是不是有哪一個環節,正好沒出現在原本的程序中?

筆者不去推斷任務的機密與可能性,現在該做的是低調與軍方合作,信任防疫指揮中心的專業,找出整套流程中哪個環節出事,想辦法解決才是正途。陳時中部長講得很清楚,先找出問題在哪,後面的再說。你逼艦隊公布機密任務細節,不交待就扣隱匿跟說謊的帽子,表面上是批鬥海軍,其實連衛福部長官都批進去。

太多太多要查的,一個國安會層級的計畫出了這種包,結果第一時間大家幹的是獵巫?急著找人綁上火柱,希望全國百姓圍著營火跳圈圈?哪些人這麼急著要點火?其心可議。

此次事件爆發之後,幾個立委急著要航跡圖,私下抓著國防部要看機密內容,還全部都是某黨的,這已經不是逢執政黨必反可以解釋,而是趁人放火燒巫順手打劫了。

筆者為何上週一直要人什麼都別問,靜靜的看著就好,理由很多,這是其中之一,哪些人確定是匪,潛藏的都會一一出現。

媒體嗜血,打到軍隊組織文化的痛點

回到此次事件上。

支隊長為何言語中帶著悲憤?替國家執行一些機密任務,醫療專業部分完全照專業程序處理,就算有錯也不是執行者的錯,更別說要國防部長嚴德發去扛責,整件事嚴格說跟部長沒多大關係。

這邊談一下軍隊的組織文化。

媒體本就很嗜血,陳時中部長完全抓不到語病,今天在最憨慢的軍方找到破口,可以大做文章。「隱匿」、「改口」、「躲起來」等用詞,看在了解軍事行動的眼中,已經不是找麻煩可以解釋。更糟糕的是,自從馬英九時期把政戰體系降編,這些年軍方已經失去了對政治事件的敏感度,變成很封閉的軍事專業體系。換句話說,就是根本沒人可以阻止這些專業軍官,依照自己的習慣而非看「風向」調整作法。

很可悲?對,就是這麼可悲。

整個事件下來,軍方內部上下士氣低迷,了解整個流程的參謀軍官更是悲憤交加,機密的部分不能說,只能想辦法編故事,但編故事就會被罵隱匿,苦水只能往肚子裡吞。

各位,不要再罵什麼黃埔老賊,這次出事的是海軍,多數為志願役士官兵,是專業兵種,不要拿我們當過大頭兵的陸軍文化去比擬。

這些志願役「大多數都是天然獨」,根本就不會是什麼黃埔遺毒影響,經過此次事件,對這些投身軍旅的士官兵來說,會是多大的打擊?我們可以做個紀錄,看未來幾年有幾個經歷此事的人會留下來。

一般民眾可能不清楚,軍中的組織文化,就是上級交辦,下級執行。說不好聽就是很笨,不會拐個彎做事,更不要說是重大任務,出事就是全體扛責任,這種狀況下還敢違紀的,心臟已經不是大顆可以形容。若此次事件,純粹是艦艇的士官兵個人違紀,偷偷做了甚麼導致出事,那麼懲處相關軍官監督責任是合理的。

但筆者認為機率不大,反倒應該趁機認識一下,軍方這幾年在政戰體系被解體後,為何變成各部會中最不知變通的單位?

因為,軍人就是一個命令一個動作,你今天問某個上校,說你部隊有沒有防疫通報不確實?他會根據其他主管的報告,回答你:「沒有」。但主管的報告來自哪,當然是基層軍官的彙報,基層軍官只會照上級交付的問題去問,有沒有戴口罩?有沒有跑去哪?問題有多笨,回答就會多笨。

今天如果上級長官問,「有沒有人在0800-1200之間跑出去?」面對媒體的長官就會依照這個時間答「沒有」。但記者如果說中午有沒有官兵跑出去,長官很可能想的是中午1200沒有,但記者會認為怎麼1點看到人在外面,軍方說謊喔。

很蠢?對,就是這樣。更多時候,是問題不確實,太過籠統,所以收集回來的資料也不完整。將軍依照不完整的資料,下了判斷回答媒體「沒有」,結果被抓到漏洞,這當然會回去把原本不確實的問題,切割成好幾個更細的子問題,再問一次果然有,所以將軍出來開記者會說其實有,結果媒體說「軍方又改口」。

政戰體系的影響還在時,政戰官多會有點概念,知道怎樣設計問題,或是推想媒體怎麼問。而且,政戰從前的地位還沒今天這麼低,給主官的建議人家會聽,不會像今天如小媳婦般在一旁唯唯諾諾。

還沒出事之前,相關長官以及醫官依照規定放人,自然不會覺得有事情。一旦發現有官兵得疫,依照習慣絕對是全體人員召回,然後照作業流程一個個問,問他們到底跑到哪,又去做了什麼。結果媒體下標「軍方都回營區躲起來」。軍隊不會在沒問清楚前,就馬上回答出很完整的答案,結果又被罵「國防布」、「編故事中」。

更慘的是,如果事涉機密任務,有些事情就不能說呢?那只好真的編故事了,故事一編就又要被罵,裡外不是人。筆者必須說,軍方要為了機密任務編造故事,非常合情合理,問題是哪些機密內容可以公布,哪一些部分公布,哪一些絕對不可以?單純軍事機密,國防部可以決定,事涉敦睦外交,絕對要呈報上級,也就是要向國安會請示,若副秘書長階級以上認為某項事情絕對不能說,總統直接說不能講,那軍方就會扛這個下來。

面對中國威脅,把軍隊搞垮很開心嗎?

要軍隊扛責任,筆者認為沒有不可以,只是你必須想辦法在其他地方還回去,這是人情義理,你不能懲處執行者就算了。結果哪一個高層要來扛政治責任?段宜康沒有說錯,海軍出身的參謀總長與海軍司令要出來面對,因為計畫不會是他們寫的,但政治責任就是直屬主官要負。主官不負,那就更高階的長官要去扛,往上看最直接的就是國防部長,這是軍事執行面的政治責任,非軍事面的責任就是國安會,再來就是總統。

既然蔡總統都出來扛了,筆者也不會再說什麼,只是國安會這幾年有功就攬,有過就推,軍方早就不滿,這筆帳遲早要清算。

絕對不要再幻想,說什麼趁機清洗黃埔遺毒,這次出事的海軍單位,跟這些執行將官與軍士官兵,別說是無辜了,根本就是被牽連。處理不好,影響的不是士氣問題,而是執政黨與蔡總統下個四年,國防體系會更加消極。

消極無所謂?

現在這種政戰功能解體的狀況,對抗中國心戰單位又沒去建立,軍方原本的解放軍研究單位都縮編了,空有國防沒有心防,只會被中國超限戰長驅直入,過幾年再看到哪些退將去中國找溫暖,真的不要怪別人。

吳斯懷可以說他腦袋都黃埔,那麼現在這些40多歲的軍官不分軍種也都是黃埔遺毒嗎?那要不要把所有軍人都當黃埔遺毒毒毒罵,只要穿軍服就是毒,擺明要軍隊消失?

請好好想想,中國擺明在對台灣超限戰中,把軍隊搞垮很開心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4.8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0
不是說父母影響不大,怎麼還要談這個? 不是不大,是父母如果本身的社會階級,會造成子女不想、不願意聽,也不信父母說的。
Thumbnail
2025/04/20
不是說父母影響不大,怎麼還要談這個? 不是不大,是父母如果本身的社會階級,會造成子女不想、不願意聽,也不信父母說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 「校閱是例行公事,隊上的人也都知道。不!應該是說,全船的人都知道。校閱過不過是個人的問題,沒過頂多就是複檢;過了就順利放假班,而該當值的就留在船上就好自己份內的工作。把士兵挖起來在那擦皮鞋,只是個藉口,我的感覺是他在整士兵,想來個下馬威。」
Thumbnail
「這……」 「校閱是例行公事,隊上的人也都知道。不!應該是說,全船的人都知道。校閱過不過是個人的問題,沒過頂多就是複檢;過了就順利放假班,而該當值的就留在船上就好自己份內的工作。把士兵挖起來在那擦皮鞋,只是個藉口,我的感覺是他在整士兵,想來個下馬威。」
Thumbnail
無預警地,我已上船了。
Thumbnail
無預警地,我已上船了。
Thumbnail
沉默的艦隊與沉默的官兵,都深埋在台海的海底。固然敗軍不可言勇,但堅守崗位拼鬥到最後一刻倒下的陣亡官士兵,他們的犧牲換來層峰終於任命放棄反攻大陸。
Thumbnail
沉默的艦隊與沉默的官兵,都深埋在台海的海底。固然敗軍不可言勇,但堅守崗位拼鬥到最後一刻倒下的陣亡官士兵,他們的犧牲換來層峰終於任命放棄反攻大陸。
Thumbnail
『已經突破敵人左方防線,我們準備第三次接觸戰!』 『敵人數量.....七艘驅逐.....戰艦四艘.....航母四艘.....』 『第二艦隊單縱陣突入迎擊,各自鎖定目標砲擊。』 『航母艦隊已為各位提供掩護,請各艦隊注意頭頂上的炸彈.....小心迴避。』
Thumbnail
『已經突破敵人左方防線,我們準備第三次接觸戰!』 『敵人數量.....七艘驅逐.....戰艦四艘.....航母四艘.....』 『第二艦隊單縱陣突入迎擊,各自鎖定目標砲擊。』 『航母艦隊已為各位提供掩護,請各艦隊注意頭頂上的炸彈.....小心迴避。』
Thumbnail
西元2020年,美國及中國大陸的大批軍機、軍艦在南海航行,不少民眾擔心一不小心就爆發戰爭。 為何那麼多軍機、軍艦選在南海航行?
Thumbnail
西元2020年,美國及中國大陸的大批軍機、軍艦在南海航行,不少民眾擔心一不小心就爆發戰爭。 為何那麼多軍機、軍艦選在南海航行?
Thumbnail
反正新聞都被動公開了,那就加減講一點。東沙據傳會被中國侵略,這當然不是謠言,也不完全是定案。比較好的說法是,北京自己都還不確定要幹嘛,東沙只是一個會拿出來提的案子,至於行不行得通,北京這些大頭從來沒在管成功率的,所以才麻煩。
Thumbnail
反正新聞都被動公開了,那就加減講一點。東沙據傳會被中國侵略,這當然不是謠言,也不完全是定案。比較好的說法是,北京自己都還不確定要幹嘛,東沙只是一個會拿出來提的案子,至於行不行得通,北京這些大頭從來沒在管成功率的,所以才麻煩。
Thumbnail
根據新聞已經報導的事實,以及架空幻想的訊息,火種已經從東北亞往下移到東亞,理由實在非常單純,算準台灣520後會有一段國安空窗期,要讓我們無法立即處理政軍綜整的兵推,早一步制定有效反制的計畫。
Thumbnail
根據新聞已經報導的事實,以及架空幻想的訊息,火種已經從東北亞往下移到東亞,理由實在非常單純,算準台灣520後會有一段國安空窗期,要讓我們無法立即處理政軍綜整的兵推,早一步制定有效反制的計畫。
Thumbnail
過了一星期,筆者覺得一般民眾應該稍微平靜些,沒那麼恐慌,可以稍微來談一下這件事。再說,天天被催稿也很煩,有些事情不能當稿費賺。 
Thumbnail
過了一星期,筆者覺得一般民眾應該稍微平靜些,沒那麼恐慌,可以稍微來談一下這件事。再說,天天被催稿也很煩,有些事情不能當稿費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