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林奕含隕落談社會在父權上的集體共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文/空心二胡
最近因為剛好適逢林奕含忌日,所以我在各大網站都會看到她的弔唁文,不過因為我之前也有提到我會在她的忌日前後揭發所謂“父權的謊言”,所以我是時候要交稿了。
不過要談起這件事情也不免要談談我對於這件事的看法,但是我心裡有些話可能會引起很多人都憤怒反感,但我還是想提一下我的想法。
我在當時2017年的時候因為問了一句“為什麼每次遇到這種事情(性侵性騷擾性霸凌)都是好看的人被看到”以後,我就被台灣的性別圈公審,所以自此之後我就沒有經營臉書了。後來因為要等圖書館的借閱的時候,我的讀者很生氣的跟我談書中宜婷的橋段,所以本來在排隊等書的我,後來就不想排了。
當然這件事情我有在其他網友的回帖中談過這些問題,那麼我的看法是什麼呢?我認為好看的人都有一個迷思,就是對於異性甚至是整個世界的想法,好像只有她們的看法才是客觀的,而像我們這些不好看的女生的看法好像無論是褒是貶都不客觀
所以為什麼我會說不出“我們都是宜婷”這句話?因為作為不好看的人,我們的人生經歷確實跟好看的人是有差的,無論現在在看這篇文的讀者你承不承認這個事實,你是沒有資格罵我“為什麼要這麼分美醜”的,因為好看的人的困境我們不好看的人可以理解,但是我們不好看的人的困境卻很少有人理解,甚至還會被取笑說“那你為什麼不變好看”,所以每年媒體還有網友在弔唁林奕含的時候我其實不知道要說什麼。
我們不可憐她嗎?我們當然可憐她;但是我們可憐的踏實嗎?其實我們也覺得很不舒服,而且不可否認有一種參雜忌妒的情感在她身上(因為她的聲音被聽到,雖然其實也不容易),可是忌妒完了又覺得她很可憐,然後就把這件事情放在那邊,假裝沒看到,然後繼續面對我們每日的困擾,直到下一個林奕含的忌日,又重新拿出來。
那麼具體來說我們覺得不舒服的原因是什麼?主要是因為,很多好看的女生都會覺得“要是我醜一點,會不會就不會遇到這種事情?”但實際上,不好看的女生還是一樣會遇到這種事情(性暴力、性騷擾,與性霸凌),但是我們不幸遇到這種事情,我們更難發聲,也更難有人為我們倡議什麼,我們甚至還會被取笑,甚至還會被加害人說“你長這樣,還要陷害我嗎?”
我其實不想說我以前經歷過什麼可怕的事情,因為我知道這世界上是不可能有人同情我們的,不過因為我朋友最近也經歷性騷擾,所以可以稍微談一下。我朋友她年紀大十幾歲吧?她最近被她一個同事強吻性騷擾,後來鬧上法院以後,她同事還利用他的輿論力量嘲笑我朋友年紀這麼大還怎樣的,很難聽,只是我朋友也是一個很聰明且堅強的女性,所以她也從來沒有被這波輿論壓力打倒。
事實上我們這些不好看的人也是在這社會上被迫要在各種不公平下學會讓自己堅強。我從小學一入學就因為胖被霸凌,我到2012年因為長期被霸凌而罹患思覺失調症,我也會有幻聽以及幻覺的困擾,有時候還會忘記要寫什麼,不過因為我都有定期服藥,加上我在精神上一直想辦法客服這些幻覺,即使這很難,但我還是想辦法客服這些病痛;而我也養成了做點子簿的習慣,這樣有靈感或者是要記錄什麼都很方便,而這些我在之前的文章也有建議過。
離題了,我要說的是,我們這些不好看的人不是要跟好看的人爭“誰比較慘”,而是我們這種人在父權制度中,每個女人依照各種不同條件而遭受不同程度暴力的情況下,我們其實也跟大家一樣,也是很孤獨的,也是被社會圍毆到即使遍體鱗傷都要強迫自己站起來的。所以其實我們大家都有自己痛苦的地方,只是父權把我們分門別類,導致你們看不到我們的痛苦,然後產生一個誤區是“好像長得醜人生就很順遂”,但其實只要是女生都不容易,雖然這樣說很絕望,但是確實當女生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如果我要說這個社會到底對女生灌輸什麼?我覺得這個社會灌輸女人一種接近陰謀論的欺騙,造成你如果不符合社會期待,你會被瞧不起;但是你符合社會期待,你會受到另一種暴力,而整個社會卻一面在對所有女性充滿暴力的情況下,一面又讓女人相信“男人是可以信賴的”;“不是每個男人都這樣”;“男人是善良美好的”;“你應該追求男人的美好”。
因此這也就造成不好看的女生必須要符合社會期待才能在社會順利生活,但是好看的女生卻因為在被社會善待的前提之下受到男人的欺騙和暴力,而這也近一步造成好看的女生認為只有自己的經驗才是真實,並且認為追求社會期待的醜女都“不懂事”的情況。但真要說整個父權社會是什麼情況,其實我們這種不好看的女生對於這個社會有更深刻的洞見,只是因為沒有人會在乎我們的看法,或者認為我們的看法只是生活不如意的牢騷,所以我們才會進入沉默螺旋。
我覺得今天我要為這個現象說些什麼?我必須要說,我們的社會依照資本主義下的父權制度,給女生分門別類,並且像管理牲畜一樣封死在一個房間裡,然後這個社會又將謊言當做希望,欺騙所有女生“只要妳這樣,你就能活得很快樂”,但其實女生無論是背對謊言還是朝著謊言走,至終也只是走進父權的生產線裡面,然後一個一個被剝削,一個一個被宰殺。就如同電影《沉默的羔羊》中女主角的童年經歷一樣,當她開啟柵欄時,沒有一隻羊逃走,於是每隻羊都在柵欄裡坐以待斃,每隻羊都在屠宰場裡等待犧牲。
說到底,女人無論是好看還是不好看,究竟跟屠宰場的羔羊有什麼差別呢?
我知道會有自稱女性主義者的人叫我“不要仇男”;“你仇男就沒資格自稱女權”,但我要說的是,今天無論我仇不仇男,這世界上的男人看待女人以及對待女人都是一樣的,男人眼中的女人只有一個,就是十八歲外貌姣好身材性感的女人而已,他們可以為了這些女人拜倒在巨乳之下,但是一旦崇拜完以後又把這些女人拉下神壇踐踏,然後再繼續崇拜其他更年輕更美好的肉體。
至於那些長相不佳的,胖的,對男人而言“這些算是女人嗎”;“你長成這樣怎麼不自己去死一死啊?”
是阿,其實男人看待女人究竟跟看待物品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因此身為女人我們是時候要讓自己的意識覺醒,我們不應該受限於父權社會餵養我們的觀念,也不應該只認為只有“成功”或至少“好看”女性的意見才是意見,我們是時候應該要梳理社會究竟如何對待我們,並期待我們在梳理因果的過程中,自己能成為自己的彌賽亞,才能讓自己的人生,得到真正的救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個人生活|逛街|消費|旅遊|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兩岸演藝圈出了一件醜聞,不過因為本篇的內容不是要批評某位台灣藝人嘛,所以我就一句話帶過這件事情。我想說的還是對於台灣性別圈--特別是自由派女權的看法。
最近因為適逢葉永鋕逝世20周年,所以很多性平媒體都報導他的故事以作紀念,並且在這些新聞中,再再強調性別教育的重要性,認為性別教育的缺乏,會製造更多的葉永誌,以及更多的悲劇。
今天在推特上,有人統計被校園霸凌以及被家暴的受害者有多少,有人發現小粉紅多半有被校園霸凌以及被家暴的經驗,所以他們得到一個結論是,小粉紅因為在家裡很失敗在外面也很失敗,所以他們把自己的不滿發洩在網路上對人施加恨意上,所以小粉紅自始至終都是妥妥的“魯蛇”,自己反共產黨才是真正的”溫拿“。
因為在首頁看到《女神自助餐》的書評,讓我想到我在之前的文章說到我會在林奕含忌日前後揭發一些所謂“性別的真相”,但是由於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陸陸續續揭發一些異性戀社會對於女性的不公平(只是可能是以胖女的身份揭發),所以我們談一個在女性議題上比較廣泛的問題。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常常提到我以前到現在都有被霸凌的經驗,而事實上我在國中也有遇過跟我一樣被霸凌的女生,她在國三即將畢業的時候問我要不要找她“結盟”,她一直找班上被霸凌的人,希望我們“反抗”的樣子,但是她之後覺得我這個人很討厭,被霸凌好像也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她罵我一頓以後,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在之前《【性別】我是後天無性戀,我為什麼對異性戀無法驕傲?》中我有提到我是如何從天生有性戀變成後天無性戀的,而在簡單介紹我的個人歷程中,我有提到我在20~28歲左右成為沒有浪漫傾向的自性戀,因此在這個大家對於無性戀這個大類別還是很陌生的時代,我用我的個人經歷談談所謂的“自性戀”是什麼。
最近兩岸演藝圈出了一件醜聞,不過因為本篇的內容不是要批評某位台灣藝人嘛,所以我就一句話帶過這件事情。我想說的還是對於台灣性別圈--特別是自由派女權的看法。
最近因為適逢葉永鋕逝世20周年,所以很多性平媒體都報導他的故事以作紀念,並且在這些新聞中,再再強調性別教育的重要性,認為性別教育的缺乏,會製造更多的葉永誌,以及更多的悲劇。
今天在推特上,有人統計被校園霸凌以及被家暴的受害者有多少,有人發現小粉紅多半有被校園霸凌以及被家暴的經驗,所以他們得到一個結論是,小粉紅因為在家裡很失敗在外面也很失敗,所以他們把自己的不滿發洩在網路上對人施加恨意上,所以小粉紅自始至終都是妥妥的“魯蛇”,自己反共產黨才是真正的”溫拿“。
因為在首頁看到《女神自助餐》的書評,讓我想到我在之前的文章說到我會在林奕含忌日前後揭發一些所謂“性別的真相”,但是由於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陸陸續續揭發一些異性戀社會對於女性的不公平(只是可能是以胖女的身份揭發),所以我們談一個在女性議題上比較廣泛的問題。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常常提到我以前到現在都有被霸凌的經驗,而事實上我在國中也有遇過跟我一樣被霸凌的女生,她在國三即將畢業的時候問我要不要找她“結盟”,她一直找班上被霸凌的人,希望我們“反抗”的樣子,但是她之後覺得我這個人很討厭,被霸凌好像也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她罵我一頓以後,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在之前《【性別】我是後天無性戀,我為什麼對異性戀無法驕傲?》中我有提到我是如何從天生有性戀變成後天無性戀的,而在簡單介紹我的個人歷程中,我有提到我在20~28歲左右成為沒有浪漫傾向的自性戀,因此在這個大家對於無性戀這個大類別還是很陌生的時代,我用我的個人經歷談談所謂的“自性戀”是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本文探討臺灣社會中的容貌焦慮,藉由林郁婷與黃秋生之間的奇妙聯繫,分析他們因外貌遭受的誤解與偏見。文章提到,外表的相似異同造成人際關係的困擾與挑戰,並強調真正的魅力來自誠懇的態度和有趣的靈魂,而非僅僅依賴外貌。討論了社會對於女性與男性在容貌上的不同標準,以及如何接納自我是克服焦慮的關鍵。
Thumbnail
面對小時候的家暴,長大後面對抹黑,有的人會崩潰懷疑自己,郁婷卻完美示範什麼是化阻力為助力,拿到了奧運金牌,為世界高舉善良,告訴世界善良也可以走出自己的人生。   這場比賽社群上的抹黑可謂是腥風血
  「人帥真好、人醜性騷擾」絕非事實。但另一方面,多數人的確或多或少會因為另一個人的外貌而容易有差別的相處印象。這並非意味著「一個行為是否為性騷擾」的判準由外貌所決定,只是就像我們通常有辦法容忍貓咪打破杯子,外貌好看的人,更容易得到好感罷了。
因為社群接觸愈來愈頻繁,在Thread、X(Twitter)...顯示男生在表達喜歡上的笨拙與不懂,就像是國小男生會故意捉弄喜歡的女同學。如果在學習成長時能有更多舞會的社交參與,想必大家會更懂得彼此的界線,慢慢能接受正常的搭訕增加一點浪漫情懷,而透過媒體社會的討論男女亦更能夠瞭解彼此的喜好差異。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現在想想,那個年紀的男生們,或許是沒有勇氣與喜歡的女生搭話吧。」Robin雲淡風輕地說。對於那些高中男同學來說,偷看與私下討論心儀的女性如同《那些年,他們一起追的女孩》的劇情般青春熱血,但當時的她卻不知道怎麼成為沈佳宜。因為在學會兩性相處前,她擁有的只是性別焦慮與自卑。這是她的性別創傷起點。
Thumbnail
身為女性,妳是否從小到大到大常被說:「妳這樣不像女生。」、「一個好女生,不會這樣做。」、「生為一個女生,妳不該.....(以下省略一萬字)。」似乎只要是女性就必須經歷這個過程,因此從小候我就蠻討厭「被當女生」這件事,只因為「我是女生」我就必須承擔諸多限制和枷鎖以及不合理的完美期待。
Thumbnail
「厭女」指的不是討厭女性,而是在父權結構下把女人視為客體,區分成好女人與壞女人的手段,使客體能夠容易被收編規訓以及掌控。然而「厭男」指的也並非厭惡特定性別,而是其背後的權力結構。
林蔚昀的三首詩作描繪女性生育後的境遇,闡述女性如何在父權文化中遭致「母職」期待的綑綁。〈責任制〉道出母職工時不由自己決定、不受法律保障,成為「母親」連薪水都沒有,而是一生的職責。〈自己的房間〉描繪女性在心靈、物理上皆因穿戴了「母親」身分,而幾乎失去「自我」的存在。〈恐怖片〉則控訴女性在
Thumbnail
最近我跟朋友聊天,他認為女生被父權社會蠹惑,對壞男人的崇拜是常態,卻忽略謹守本分的好男人。我告訴他這些壞男人背後的風險和問題,建議他應該專注於自己的優勢,而非執著於那些無賴之徒。最後,我們一同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本文探討臺灣社會中的容貌焦慮,藉由林郁婷與黃秋生之間的奇妙聯繫,分析他們因外貌遭受的誤解與偏見。文章提到,外表的相似異同造成人際關係的困擾與挑戰,並強調真正的魅力來自誠懇的態度和有趣的靈魂,而非僅僅依賴外貌。討論了社會對於女性與男性在容貌上的不同標準,以及如何接納自我是克服焦慮的關鍵。
Thumbnail
面對小時候的家暴,長大後面對抹黑,有的人會崩潰懷疑自己,郁婷卻完美示範什麼是化阻力為助力,拿到了奧運金牌,為世界高舉善良,告訴世界善良也可以走出自己的人生。   這場比賽社群上的抹黑可謂是腥風血
  「人帥真好、人醜性騷擾」絕非事實。但另一方面,多數人的確或多或少會因為另一個人的外貌而容易有差別的相處印象。這並非意味著「一個行為是否為性騷擾」的判準由外貌所決定,只是就像我們通常有辦法容忍貓咪打破杯子,外貌好看的人,更容易得到好感罷了。
因為社群接觸愈來愈頻繁,在Thread、X(Twitter)...顯示男生在表達喜歡上的笨拙與不懂,就像是國小男生會故意捉弄喜歡的女同學。如果在學習成長時能有更多舞會的社交參與,想必大家會更懂得彼此的界線,慢慢能接受正常的搭訕增加一點浪漫情懷,而透過媒體社會的討論男女亦更能夠瞭解彼此的喜好差異。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現在想想,那個年紀的男生們,或許是沒有勇氣與喜歡的女生搭話吧。」Robin雲淡風輕地說。對於那些高中男同學來說,偷看與私下討論心儀的女性如同《那些年,他們一起追的女孩》的劇情般青春熱血,但當時的她卻不知道怎麼成為沈佳宜。因為在學會兩性相處前,她擁有的只是性別焦慮與自卑。這是她的性別創傷起點。
Thumbnail
身為女性,妳是否從小到大到大常被說:「妳這樣不像女生。」、「一個好女生,不會這樣做。」、「生為一個女生,妳不該.....(以下省略一萬字)。」似乎只要是女性就必須經歷這個過程,因此從小候我就蠻討厭「被當女生」這件事,只因為「我是女生」我就必須承擔諸多限制和枷鎖以及不合理的完美期待。
Thumbnail
「厭女」指的不是討厭女性,而是在父權結構下把女人視為客體,區分成好女人與壞女人的手段,使客體能夠容易被收編規訓以及掌控。然而「厭男」指的也並非厭惡特定性別,而是其背後的權力結構。
林蔚昀的三首詩作描繪女性生育後的境遇,闡述女性如何在父權文化中遭致「母職」期待的綑綁。〈責任制〉道出母職工時不由自己決定、不受法律保障,成為「母親」連薪水都沒有,而是一生的職責。〈自己的房間〉描繪女性在心靈、物理上皆因穿戴了「母親」身分,而幾乎失去「自我」的存在。〈恐怖片〉則控訴女性在
Thumbnail
最近我跟朋友聊天,他認為女生被父權社會蠹惑,對壞男人的崇拜是常態,卻忽略謹守本分的好男人。我告訴他這些壞男人背後的風險和問題,建議他應該專注於自己的優勢,而非執著於那些無賴之徒。最後,我們一同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