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作是在徹底揭露自己的內心—《我和我追逐的垃圾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我和我追逐的垃圾車〉榮獲第十九屆台北文學獎首獎


作者謝子凡,都市裡的熱情冷眼人。曾居新竹上海杭州香港,長居台北。以經歷人世為途徑,拆解家鄉也寫向未知之城,回看傷口也思索當下。期許世界越來越溫柔。曾做廣告,曾寫策略,有時翻譯,現職文學創作,不變的是一直在寫。[資料來源]


為什麼看了這本書?


得獎就是肯定,但得獎就代表可以出書嗎?我覺得這是一個離很遠的事情,關於得獎跟出書的距離,大概就是你家到台北101的距離,你看的到它,看起來很近,但要走過去會要你的命。


為什麼他可以出書?這個作者是誰?有出過書嗎?有人知道他嗎?不知名的話會有人買他的書嗎?出版社該怎麼行銷這本書呢?


這是我對這本書首次的想法。


大概就是帶著這樣好奇的心態打開了這本書。


在看書的人越來越少,買書的人也越來越少的世代,出版社願意出版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As usual, 我會分享這本書裡面讓我有感的片段,至於值不值得去看這本書,你可以看完這篇文章再去作決定囉!


BTW,我看的是電子書,所以以下摘文的頁數是手機板電子書的頁數。

raw-image

〈我和我追逐的垃圾車〉

當時我最大的煩惱便是如何處理這些公司和公寓裡的垃圾,直到父親因意外驟然離世。
這意外鋒利無比,把心戳了一個破口,有什麼又黏又黑的東西一直從心的裡面湧出,而我無法消化,如同那些無法丟棄的垃圾袋般高高堆積。我的腦中被嵌入一部損壞的放映機,循環不停的佛經、白色的百合、黃色的往生被......處理後事的情節每天都在腦中反覆播放。
從睡夢中到醒來這段時間,仿佛整個人被巨大的塑膠袋籠罩,拳打腳踢也掙脫不開。好不容易醒來的那一瞬間,總是發現自己臉上都是淚,約莫是在夢裡不停的哭著吧。
死亡這件事情把我和其他人硬生生地切開。他們張嘴說話,猶如魚缸裡的金魚,厚唇一張一闔,只是吐出一串氣泡,我聽不見。他們跟身旁的人聊天時,我瞬間被吸入蟲洞,彈跳至千萬光年以外的星系。P27-28
我寄出辭呈幾分鐘後,齊先生急忙跑來我的座位旁。
「怎麼了,因為叫你倒垃圾嗎?還是不想遛狗?」
「是因為所有的垃圾事。」當然,我沒這麼說。
真正說出口的是:「爸爸過世了,我想休息一陣子。」這下連平時舌燦蓮花、能想出各種藉口拖延廠商付款的齊先生也詞窮,點點頭擺擺手算是同意了。P31


這個作者的寫法是有點孰悉的,尤其是「把心戳了一個破口,有什麼又黏又黑的東西一直從心的裡面湧出」這段,真的有種莫名的熟悉感,可能是某個日本作家吧,「又黏又黑的東西的東西從心裡面湧出」是非常有畫面感的,還有,不舒服的感覺。


作者很擅長比喻。


我認為寫作的人,都要擅長比喻,這樣才能讓讀者更感同身受,更好理解。


作者在文中提及離職的原因,還有在工作及生活上失衡的狀態,而父親的去世則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當作者闡述自己加班工作的生活讓我很有感,曾經我也在某個「今天上班,明天下班」的996產業燃燒著自己新鮮的肝,你可以想像當你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下班、洗澡睡覺、上班、下班這樣的循環,假日就是一覺到天黑,兩天過了就繼續週一至週五的輪迴。做不完的工作、開不完的會議、很難達到的成效、被追趕的deadline,你只想衝出辦公室,離開一切的喧嘩,只想要到很遠的地方好好呼吸。


離職的時候,各種協商、勸說,你內心跟作者想的一樣「是因為所有的垃圾事。」但你說出口的只是部分的事實。秉持著雞排妹說的「不說謊但只說部分事實」的原則,好聚好散。


而關於垃圾車,我不是一個會追趕垃圾車的人,我是一個會等垃圾車的人。追趕垃圾車的畫面跟追趕公車很像,我不擅長追趕,不喜歡匆忙,我寧願等待。


許多社區大樓都設有垃圾桶及資源回收區,所以很多人都是不用配合垃圾車的時間倒垃圾的。原本我也是,但近期搬家後,就得過著等垃圾車的生活,對我來說很新鮮,即使生活在台北,倒垃圾的時間還是可以看到左右鄰居在話家常聊天的畫面,你以為失去的溫度,其實只是在你看不見的地方;你以為的冷漠,也只是單方面看到片段。


最後,我也跟作者一樣,過著依照垃圾車時間倒垃圾的人,把垃圾以一個完美的拋物線丟進垃圾車內時,彷彿投出了三好球一樣,內心雀躍想跳起來跟鄰居high five。對我而言等垃圾車的好處在於你會減少垃圾的產生,因為不想要丟垃圾而減少購買許多有大量包裝的物品或是就是直接不要買。就有點像是《機智醫生生活》裡的婦產科醫生一樣,他說他不是有潔癖愛整理,而是因為不想整理所以乾脆不要買。


我已經漸漸適應等待垃圾車的日子,也漸漸讓自己活得比較像人。

〈煎熬〉

「你永遠不會好起來,只能一天天的過。這會是你每天醒來想到的第一件事,直到有一天,它變成你醒來後想到的第二件事。」我默默記下這個從每劇裡看來的哲理,一天天數日子。P32
這些年來,老闆的樣貌已有些模糊,但我一直記得總是束著低馬尾的老闆娘,那天望向遠方的神情。母親的過世或許給了她決心,於是將自己從早餐店裡那幾方困著她的地磚上解脫了。
免得在那煎台前,煎著火腿蛋,熬著心。P43

〈與你的相對位置〉

媽媽總說我們坐落在光譜的兩端。我一根腸子通到底,你心思曲曲折折。我太快把心掏出來,而你把它層層疊疊保護周到。P61



raw-image


〈在一間溫柔的咖啡店〉

卡夫卡不是說了嗎:「寫作是在徹底揭露自己的內心......這正是寫作必須獨處的原因。」在咖啡店寫作,對我來說簡直就在眾人之前裸體一般。P105
他要放手了。
但我沒有受傷的感覺。因為他沒有不顧慮我的感覺重摔在地。他把我的心意放回我的手上,輕輕的還給我。
「是喜歡的,」他說,「所以必須保持距離。」眼神沒有閃躲。
那是我聽過,最溫柔的謊言。P111


卡夫卡這個世界著名的文學家,我真的不熟,只在高中時看過他的《變形記》而且還沒看懂,完全不懂他為何這麼有名。但作者擷取卡夫卡的這段話,我真的十分認可,也讓我重新思考關於寫作這件事情。


從我這般初階的寫作中可以發現,我就是寫出我的感受、想法、觀點,相較於許多寫作者,我是非常沒有創造力的,尤其在聽過劉揚銘的演講之後,更是點醒我,是阿,寫小說這種要創作出一個完整故事的寫作對我而言真的太難了,我覺得我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像三浦紫苑一樣寫出這般有溫度跟熱血的小說,所以我還是先多練習寫出我的想法,如同呱吉在直播中提及Youtuber這些創作者一樣,在剛開始的創作過程就是不斷的把自己的經歷分享給大家,自身的經歷即創作的材料,如果你不增加自己的歷練,則材料終將耗盡。


以前我寫作時,很取巧的喜歡避開自身經驗,即使跟自己的過去某件事情很像或很相關很有感覺,我可能都寧願避開不寫,因為我沒有打算把自己剖開讓別人透過我的經歷來認識我知道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但是,寫久了,你就會知道這不是一條可以躲避的路,不管有再多的十字路口或是岔路,你始終會繞回這條路上,把自己剖開是寫作的必經之路。


而我,也還是適應調整中。


或許,哪天我也可以像《少年的你》的小北一樣,最終生活在陽光下。

〈為痛立像〉


凌晨四點,我喜歡這個時段,週五跨進週六,夢與現實的模糊邊界,痛和不痛有機會交替的地帶。P143
香甜的女孩氣味,用以掩飾心理的腐臭之處。
碎了喔,我在自己胸腔裡反覆確認過了。血肉模糊的碎片滲進底層的黑土,土又往內塌陷下去,成為一個空洞。空洞,所以裡面應該是空的,應該感覺不到疼痛,不是嗎?已經被截除的肢體卻彷彿還在那裏一般,感受著不存在的劇痛。是身體在悼念已經失去的部分,哀哀矜矜。P144
我受傷了。但無形的傷口無法當作呈堂證供,無法言傳。導致我不斷繞著那個痛苦的核,反覆打量、思索、想盡辦法動用所有的感官去感知,用各種媒材去描寫、描繪、重塑。在這過程之中,一次次把自己丟入現場,把心一次次擲入烈焰,任痛苦的回憶一次又一次鞭笞裸露的身體。感覺更痛一點、更深刻一點,才有辦法將它定型,轉身展示給他人觀看,並期望他人得以感知。P146
raw-image


差別,都是凌晨四點,但是是加班到四點還是唱歌到四點回家的路上風景,還有心情,竟然有這麼大的差別。


這是我在19年離職後幾個月內的一個深刻感觸。


我已經忘記那天是跟朋友吃消夜到三點還是唱歌到三點了,因為聚會的地點離我家不遠,凌晨三點多,我騎著ubike回家,風很涼爽,城市很安靜,行人很少,車也不多,即使是這個時間,我的身體感到疲憊想睡,但是心情很好很輕盈,那個時候,我想起了以往加班到凌晨的日子,即使是搭著便利快速的計程車,我在車上厭世的程度超過200%,心及精神上的疲憊超過於身體的疲憊,無暇看窗外的風景,滑著手機隨機的po了一篇加班厭世文,想了一下明天,喔,是今天上班後要開哪些會、寄多少信、多少con-call,還有還沒寫完自己也不滿意的提案。


都是凌晨三點回家,心境上的差別,讓我著實覺得離職真的是一件對的事情。


作者最後一段要證明自己受傷這件事情,讓我想起了「完美受害者」。身為一個被性侵者,你必須是一個完美的受害者,你不能有一點的汙點,否則就多了一個你合理被性侵的理由。


以下摘自豆友-改名叫青豆吧
我:你覺得女性穿著暴露走夜路被強姦是誰的錯。
冬瓜:強姦犯的錯。
我:可是有人說是女生的錯,她穿那麼少又走夜路,就是活該阿。
冬瓜:他怎麼不說他長那麼醜,我揍他,他也活該呢!搞笑!


我想表達的「完美受害者」就是這個概念,如同女人迷文章的引言:


藏在無數個性侵事件背後的真相:我們問了太多「受害者為何無法避免自己被強暴」,卻看不到這些對受害者的歸責是如何地彼此矛盾。「完美受害人」並不存在,存在的,是一顆顆真實受傷的心靈。


證明自己是完美的受害人這件事情真的ridiculous。即使我現在這樣思考,但我還是很常在日常生活中想了解受害者被傷害的合理化原因,這件事情我在《82年生的金智英》的影評中有提及,這是因為「公正世界理論」,認知失調的原因,唯有罵你活該,我才安心。我覺得這是不正確的,不應該這樣思考,沒有人應該被傷害,也沒有人有權利傷害別人。


在你教育女性應該懂得保護自己、不要穿太暴露、不要走夜路的同時,為何你不去教育男性應該懂得尊重女性、不應該傷害女性、不應該利用自己傷害女性來展示自己有權力傷害女性。


後記。


閱讀,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刺激思考,而且每個人有自己的觀點。


你看,明明跟文章毫不相關,但是文中的其中幾段話,就會讓你延伸思考許多事情,明明在講凌晨四點,讓我想起過往的經歷;明明在講受傷,讓我思考到完美受害者。


我不期待自己有朝一日能夠出書,但我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夠被青睞、被發表。


梅雨季節來了,台北依舊溼答答,寫作這件事情,還是得持續下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正田心
44會員
85內容數
印地安人有句話說:「不要害怕你會變成什麼樣的人。」然而我們通常害怕,怕得要死。我們不斷用種種聖賢的恐嚇來規範自己和下一代,不要隨心所欲,變成自己和這個社會都無法想像的人。《月亮與六便士》毛姆
不正田心的其他內容
2024/11/07
《擁抱,或是飯上撒點鹽》是一部探討家庭、自由與個人成長的小說。透過三位關鍵人物的生命歷程,作者江國香織體現了多樣的價值觀與情感關係,呈現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深刻聯繫與獨特的生命軌跡。小說中非線性的敘事手法增添了趣味性,讓讀者在交錯的時間中,重構一幅豐富的家庭畫面,並引發對愛與自由的深刻思考。
Thumbnail
2024/11/07
《擁抱,或是飯上撒點鹽》是一部探討家庭、自由與個人成長的小說。透過三位關鍵人物的生命歷程,作者江國香織體現了多樣的價值觀與情感關係,呈現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深刻聯繫與獨特的生命軌跡。小說中非線性的敘事手法增添了趣味性,讓讀者在交錯的時間中,重構一幅豐富的家庭畫面,並引發對愛與自由的深刻思考。
Thumbnail
2021/07/19
不只講「斜槓」,而是一個人生觀、生活觀、工作觀的三觀衝擊!即使你不打算斜槓,只要對生活或工作有點迷惘,都值得一看!
Thumbnail
2021/07/19
不只講「斜槓」,而是一個人生觀、生活觀、工作觀的三觀衝擊!即使你不打算斜槓,只要對生活或工作有點迷惘,都值得一看!
Thumbnail
2020/08/18
我們所有人不是正在成為孤兒,就是已經成了孤兒。就算哭泣也不能改變什麼,但一起流淚的話或許能夠不那麼難堪,或許能夠成為彼此的一點力量。
Thumbnail
2020/08/18
我們所有人不是正在成為孤兒,就是已經成了孤兒。就算哭泣也不能改變什麼,但一起流淚的話或許能夠不那麼難堪,或許能夠成為彼此的一點力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樣的書寫真能解憂,從自己的故事寫起,文字成了知己。──〈作者序〉 在那篇敘事書寫中,我再次看見父親和自己,那仿佛是另一種重逢。──〈作者序〉 有時候,我們只是希望被了解。透過書寫,可以看清楚自己的內心世界,讓你被自己了解。──〈作者序〉 前幾次搬家,只是一次又一次搬著家當,對著房東仰望;後兩次搬家
Thumbnail
這樣的書寫真能解憂,從自己的故事寫起,文字成了知己。──〈作者序〉 在那篇敘事書寫中,我再次看見父親和自己,那仿佛是另一種重逢。──〈作者序〉 有時候,我們只是希望被了解。透過書寫,可以看清楚自己的內心世界,讓你被自己了解。──〈作者序〉 前幾次搬家,只是一次又一次搬著家當,對著房東仰望;後兩次搬家
Thumbnail
雖然腦袋已如同水分蒸發的糨糊,還是希望可以寫點什麼紀錄一下此刻的自己。
Thumbnail
雖然腦袋已如同水分蒸發的糨糊,還是希望可以寫點什麼紀錄一下此刻的自己。
Thumbnail
我完全沒時間助跑,直接使盡我畢生的洪荒之力, 拎著兩大包『非倒不可,不倒發臭』的垃圾, 一路朝垃圾車狂奔,耳邊的風不停呼嘯, 可惡的垃圾車『頭也不回』的一直往前開~
Thumbnail
我完全沒時間助跑,直接使盡我畢生的洪荒之力, 拎著兩大包『非倒不可,不倒發臭』的垃圾, 一路朝垃圾車狂奔,耳邊的風不停呼嘯, 可惡的垃圾車『頭也不回』的一直往前開~
Thumbnail
#嗑書系列3:「比句點更悲傷」  利用兩天的時間,快速的將本書閱讀完畢,「比句點更悲傷」,講得是從事殯儀館接體員的作者,在每日處理公務(接體)之中的各種故事,搭配他上一份長照員的工作,讓他雖然才三十初頭,卻已經看見更多人生百態,特別是人生「尾聲」的故事,作者的工作環境,使他看事情的角度更廣和全
Thumbnail
#嗑書系列3:「比句點更悲傷」  利用兩天的時間,快速的將本書閱讀完畢,「比句點更悲傷」,講得是從事殯儀館接體員的作者,在每日處理公務(接體)之中的各種故事,搭配他上一份長照員的工作,讓他雖然才三十初頭,卻已經看見更多人生百態,特別是人生「尾聲」的故事,作者的工作環境,使他看事情的角度更廣和全
Thumbnail
已經忘了當初為什麼會對這本書名有印象,或許是某個有追蹤的帳號分享過吧!再次遇到它是在一間公館的二手書店,陰雨綿綿的那晚,推開老舊的木門,走進略顯雜亂、一排排的書架間,微微潮濕的空氣與溫暖,不捨離去,眼睛掃過成千上萬本書...
Thumbnail
已經忘了當初為什麼會對這本書名有印象,或許是某個有追蹤的帳號分享過吧!再次遇到它是在一間公館的二手書店,陰雨綿綿的那晚,推開老舊的木門,走進略顯雜亂、一排排的書架間,微微潮濕的空氣與溫暖,不捨離去,眼睛掃過成千上萬本書...
Thumbnail
「你永遠不會好起來,只能一天天的過。這會是你每天醒來想到的第一件事,直到有一天,它變成你醒來後想到的第二件事。」我默默記下這個從每劇裡看來的哲理,一天天數日子。
Thumbnail
「你永遠不會好起來,只能一天天的過。這會是你每天醒來想到的第一件事,直到有一天,它變成你醒來後想到的第二件事。」我默默記下這個從每劇裡看來的哲理,一天天數日子。
Thumbnail
作者簡介 《我與我追逐的垃圾車》一書由謝子凡所著。謝子凡是台灣新生代作家之一,約莫在 2015 年開始於文壇展露頭角,曾得過國內外若干廣告獎,並有數篇散文於國內榮獲佳績。如「住院」獲得時報文學獎散文評審獎、「我與我追逐的垃圾車」獲得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以及「犬之女俠」獲得後生文學獎佳作等等。 書籍簡
Thumbnail
作者簡介 《我與我追逐的垃圾車》一書由謝子凡所著。謝子凡是台灣新生代作家之一,約莫在 2015 年開始於文壇展露頭角,曾得過國內外若干廣告獎,並有數篇散文於國內榮獲佳績。如「住院」獲得時報文學獎散文評審獎、「我與我追逐的垃圾車」獲得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以及「犬之女俠」獲得後生文學獎佳作等等。 書籍簡
Thumbnail
「丟垃圾」這件事一直困擾我許多年,直到我再也忍受不住下定決心克服它,才解決這一有苦難言的宿疾,不過因為我對垃圾的敏感也讓我在這一波經濟不景氣的倒閉風中避免踩到地雷幸運地逃過一劫。 把驕車當垃圾車 十幾年前,一般人找工作總是往大都會擠,畢竟那裡工作機會比較多。而我畢業後卻因緣際會的從大都市來
Thumbnail
「丟垃圾」這件事一直困擾我許多年,直到我再也忍受不住下定決心克服它,才解決這一有苦難言的宿疾,不過因為我對垃圾的敏感也讓我在這一波經濟不景氣的倒閉風中避免踩到地雷幸運地逃過一劫。 把驕車當垃圾車 十幾年前,一般人找工作總是往大都會擠,畢竟那裡工作機會比較多。而我畢業後卻因緣際會的從大都市來
Thumbnail
你不適合再唸那句旁白了 / 在第九號撞球問世以前 / 你都不適合迎風朗誦那句太誠懇的旁白了 / 可是我們真的不能用恨抵抗愛呢其實 / 畢竟愛的反面 / 就不是恨 / 它們甚至經常互通有無
Thumbnail
你不適合再唸那句旁白了 / 在第九號撞球問世以前 / 你都不適合迎風朗誦那句太誠懇的旁白了 / 可是我們真的不能用恨抵抗愛呢其實 / 畢竟愛的反面 / 就不是恨 / 它們甚至經常互通有無
Thumbnail
我沒有要見任何人我只是來到這裡睡覺。覺如果在九點前睡完就沒差但睡到下午就必須莊嚴,睡到晚上更是要求配上肅穆的儀式音樂。至於黃昏和正午都是慌張的。所幸我一臉極端地下床。
Thumbnail
我沒有要見任何人我只是來到這裡睡覺。覺如果在九點前睡完就沒差但睡到下午就必須莊嚴,睡到晚上更是要求配上肅穆的儀式音樂。至於黃昏和正午都是慌張的。所幸我一臉極端地下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