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darin 與「官話;多人用的話;民人的話;媒體言文;中介話;國語;官吏之人」等橋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完整標題:Mandarin 與「官話」或「多人用的話」或「民人的話」或「媒體的言文」或「中介話」或「中介言文」或「國言」或「國語」(即意通「中文」、「國家語言」或「普通話」) 或「官吏之人」等的轉換密碼



raw-image

1. mandarin = m.a.n.d.a.rin = 3.1.ㄇ.點.言.丫一ㄇ = 31.冖.丶.言.丫口 = B.冖丶.言.舌 = 㠯.宀.言舌 = 㠯宀.話 = 官.話 = 官話,一般多用於指稱 China (秦地;篆地;持兖地;清地) 地區的官方、官職人員或公務人員之類所使用的官方語言,又延伸到後世中文所謂的「國語」或「普通話」。其中「丫口」上下組合即漢字「舌」的甲骨文字形之一。此處字首 man 或也代表 management [管理名詞;管理門處,類似「管理部門」之意;管經模式 (經管模式);管為於經營名詞;管的為行名詞;營業模式;營運門處;營經名詞 (經營名詞);營經管理門處] 之意。

2. mandarin = m.a.n.n.d.arin 省一個 n = 多.輔助發音.人.用.的.話 = 多人用的話,類似「普通話」之意,也類似 Latin (人的通言、大通之言 / 拉丁言) 之意,但 Latin 通常是意指西方文化中的古老語言之一,即中文多譯稱漢字「拉丁語」的語言。其中 m 轉約 45 度約略象徵漢字「多」,arin 則如同前述轉換漢字「話」。

3. mandarin = man.d.arin = 民人.的.話 = 民人的話,意思類似上述「多人用的話」。也就是說一種語言要成爲「官話」的話,其中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多數人普遍都會使用這種語言來說話,亦即使用這種語言來作爲溝通訊息的媒介或中介工具。

4. mandarin = m.a.n.d.a.rin = 某.和.女.體.的.言.二i聯 = 某和女.體.的.言.ii聯 = 媒.體.的.言.丶丨乂聯 = 媒體的言.丶一乂聯 = 媒體的言.亠乂 = 媒體的言.文 = 媒體的言文,通常是指官方的公文、佈告、新聞等媒體使用的語文,所以又意通「官媒語文」。

5. mandarin = m.a.n.da.arin 省一個 a = middle.和.人.對1.話 = 間中.和.人.11.話 = 中.和.人.丨丨.話 = 中.和.人丨丨.話 = 中.和.介.話 = 中和介.話 = 中介.話 = 中介話,類似上述「媒體的言文」之意。

6. mandarin = m.a.n.da.a.rin 省一個 a = middle.和.人.對1.言.文 = 間中.和.人.11.言.文 = 中.和.人.丨丨.言.文 = 中.和.人丨丨.言文 = 中.和.介.言文 = 中和介.言文 = 中介.言文 = 中介言文,類似前述「媒體的言文」及上述「中介話」之意,亦即意通「中文」。ㄧ般將「中文」與 Chinese 互譯是不太正確的,因爲 Chinese 從其 Chin 之發音吻合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對於「篆」字的發音記載「持兖切」來看,Chinese 一字的意義其實應該比較接近古代秦帝國制定的「篆文」。其中 rin 同「橋接式4」的 rin 轉換漢字「文」。

7. mandarin = ㄇㄧ聯兜一戈round言 = 口兜一戈〇言 = 或囗言 = 國言,意通「國語」。此外,若其中 i 通過大寫 I (有第一人稱「我」的意思) 而轉注漢字「吾」(漢字中的另一個第一人稱之稱呼) 則字尾 in 或可通過「i聯 = ii = I言 = 吾言 = 語」轉換漢字「語」,也就是 mandarin 也可以轉換漢字「國語」二字。

8. mandarin = m.a.n.d.a.r.i.n = 3.1.ㄇ.點.輔助發音.吏.之.人 = 31.冖.丶. 吏之人= B.冖丶.吏之人 = 㠯.宀.吏之人 = 㠯宀.吏之人 = 官.吏之人 = 官吏之人,一般多用於指稱 China (秦地;篆地;持兖地;清地) 地區的官方、官職人員或公務人員之類,也是西方人對滿清官員的古稱,意通「官吏」、「官員」。


P.S.1.


Portuguese:mandarim -- 官吏之人官方的人官方的

Portuguese:mandar -- 命令揮指 (意通「指揮」)。

old Dutch:mandorijn -- 官務吏之人官務吏職人

Malay:mantri -- 官吏

Hindi:mantri -- 官吏,有「告勸人」、「謀議人」或「管理人」之意。

Sanskrit:mantri -- 官吏,意通 mantrin-,有 advisor (規定為行員人;規勸人;告忠人;顧問於事務員人) 之意。

Sanskrit:mantra -- 官吏官員,意通 English 之 counsel (告勸人;商議人;管理人;公事員人)。

PIE:*men- -- 想思,意通 English 之 think (思考;想)。或與漢字「悶」的本意之一相關,例如「納悶」即可能有「納入想思」或「遁入思慮的狀態中」之類。

P.S.2. 幾個易與 Mandarin (官話、多人用的話、民人的話、媒體的言文、中介話、中介言文、中文、國言、國語,即意通「國家語言」或「普通話」) 混淆的語言名詞之辨正:


Chinese:篆之字 (篆文);篆之說言 ;秦之說言。《說文解字》「篆,引書也。从竹彖聲。持兖切。」,其中「持兖切」可能拼音爲「chí-yiǎn 切」,以反切式發音即可能是 chiǎn,與現代 China ㄧ字的發音之第一音節 Chi 之發音 chiǎi 極爲相近。換句話說,Chinese ㄧ字本來可能就是「篆之說言」或「篆之字」即「篆文」之意,也是「秦之說言」之意 (P.S.漢字文化之古代周朝之秦王國即後來的秦帝國所發展出來的語文即稱爲「篆文」,尤其是指「小篆」字體,「大篆」字體早期又稱「籀文」)。此外,Chinese 一字也可能本有「篆言之族」、「篆人之族」、「篆言地之」或「秦之族」、「秦之子」、「秦之人士」、「秦之說言」、「秦地之」、「秦人之」之類的含意,而 China 一字自然就有「篆言地」、「篆人地」、「篆地」或「秦地」的本意,後世的大清帝國 (Ta Ching Ti Kuo / Tai Ching Ti Kuo) 可能因爲國家或國號之名稱「清」的發音相近之故,又延續為「清之地」或「清邑之地」或「清之說言」的意思來使用。Chinese 在現代常與 Mandarin (中介言文、中文) 及「華文」、「漢字」互相混淆,而現代簡體式中文漢語拼音逕自將 Ching (清) 改拼爲 Qing (還是「清」的意思),又使這樣的混淆變得更加地混淆。

Hanese:漢之字、漢之說言。即意通「漢字」、「漢語」。

Kanji:漢日字,即「日本漢字」。

中文:譯音爲 ZhongwénDióngbuénTiong-bûnDung-vun 等,正確來講應是意通 Mandarin 而非 Chinese,而 Mandarin 又意通「官話」及「中介言文」等。

華文:譯音爲 HuáwénHuábuénHuâbûnFavun 等,也可以譯音爲 HwawenHwuawuenHwabunHwuabuen。此外,「華文」也可能有「外圍語文」之意,若取象「花在植物外圍」的意像而言,其語文含概的範圍也可能較廣泛,除了 Mandarin (中文) 和 Chinese (篆文) 又可能包含許多外文、方言、胡文、番文、foreign languages 等,有時常會與「漢字」、「中文」及 Chinese 互相混淆。

滿文、滿州語:Manchurian (滿族人之言;滿州人之言),此字與 Mandarin 一字關係不大,但是因爲清代滿清族人入主 China (持兖地) 之「中國」(京師、朝廷、中央政府、首府、首都、capital、central government、government) 主政,所以後世又可能易與 Mandarin (官話;中介言文;中文;......) ㄧ字產生混淆。

Taiwanese:台灣之說言,狹義而言多指 Taiminese (台閩之說言),但是廣義而言則應該是包含了台灣島上所有長期存在的在地語言,例如:官方語言 (Mandarin,即「國語」、「中文」之類)、台灣國語 (Taiwanese Mandarin -- 台灣之中介言文、台灣之中文、台灣之官話、......)、Chinese (篆之說言;秦之說言;清之說言)、華語、台閩語、客家話 (Hakkava)、原住民語言 (Aboriginal languages 或 Indegious dialects 或 Original Habitants’s languages) 等。本文所謂的「長期存在」,按照漢字以三爲多的造字邏輯及「期」字中有「月」的字素來看,應是存在三個月以上的期間就算是長期存在,巧合的是漢字「長」的上部也包含符號「三」。

P.S.3. mandarin 另有「柑橘」之意,可能通過「mandarin = mand.arin = 木一ㄇ點.orange = 木一ㄩ、.橘 = 木一ㄩㄧ.橘 = 木甘.橘 = 柑.橘 = 柑橘」之橋接轉換漢字「柑橘」,另一種與此義相似且避免撞字的寫法是 mandarine (柑橘果,其中字尾 rine 同時通過「rine = 木with聯E = 木與EE = 木與田 = 果」轉換漢字「果」) 。所以爲了避免混淆,筆者通常將表示官話、中文、國語之類的 mandarin 寫為字首大寫的形式即 Mandarin。

 【附圖:mandarin 一字也用來指稱「柑橘」,或是另用 mandarine 一字表示「柑橘果」,此時與「官話」、「多人用的話」、「民人的話」、「媒體的言文」、「中介話」、「中介言文」、「國言」、「國語」(即意通「中文」、「國家語言」或「普通話」) 或「官吏之人」的意思完全無關。 / 圖片採自 Unsplash】

【附圖:mandarin 一字也用來指稱「柑橘」,或是另用 mandarine 一字表示「柑橘果」,此時與「官話」、「多人用的話」、「民人的話」、「媒體的言文」、「中介話」、「中介言文」、「國言」、「國語」(即意通「中文」、「國家語言」或「普通話」) 或「官吏之人」的意思完全無關。 / 圖片採自 Unsplash】

P.S.4. 前述拼音字母與漢字的橋接轉換程序中,有些是通過字母約略形聲單一漢字的起音之關聯、有些是通過字母大寫或小寫及可能的旋轉鏡射之轉換所產生的象徵或象形之化約關係、有些是通過形聲漢字連接詞的跨接連結之含意以組合出單一的漢字或某個漢字詞彙、有些又通過字母代表某一拼音文字的單字再加上會意組合爲漢字詞之多層次式的轉換工法。



後記:「中文」和「國語」有什麼不同?


「中文」是 Mandarin、中介言文、官話,不是 Chinese,也不ㄧ定是漢語,各地族群或國家應該都有各自的中文。

「國語」按漢字古書《國語》來說,就是各國或各個 state 的語言,古代沒有所謂「中國話」這種東西,就連當時的周王朝也只敢稱中央朝廷所在的周地語言為「周語」。因爲「中國」ㄧ詞的古典定義是「京師」、「天子位」、「天子都」、「朝廷」之類,或是也有「國內」之意,不是國家的名稱,也不是地理名稱,而朝廷本身可能具備多種地方語言的翻譯和溝通能力。

秦代用的是秦語,也就是「篆言」,「篆言」(其中「篆」發音「持兖切」即可能接近發音 chiǎn) 應是最早的 Chinese,但也不稱「中國話」。

滿洲人入主 China,也只敢說是 Manchurian (滿洲語),不是「中國話」或「國語」。

台灣的國語比較清楚的講法應該是「台灣國語」,或是以 Mandarin 的概念來講就是「台灣官話」或「台灣多人用的話」(台灣普通話、台灣普及話、台灣普遍通語之言) 或「台灣民人的話」或「台灣媒體的言文」(台灣官媒言文) 或「台灣中介話」或「台灣中介言文」(台灣中文) 或「台灣國言」或「台灣國語」或「台灣國家語言」之類。

也就是用「地名 + 國語 or 中文」來表達某地的官方語言或中介語言是比較不會搞錯搞亂的講法。

不過今台灣政府已將台閩語、客家話、原住民語言都納入「國家語言」,也就是「台灣國語」的含概範圍已不是過去那麼狹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羅聖爾的沙龍 / LS. Salon / LSSL
76會員
1.3K內容數
LS. Salon / Rooms: 1.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Subtle Space of Texts 2.夢的原理 The Elements of Dream 3.易的故事 The Story of I.E. 4.橋接文字 Bridge Words 5.一籮筐詩詞 ALOPAL 6.爾爾藝廊 22Gallery
2025/04/27
漢字「圖書館」的「館」字內含漢文「食」,但是在一般圖書館中是不能一邊看書同時一邊飲食的,可見此處的「食」可能是指「精神食糧」之意。……
Thumbnail
2025/04/27
漢字「圖書館」的「館」字內含漢文「食」,但是在一般圖書館中是不能一邊看書同時一邊飲食的,可見此處的「食」可能是指「精神食糧」之意。……
Thumbnail
2025/04/18
完整標題:libra 與「秤;天平;天秤;量秤;量拜;量衡;天拜;天平量衡;天秤量衡;兩邊量衡;兩方量衡;衡;衡平;辟;磅;鎊」等的橋接
Thumbnail
2025/04/18
完整標題:libra 與「秤;天平;天秤;量秤;量拜;量衡;天拜;天平量衡;天秤量衡;兩邊量衡;兩方量衡;衡;衡平;辟;磅;鎊」等的橋接
Thumbnail
2025/04/09
據說古漢字「禪」本來是指「帝王祭天之禮」或 yield (揖讓;禮讓;禪讓) 之意,所以可能為了避免搞混,English 就用 Zen 來表達另一個和 Buddhism (悟道) 比較相關的「禪」,而這個「禪」(Zen) 其實源自 Sanskrit 的 dhyāna 及 Bali 的 jhāna。
Thumbnail
2025/04/09
據說古漢字「禪」本來是指「帝王祭天之禮」或 yield (揖讓;禮讓;禪讓) 之意,所以可能為了避免搞混,English 就用 Zen 來表達另一個和 Buddhism (悟道) 比較相關的「禪」,而這個「禪」(Zen) 其實源自 Sanskrit 的 dhyāna 及 Bali 的 jhāna。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閩南語的「自己」叫做「ka-ki7」,我的語感是「ka-ti7」,是音素向前異化的例子!有人認為這個「家」字為記音字!以語言底層最基本的人稱代名詞,不能搞定,據以為閩南語並非漢語的分支,是揉合南蠻土著方言的混合體,或者,更甚者漢語為其附體!這個實在是倒果為因!語言的演進與四方異族語彙發生交流,融合,
Thumbnail
閩南語的「自己」叫做「ka-ki7」,我的語感是「ka-ti7」,是音素向前異化的例子!有人認為這個「家」字為記音字!以語言底層最基本的人稱代名詞,不能搞定,據以為閩南語並非漢語的分支,是揉合南蠻土著方言的混合體,或者,更甚者漢語為其附體!這個實在是倒果為因!語言的演進與四方異族語彙發生交流,融合,
Thumbnail
無義中在ppt/TW Language 看到這個影片,找到目前台灣很少人談論的馬祖閩東話,難能可貴的還是自創的閩東歌曲! 仔細對照其中的閩東獨特的語音字,來對比閩南字的異同與淵源! 【依】ㄧ,i。 是詞頭性的「詞綴」之一。 用在親屬名稱之前表示面稱。例:「依爹,來食飯來。」(爸爸,來吃飯。)
Thumbnail
無義中在ppt/TW Language 看到這個影片,找到目前台灣很少人談論的馬祖閩東話,難能可貴的還是自創的閩東歌曲! 仔細對照其中的閩東獨特的語音字,來對比閩南字的異同與淵源! 【依】ㄧ,i。 是詞頭性的「詞綴」之一。 用在親屬名稱之前表示面稱。例:「依爹,來食飯來。」(爸爸,來吃飯。)
Thumbnail
漢字討論: 訓讀字【在】讀ti7, 教育部字典採用【佇】。 【ping5】, 教育部字典採用方言用字「爿」。這裡採用【旁】,切音pong5, 台日典紀錄方音差:pân(漳)/pṳ̂iⁿ(泉)/pâiⁿ(同)/pîn(同),採用【邊】pian 字。以,語音三要素,聲母,韻母,音調,三
Thumbnail
漢字討論: 訓讀字【在】讀ti7, 教育部字典採用【佇】。 【ping5】, 教育部字典採用方言用字「爿」。這裡採用【旁】,切音pong5, 台日典紀錄方音差:pân(漳)/pṳ̂iⁿ(泉)/pâiⁿ(同)/pîn(同),採用【邊】pian 字。以,語音三要素,聲母,韻母,音調,三
Thumbnail
台語傳統採用羅馬拼音,一種文獻資料較多的《教會羅馬拼音》,也叫做白話字! 另一種是為了打字方便採用的《教育部調整後的羅馬拼音》! 這兩種拼音在小學階段教授本土語言時,碰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學生會跟英文音標發音搞混! 另外,也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 另一個比較少為人知道的是方音注音符號,採用既有的傳統注音
Thumbnail
台語傳統採用羅馬拼音,一種文獻資料較多的《教會羅馬拼音》,也叫做白話字! 另一種是為了打字方便採用的《教育部調整後的羅馬拼音》! 這兩種拼音在小學階段教授本土語言時,碰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學生會跟英文音標發音搞混! 另外,也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 另一個比較少為人知道的是方音注音符號,採用既有的傳統注音
Thumbnail
方言要進入主流文字,需要一個痛苦的過程,就是以音假借的「火星文」,有時候卻也可以找到很多自我調侃的黑色幽默! 語料來源: E 閒,中文音ㄒ一ㄢˊ,轉換成羅馬拼音就是sian5,在甘字典的紀錄文音有二,Han5, Kan(反應「間」字)! 白讀音是ing5, 這是廈門音,也是台灣的優勢腔,其他方音
Thumbnail
方言要進入主流文字,需要一個痛苦的過程,就是以音假借的「火星文」,有時候卻也可以找到很多自我調侃的黑色幽默! 語料來源: E 閒,中文音ㄒ一ㄢˊ,轉換成羅馬拼音就是sian5,在甘字典的紀錄文音有二,Han5, Kan(反應「間」字)! 白讀音是ing5, 這是廈門音,也是台灣的優勢腔,其他方音
Thumbnail
這是一首給小朋友的台語唸謠歌。沒學過台語用字的人是看不懂的,要以此揶揄台語字之前(此文源自某新聞),請來「理解」它!「攻訐」只能逞一時之快,但無助於解決問題!遑論彼此尊重。 語言文字,分「語」跟「文」,「文」為書面字,中文不管何種語系,寫到書面上的漢字,都一致,不同語系的人都看得懂。所謂「書同
Thumbnail
這是一首給小朋友的台語唸謠歌。沒學過台語用字的人是看不懂的,要以此揶揄台語字之前(此文源自某新聞),請來「理解」它!「攻訐」只能逞一時之快,但無助於解決問題!遑論彼此尊重。 語言文字,分「語」跟「文」,「文」為書面字,中文不管何種語系,寫到書面上的漢字,都一致,不同語系的人都看得懂。所謂「書同
Thumbnail
較完整標題:some 與「些有、些一、些、些ㄧ多之、些于多之」或「數众、眾、數和多之、數目多之」或「些微、稍微、些微之、稍微之」或「某、某一」或「些某、些某一」或「事某、事某一」或「似乎、約大」或「顯、顯之、顯明、顯眼、顯出」或「聲譽名出」或「什麼」等的轉換密碼
Thumbnail
較完整標題:some 與「些有、些一、些、些ㄧ多之、些于多之」或「數众、眾、數和多之、數目多之」或「些微、稍微、些微之、稍微之」或「某、某一」或「些某、些某一」或「事某、事某一」或「似乎、約大」或「顯、顯之、顯明、顯眼、顯出」或「聲譽名出」或「什麼」等的轉換密碼
Thumbnail
完整標題:Mandarin 與「官話」或「多人用的話」或「民人的話」或「媒體的言文」或「中介話」或「中介言文」或「國言」或「國語」(即意通「中文」、「國家語言」或「普通話」) 或「官吏之人」等的轉換密碼
Thumbnail
完整標題:Mandarin 與「官話」或「多人用的話」或「民人的話」或「媒體的言文」或「中介話」或「中介言文」或「國言」或「國語」(即意通「中文」、「國家語言」或「普通話」) 或「官吏之人」等的轉換密碼
Thumbnail
完整標題:mean 與「義」的轉換密碼,兼談 name 與「名命」(命名) 或「名義」或「名命言」或「名的命曰」或「名于記的命曰」或「名」等的轉換密碼
Thumbnail
完整標題:mean 與「義」的轉換密碼,兼談 name 與「名命」(命名) 或「名義」或「名命言」或「名的命曰」或「名于記的命曰」或「名」等的轉換密碼
Thumbnail
如果想把羅馬字提升到自己語言所使用的文字範疇,使他有自己的主體性(羅馬字-->台文、客文),就要把每個字母賦予單念的音。 舉個例子:W(文字),double-U (英文念法),Ve (德文念法) 以下是我對客語使用羅馬字,使之提升到客文所提出的想法。
Thumbnail
如果想把羅馬字提升到自己語言所使用的文字範疇,使他有自己的主體性(羅馬字-->台文、客文),就要把每個字母賦予單念的音。 舉個例子:W(文字),double-U (英文念法),Ve (德文念法) 以下是我對客語使用羅馬字,使之提升到客文所提出的想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