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療「畢業生」問與答 – 下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上一篇文章發佈在三星期前,沒想到放射治療完畢後,身體開始慢慢恢復狀態,漸漸地有休養生息的感覺。而之前放射療程(電療)的後半一直至結束後的一星期,身體感覺沒甚麼精神,也沒很好的胃口,提起勁做事的動力不足。

電療完畢後第二周至今三個星期,終於找到休養生息的感覺和生活型態。

由於確診至手術進展得很快,工作上的只有簡單的交接,術後不久筆者偶爾還是會「偷偷地」在家工作一下,加上電療開始前還有不同的覆診和電療準備,所以由出院到電療開始都沒有很強的休息感覺。而電療一開始,每星期4-6天需要進出醫院,很有規律,可是舟車勞頓還有副作用會讓人疲累。所以電療後第二個星期開始,身體開始慢慢恢復,一轉眼已經是三個星期,不自覺沉醉在休閒的生活裡。

那麼,我們繼續上篇未完成的問與答吧。

問:電療完畢後第二周至今三個星期,你的生活怎麼過呢?
答:現在是一個不錯的回顧時機,發覺自己生活由以下部分組成:
  1. 嘗試根據正面心理學的「六分鐘日記」 (想了解更多可閱讀海苔熊的實踐心得分享) 
  2. 向兩家保險公司索賠和往復的溝通
  3. 看療癒系或輕鬆的日劇和電影
  4. 隨著健身房重開,參加瑜珈和跳舞班,或在家看影片運動
  5. 和身在外地而就讀本港大學的國際學生完成了職涯諮商以及後續的報告
  6. 參與線上課程和非暴力溝通練習 學習和身體和情緒建立更緊密的交流
  7. 在家自煮以及上食養生活 - 穴道導引.臟腑與身心關係課 

問:電療後有沒有延後的副作用出現?
答:腋下手術傷口的皮膚底層下的積水經過上次在外科醫生抽針排水,兩個星期後水泡再次出現,證實了腫瘤科醫生說的電療會減慢身體恢復以及傷口癒合。電療後兩星期再一次抽針排水至今大約11天水泡再次出現,不過筆者發覺相對集中上半身的伸展運動,全身帶氧運動對於排水比較有效果。此外其他副作用包括左手手臂和肩膀的繃緊拉扯感還有胸部腫痛和皮膚顏色變深及脫皮。

問:電療後的復發風險如何?
答:很慶幸兩位醫生 (外科和腫瘤科)不約而同地說因為腫瘤特性和期數,所以手術後完成電療,並繼續荷爾蒙療法的話,無病存活率(disease-free survival, 研究#1研究#2)有95%。

問:電療期間有沒有深刻的事情?
答:有不少,慢慢細述如下:
  1. 聲音的影響—當治療啟動,需要保持姿勢不動約12-20 分鐘,意念除了放在呼吸上,等候期間治療室的音樂若合適的話,能給人熟悉或自在的感覺。此外,剛剛開始的時候,未知道機器發出的聲音代表不同的進程,比如甚麼是X光掃描機的聲音,甚麼是調動治療床的聲音,不同的聲音帶來不同的事情,在未知內探險。
  2. 不同治療師的指示—電療中需要根據治療師指示呼吸,有治療師會很機械式地告訴你下一步,提醒你可以繼續,可是沒留意到你呼吸還未有調息過來再閉氣20秒。也有時候身體狀態不佳需要多點時間,感覺到治療師節奏很快,全程好像被治療師追趕一樣。很難忘的一次是治療師給了充足的指示而聲調有抑揚頓挫,有足夠的歇息時間,也會鼓勵你繼續,而非單純提醒你要繼續,結果過程當然比平常暢順。原來治療師的溝通能力和細心真的好重要。
  3. 護士的細心關顧—因為筆者的特別要求,負責護士每次開始前都需要把音樂調教。有次一位護士在治療前輕輕地問了一句「每次也是根據你的專輯順序播放音樂會否很悶呢?需要我們先播那一首歌麼?」,讓筆者頓時覺得有意想不到被關懷的感覺,感謝該護士細心的小動作,讓例行的治療加添人情味。
  4. 面對陌生異性裸體—每次進入治療室,放下隨身物品,醫護人員就會協助病人脫下X光袍,袒胸露臂地躺在治療床上讓治療師在身上用筆畫格線。治療完畢後,穿回X光袍前也有短暫時間需要半裸上身的。整個治療過程前,雖然有治療師講解過程,可是到了現場才體會到面對陌生異性裸體的不習慣。當然團隊裡面也有同性的治療師,不過大部份情況下總會有異性的治療師在場。而且因為醫院輪班關係,大約有4-5組人員,幾乎每次也會有轉換,很少機會發生連續幾天也是遇上同一組醫療人員。

問:電療期間有沒有新的學習?
答:有四項主要的學習,此外學會一個「雜技」。
  1. 深呼吸和用力呼吸的分別—要順利完成每一次電療,需要精準的呼吸調控,每次不可以過急,吸氣量也要在範圍內。有時候治療師會提醒這次過急或吸得太多。經過二十次的練習,發現自己以前一直以為用力呼吸就是深呼吸,或一聽到要深呼吸就會不自覺急著吸氣。此外,習慣用鼻呼吸的筆者,發現用口呼吸不用那麼用力,可能因為口腔的容量較鼻腔大?
  2. 調節身體在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之間切換—由於電療位置靠近心臟,所以需要用胸式呼吸盡量把肺部填滿空氣,由於幾年修習靜觀習慣了腹式呼吸,剛開始要特意用胸式呼吸有一點不適應。
  3. 做事耐性、時機和進度的關係—這個可能是老生常談,關於欲速而不達的例子。有時候為了整個電療的進度,停下來讓呼吸回復穩定節奏也是需要的時間投資,所以最後能否順暢完成,要看大腦理性和身體感覺的聯繫,感受到身體的訊息而順勢而行,而非焦急地用力呼吸就辦得到。
  4. 和自己的不安和身體反應共處—頭幾次的電療,因為還不適應,也會有心跳加速的情況,容讓不安存在和它共處,發覺自己害怕的是「未知」和「不能掌控」。
  5. 面對異性半裸上身也可以閒話家常—電療的後半部分,還是有點靦腆,不過因為大致上也認得醫療團隊,所以也可以和他們閒聊了。

問:使用呼吸管道的呼吸控制法,實際上是怎樣和醫護人員協作而進行的?
答:當治療準備開始,醫療團隊會回到控制室,而控制室有透明玻璃讓醫護人員可以看到治療室的狀況。此外,治療室也有閉路攝影讓控制室可以看到實時的情況。當然用管道呼吸時接駁著氣量的量度器,讓醫護人員可以看到呼吸氣量水平和節奏來給指示。通常經過X光掃描確認好位置後,治療師就會用連接治療室的廣播系統通知病人隨時可以深吸一口然後閉氣,如果氣量合適就會在閉氣的十多二十秒內,啟動儀器放射治療,當這小節完結治療師會讓病人稍為放鬆回到正常呼吸,呼吸一兩次後又會提示病人隨時可以開始深吸然後閉氣,大約三次閉氣以後可以有一個比較長一點的小息。每次電療除了開始的X光掃描閉氣兩次,正式電療大約三個小組,每次三次閉氣,順暢的話最少需要閉氣11次。

問:對於即將接受電療的病友,有甚麼經驗分享或提醒?
答:通常醫生和治療師已經有一系列需知告訴病人,可是通常他們會說因為皮膚敏感度和狀態不一樣,所以每個人的反應也不一樣,不需要過分擔心。有時候他們會說有些病人最後只是皮膚黑了一點,沒有大礙,這是最理想的情況。但如果不知道最差情況,到時候可能會措手不及,所以個人認為可以的話向醫生或治療師了解一下放射療程的技術(VMATIMRT等)、放射線的劑量和療程次數,然後向有經驗的病友了解一下類似劑量和療程的反應比較好。

個人在治療前收到不同的小貼士,也不是每一項最後都適合自己,所以只把親身體驗有效的記下來:
參與癌症互助組織分享,聽取病友親身經驗
◆ 確保自己能有足夠休息,有需要時午睡也不妨
◆ 了解自己的飲食喜好,當胃口減低時,可選擇自己喜愛又有營養的食物,確保身體得到足夠養分
◆ 電療的身體部位可在每次電療後用蘆薈啫喱、水分潤膚霜或醫生處方的藥膏滋潤皮膚
◆ 電療的身體部位選取質料柔軟透氣、剪裁寬闊的衣物
◆ 更多的建議可參閱:
  i. 臺中榮民總醫院的放射治療須知
  ii. 香港防癌會放射治療小冊子
  iii. 香港乳癌基金會-放射治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結夏的沙龍
5會員
7內容數
如何設計「後乳癌」人生? 一個設計人生教練,確診乳癌後的生活體驗。 學習在營役生活中煞停,好好審視生活,照顧好身體和心情。
結夏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6/01
確診癌症,就好像被通知一個充滿未知的風暴預告。 適當的資訊有助病友身心準備,而有不少病人支援組織也提供電話或線上支援,找專業人員傾訴解疑難,也有助放鬆心情迎接療程。以下的網站是筆者親身經歷乳癌治療後,認為有助而可信的資訊來源 (2020/06/01更新)  
Thumbnail
2020/06/01
確診癌症,就好像被通知一個充滿未知的風暴預告。 適當的資訊有助病友身心準備,而有不少病人支援組織也提供電話或線上支援,找專業人員傾訴解疑難,也有助放鬆心情迎接療程。以下的網站是筆者親身經歷乳癌治療後,認為有助而可信的資訊來源 (2020/06/01更新)  
Thumbnail
2020/05/07
病友們會把完成療程稱為「畢業」。這的確是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度過之後,除增加人生經驗值外,對健康和疾病的體會也加深了。 上一篇文章發布至今超過十天,實情是四月底有一篇文稿寫了一半,遇上放射治療第三周的疲倦感加重、胃口減少以及生理期的不適,讓筆者四月底好些時間都在休養以補充體力。
Thumbnail
2020/05/07
病友們會把完成療程稱為「畢業」。這的確是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度過之後,除增加人生經驗值外,對健康和疾病的體會也加深了。 上一篇文章發布至今超過十天,實情是四月底有一篇文稿寫了一半,遇上放射治療第三周的疲倦感加重、胃口減少以及生理期的不適,讓筆者四月底好些時間都在休養以補充體力。
Thumbnail
2020/04/25
腋下疤痕附近出現腫塊,讓有規律的電療日常,增添了擔憂和不安,回想起一開始發現腫塊時的片段。 沒想到經醫生觸診後,就經歷了一個快速的微型入侵性醫療程序。
Thumbnail
2020/04/25
腋下疤痕附近出現腫塊,讓有規律的電療日常,增添了擔憂和不安,回想起一開始發現腫塊時的片段。 沒想到經醫生觸診後,就經歷了一個快速的微型入侵性醫療程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今天,就是我做第一次電療的日子。
Thumbnail
今天,就是我做第一次電療的日子。
Thumbnail
她已經有幾個星期沒看過他這樣走路了。 「這是什麼仙丹啊?」她問醫生。 醫生只是微笑點頭。 那天,他回到家裡坐在辦公室裡一邊剪手指甲一邊跟她聊天。
Thumbnail
她已經有幾個星期沒看過他這樣走路了。 「這是什麼仙丹啊?」她問醫生。 醫生只是微笑點頭。 那天,他回到家裡坐在辦公室裡一邊剪手指甲一邊跟她聊天。
Thumbnail
她算是個看電腦斷層掃描報告的老手了,三年多來,少說也有超過25次檢驗,從醫院拿回來的片子已經堆滿了一個大抽屜。 但這一次,她覺得胸口似乎是堵了塊大石頭,很難呼吸。 她顫抖著打開電腦斷層掃描報告....
Thumbnail
她算是個看電腦斷層掃描報告的老手了,三年多來,少說也有超過25次檢驗,從醫院拿回來的片子已經堆滿了一個大抽屜。 但這一次,她覺得胸口似乎是堵了塊大石頭,很難呼吸。 她顫抖著打開電腦斷層掃描報告....
Thumbnail
她那時沒敢想「萬一」,告訴自己只要好好過完24小時,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做完醫生交代該做的事就已經大功告成。心裡知道,那個沒敢想的「萬一」是個在背後緊緊追趕的超級怪獸,一旦回頭,就會被吞噬、永無翻身之地。
Thumbnail
她那時沒敢想「萬一」,告訴自己只要好好過完24小時,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做完醫生交代該做的事就已經大功告成。心裡知道,那個沒敢想的「萬一」是個在背後緊緊追趕的超級怪獸,一旦回頭,就會被吞噬、永無翻身之地。
Thumbnail
好了,這個系列在通過最最辛苦的大魔王化療後,下一階段就來到局部放射線治療啦~來來來~我們先到放射腫瘤科報到,這就是那時連續30天報到的地方 在正式治療前,有一些前置作業(因為我本人都躺在那兒沒辦法拍照,就用和信醫院的說明影片截圖喔~)
Thumbnail
好了,這個系列在通過最最辛苦的大魔王化療後,下一階段就來到局部放射線治療啦~來來來~我們先到放射腫瘤科報到,這就是那時連續30天報到的地方 在正式治療前,有一些前置作業(因為我本人都躺在那兒沒辦法拍照,就用和信醫院的說明影片截圖喔~)
Thumbnail
這篇我拖很久,當然主要是因為最近忙著搬家,真的狠~~~忙~~ 也有一點點是因為那段時間算是我人生最黑暗的時期,腦袋瓜大概沒有很想去想起來(攤手),但最近覺得可以開始繼續了,這個系列後續還挺多篇的~
Thumbnail
這篇我拖很久,當然主要是因為最近忙著搬家,真的狠~~~忙~~ 也有一點點是因為那段時間算是我人生最黑暗的時期,腦袋瓜大概沒有很想去想起來(攤手),但最近覺得可以開始繼續了,這個系列後續還挺多篇的~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發佈在三星期前,沒想到放射治療完畢後,身體開始慢慢恢復狀態,漸漸地有休養生息的感覺。而之前放射療程(電療)的後半一直至結束後的一星期,身體感覺沒甚麼精神,也沒很好的胃口,提起勁做事的動力不足。 電療完畢後第二周至今三個星期,終於找到休養生息的感覺和生活型態。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發佈在三星期前,沒想到放射治療完畢後,身體開始慢慢恢復狀態,漸漸地有休養生息的感覺。而之前放射療程(電療)的後半一直至結束後的一星期,身體感覺沒甚麼精神,也沒很好的胃口,提起勁做事的動力不足。 電療完畢後第二周至今三個星期,終於找到休養生息的感覺和生活型態。
Thumbnail
病友們會把完成療程稱為「畢業」。這的確是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度過之後,除增加人生經驗值外,對健康和疾病的體會也加深了。 上一篇文章發布至今超過十天,實情是四月底有一篇文稿寫了一半,遇上放射治療第三周的疲倦感加重、胃口減少以及生理期的不適,讓筆者四月底好些時間都在休養以補充體力。
Thumbnail
病友們會把完成療程稱為「畢業」。這的確是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度過之後,除增加人生經驗值外,對健康和疾病的體會也加深了。 上一篇文章發布至今超過十天,實情是四月底有一篇文稿寫了一半,遇上放射治療第三周的疲倦感加重、胃口減少以及生理期的不適,讓筆者四月底好些時間都在休養以補充體力。
Thumbnail
腋下疤痕附近出現腫塊,讓有規律的電療日常,增添了擔憂和不安,回想起一開始發現腫塊時的片段。 沒想到經醫生觸診後,就經歷了一個快速的微型入侵性醫療程序。
Thumbnail
腋下疤痕附近出現腫塊,讓有規律的電療日常,增添了擔憂和不安,回想起一開始發現腫塊時的片段。 沒想到經醫生觸診後,就經歷了一個快速的微型入侵性醫療程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