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巢人(A Rolling Stone):痛過才懂愛

2020/05/3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築巢人》不是一個太有明確邏輯的紀錄片,不以時空或話語做出明顯邏輯的敘述,破碎的畫面和時空,上一刻還是溫暖、平和的,下一場氣氛頓時凝結、不安。全片僅53分鐘,但才過10分鐘,就讓人極度不耐,弄不清導演的意圖和此片的主軸,但這似乎就是陳爸和立夫的日常。是否他也曾問過命運要帶他走向何處?
我在電腦上看這部片,按了數個暫停,但陳爸的人生暫停不了。
導演沈可尙並不在此片中去解釋自閉症,我們只看到了「立夫不開心」、「立夫罵髒話」、「立夫喃喃自語、自問自答」,我們在破碎的畫面中想要找到一些線索來解釋立夫的行為,但我們也許就跟陳爸爸一樣,想破頭也毫無頭緒。很多時候,我們試圖用科學去找出自閉、過動、憂鬱的成因,但回到現實,我們終究難以用理性邏輯指導我們如何面對相處上的難題。
最後一幕極為震撼,在鏡頭前耐心、開朗、接受的陳爸,上一場還在沙巴自在的泅泳,還西裝筆挺地分享帶大立夫的感動,下一場給了一個結局,陳爸和立夫的距離愈來愈遠,埋著頭徑直往前的陳爸,不顧身後的立夫跟上了沒,急匆匆的背影,好似想把一切都拋下。那是個令人幾乎停下呼吸的畫面,一個孤獨的身影被大片墨綠給包圍,往遠方的光亮走去,卻幾乎看不清50公尺外的路,腳步急促卻不知走向何方。鏡頭拋下立夫的身影,卻讓他的低吼揚長揮散不去。
那一刻,心緊緊地揪著。
我在放映頭條的文章看到導演的訪談:
“剛開始我設計了三種方式作結尾,最初原本是採現場音,覺得那比較接近詩意的方式,但我仍然懷疑那種狀態是我要的嗎?後來嘗試第二種,是立夫爸開口唱著潘越雲的《最愛》的畫面,他每次都喝了酒才會唱,有時候會語帶哽咽,剛放進去時我覺得簡直太完美了,感覺父親好愛這個兒子,很符合應有的形象,如此一來觀眾也能有一個很好的出口,但我終究還是敵不過要「誠實」這件事,誠實是我對這位父親生命觀察的尊重,他日復一日地往返於勞苦與幸福中,那樣的情感有些傷痛無奈,甚至也有點殘忍,恐怕也不只一個自閉症者的家長會有同樣感受。”
陳爸的話語讓人心碎,卻也讓人痛心又同情。若結局只有歌頌、只有光明,也終究只是看完「別人的特例人生」,然後此片就塵封在角落,不在自己的人生中產生迴響。導演終究選擇接受陳爸的黑暗,允許他心痛也逃避,逃避雖可恥但有用,才有餘力拾起力氣繼續活下去。這不只是陳爸,一個罕病兒家長的人生,這是每個人一生都在面對的課題,接納了黑暗,才敢邁開腳步追逐光明。我喜歡且感謝最後結局的「誠實」。
「愛」的感覺並不是那麼漂浮,有時真的需要先側耳傾聽那些痛,人才能理解愛。 ----沈可尚
大約七年前看《築巢人》,我看不懂也沒看完,五年後重新看這部紀錄片,耐著性子看完,才懂了一點導演的巧思,這部片像一首詩,每一秒、每句話、每個鏡頭都值得細細品味,也只有通篇看完,才能完整。
    Chia-Tzu
    Chia-Tzu
    喜歡看電影,也拍電影,期許未來也能做出讓人感動又驕傲的臺灣電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