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巢人(A Rolling Stone):痛過才懂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築巢人》不是一個太有明確邏輯的紀錄片,不以時空或話語做出明顯邏輯的敘述,破碎的畫面和時空,上一刻還是溫暖、平和的,下一場氣氛頓時凝結、不安。全片僅53分鐘,但才過10分鐘,就讓人極度不耐,弄不清導演的意圖和此片的主軸,但這似乎就是陳爸和立夫的日常。是否他也曾問過命運要帶他走向何處?

我在電腦上看這部片,按了數個暫停,但陳爸的人生暫停不了。

raw-image

導演沈可尙並不在此片中去解釋自閉症,我們只看到了「立夫不開心」、「立夫罵髒話」、「立夫喃喃自語、自問自答」,我們在破碎的畫面中想要找到一些線索來解釋立夫的行為,但我們也許就跟陳爸爸一樣,想破頭也毫無頭緒。很多時候,我們試圖用科學去找出自閉、過動、憂鬱的成因,但回到現實,我們終究難以用理性邏輯指導我們如何面對相處上的難題。

最後一幕極為震撼,在鏡頭前耐心、開朗、接受的陳爸,上一場還在沙巴自在的泅泳,還西裝筆挺地分享帶大立夫的感動,下一場給了一個結局,陳爸和立夫的距離愈來愈遠,埋著頭徑直往前的陳爸,不顧身後的立夫跟上了沒,急匆匆的背影,好似想把一切都拋下。那是個令人幾乎停下呼吸的畫面,一個孤獨的身影被大片墨綠給包圍,往遠方的光亮走去,卻幾乎看不清50公尺外的路,腳步急促卻不知走向何方。鏡頭拋下立夫的身影,卻讓他的低吼揚長揮散不去。

那一刻,心緊緊地揪著。

raw-image

我在放映頭條的文章看到導演的訪談:

“剛開始我設計了三種方式作結尾,最初原本是採現場音,覺得那比較接近詩意的方式,但我仍然懷疑那種狀態是我要的嗎?後來嘗試第二種,是立夫爸開口唱著潘越雲的《最愛》的畫面,他每次都喝了酒才會唱,有時候會語帶哽咽,剛放進去時我覺得簡直太完美了,感覺父親好愛這個兒子,很符合應有的形象,如此一來觀眾也能有一個很好的出口,但我終究還是敵不過要「誠實」這件事,誠實是我對這位父親生命觀察的尊重,他日復一日地往返於勞苦與幸福中,那樣的情感有些傷痛無奈,甚至也有點殘忍,恐怕也不只一個自閉症者的家長會有同樣感受。”


raw-image

陳爸的話語讓人心碎,卻也讓人痛心又同情。若結局只有歌頌、只有光明,也終究只是看完「別人的特例人生」,然後此片就塵封在角落,不在自己的人生中產生迴響。導演終究選擇接受陳爸的黑暗,允許他心痛也逃避,逃避雖可恥但有用,才有餘力拾起力氣繼續活下去。這不只是陳爸,一個罕病兒家長的人生,這是每個人一生都在面對的課題,接納了黑暗,才敢邁開腳步追逐光明。我喜歡且感謝最後結局的「誠實」。

「愛」的感覺並不是那麼漂浮,有時真的需要先側耳傾聽那些痛,人才能理解愛。 ----沈可尚

大約七年前看《築巢人》,我看不懂也沒看完,五年後重新看這部紀錄片,耐著性子看完,才懂了一點導演的巧思,這部片像一首詩,每一秒、每句話、每個鏡頭都值得細細品味,也只有通篇看完,才能完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ia-Tzu的沙龍
5會員
6內容數
Chia-Tz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5/21
用狩獵的意象來呼應人性,許多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自以為揭露了真相,又或是真相並不真的重要,他們只是享受著正義與聖人的自我想像。
Thumbnail
2020/05/21
用狩獵的意象來呼應人性,許多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自以為揭露了真相,又或是真相並不真的重要,他們只是享受著正義與聖人的自我想像。
Thumbnail
2020/04/24
《魯冰花》是一個悲劇,透過一個生命的逝去,教會我們如何定義自己的生命。
Thumbnail
2020/04/24
《魯冰花》是一個悲劇,透過一個生命的逝去,教會我們如何定義自己的生命。
Thumbnail
2020/04/19
一般來說,我們認識一部電影是從他的類型著手,一部喜劇、一部愛情片、親情片、驚悚片之類,但進擊的鼓手,我總覺得只歸到某一類型,都好像把這部電影給說小了。綜合了音樂、個人成長、懸疑、YA、熱血、家庭、愛情元素,扣除片頭片尾僅100分鐘的片,我認為這部片情感張力十足,也將這些元素拿捏得恰如其分。 故事題材
Thumbnail
2020/04/19
一般來說,我們認識一部電影是從他的類型著手,一部喜劇、一部愛情片、親情片、驚悚片之類,但進擊的鼓手,我總覺得只歸到某一類型,都好像把這部電影給說小了。綜合了音樂、個人成長、懸疑、YA、熱血、家庭、愛情元素,扣除片頭片尾僅100分鐘的片,我認為這部片情感張力十足,也將這些元素拿捏得恰如其分。 故事題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朋友曾經說:「能不能請有意願成為父母的人都先接受測驗,通過了才能生小孩?」 我說:「如果這樣的話,人類早就滅絕了。」 看似幽默的對話,其實潛藏的是我們長期以來對於許多父母不適任的的悲憤與感嘆。身為長期關注孩童心智發展的我們總是很難理解,為何有人明明不愛小孩卻生了一堆?抑或是生了小孩卻視為所有物而任意
Thumbnail
朋友曾經說:「能不能請有意願成為父母的人都先接受測驗,通過了才能生小孩?」 我說:「如果這樣的話,人類早就滅絕了。」 看似幽默的對話,其實潛藏的是我們長期以來對於許多父母不適任的的悲憤與感嘆。身為長期關注孩童心智發展的我們總是很難理解,為何有人明明不愛小孩卻生了一堆?抑或是生了小孩卻視為所有物而任意
Thumbnail
真正從書籍翻拍成影集,又從影集到大螢幕,作為一個讀者、觀眾到影迷,還是感到一點欣慰, 因為終於有人讓這些照不進陽光的角落裡,得以擁抱一絲溫暖。
Thumbnail
真正從書籍翻拍成影集,又從影集到大螢幕,作為一個讀者、觀眾到影迷,還是感到一點欣慰, 因為終於有人讓這些照不進陽光的角落裡,得以擁抱一絲溫暖。
Thumbnail
「我早就知道真實的人生也是一場沒有止境的通俗劇,蘊藏了多少待解的謎底。只是,我家的這場戲,並沒有圓滿的大結局。」──《台北爸爸紐約媽媽》 閱讀陳俊志導演的書,讀他的生命故事,也像在看劇,情節離奇卻真實上演。透過閱讀與他一起回到現場,看家族的起落以及哀傷的過往。
Thumbnail
「我早就知道真實的人生也是一場沒有止境的通俗劇,蘊藏了多少待解的謎底。只是,我家的這場戲,並沒有圓滿的大結局。」──《台北爸爸紐約媽媽》 閱讀陳俊志導演的書,讀他的生命故事,也像在看劇,情節離奇卻真實上演。透過閱讀與他一起回到現場,看家族的起落以及哀傷的過往。
Thumbnail
我愛死這個故事了!能將一個大議題包裹得如此可親可愛且深入人心,真的很厲害。一切都恰到好處,我真的愛死這個劇本、這個剪輯、這些角色、這首台味十足的〈峇里島〉、這些聞得到日常味道的喜怒哀樂,與這個混亂又充滿愛的台北。 劇情紮實、對白精妙、角色張力十足,且充滿極致又生活化的哭點與笑點
Thumbnail
我愛死這個故事了!能將一個大議題包裹得如此可親可愛且深入人心,真的很厲害。一切都恰到好處,我真的愛死這個劇本、這個剪輯、這些角色、這首台味十足的〈峇里島〉、這些聞得到日常味道的喜怒哀樂,與這個混亂又充滿愛的台北。 劇情紮實、對白精妙、角色張力十足,且充滿極致又生活化的哭點與笑點
Thumbnail
終有一天,我們都會想起回家的路。 金馬58剛圓滿落幕,台灣有越來越多好看的本土電影,包含《瀑布》、《當男人戀愛時》兩部是我今年最愛的國片。不過有一部雖不在金馬入圍名單,但我卻要非常強力推薦的,這是一部由民間組織自行籌組拍攝的紀錄片,主角是我們身邊又遠又近的朋友—「失智症」。 無疑的,這是一部讓人
Thumbnail
終有一天,我們都會想起回家的路。 金馬58剛圓滿落幕,台灣有越來越多好看的本土電影,包含《瀑布》、《當男人戀愛時》兩部是我今年最愛的國片。不過有一部雖不在金馬入圍名單,但我卻要非常強力推薦的,這是一部由民間組織自行籌組拍攝的紀錄片,主角是我們身邊又遠又近的朋友—「失智症」。 無疑的,這是一部讓人
Thumbnail
確實我無法進入角色成為其中一員。最能理解、代入的一幕,反而是輝哥雙腳發紫發黑,腫成豬蹄,已不能行動,卻仍拒絕入院接受治療。這讓我聯想到堅拒入院的長輩,人生到最後,不能控制的事情已太多,假若入院,便會頓然盡失所有能控制的物事。但當我再沉澱、反思,我不會把自己置身於加害者、同流合污者的位置上。反而,我領
Thumbnail
確實我無法進入角色成為其中一員。最能理解、代入的一幕,反而是輝哥雙腳發紫發黑,腫成豬蹄,已不能行動,卻仍拒絕入院接受治療。這讓我聯想到堅拒入院的長輩,人生到最後,不能控制的事情已太多,假若入院,便會頓然盡失所有能控制的物事。但當我再沉澱、反思,我不會把自己置身於加害者、同流合污者的位置上。反而,我領
Thumbnail
去年入圍及獲獎多項金馬的國片《親愛的房客》,細緻描寫親情的各個面向,也讓觀眾重新思考「家」的核心所在,傳統所認為的血緣讓一群人有機會相聚,但沒有血緣的「房客」給予的愛與關懷同樣不少於任何世俗所認定的家人。
Thumbnail
去年入圍及獲獎多項金馬的國片《親愛的房客》,細緻描寫親情的各個面向,也讓觀眾重新思考「家」的核心所在,傳統所認為的血緣讓一群人有機會相聚,但沒有血緣的「房客」給予的愛與關懷同樣不少於任何世俗所認定的家人。
Thumbnail
辯護之餘 影評 ------------------------------------------------- . 是枝裕和的電影在我的記憶中都較難留下記憶點,因為較為著重細節的表現以及手法較為平淡而無起伏,或許是對於被各種衝突與轉折寵壞的觀賞者如我來說一種霎時
Thumbnail
辯護之餘 影評 ------------------------------------------------- . 是枝裕和的電影在我的記憶中都較難留下記憶點,因為較為著重細節的表現以及手法較為平淡而無起伏,或許是對於被各種衝突與轉折寵壞的觀賞者如我來說一種霎時
Thumbnail
其實萬物生降於哀戚,但非死灰,一如我們的世界,有一點失望,有一點歡樂,有一點陰鬱,依然不是全然地絕望,延續是枝裕和一次又一次透過電影探問的死結 —— 創傷之後的生命狀態,人們該如何從遍地磚瓦、漫長疼痛深處尋找療傷的可能。
Thumbnail
其實萬物生降於哀戚,但非死灰,一如我們的世界,有一點失望,有一點歡樂,有一點陰鬱,依然不是全然地絕望,延續是枝裕和一次又一次透過電影探問的死結 —— 創傷之後的生命狀態,人們該如何從遍地磚瓦、漫長疼痛深處尋找療傷的可能。
Thumbnail
「愛」的感覺並不是那麼漂浮,有時真的需要先側耳傾聽那些痛,人才能理解愛。 ----沈可尚
Thumbnail
「愛」的感覺並不是那麼漂浮,有時真的需要先側耳傾聽那些痛,人才能理解愛。 ----沈可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