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做工的人》:做工的疼惜做工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電影版比較像是前傳的感覺,覺得如果沒有看過影集的人,可能會比較難做情感的鋪陳,特別是電影版在「理解」這件事的著墨點更多:例如小傑理解爸爸的工作嗎?理解什麼是為了朋友付出嗎?一般人能理解做工的人的辛苦嗎?

摘掉你的有色眼鏡,才能看見角落有光
記得有次去聽作者林立青演講,開始前幸運地和作者見了面,像個崇拜已久的小粉絲終於見上一面的欣喜,也請他幫我在兩本書上簽名留念,現在再想起來,那八個字似乎也呼應了電影想表達的一部分:做工的疼惜做工的
台灣的社會階級某部分來說應該還是蠻根深蒂固的,宮廟仔、做工的、8+9,這些在一般人的詞彙裡難免和底層生態脫不了干係,或是帶點歧視,或是帶點嘲諷,無論是哪一種,大部分的時候都是貶義居多。
縱然網路世界不乏那些「真正做工的才不會去看」、「騙一堆低端仔」等等的言論,但當真正從書籍翻拍成影集,又從影集到大螢幕,作為一個讀者、觀眾到影迷,還是感到一點欣慰, 因為終於有人讓這些照不進陽光的角落裡,得以擁抱一絲溫暖。
吃苦當祝福,再痛都會過去的
在電影版裡用小傑的視角敘述了噗嚨共三人組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患難與共中互相扶持,進而成為生死之交,突然間好像有點懂得了那樣的情懷,在那些不曉得如何求救、不懂得找尋協助與資源的情況下,三個臭皮匠總好過一個諸葛亮,即使被騙,身邊也總還有人陪你一起哭一起笑。
無論是辛苦了一整天搭上捷運時卻被嫌臭、或是明明一樣簽了租屋合約卻被騙而投訴無門,最慘的當然還是以為自己碰上了善心律師免費打官司,沒想到是遇上了利用資訊落差的大騙子,大部份時候他們都選擇自認倒霉,因為他們從不認為正義會站在自己身邊,與其據理力爭又多被記一筆,不如摸摸鼻子繳錢了事,這些故事真實得令人心酸,就像林立青筆下的移工、外籍配偶等等,都因為沒有管道或是沒有對應的資訊來源,而彷彿一腳踩進泥濘的土堆裡,只求不再向下,已是萬幸。
另外從年幼的小傑也可以看到,作為弱勢的家庭,面對同儕的壓力也是童年惡夢,或許因為小朋友的世界尚未建構完全,無法全面的同理,但是直球對決通常也讓人更為受傷,也因此小傑在觀察到有人比他更辛苦、更弱勢的時候,反而產生一種認同感,雖然不確定是來自於同情還是惺惺相惜,最後也獲得了一種歸屬感。
想起小時候家裡經濟環境也不好,或許是基於一種類似的情感,或僅僅只是物以類聚,當時也和一位家境條件不佳的女孩玩在一起,就像小傑想幫助對方蓋房子,當時的自己也總是盡可能地和對方分享一切,長大後才逐漸理解,或許是因為差不多的背景,彼此的交流和同理上才能一致,也才不會對自己匱乏的感到自卑,對自己擁有的感到不足,我想,是那樣的心情吧
多擠一點同理心,就能看見少一點視而不見
影集於我在情緒的鋪陳還是比較到位,特別是最後那些不得不的決定,正如當初翻閱原著時,數度在書店的角落沉默許久,只為了抑制那即將翻湧而上的悲傷。影集的最終,隨著動力火車的嗓音緩緩落下,就像扭開水龍頭一般,讓所有觀眾的情緒奔騰而出。
回到電影的部分,個人感受比較深刻的反而是父子間情感的著墨,當小傑說:「我只是不想要他們笑你」時,眼底也冒上一些熱氣。想起小學時,也常常覺得家裡窮,所以父親放學來接送時,執拗地要求他們在最後一個接送區,因為通常走到那裏時,同學基本上都已經被接走了,小時候不懂,那樣的要求會造成父母甚麼樣的感受與傷害,長大了才明白,就像在捷運車廂裡不敢與小傑相認的阿祈,那是父親最深的愛,也是最痛的決定。
或許我們沒辦法選擇自己的家庭背景,也不一定能和過去的一切和解,但正是這樣的生命經歷,讓我們多了一點同理的心,我想,無論影集或電影,都不是要去揚起勞動階級的是非塵土。更多的是,當我們與之同行時,也能理解大家都是平等的,職業不分貴賤,有時候正是因為社會冠上的有色眼鏡,才讓這麼多的角落成了死角,進不了光。
我或許不相信人性本善,但也盡量讓自己在歲月的洗鍊下,對於那些我未能體會,或是不曾接觸的個體,能給予基本的善意與理解,畢竟這世界有時候更為罪惡與醜陋的,往往都不一定是在那晦暗的小角落裡,更多的是在我們鈎不著的penthouse之中。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收藏、愛心、點留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1會員
44內容數
從上班族搖身一變成為菜鳥頭家,雙手從每天敲打鍵盤,變成轉動兩翻烤爐,有的人稱呼我闆娘,有的則是叫我雞蛋糕姨姨,而我則把自己當成雞蛋糕擺渡人,在那些來來去去的客人中,記錄下他們與雞糕的人生故事。#會說故事的雞蛋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魯味人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這個小區其實會遇見很多的長輩,有些像停在了昔日的榮耀裡,卻不見往前看的人生,也有些或許自豪於後輩的成就,一句兩句的總是離不開孩子們讀了哪間學校,或是畢業後在哪高就,彷彿是在敘述自己的人生般,滔滔不絕。當然也有像北北這樣的,彷彿一盞舊式的檯燈,雖不如日光燈般的強烈透亮,卻是恆溫的亮著,煦煦的鵝黃色燈
我喜歡我的客人們,卻也希望彼此可以保有各自的空間,或許這樣就能在既定的範圍中長出新的枝枒,就像偶爾點綴的生活佐料一樣,一下加太多對身體不好,剛剛好才能為彼此的關係提味。
始終覺得人是很奇妙的生物,我們總是追逐著那些看似美好的事物,例如高薪的行業、亮麗的外表,或是財富自由的人生,卻又在身處其中的時候,感到龐大心理壓力,感到價值觀混亂,以及格格不入的不適感,好像那些曾經憧憬的美好,怎麼就變得如此不堪了呢?但我們似乎都忘了,其實所有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
創業賣雞蛋糕後,遇上不少形形色色的人,偶爾像這樣碰見與我們一樣正在奮起追夢的人,總是想說些甚麼,但是話到嘴邊還是化作一句祝福,希望在那些荊棘遍佈的小路上,充滿血淚地奔跑著的同時,能夠記得自己當初為何而跑,也不要忘記那個眼裡有光的自己,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特別的存在。
每一張掛著笑容的背後,都是一個受傷的靈魂。 整場電影我的情緒都很緊繃,雖然有預期強度,但是透過大螢幕的敘事,衝擊還是非常大。 前面幾幕已經開始聯想到韓國片經典《熔爐》,接著是身為台南人都聽聞過的「台南啟聰學校性侵事件」,最後是同樣影射補教名師性侵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走出電影院的時候,眼淚沒有流下來,但內心有種暖暖的、被撫慰的感覺,好像在窮盡一切奔跑的人生路上,突然有種被理解了的感動。常常覺得皮克斯的動畫是畫給大人看的,那些藏在故事背後的意涵,都像在提醒著逐漸遠離天真無邪的我們,回歸初心,不忘來時路。 幸福,其實就在你身邊
在這個小區其實會遇見很多的長輩,有些像停在了昔日的榮耀裡,卻不見往前看的人生,也有些或許自豪於後輩的成就,一句兩句的總是離不開孩子們讀了哪間學校,或是畢業後在哪高就,彷彿是在敘述自己的人生般,滔滔不絕。當然也有像北北這樣的,彷彿一盞舊式的檯燈,雖不如日光燈般的強烈透亮,卻是恆溫的亮著,煦煦的鵝黃色燈
我喜歡我的客人們,卻也希望彼此可以保有各自的空間,或許這樣就能在既定的範圍中長出新的枝枒,就像偶爾點綴的生活佐料一樣,一下加太多對身體不好,剛剛好才能為彼此的關係提味。
始終覺得人是很奇妙的生物,我們總是追逐著那些看似美好的事物,例如高薪的行業、亮麗的外表,或是財富自由的人生,卻又在身處其中的時候,感到龐大心理壓力,感到價值觀混亂,以及格格不入的不適感,好像那些曾經憧憬的美好,怎麼就變得如此不堪了呢?但我們似乎都忘了,其實所有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
創業賣雞蛋糕後,遇上不少形形色色的人,偶爾像這樣碰見與我們一樣正在奮起追夢的人,總是想說些甚麼,但是話到嘴邊還是化作一句祝福,希望在那些荊棘遍佈的小路上,充滿血淚地奔跑著的同時,能夠記得自己當初為何而跑,也不要忘記那個眼裡有光的自己,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特別的存在。
每一張掛著笑容的背後,都是一個受傷的靈魂。 整場電影我的情緒都很緊繃,雖然有預期強度,但是透過大螢幕的敘事,衝擊還是非常大。 前面幾幕已經開始聯想到韓國片經典《熔爐》,接著是身為台南人都聽聞過的「台南啟聰學校性侵事件」,最後是同樣影射補教名師性侵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走出電影院的時候,眼淚沒有流下來,但內心有種暖暖的、被撫慰的感覺,好像在窮盡一切奔跑的人生路上,突然有種被理解了的感動。常常覺得皮克斯的動畫是畫給大人看的,那些藏在故事背後的意涵,都像在提醒著逐漸遠離天真無邪的我們,回歸初心,不忘來時路。 幸福,其實就在你身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做工的人》(英語:Workers)是2020年的台灣電視劇集,改編自作家林立青的散文集《做工的人》。由鄭芬芬執導,李銘順、柯叔元、游安順、苗可麗、薛仕凌、曾珮瑜主演,是台灣首部在大型工地實景拍攝的電視劇集。全劇共六集,在2020年5月10日起播出。
Thumbnail
此篇小說透過主角粗樹伯老實誠懇的第一人稱,展現工廠體系中勞工既卑微又可憐的處遇。開篇小說便從粗樹伯面容如老蟾蜍般道道溝渠,描寫其生活不易的艱難,對比上位者隨意解僱和高高在上的施恩貌,其誠懇的自述及卑微的態度,顯得特別令人不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工地上遇到的工人,以及他們的態度和價值觀。透過和師父的互動,作者分享了對工作和生活的感悟。文章中處處透露著樸實和簡單的人生態度,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感慨。
Thumbnail
​做工的人 ​到了念高中的時期,因為不愛念書,就跟幾個也不愛念書的同學去念夜校。這對於我媽來說,是一件無法接受的事實,但是沒辦法,也只好接受了。那時,晚上念著夜校,白天就到工廠做粗工,工作真的很辛苦,每天就是有搬也搬不完的粗重木頭。
Thumbnail
  本劇經同名原著改編後,更加深理解了做工的人的工地環境(取景自位於台南正在興建中的29層樓建物)、工地食物鏈(環保局>工地主任>承包商=工頭=包頭>大師>小工>臨時工)、工種(噗嚨共三人組:鐵工阿祈、模板工阿昌和怪手司機阿全)、工地術語(「上手」:氧氣乙炔、「外事仔」:下班兼差、「41仔」
Thumbnail
這是一部普渡眾人苦樂的電影,樂的是,即便生活如此刻苦,小人物也有小人物們笑中帶淚、苦中作樂的生活,苦的是,再怎麼苦中作樂、假裝,也無法脫離階級權力的無奈。 人的社會因為越來越複雜而有了不同的階級與身分,在議員面前,是彬彬有禮的留美藝術家;在員工面前,則是三句不離問候對方老母的老闆。在回
因為父母要時常工作,沒有人管我,小學時代的我根本是個野小子。有慧眼的父母,見到我接近他們的孩子,會把自己的孩子關起來不和我玩。他們的眼神,現在我回想起來,就像問我:你為什麼不讀書?好好學習。 小學時代,我認識了一個朋友、同學,是男孩子,他父親是當警察的,很少華人當警察。他帶我到他家玩,是在警察局裡
Thumbnail
昨晚在YouTube看到一部紀錄片「如此打工30年」,11分鐘的影片,沒有主持人,沒有旁白,掌鏡人靜靜的跟拍著中國農工搶工的一天。作者反思自己對於大陸人的偏見,從家族的故事到親身的遭遇,發覺自己其實和那些所謂的不好的人沒有什麼不同,最後得到的結論是人本來就是相同的。
Thumbnail
從剛來臺灣工作,被仲介安排到這間機械廠,沒有任何的訓練就被告知工作內容,他只能不停著問著臺灣籍的同事怎麼做這些工作,問了廠區內一百多個人,問著這間公司的狀況和員工的薪資,也就只有陳大哥願意跟他好言好語的說著話,其他的人都避著躲著,不然就是傻傻的笑著。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做工的人》(英語:Workers)是2020年的台灣電視劇集,改編自作家林立青的散文集《做工的人》。由鄭芬芬執導,李銘順、柯叔元、游安順、苗可麗、薛仕凌、曾珮瑜主演,是台灣首部在大型工地實景拍攝的電視劇集。全劇共六集,在2020年5月10日起播出。
Thumbnail
此篇小說透過主角粗樹伯老實誠懇的第一人稱,展現工廠體系中勞工既卑微又可憐的處遇。開篇小說便從粗樹伯面容如老蟾蜍般道道溝渠,描寫其生活不易的艱難,對比上位者隨意解僱和高高在上的施恩貌,其誠懇的自述及卑微的態度,顯得特別令人不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工地上遇到的工人,以及他們的態度和價值觀。透過和師父的互動,作者分享了對工作和生活的感悟。文章中處處透露著樸實和簡單的人生態度,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感慨。
Thumbnail
​做工的人 ​到了念高中的時期,因為不愛念書,就跟幾個也不愛念書的同學去念夜校。這對於我媽來說,是一件無法接受的事實,但是沒辦法,也只好接受了。那時,晚上念著夜校,白天就到工廠做粗工,工作真的很辛苦,每天就是有搬也搬不完的粗重木頭。
Thumbnail
  本劇經同名原著改編後,更加深理解了做工的人的工地環境(取景自位於台南正在興建中的29層樓建物)、工地食物鏈(環保局>工地主任>承包商=工頭=包頭>大師>小工>臨時工)、工種(噗嚨共三人組:鐵工阿祈、模板工阿昌和怪手司機阿全)、工地術語(「上手」:氧氣乙炔、「外事仔」:下班兼差、「41仔」
Thumbnail
這是一部普渡眾人苦樂的電影,樂的是,即便生活如此刻苦,小人物也有小人物們笑中帶淚、苦中作樂的生活,苦的是,再怎麼苦中作樂、假裝,也無法脫離階級權力的無奈。 人的社會因為越來越複雜而有了不同的階級與身分,在議員面前,是彬彬有禮的留美藝術家;在員工面前,則是三句不離問候對方老母的老闆。在回
因為父母要時常工作,沒有人管我,小學時代的我根本是個野小子。有慧眼的父母,見到我接近他們的孩子,會把自己的孩子關起來不和我玩。他們的眼神,現在我回想起來,就像問我:你為什麼不讀書?好好學習。 小學時代,我認識了一個朋友、同學,是男孩子,他父親是當警察的,很少華人當警察。他帶我到他家玩,是在警察局裡
Thumbnail
昨晚在YouTube看到一部紀錄片「如此打工30年」,11分鐘的影片,沒有主持人,沒有旁白,掌鏡人靜靜的跟拍著中國農工搶工的一天。作者反思自己對於大陸人的偏見,從家族的故事到親身的遭遇,發覺自己其實和那些所謂的不好的人沒有什麼不同,最後得到的結論是人本來就是相同的。
Thumbnail
從剛來臺灣工作,被仲介安排到這間機械廠,沒有任何的訓練就被告知工作內容,他只能不停著問著臺灣籍的同事怎麼做這些工作,問了廠區內一百多個人,問著這間公司的狀況和員工的薪資,也就只有陳大哥願意跟他好言好語的說著話,其他的人都避著躲著,不然就是傻傻的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