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火的青年,為台灣踏向世界

2020/06/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原報導於:2018-02-01
編採:黃馨儀 責任編輯:吳美欣
留著911事件那天,撞進五角大廈的飛機右翼殘骸,隨身攜帶作為提醒自己不要虛度任何一天的信物。不再凡事抱怨,因為只要想起2001年的那天,有三千人再也無法回到家園,他們才是真正渴望可以抱怨這些小事的人們……這是美國華盛頓國會山莊公關Tom的故事,是火柴青年眾多的不期而遇中的其中一段魔幻旅程。
因緣際會認識美國國會公關的對談。 影片來源 / 火柴青年
學火柴青年象徵顛覆固化教育思維所誕生的少年少女,反思成長歷程、發現台灣學生在學習時的被動接收、升學體制下的種種限制......因此他們帶著與學生最有感的社會議題,透過旅行以國外觀點回頭檢視台灣現象,進駐雜學校分享過程中的發現與經驗帶來的設計思考模式。
火柴青年的起點,來自文飛對學長說的一句:「我想去美國看看。」默默記下這段對話的兩人,其實連機票都買不起。從自己的生命經驗出發,當時還是大學生的他們對未來無一不迷惘,畢竟循著絕大多數的教育軌跡成長的我們,幾乎到了大學才開始真正學著自己做選擇。於是火柴青年舉辦講座、蒐集學生對生命、生活的想法,形塑出前往美國的目的─崇尚自由、夢想、充滿多元觀點,我們想像中的美國學生,真的如媒體、社會所說的那樣具有想法嗎?
撰寫企畫、像是找工作般投了上百家企業,與公司面談、吸取前輩經驗與建議……從發想到旅行,他們只花了短短三個月。這三個月的戲劇張力可大了,從各家企業對活動充滿興致、到當時爆發了名校募資登山事件,導致公司不敢貿然贊助金錢,大多改以攝影器材、筆記本、行李箱等物資與建議以表支持。預計要出發的前三周,經費始終沒有著落的某天,火柴青年接到一通出版社老闆的來電:「就當作是預付版稅,我出三十萬,你們回來之後出一本書如何?」
採訪的過程中,文飛不時起身與人打招呼,一個個都是過去支持火柴青年的企業,到雜學校現場與他們交流互動,一趟旅行獲得的不只是視野的拓展,路程中認識的每一個人都是寶藏。
火柴青年透過訪問外國青年,回頭檢視台灣教育現況。(照片來源 / 火柴青年)
在美國國會山莊裡透過與基層員工的交流,認識國會公關Tom;透過在台灣修習電影課的好萊塢教授,層層引薦遇見熱愛動物而創立農莊的Ellie等人,聽著火柴青年閃爍的炯炯眼神,訴說每一段不期而遇,都成了記憶裡最美好的相遇。
經歷美國壯遊,檢視西方教育下的青年對未來的想法後,火柴青年的腳步不曾停下,他們透過街舞與東南亞青年交流,在台灣新南向政策推動的當下,認識真正的東南亞文化;探訪技職教育體系成熟的歐洲國家,發現對歐洲學生而言,技職從不是次等的選擇。
「當很多的不方便與不安全出現時,我們就會發現台灣有多好。」三次的旅行,火柴青年就像是先走過所有對照組,回頭看見台灣的好與不好。
火柴青年於雜學校現場設計的討論活動。 (照片來源 / 火柴青年)
這次的雜學校展覽,火柴青年設計了「火柴X計畫」的討論盒子活動,讓來訪的民眾在字條上寫下想去的國家、你所關注的議題,製作成火柴的模樣,如同火柴青年不斷強調的「如果每個人都是一根火柴,你會怎麼燃燒心中的夢想?」火柴青年踏遍世界,只為在最後回到台灣,帶著他們的觀察與經驗,深入面對多元議題中的不同聲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雜學校
雜學校
Learn To Be:打造交流與串連的舞台,讓各種學習想法能夠被看見,互相碰撞、激盪,讓學習者可以在這邊想像、學習,勇敢選擇自己想學。 官方網站:https://zashare.org/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