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John Carpenter自称为”启示录三部曲”之三的电影,《战栗黑洞》In The Mouth Of Madness在我心中虽然不像the Thing那么经典,但在所有致敬Cthulhu的影片中,还是堪称别具一格心头好。
比比皆是的致敬还是值得一提,例如片中作者Sutter Cane的畅销书片段,基本都改编自 H.P. Lovecraft的作品;而那家和店主同名的小旅店”Pickman”自然也是来自他的短篇”Pickman’s model”;大boss——“Old Ones”,完全脱胎自The Cthulhu Mythos;更不用提片名本身就是爱手艺大人At the Mountains of Madness直接拿来(稍作变化)了。
最高级的恐怖是未知,而未知往往是最难以表现的。回忆那些看到一半开始令人失望的恐怖片,无非是”鬼”忽然清清楚楚地出现在面前,不论怎么高妙的特效化妆,怎么攻其不意的jump scare,也不能掩饰一种淡淡的失望,”就着?”往往还有点好笑——如果你能想起厚重模型化装之下那个辛辛苦苦不露脸的演员。
所以H.P.Lovecraft的作品是最难改编的,声影总是不如文字,能留下更多细思极恐的空间,当怪兽纷纷出笼追击的时候,那种被无法预测、无法估量、无法抗拒所浸没的恐惧感,某种程度上已经消失了。(或者干脆如Color Out of Space那样,用视觉上的炫彩轰炸来代替具体的形象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但总是脱离不了B级片的范畴,有些辱没了原著的伟大)
回到这部片,我更喜欢的是通向小镇的路,及走入教堂之前的部分,夜路独行的单车少年,伴随车辐条里卡着的扑克牌的咔哒声;小旅馆里变换的挂画,神来之笔是老板娘脚下的东西——千万注意几秒钟前,她要Trent掐掉香烟,因为”我丈夫不喜欢”。那些充满了诡异感觉的恐怖元素,但你不知道它们为何会出现,代表着什么,将会产生什么影响,而更贴近”未知的恐怖”,因此成了离原著最近的部分。
非常喜欢这部片。
BTW, 导演本人还在片中露了一下脸,也就是片头Trent大喊”I‘m not insane!”的时候,隔壁跟风叫”me neither”的怪蜀黍哟。
而女主振振有词的一段话:”A reality is just what we tell each other it is. Sane and insane could easily switch places, if the insane were to become the majority. You would find yourself locked in a padded cell, wondering what happened to the world.”竟然让我产生了眼观当下的戚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