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都在跟團玩國旅,越來越覺得有些行程真的要一起玩才玩得起來!這次來到屏東,跟著四個在地團隊,走進平常進不去的民居,學到平常沒人教你的料理,聽到很多故事,深度體驗屏東。
第一天我們拉車來到屏東「港邊」──東港+林邊。東港大家比較熟,有知名三寶:黑鮪魚、櫻花蝦、油魚子,有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往小琉球也是從這裡搭船;但東港鎮旁邊有個林邊鄉,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林邊最有名的特產是黑珍珠蓮霧,但它更是一個漁鄉,養殖石斑、午仔魚等高經濟價值的魚種,這裡的鄉村風景不是稻田而是一方方魚塭。
安排此次行程的是「大小港邊 熱帶漁林」團隊,創辦人Daniel(鄭佑軒)另一個身份是RTM泛旅遊協會理事長,RTM是個旅遊新創知識教育團隊,致力於培育旅遊產業人才。當然,辦教育不能光說不練,Daniel身為林邊人,就從他的家鄉開始實踐理想,打造「魚水文旅」品牌。平常在台北打拼的Daniel培訓了三個年輕女生到林邊蹲點,經過五年的時間,她們從不會開車、不會料理,到四處趴趴走拜訪地方,還能做出一桌好料。
這天中午,我們先來到崎峰社區活動中心享用飯湯。飯湯是一種流傳在屏東農村的常民飲食,過去在農忙時期為方便供應大批農人食用,直接煮上一大鍋飯和一大鍋羹湯,吃法很簡單,盛好飯之後,把湯加到飯碗裡就變成飯湯,其口味變化在於各地煮湯的配料不一,尤其在海線村落就會有滿滿的海鮮,十分澎湃。
午餐後,由退休的鄭校長帶我們走踏林邊知名景點崎峰濕地。崎峰濕地是大鵬灣區周邊的濕地之一,這裡和一般濕地不同的是,它們是為了濾淨周邊地區的養殖廢水和滯洪功能而建、全台首創的鹹水人工溼地,原本這裡也是鳥群棲息地,但聰明的鳥兒發現附近的魚塭更容易覓食,所以很少在這兒了。濕地步道不長、繞一圈僅約15分鐘,但有個觀景台一定要爬上去看看,從高處可以360度欣賞整片茂密的溼地紅樹林,景色很美。
回到崎峰社區活動中心,團隊成員趕快先遞上結冰茶讓大家消暑,在這炎炎夏日真是非常需要。接下來,就是動動手時間了,有兩項活動挑戰在等著我們──製作手工旗魚丸、午仔魚一夜干。
東港捕抓的兩大魚種,一是鮪魚,另一個就是旗魚。首先把魚肉切成小塊,事先冷凍成半結凍狀態;和鹽一起放入料理機中打成有黏性;加入太白粉、冰塊水、細砂糖攪打至均勻;再放進肥豬絞肉、胡椒粉、香油打成魚漿;接下來就是要動手的部分,用小缽捶打增加魚肉的彈性,然後用手把魚漿捏成丸狀放入水中即完成手工旗魚丸。
接下來的午仔魚一夜干就沒有那麼輕鬆過關了。從去鱗片開始,接著把魚橫切剖半又不能整個切斷是最難的部分,然後要去內臟、魚鰓,怕血腥場面的人這時可能就躲得遠遠的,但也有團員說超療癒,最後把魚洗乾淨、泡鹽水、吊起來就等著風乾入味。這兩種常吃的美食,真要自己動手做才知道箇中巧妙。
自己做的午仔魚一夜干最後會用真空包裝讓團員帶回家。
做完一夜干,天氣也沒那麼熱了,我們往月牙灣海岸走,鄭校長要帶我們去釣沙蟹。常出現在林邊海域的有兩種蟹──角眼沙蟹、勝利黎明蟹,抓螃蟹有兩種方式,一是尋找沙灘上的洞穴,先把乾沙填進洞穴中,然後沿著乾沙往下挖,就會引出藏在沙洞裡的螃蟹,但角眼沙蟹跑起來超快,一溜煙就能跑得老遠。另一種是撒網捕蟹,用一種很細的網子叫做勾勾纏,綁上腥味越重越好的食物來吸引螃蟹,網子加上鉛錘投入海中,只要螃蟹一被勾住就逃不了。在鄭校長的帶領之下,很幸運的,兩種方式我們都抓到螃蟹了,校長說居民以前還會抓來吃,但現在很少了,變成有趣的海灘活動。
角眼沙蟹,老人家叫牠沙馬仔,形容跑起來像馬一樣快。
行程最後,來到最令人期待的時刻──傳說中的老屋天台海鮮晚宴。Daniel把阿公經營的雜貨店屋頂經過彩繪美化之後,成為海鮮辦桌的場地,除了準備有豐富的在地海鮮料理:煎午仔魚、清蒸石斑、油魚子、白灼蝦、櫻花蝦炒飯、旗魚丸湯等,更讚的是天台上可以看夕陽,抓準日落時分,當夕照把整個天空染紅,搭著徐徐涼風(沒錯,雖然是盛夏,但傍晚的天台竟意外地涼爽),一邊享用獨家海鮮大餐,真是超級VIP。
當天晚上,我們住在林邊最有特色的發現秘境民宿,如大船造型的建築呼應著林邊的漁村風情,「停泊」在寧靜的鄉間小路,這是民宿老闆的返鄉圓夢之作,13個房間從雙人房到八人房都有,以船長、船副、水手長等來命名,也十分融入情境,而我更很喜歡貼在一樓吧台牆上的一句話「少在那邊,快回林邊#小小的改變帶動更多小小的改變」,就是有這些滿懷理想抱負的林邊人,包括創立「大小港邊 熱帶漁林」團隊的Daniel,我們才能看到台灣漁村的美好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