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爸:我很想顧小孩,但……

2019/08/2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想成為孩子的保護者、老師、照顧者,我真的想做到這些事。我只想確定他安全、快樂,而且享受生活。我想帶他探索這個世界。他出生之前,我甚至就期待要教他東西、帶他認識各種事物,還有陪伴他。──哈利(六個月大)的爸爸大衛
我與即將當爸爸的受訪者談到他們希望在孩子出生後扮演的角色時,絕大多數的人都像大衛一樣想當共親家長。這是為了跟伴侶同樣負起直接照料孩子的責任,給予直接的關愛。他們希望在教養孩子上,能夠與伴侶享有相等的地位,一起照顧、養育、安撫與教導孩子。孩子出生之後,這依然是他們的心願,但對很多人而言,是一個難以實現的目標 — — 他們並不指望生物學、社會與政治能帶來幫助。除非人類的生殖技術出現大幅進展,否則男人無法生育、也無法哺乳。因此,無論這些父親的願望為何,除了極少數的例外,母親將會是孩子在出生前幾週裡的主要照顧者。雖然她將提供大部分的直接照顧,但卻無法提供重要的間接照顧 — — 金錢。如此一來,父親通常必須在寶寶出生後,立刻回到職場工作賺錢。儘管各個政黨為了擁護自家陣營的家庭友善政策而互相抨擊,以及從被挑選出的電視名人、演員到運動員等,都在提倡真正的男人會照顧子女的觀念,但統計數據卻呈現不同的現象。在英國二○一一到二○一二年之間,只有百分之零點六的新手爸爸申請額外育嬰假,與請產假的另一半一起照顧小孩。另外,雖然在家育兒的父親人數自一九九三年起的十年內成長了兩倍,但到了今日只剩二十二萬九千人,對比之下,全職母親則有兩百零五萬人。美國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二○一四年有兩百萬名男性在家帶小孩,這個人數是一九八九年的兩倍,更遠遠高於一九七○年的六名 — — 你沒看錯,當時全美只有六位全職爸爸。
從研究看來這些少的可憐的比例,並不表示爸爸不願意照顧孩子,而是無法同時解決阻礙他們前進的兩個難題的結果:政府政策由於缺乏財政支援而遲滯不前,以及男女薪資差距依然顯著,意味著在財務上,許多夫妻負擔不起爸爸在家顧小孩、媽媽重返工作崗位的生活。
現在男性也可以請育嬰假,我記得是三個月,但只能領法定的產假薪水,所以沒什麼屁用。如果薪水這麼少,沒有人會真的想要請產假。我的意思是,很多男人都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假如他們的太太可以請假這麼久還能領半薪或全薪,他們又怎麼會想請假,然後只領這麼一點錢?我覺得政府只是在空口說白話,沒有真的關心這件事。我一直都想請育嬰假,但不想領那麼低的薪水,不想在這種非常時期這麼做。──芙蕾雅(六個月大)的爸爸柯林
現在的爸爸希望投入父職,但又並未放棄保護與給予的本能,也就是說,對他而言賭上財務在家帶小孩,對生存所造成的風險太大。此外,許多男性遭遇根深蒂固的工作文化,其規定女性可以請產假,而男性最多只能請幾個禮拜,之後就得回到很可能幾乎不受新手爸爸身分所影響的工作環境。雖然「家庭友善」一詞暗指允許職涯育兒的政策應同樣適用男性與女性,但就許多男性而言,討論彈性工作或共同育嬰假的話題仍然令人退卻與掙扎。這表示,對於狄倫這樣的男性來說,善盡父職的抱負很快便遭遇到長久以來社會文化排斥全職爸爸的殘酷現實:
上週我們都在度假,因此我有一些時間可以陪伴佛萊迪和太太。這段期間,兒子大得很快,也變很多。可以看到他成長真的很棒,但問題(也是大難題)是,我在倫敦工作。每天早上六點半他醒來之前就得出門上班、晚上七點十五到家,而他七點半上床睡覺。因此,我一天只有十五分鐘可以跟他相處。這讓我了解到我正在錯過的時光,感覺很難受,因為我想見證他成長的每一刻,卻又必須負擔家計。現實就是這樣……事與願違。──佛萊迪(六個月大)的爸爸狄倫
因此,西方父親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必須同時滿足直接照顧孩子,但也得提供間接照顧的雙重需求。他們遇到在職媽媽再熟悉不過的兩難處境:如何兼顧工作與家庭生活,確保自己至少在這兩方面都做得不錯。對許多男性而言,直接照顧與間接照顧的角色之間的衝突,有可能成為他們在父職初期最不願見到的現實。陪產假的權利在世界各地差別甚大。這種母性與父性權利之間依然存在的鴻溝最明顯的表現,是世界一百九十六個國家中,只有九十二個有法定陪產假,其中半數國家還規定最多只能請三個星期或更少。與全球各地對於女性產假的開放形成對比。有鑒於此,我們很難不把這些數據看作是社會依舊認為爸爸與育兒無關的證據。
父性是天生內建,還是後天習得?
從「我」到「我們」,男人如何調適成為父親的過程?
新時代的爸爸不免面臨以下各種疑問:
‧ 怎樣才算得上是稱職的好父親?
‧ 初為人父的焦慮該如何排解?
‧ 父職會帶來何種心理與生理上的改變?
而這些爸爸的另一半,也可能會受這些煩惱所苦:
‧為什麼伴侶沒辦法立刻進入父親的身分,擔負起顧家及育兒義務?
‧我該如何理解並支持他走過扛起父職的過渡期?
《父親養成指南》作者安娜.麥菁博士是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系的演化人類學家,專注父職研究將近十年。在本書中,她從五十萬年前的父親如何確保人類種族的存續,又與今日父職經驗有何種關聯說起,探討家庭中的「父親角色」與「父職經驗」。
《父親養成指南》不是一本教人成為完美父親的教戰手冊,而是讓爸爸們暢所欲言,從全新觀點來帶領讀者思考父親本質,檢視「身為父親」的科學、社會、文化意義,協助新手爸爸能以輕鬆愉快的心情踏上「為人父」這趟富有挑戰性的旅程!

《父親養成指南》

────從只出一張嘴的豬隊友,進化成參與育兒教養的新時代神隊友!
🎁好書這裡買:
🛒博客來:https://bit.ly/2YpQuNE
🛒誠 品:https://bit.ly/2KiR3jQ
🛒金石堂:https://bit.ly/2M5bMtx
🛒讀書花園:https://bit.ly/2YDoCko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馬可孛羅
馬可孛羅
馬可孛羅 Marco Polo Press, Inc. 一個以旅行、旅行史、旅行文學為主的出版社。 歡迎追蹤FB、IG,新訊息不定時更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