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誰偷了班克西?》藝術是生意或公益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街頭藝術的所有者是誰?一場當代的藝術亂象
電影原名:The Man Who Stole Banksy
六零年代普普藝術盛行,作為普普藝術的發源地英國和歐洲等地也迎來了全新的藝術觀點,二十世紀的藝術開始面臨了轉型,其中街頭和潮流藝術就是一種全新且新鮮的概念,年輕人用嬉皮、迷幻、嘻哈等等創作因素表達自己,試圖跟過去守舊和戰爭的一代劃分,而說起街頭創作就不得不提這以黑色幽默和有著自己政治評論思想的塗鴉藝術家班克西。
《誰偷了班克西?》是一部相當雜談且政治意味相當重的紀錄電影,片中以2007年時,班克西在伯利恆的西岸地區的牆面留下驢子對以色列軍官出示通行證的塗鴉,引起許多政治爭議。而之後某天這面畫著驢子的牆卻被割下來準備出售給競標的藝術收藏家,這讓街頭藝術的公眾性和和過去藝術一樣淪為私人收藏兩個極端,開始了一系列論戰。
在當代的藝術中很多都帶著批判性與政治立場,甚至許多通俗的藝術創作就是如此。例如《最終生還者2》探討關於女權影響遊戲創作的多寡、還有如台灣本土獨立團隊赤燭以白色恐怖為藍本創作的遊戲《返校》作為新興藝術的遊戲、漫畫、動畫幾乎都有著政治意涵與批判社會的創作。
而在十九世紀超現實和達達主義也是做著隱晦諷刺的畫作雕碩表現,而街頭藝術與音樂可說是最具衝擊與震撼力,某方面更貼近於底層和邊緣弱勢者的心聲。
《誰偷了班克西?》敘述關於班克西在伯利恆西岸地區分隔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圍牆上還有各處做畫,使得這個原本未被世界關注的城市一夕間成為許多人造訪的地方,只為了看一眼班克西的創作。
原本是一件反戰的政治與社會美意,卻意外的成了許多人來嫖竊畫作、收藏家出高價跟住戶購買塗鴉的牆面、甚至在牆上畫作的所有權是屬於屋主還是藝術家都跑出爭議。甚至也因為國情不同,《驢子的文書》這作品的原先的反諷意涵卻成了完全相反的意思。
這部記錄片以班克西為主線,敘述一個龐大的主題:「街頭藝術到底是公共所有?還是私人收藏?」在各式各樣的藝術方式開始出現後,收藏家收購的藝術不在是藝術或雕塑,有時候可能是經典電影的戲服或已故大明星的鞋子,甚至是隨手塗鴉字體和畫作的一整面牆。
電影裡以地方政治、藝術價值、法律等方式進行論述,但因為穿插的突兀且非常繁雜,顯得整部電影相當凌亂且提出的議題太多,使得弱化了好好談論班克西畫作買賣和對地方影響這大重點。
但電影的確提出很值得思考的地方,例如班克西的創作動機究竟為何?雖然世人與普遍藝術圈認為班克西是用塗鴉的方式繪出社會議題的黑色幽默,表達出他反戰反獨裁等價值觀。但就如同紀錄片中討厭他的一位中低階層的計程車司機所說的:「他在牆上所做的一切根本毫物作用,甚至莫名其妙。」
但伯利恆的官員卻認為班克西的畫作可以表達出城市的心聲,甚至讓世界看到伯利恆的狀況。在擾民和讓世界看到中,班克西那西方式的塗鴉風格在他國存在一體兩面的正負評價。
而藝術衍伸出來的是關於它的價值,這也使電影有一大半在敘述關於收藏街頭創作這件事情,與在牆上塗鴉的藝術的主人該是創作者還是屋主。在法律上律師傾向於屋主有所有物的決定權但牆上的創作並非全然歸於屋主,而麻煩的是塗鴉別人的所有物其實算是損毀他人財物是犯罪行為,但如果有了價值屋主又不能私自變賣,成了兩難的法律問題。
而在藝術拍賣上,藝術收藏家與街頭藝術家也對於藝術的收藏有意見,收藏家認為自己是保存這些街頭藝術留於後世,藝術家卻認為這種一閃而過的地緣性才是街頭藝術存在的意義。
整體而言《誰偷了班克西?》對於當代街頭藝術收藏提出質問,當代的藝術是不是跟傳統藝術一樣最終只流於有錢人士上流社會之手,或是該留在街頭被共眾所有,並隨著日月沖刷而逐漸逝去。
班克西對於社會批判的塗鴉創作到底是一個自爽或是真對於社會起了作用,甚至在出了西方社會後這些塗鴉的批判性是否還存在都是值得令人討論的議題,如同一些當地的藝術家所言:藝術的價值過於歐美,只有迎合歐美這些藝術才能被看到。殘酷且真實,就如同班克西在當地留下的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84會員
754內容數
設計、文字工作者 待過中國、曾在日本情色產業、韓國遊戲公司、台灣電視台、夜店工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陸坡 (LUP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由日本「表現不自由展執行委員會」擔任策展,展出在日本因為審查機制而被視為禁忌不允許展出的日本藝術作品為理念的【表現の不自由展】,揭開那個日本不願意面對真相的面紗,揭開這些被日本人掩蓋多年的歷史樣貌。
《還能相信WHO?》是由德國導演在2018年所推出拍攝關於世界衛生組織中不為人知的醫學和經濟來源與藥廠和政治人員掛勾的幕後。從過去的豬流感H1N1和非洲伊波拉病毒在到福島核電廠洩漏輻射等關於輻射接觸人體的緊急措施等,在這幕後WHO究竟是為了世界人們的衛生謀福祉,還是為大人物們的方便謀服務?
待過美日兩地有著許多美學探討尤其是日式美學設計師兼專欄作家:李歐納.科仁所寫的這本《藝術家在做什麼?》試著將二十世紀幾個我們所熟知的不管是行為藝術、裝置藝術或革新的藝術家透過他們製作與展現藝術的方式,來表達出常常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藝術家,到底嗑了什麼才展出這樣作品?也能讓人對於藝術有更多不一樣的見解。
紀錄片《入戲》是一部以側拍中國電影演員訓練過程,近而拍攝出最真實有如文化革命的慘劇。原本要拍攝電影產業與演員準備演出狀況的導演,意外地拍攝到經歷過文革的導演葉京準備開拍類似回憶錄的文革電影,為求真實葉京導演開始電影演員培訓,讓演員重新感受當年文革的紅衛兵日常,沒想到卻迎來了一場意想不到的悲劇…
動畫電影《數碼寶貝LAST EVOLUTION絆》是一部延續傳統初代動畫,聚焦於初代被選招的孩子身上,在那個世界社會已經普遍接受數碼寶貝的存在,而當年小學的八神太一和石田大和如今也都是大學生了,並與搭檔數碼寶貝亞古獸和加布獸一起戰鬥。
《我不流行二十年》是一部聚焦在「角頭音樂」的創辦人張四十三創業開端與現今中年對於做音樂的迷惘,電影裡敘述他成立角頭的初衷和影響他做音樂路途的一些信仰,甚至考慮停止或繼續。台灣音樂的最後難道只能黯淡消逝或賣給中國兩個選項嗎?隨著探訪過去熟人的路途,角頭公司回顧了一輪它的二十年…
由日本「表現不自由展執行委員會」擔任策展,展出在日本因為審查機制而被視為禁忌不允許展出的日本藝術作品為理念的【表現の不自由展】,揭開那個日本不願意面對真相的面紗,揭開這些被日本人掩蓋多年的歷史樣貌。
《還能相信WHO?》是由德國導演在2018年所推出拍攝關於世界衛生組織中不為人知的醫學和經濟來源與藥廠和政治人員掛勾的幕後。從過去的豬流感H1N1和非洲伊波拉病毒在到福島核電廠洩漏輻射等關於輻射接觸人體的緊急措施等,在這幕後WHO究竟是為了世界人們的衛生謀福祉,還是為大人物們的方便謀服務?
待過美日兩地有著許多美學探討尤其是日式美學設計師兼專欄作家:李歐納.科仁所寫的這本《藝術家在做什麼?》試著將二十世紀幾個我們所熟知的不管是行為藝術、裝置藝術或革新的藝術家透過他們製作與展現藝術的方式,來表達出常常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藝術家,到底嗑了什麼才展出這樣作品?也能讓人對於藝術有更多不一樣的見解。
紀錄片《入戲》是一部以側拍中國電影演員訓練過程,近而拍攝出最真實有如文化革命的慘劇。原本要拍攝電影產業與演員準備演出狀況的導演,意外地拍攝到經歷過文革的導演葉京準備開拍類似回憶錄的文革電影,為求真實葉京導演開始電影演員培訓,讓演員重新感受當年文革的紅衛兵日常,沒想到卻迎來了一場意想不到的悲劇…
動畫電影《數碼寶貝LAST EVOLUTION絆》是一部延續傳統初代動畫,聚焦於初代被選招的孩子身上,在那個世界社會已經普遍接受數碼寶貝的存在,而當年小學的八神太一和石田大和如今也都是大學生了,並與搭檔數碼寶貝亞古獸和加布獸一起戰鬥。
《我不流行二十年》是一部聚焦在「角頭音樂」的創辦人張四十三創業開端與現今中年對於做音樂的迷惘,電影裡敘述他成立角頭的初衷和影響他做音樂路途的一些信仰,甚至考慮停止或繼續。台灣音樂的最後難道只能黯淡消逝或賣給中國兩個選項嗎?隨著探訪過去熟人的路途,角頭公司回顧了一輪它的二十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我一直記錯這部片的片名,我一直記成頂樓的房客,身為一個租屋族對於頂樓這件事留下的記憶最深刻 我很喜歡電影的開頭,以及中間的幾個過場,俯拍的的山林景色,廣闊且陰沉的天空、茂綠無止盡蔓延的林相,有種天地如此之大,卻無處容身,詩一般的惆悵。
Thumbnail
這部改編自知名作家吳明益同名小說的旗艦級影集,費時五年、耗資二億,更重金打造片中主場景-「中華商場」,加上莊凱勛、孫淑媚、楊大正、朱軒洋、宋柏緯、袁富華,「金馬獎最佳攝影」陳克勤、「最佳造型設計」王佳惠、「最佳音效」杜篤之從卡司到幕後,都堪稱台劇史上含金量最高的一次!
Thumbnail
我國在最近一次的總統大選之前,許多人因為24小時播送的新聞感到亡國感很重,又責備長輩看特定的新聞台會被洗腦,但若要求他們關掉新聞,又有許多人會瘋狂看手機上的網路新聞,當時我就覺得我國國人已經被新聞綁架了。
最難的,大概就是想通,好幾次以為自己可以,然後摔跤了才發現喔!還沒準備好。
Thumbnail
「抱怨的當下你得以宣洩怨氣,但也會引來更多負面的情緒,甚至讓你心情低落。」 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想要做的事情,好好把生活過好,只要抓到自己的節奏,那麼所有的事情也會變得順利。
Thumbnail
要遵循(系統設定的)本性而為、或是追尋不一樣的生活?但無論兩者是否有好壞之分,我們真能將一個人的特質與能力,僅歸咎在「天生如此」嗎?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我一直記錯這部片的片名,我一直記成頂樓的房客,身為一個租屋族對於頂樓這件事留下的記憶最深刻 我很喜歡電影的開頭,以及中間的幾個過場,俯拍的的山林景色,廣闊且陰沉的天空、茂綠無止盡蔓延的林相,有種天地如此之大,卻無處容身,詩一般的惆悵。
Thumbnail
這部改編自知名作家吳明益同名小說的旗艦級影集,費時五年、耗資二億,更重金打造片中主場景-「中華商場」,加上莊凱勛、孫淑媚、楊大正、朱軒洋、宋柏緯、袁富華,「金馬獎最佳攝影」陳克勤、「最佳造型設計」王佳惠、「最佳音效」杜篤之從卡司到幕後,都堪稱台劇史上含金量最高的一次!
Thumbnail
我國在最近一次的總統大選之前,許多人因為24小時播送的新聞感到亡國感很重,又責備長輩看特定的新聞台會被洗腦,但若要求他們關掉新聞,又有許多人會瘋狂看手機上的網路新聞,當時我就覺得我國國人已經被新聞綁架了。
最難的,大概就是想通,好幾次以為自己可以,然後摔跤了才發現喔!還沒準備好。
Thumbnail
「抱怨的當下你得以宣洩怨氣,但也會引來更多負面的情緒,甚至讓你心情低落。」 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想要做的事情,好好把生活過好,只要抓到自己的節奏,那麼所有的事情也會變得順利。
Thumbnail
要遵循(系統設定的)本性而為、或是追尋不一樣的生活?但無論兩者是否有好壞之分,我們真能將一個人的特質與能力,僅歸咎在「天生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