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班克斯?》| 藝術家需要露臉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符號?

在傳播理論的研究中,有一個領域稱為符號學(Semiotics)。從字面上的推敲就能得知,這是一門處理符號(sign)的學問,包含符號如何被建構、如何(被)互動以及如何在人類社會中演進甚至賦予舊符號新的意義。單一符號的具多重解讀,若我們需要解讀一個符號經常會需要放到特定情境裡才能正確解讀;事實上,越是模糊的符號意涵其解讀的空間也就越大。

一個符號是由能指(signifier)、所指(signified)組成(來源:Square Holes)
符號的能指(signifier)以及所指(signified)之間並沒有固定的用法,因此,會因該符號在不同的社會情境或語言脈絡下被給予不同的意義。例如,「搖頭」此一動作在台灣經常被解讀為否定的意涵;然而,同樣的動作在印度卻是「認同」的身體語言(嚴格來說是「晃頭」詳細解讀可參見〈點頭,搖頭,晃頭,到底印度人要說什麼?〉)或者是,同樣對著一個人比中指,你可能會解讀成 “F*CK YOU !” 但是,懂手語的人就能理解這是哥哥或弟弟的意思(手語的英文就是 “Sign Language” )
B or 13?(image from Word Illusions)

符號的詮釋

換言之,符號的模糊性反而帶來多重的解釋性。在 2020 的一部記錄片《神秘塗鴉客:誰是Banksy?》(Banksy Most Wanted試圖揭開全世界最神秘的塗鴉藝術家班克斯(Banksy)的面紗。只要班克斯一出手,作品經常成為全球媒體關注的焦點,更是藝術拍賣會上高價售出其作品的常客。然而,出道將近 30 年,班克斯到底是誰?至今他從未公開過真實身分。該紀錄片採訪可能認識他的人,一步步窺探他對難民、環境、政治議題、媒體生態的觀點,嘗試推敲他的廬山真面目。隨著劇情的推演,也開始敲響了該紀錄片的叩問:
我們真的需要知道藝術家的真實身分嗎?
班克斯在拍賣會上將此幅以100 萬英鎊得標的作品銷毀(來源:班克斯 Instagram)
這並非是以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所提出「作者已死」的觀點作為回擊,相反地,對我而言則更像是諾蘭(Christopher Nolan)在黑暗騎士三部曲(The Dark Knight Trilogy)中對於超級英雄的詮釋
我要讓蝙蝠俠成為一個象徵讓人人都能成為蝙蝠俠
如同電影裡永不脫下面罩的蝙蝠俠,班克斯也從來不公開他的真面目。身分的指稱一旦被模糊化後,即可讓人人皆可使用該身分;因此,將一個身分符號化反而開啟了共享的可能。在蝙蝠俠以及班克斯的例子中,都展現了共享化身分後的公共性
可以使用,但不可擁有
面具、口號、標語都蘊含了這層隱喻,特別是在面具上會依循著這個路線衍生出一個獨特的現象,我稱為「面具人格化,人格面具化」。在 2005 年的電影《V 怪客》(V for Vendetta)便出現了將物件人格化的劇情。在電影裡的主要象徵物是蓋伊.福克斯面具(Guy Fawkes mask),在歷史上,這個面具的原形「蓋伊.福克斯」(Guy Fawkes)原為十七世紀一位策畫推翻政府的男子,後來因計畫露餡被捕而處以死刑。在電影裡,主角 V 便戴上了蓋伊.福克斯面具,象徵著 V 極力想要推翻極權政府的決心。
蓋伊.福克斯這個看似曇花一現的抗議行動,不僅在電影裡獲得重生,也成為反法西斯主義(anti-fascism)、抗議威權政府的象徵符號。這一切都來源於 1980 年美國繪師大衛.洛伊德(David Lloyd)將其形象繪製成面具,並與英國漫畫家艾倫.摩爾(Alan Moore)共同創作的漫畫小說《V 怪客》,也正是同名電影的前身。
《V 怪客》由艾倫.摩爾撰寫、大衛.洛伊德繪製

佔領華爾街

在 2011 年佔領華爾街示威遊行( Occupy Wall Street protests)中也能看到有參與的群眾戴著蓋伊.福克斯面具,而大衛.洛伊德同時也參與了該示威遊行。在接受 BBC 採訪時他回應:
「蓋伊.福克斯面具已經變成一個常見的品牌、和一個用於反抗暴政的易得標語。」
此外,他還提及
「這一群參與遊行的匿名團體需要一個全效的形象(all-purpose image)以掩蓋他們的身分,並且形象化他們對於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的支持。」
在大衛.洛伊德的回應中,我們可以發現蓋伊.福克斯面具這個被創造的物件被注入了一股反抗暴政的靈魂,將該物件化身成一位領導眾人抗議的領袖;同時,參與反抗運動的群眾只需要戴上面具,即可讓參與遊行的人知道你也是一份子,彷彿你也是當年揭竿起義的蓋伊.福克斯。整個遊行並不需要有實際的領導者,靠著一個象徵的標語便能集結各地的群眾。美國福坦莫大學(Fordham University)社會學教授海瑟(Heather Gautney)投書《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海瑟描述佔領華爾街運動為一個沒有「官方一套指揮的無領導者運動(leaderless movement)」。該運動沒有特定的結果、沒有底線、也沒有指揮大權的上位者,在這場運動中,人人都是領導者
如同黑暗騎士三部曲的精神,讓人人都能成為蝙蝠俠,讓人人都能成為高潭市(Gotham City)希望的象徵,讓這個精神可以超越肉體而永存。循著這個脈絡看待班克斯,彷彿能推敲為何他始終不公開露面,身分的模糊性對於班克斯以及追隨他的群眾而言反而是種保護;就如同在各個示威遊行中戴上蓋伊.福克斯的群眾,面具對他們而言不僅是表明自己的態度同時也在保護自己的身分。
倘若今天有人在社群媒體尚宣然詔告天下「我就是班克斯,我就是那個藏匿幾十年的街頭塗鴉藝術家!」如此大膽的宣告肯定會引來媒體大肆報導;然而,弔詭的地方也在這
你無法承認他是班克斯
也無法否認他是班克斯

參考資料:
湯和平。(2014)。點頭,搖頭,晃頭,到底印度人要說什麼?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581
Aurélia Rouvier, Seamus Haley. (2020). Banksy Most Wanted.Philippa Snow. (2020). MASK UP: HOW THE GUY FAWKES MASK BECAME ONE OF THE MOST ICONIC DESIGN OBJECTS IN RECENT HISTORY. Pin-up. Retrieved from: https://pinupmagazine.org/articles/article-guy-fawkes-mask-v-for-vendetta
Heather Gautney. (2011). What is Occupy Wall Street? The history of leaderless movements. The Washington Pos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ational/on-leadership/what-is-occupy-wall-street-the-history-of-leaderless-movements/2011/10/10/gIQAwkFjaL_story.html
MONICA NICKELSBURG. (2015). A brief history of the Guy Fawkes mask. The Week. Retrieved from: https://theweek.com/articles/463151/brief-history-guy-fawkes-mask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7會員
225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的其他內容
2010 年時,YouTube 上的廣告數量已經比 2009 年還要多出了將近十倍,商人也絞盡腦汁打造新的廣告形式、內容,想盡辦法競逐可貴的注意力貨幣。
那個伴隨所有男孩走過每個孤獨夜晚的網站,沒錯就是它,全球最大的成人影音網站 Pornhub 在 2021 年底公布了整年度的數據報告。身為一個忠實用戶(嗯?)看看網所內製作的年度報告也是很正常的吧!
事實上,定期洗澡對於失智症老人而言有極度的重要性(當然對於一般人也是),若是太久沒洗澡其實變相地會讓老人更堅定相信自己已經洗過了。因此,洗澡與否對於我,便成了每周回家最棘手的當務之急。
達利曾表示自己是一個受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的無意識理論(Unconsciousness Theory)影響的超現實主義者(Surréalisme)。
比起這悲傷與平靜揉捻在一起的畫面,這部「未知生,焉知死」的作品為此下的文案才令人印象深刻:感受死亡只需要一個瞬間,感受活著卻需要無數個時刻。
我以影像的型式創作兩幅作品,主要使用的媒材為 “Ambiguous Cylinder” 並以3D列印機製作。這個物件的特別之處在於「觀者必須以實體見到該物件才能看到它的全貌」透過影像無法了解這個物件的完整,影像只呈現了它看到的而非你想看到的。 ╴
2010 年時,YouTube 上的廣告數量已經比 2009 年還要多出了將近十倍,商人也絞盡腦汁打造新的廣告形式、內容,想盡辦法競逐可貴的注意力貨幣。
那個伴隨所有男孩走過每個孤獨夜晚的網站,沒錯就是它,全球最大的成人影音網站 Pornhub 在 2021 年底公布了整年度的數據報告。身為一個忠實用戶(嗯?)看看網所內製作的年度報告也是很正常的吧!
事實上,定期洗澡對於失智症老人而言有極度的重要性(當然對於一般人也是),若是太久沒洗澡其實變相地會讓老人更堅定相信自己已經洗過了。因此,洗澡與否對於我,便成了每周回家最棘手的當務之急。
達利曾表示自己是一個受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的無意識理論(Unconsciousness Theory)影響的超現實主義者(Surréalisme)。
比起這悲傷與平靜揉捻在一起的畫面,這部「未知生,焉知死」的作品為此下的文案才令人印象深刻:感受死亡只需要一個瞬間,感受活著卻需要無數個時刻。
我以影像的型式創作兩幅作品,主要使用的媒材為 “Ambiguous Cylinder” 並以3D列印機製作。這個物件的特別之處在於「觀者必須以實體見到該物件才能看到它的全貌」透過影像無法了解這個物件的完整,影像只呈現了它看到的而非你想看到的。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是只有我…還是這個世界越來越瘋狂? 黑傑克是一位為國王表演的小丑。他因暗殺國王失敗而被處死,死後靈魂徘徊在城堡中,每夜傳出詭異笑聲,引誘貴族的孩子進入他的瘋狂馬戲團,再也沒有人見過他們。 更多關於「The Art Of Bruce tattoo」內容: Tattoo Art
Thumbnail
好萊塢很愛推出漫畫改編的超級英雄電影,像是蜘蛛人、蝙蝠俠、貓女、X戰警、超人等等,大部分都能成功吸金,再海撈一票。其中蝙蝠俠應該算是最長壽的一個角色,每回換人來演,又再次引發議論。
Thumbnail
「殺手」究竟是否真實存在?還是僅是大眾流行文化共同創造出的幻想?《當殺手戀愛時》的大導演李察林克雷特重新解構了「殺手」這一概念,片中警察機關以「殺手」這一職業作為「釣魚執法」的工具,主角蓋瑞強森意外成為他們的「假殺手」,本業是哲學教授的他,竟在此副業裡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他生動的演繹讓潛在犯案者相信了
Thumbnail
常理的背後,是如同幽靈鬼魅般牽制著多數人的,由社會上一小群精英分子所制定的禮儀準則。布紐爾在現實人生中,發覺自由與權力不過是同一坨血肉模糊的團塊,同時也在他一生中少數記得的夢境裡,發覺自由思想與自由意志,其實就是稱之為命運與機運的權力宰制。因此,無論向左向右欲找尋的自由和權力,到頭終是泡影。
Thumbnail
「報告、是、收到」,這些都是蓋瑞過往還是別人員工時,很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 於是乎,最近看到關於"現代奴才"的梗圖時,真的是忍不住笑出來,但是笑歸笑,蓋瑞還是仔細想了一下,到底八字當中,有什麼能量出現,會讓自己變"奴"。 蓋瑞心中的答案是「劫財」、「正官」、「正印」。
美國漫畫人物蝙蝠俠,他用自己的能力保護葛咸城,隱身於漆黑之中將一個又一個壞人打至落花流水。照道理說他應該大受葛咸城市民歡迎,但偏偏蝙蝠俠是個被警察追捕,被葛咸城市民恐懼的角色。80年代之後不同導演拍攝蝙蝠俠,都會很強調蝙蝠俠的左右不是人。
Thumbnail
  開春第一次走進戲院就是要「蝠」虎生風的應應景,先撇開蝙蝠俠的弱點明顯就是唯一露出肉色的部分還能打不到外(也許是戴了肉色防彈口罩?),本片雖長達3小時,卻無贅餘之處。雖然僅是2D版,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觀影體驗(配樂音效振到以為手機響起,即便已經關機)。印象最深刻、最過癮的莫過於蝙蝠車追逐
Thumbnail
假面騎士Build中的惡役角色,以強大實力輾壓Build的神祕人物!
被迫戴上面具的我 早已失去了 自己 成為了別人眼中 喜歡的樣子 而我 再也找不到 臉上帶著的 那面具 黑夜降臨 我 永不再入光明 我 看見了事實 我 看見了險惡 我丟失了人性 丟失了夢 失去…得到… 在我眼中 再也 見怪不怪 愚蠢人們等待著日出 相信著希望會到來 愚蠢的人們祈禱著
Thumbnail
前一篇介紹古北歐詩歌文學中的三大A咖龍,居首位的法夫尼爾 (Fáfnir),想像不到的是,當代維京流行文化中最受歡迎的符號之一「畏怖之盔」(Ægishjálmr) ,與他也有一丁點關係。從前屢次旁敲側擊「冰島符文」(galdrastafir),除了活躍於刺青產業之外,亦是真實傳承數百年的魔法印記。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是只有我…還是這個世界越來越瘋狂? 黑傑克是一位為國王表演的小丑。他因暗殺國王失敗而被處死,死後靈魂徘徊在城堡中,每夜傳出詭異笑聲,引誘貴族的孩子進入他的瘋狂馬戲團,再也沒有人見過他們。 更多關於「The Art Of Bruce tattoo」內容: Tattoo Art
Thumbnail
好萊塢很愛推出漫畫改編的超級英雄電影,像是蜘蛛人、蝙蝠俠、貓女、X戰警、超人等等,大部分都能成功吸金,再海撈一票。其中蝙蝠俠應該算是最長壽的一個角色,每回換人來演,又再次引發議論。
Thumbnail
「殺手」究竟是否真實存在?還是僅是大眾流行文化共同創造出的幻想?《當殺手戀愛時》的大導演李察林克雷特重新解構了「殺手」這一概念,片中警察機關以「殺手」這一職業作為「釣魚執法」的工具,主角蓋瑞強森意外成為他們的「假殺手」,本業是哲學教授的他,竟在此副業裡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他生動的演繹讓潛在犯案者相信了
Thumbnail
常理的背後,是如同幽靈鬼魅般牽制著多數人的,由社會上一小群精英分子所制定的禮儀準則。布紐爾在現實人生中,發覺自由與權力不過是同一坨血肉模糊的團塊,同時也在他一生中少數記得的夢境裡,發覺自由思想與自由意志,其實就是稱之為命運與機運的權力宰制。因此,無論向左向右欲找尋的自由和權力,到頭終是泡影。
Thumbnail
「報告、是、收到」,這些都是蓋瑞過往還是別人員工時,很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 於是乎,最近看到關於"現代奴才"的梗圖時,真的是忍不住笑出來,但是笑歸笑,蓋瑞還是仔細想了一下,到底八字當中,有什麼能量出現,會讓自己變"奴"。 蓋瑞心中的答案是「劫財」、「正官」、「正印」。
美國漫畫人物蝙蝠俠,他用自己的能力保護葛咸城,隱身於漆黑之中將一個又一個壞人打至落花流水。照道理說他應該大受葛咸城市民歡迎,但偏偏蝙蝠俠是個被警察追捕,被葛咸城市民恐懼的角色。80年代之後不同導演拍攝蝙蝠俠,都會很強調蝙蝠俠的左右不是人。
Thumbnail
  開春第一次走進戲院就是要「蝠」虎生風的應應景,先撇開蝙蝠俠的弱點明顯就是唯一露出肉色的部分還能打不到外(也許是戴了肉色防彈口罩?),本片雖長達3小時,卻無贅餘之處。雖然僅是2D版,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觀影體驗(配樂音效振到以為手機響起,即便已經關機)。印象最深刻、最過癮的莫過於蝙蝠車追逐
Thumbnail
假面騎士Build中的惡役角色,以強大實力輾壓Build的神祕人物!
被迫戴上面具的我 早已失去了 自己 成為了別人眼中 喜歡的樣子 而我 再也找不到 臉上帶著的 那面具 黑夜降臨 我 永不再入光明 我 看見了事實 我 看見了險惡 我丟失了人性 丟失了夢 失去…得到… 在我眼中 再也 見怪不怪 愚蠢人們等待著日出 相信著希望會到來 愚蠢的人們祈禱著
Thumbnail
前一篇介紹古北歐詩歌文學中的三大A咖龍,居首位的法夫尼爾 (Fáfnir),想像不到的是,當代維京流行文化中最受歡迎的符號之一「畏怖之盔」(Ægishjálmr) ,與他也有一丁點關係。從前屢次旁敲側擊「冰島符文」(galdrastafir),除了活躍於刺青產業之外,亦是真實傳承數百年的魔法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