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藍玉雍:真正的對話並不是達成共識,而是找到共識要去壓抑的東西──讀《作為隱喻的建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作為隱喻的建築》是柄谷行人寫於1983年的作品,算是他早期思想的呈現。主題雖然與他後來在《移動的批判》《世界史的結構》中提出的四種交換模式理論沒有直接相關,但仍然是一本精深、獨到且相當特別的思想論述。
之所以說「獨到」,是因為柄谷行人在這本書裡進行的是除了是對解構主義的反思,更是對二十世紀在各個領域(主要是數學、語言學和邏輯學)興起的形式主義結構主義做了非常深刻的剖析。且這種剖析和一般我們對「形式」、「結構」的想法恰巧是相反的。
「二十世紀內在的形式主義批評之發展,改變了這樣的發展……如今,形式是自我反省的唯我論範疇,指示性的意義則被視為外在的。內部與外部的兩極顛倒了過來——內在的意義變成外部的指示對象,外在的形式成為了內在的結構——但『兩極性』卻依然如故。……而反對形式主義的人,竟然還試圖以回到內容與對象的做法,來批評形式主義。」
柄谷指出以這種方式批評形式主義是不成效的。因爲所謂的「對象」、「內容」在此時恰好被形式主義反轉過來。它讓人們以為對象是透過形式界定出來的。孰不知形式主義的問題,應該是反過來。形式主義是先預設了對象的存在,再反過來構思可以辨認的形式,進而掩蓋了對象其實是來源於形式之下的假設。舉例來說:他認為語言學家——索緒爾之所以反對「符號是表達某種意義」的想法,是因為索緒爾認為「當一句話對『說話的主體』來說具有意義時,必然存在足以辨別該意義的形式」。但柄谷認為實際上的情形應該是相反:是因為「只有當一段語音具有『意義』時」,人們才開始注意並學會去辨認這段語音的「形式」。
換言之,形式主義者掩蓋了自己在形成「形式」、「結構」時其實暗含目的的行為。並一味地以為自己的所假設的「形式」、「結構」是自然而然地存在於事物之中的關係。但其實只要我們改變欲探索的目的,做出不同的假設,原本看似封閉的「結構」便可能發生改變。因為「只有在特定的目的性中,我們才能看見『結構』」。但形式主義要我們以為「結構」永遠就是如此。
柄谷在此書中,並沒有要像解構主義者一樣,批判形式化自己知識領域的作為。他認為「形式」的制定相當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明確化自己要研究的對象。但若不去省思「形式」設定背後的假設、目的,知識領域的形式化將陷入僵化的危機。並讓人們以為事物必然就是如同形式所呈現的那樣。
他認為理性的研究必然包含形式化的運作,但真正的理性是不去拒絕和自己不同共識的「他者」進行對話。因為每當一件事物遭到形式化的時候,也意味存在著一些無法被形式化的東西在被進行形式化的時候遭到遮蓋或排除。而「對話」就是為了重新揭開這些原本被掩蓋的差異。也因此他對「對話」的想法有別於今天我們一般人認為「對話」是為了找出共識的看法。也就是,他認為真正的對話並不是達成共識,而是找到共識(目的)要去壓抑的東西。
事實上,柄谷指出解構若要成功,只有建立在對「建築」、「形式」、「結構」的追求上才能成功。這意思為如果一個解構者只是透過論述單純想把一個「結構」給解消,並產生「多重意義」,這除了製造混亂外,並沒有太大的貢獻。甚至讓人陷入虛無主義或極端的相對主義之中。因此解構的目的,不應該單純只是讓原本的結構崩塌。而是要找到原本被「結構」、「形式」所壓抑下的差異,並幫這些差異建立新的「結構」,來和原本的「結構」進行碰撞。如此才是真正的「對話」。
由此,柄谷口中認為人們在對話中尋求的「共識」,其實常常就是和形式主義者口中的「形式」扮演相同功能的詞彙。意味著相同的前提、立場。而人們往往以為「對話」就是為了能夠前進到一個相同的立場上。但柄谷並不這麼認為,因為這樣的主張最後會和形式主義有著相同的弊病。「對話」變成流於「形式」,卻不是為了理解不同的差異,理解不同的目的。
這是一個有趣的對比,因為柄谷似乎質疑了這樣一件事情:今天人們的「對話」到底真的是在對話,還是不過只是流於形式的「對話」?
《作為隱喻的建築》由此除了是一部檢討過去哲學思想的著作,更是一部深深探討「對話」的倫理的著作。箇中穿梭數學、建築、邏輯、語言領域的知識。最後將矛頭指向對資本主義新自由主義對「自由市場」的幻想的批判。讀來興味無窮,甚至一言難盡柄谷在其中的深邃思想。
文:藍玉雍(試讀評論讀者)
以下是本篇作者的另篇書評,更為細緻精彩!
標題:柄谷行人《作為隱喻的建築》:哲學是翻轉形式的「對話」,永無止歇
連結:https://vocus.cc/1111/5ed65a7cfd89780001e5a8e0

《作為隱喻的建築》 柄谷行人 著

後結構主義中,建築的隱喩四處氾濫。 「解構」,唯有對「結構」的徹底追求,才可能達成。

★日本重量級思想家、左翼評論家柄谷行人思想工作的分水嶺,最後一本以「批判」視角考察現代知識體系、同時開始構築獨創體系的名著。

★透過哲學中常見的隱喻——建築,掃射哲學、數學、經濟體系、都市計畫、社會設計等領域,找出有可能實踐的社會主義,抵達對抗資本主義怪獸的終極目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建築,這個附會於自然的人工結構,提供了「思想對決」的可能。柄谷也不是第一個敏感的由西方建築、都市計畫切入的日本知識人,內藤湖南、鯖田豊之不約而同曾對西方文明的高樓大廈、日本的平房建築進行比較,用欠缺腹地的中世西歐都市的發展來解釋世界,這種征服自然的邏輯對東亞傳統知識人而言,是無法簡單接受的。
意志一詞富含哲學意義,例如尼采曾批評哲學「追求真相的意志」走入死路,呆滯虛無,否定了人的生命。建築,則呼應西方晚近以德希達為首之解構思想。柄谷行人曾受解構批評家保羅.德曼之邀,至耶魯大學講授日本文學,這本書即反映他受德希達、德曼二人影響,並試圖提出己見之努力。
7/5(日)《從樂活到善終》新書分享會,因傳主王英偉醫師的好人緣,讓各界的貴賓和長官都前來參加,靜思書軒信義店的現場,湧入了100多位讀者。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 攝/張秋燕 他不只是一個醫生,也是醫學生的教科書。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室醫務秘書李毅醫師,擔任現場主持人,回憶20年前到花蓮時,就遇到王英
台灣是一個跨世代創傷的地方。至少有兩代在日據時代被殖民、另外一些是從中國到台灣來,經歷戰爭逃難。在這過程中,一代代的焦慮不安,不自覺傳到現在。在安娜的書中也說明,為了因應整個社會的動盪,我們的基因也會因應調整。有時候我們不曉得為什麼會如此焦慮,但也許這焦慮不是我的,是從上一代來的。這不是他們的錯……
心理學要從語言下手? 宋老師在一開場,就表明心理學要對語言學下功夫,他憶起幾年前和他的譯作《關係的存有》、《翻轉與重建》作者肯尼斯.格根見面時,就有跟他提過這一點,但格根似乎不以為然,反覺得那會殺了心理學。宋老師指出,他所說的語言學是站在較廣義的觀點來看的,可能格根尚未了解這點。知識奠定在語言上,思
黑人是野獸,黑人壞,黑人凶,黑人醜;瞧,一個黑人,他會冷,那個黑人在發抖,那個黑人發抖是因為他會冷,小男孩發抖是因為他怕那個黑人,黑人因為這種絞骨的陰冷而發抖,俊美的小男生之所以發抖,因為他認為那黑人是由於憤怒而發抖,白人小男孩投入母親的懷裡說:媽媽,那個黑人要吃我。
建築,這個附會於自然的人工結構,提供了「思想對決」的可能。柄谷也不是第一個敏感的由西方建築、都市計畫切入的日本知識人,內藤湖南、鯖田豊之不約而同曾對西方文明的高樓大廈、日本的平房建築進行比較,用欠缺腹地的中世西歐都市的發展來解釋世界,這種征服自然的邏輯對東亞傳統知識人而言,是無法簡單接受的。
意志一詞富含哲學意義,例如尼采曾批評哲學「追求真相的意志」走入死路,呆滯虛無,否定了人的生命。建築,則呼應西方晚近以德希達為首之解構思想。柄谷行人曾受解構批評家保羅.德曼之邀,至耶魯大學講授日本文學,這本書即反映他受德希達、德曼二人影響,並試圖提出己見之努力。
7/5(日)《從樂活到善終》新書分享會,因傳主王英偉醫師的好人緣,讓各界的貴賓和長官都前來參加,靜思書軒信義店的現場,湧入了100多位讀者。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 攝/張秋燕 他不只是一個醫生,也是醫學生的教科書。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室醫務秘書李毅醫師,擔任現場主持人,回憶20年前到花蓮時,就遇到王英
台灣是一個跨世代創傷的地方。至少有兩代在日據時代被殖民、另外一些是從中國到台灣來,經歷戰爭逃難。在這過程中,一代代的焦慮不安,不自覺傳到現在。在安娜的書中也說明,為了因應整個社會的動盪,我們的基因也會因應調整。有時候我們不曉得為什麼會如此焦慮,但也許這焦慮不是我的,是從上一代來的。這不是他們的錯……
心理學要從語言下手? 宋老師在一開場,就表明心理學要對語言學下功夫,他憶起幾年前和他的譯作《關係的存有》、《翻轉與重建》作者肯尼斯.格根見面時,就有跟他提過這一點,但格根似乎不以為然,反覺得那會殺了心理學。宋老師指出,他所說的語言學是站在較廣義的觀點來看的,可能格根尚未了解這點。知識奠定在語言上,思
黑人是野獸,黑人壞,黑人凶,黑人醜;瞧,一個黑人,他會冷,那個黑人在發抖,那個黑人發抖是因為他會冷,小男孩發抖是因為他怕那個黑人,黑人因為這種絞骨的陰冷而發抖,俊美的小男生之所以發抖,因為他認為那黑人是由於憤怒而發抖,白人小男孩投入母親的懷裡說:媽媽,那個黑人要吃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行為之中合法與不合法的區分、言說之中正確與不正確的區分,都是從人實際的經驗與互動的細節中成長起來的。給定先前的法律和一個新的案例,我們會得到新的法律;我們的語言,在我們新的使用方式下,逐漸形成新的慣用語。同樣的,當我們秉著原來的真理接觸到新的事實,我們的心靈便給出了新的真理。
第一種對話是「務實對話 Practical Conversation」。 對話內容基本上是分析具體狀況, 還有在目前可行的選項中做選擇的理由。 這類的對話,我想提出證據與邏輯, 就能讓對話有效前進。
Thumbnail
動機式晤談 概念、觀點、運用的相關理論
Thumbnail
四、如何辨識結構主義   德勒茲於〈如何辨識結構主義?〉提出結構主義的七條準則,分別為:1.象徵、2.局部的或設定的、3.微分與奇異(獨特)、4.分化者、分化、5.系列的、6.空格、7.從主體到實踐。以下先說明個準則之內容,再據此分析野性的思維的結構。   第一條準則:象徵。結構
Thumbnail
  《野性的思維》發表於1962年,為結構主義代表性著作,距今已61年,是時候回頭省思結構主義的影響、作用及可能性。本文欲藉由分析李維史陀的《野性的思維》及1967年德勒茲的〈如何辨識結構主義?〉,釐清李維史陀結構主義之意義與方法,最後與筆者從事的文化資產修復為例,結構主義作為一種方法,如何
Thumbnail
  我在107年7月1日的貼文〈何謂解構主義式教育─以成人教育之淡江建築教育為例〉中提到:「建築設計雖然說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但是卻有檢視答案是否合理、是否夠「建築」的標準,而那標準便是建築之所以為建築的東西,如果跳出建築的脈絡便稱不上是建築了。建築設計課便是學習「建築語言」的過程;這樣的過
Thumbnail
當我們在談論心物二元論、存有與存有者或主客二元論時,這些看似矛盾的理論,其共通點是什麼呢?是─「語言」。語言決定了我們的思考,或者說語言就是思考、語言與思考是不可分的。思考決定了自我的世界觀,以及認識他人世界、甚或存有世界的可能。關於對世界(宇宙、自然)的認知,如同海德格所言,我們皆是被拋擲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行為之中合法與不合法的區分、言說之中正確與不正確的區分,都是從人實際的經驗與互動的細節中成長起來的。給定先前的法律和一個新的案例,我們會得到新的法律;我們的語言,在我們新的使用方式下,逐漸形成新的慣用語。同樣的,當我們秉著原來的真理接觸到新的事實,我們的心靈便給出了新的真理。
第一種對話是「務實對話 Practical Conversation」。 對話內容基本上是分析具體狀況, 還有在目前可行的選項中做選擇的理由。 這類的對話,我想提出證據與邏輯, 就能讓對話有效前進。
Thumbnail
動機式晤談 概念、觀點、運用的相關理論
Thumbnail
四、如何辨識結構主義   德勒茲於〈如何辨識結構主義?〉提出結構主義的七條準則,分別為:1.象徵、2.局部的或設定的、3.微分與奇異(獨特)、4.分化者、分化、5.系列的、6.空格、7.從主體到實踐。以下先說明個準則之內容,再據此分析野性的思維的結構。   第一條準則:象徵。結構
Thumbnail
  《野性的思維》發表於1962年,為結構主義代表性著作,距今已61年,是時候回頭省思結構主義的影響、作用及可能性。本文欲藉由分析李維史陀的《野性的思維》及1967年德勒茲的〈如何辨識結構主義?〉,釐清李維史陀結構主義之意義與方法,最後與筆者從事的文化資產修復為例,結構主義作為一種方法,如何
Thumbnail
  我在107年7月1日的貼文〈何謂解構主義式教育─以成人教育之淡江建築教育為例〉中提到:「建築設計雖然說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但是卻有檢視答案是否合理、是否夠「建築」的標準,而那標準便是建築之所以為建築的東西,如果跳出建築的脈絡便稱不上是建築了。建築設計課便是學習「建築語言」的過程;這樣的過
Thumbnail
當我們在談論心物二元論、存有與存有者或主客二元論時,這些看似矛盾的理論,其共通點是什麼呢?是─「語言」。語言決定了我們的思考,或者說語言就是思考、語言與思考是不可分的。思考決定了自我的世界觀,以及認識他人世界、甚或存有世界的可能。關於對世界(宇宙、自然)的認知,如同海德格所言,我們皆是被拋擲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