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斯基泰騎射手這樣戴弓箭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cythian horse archer 斯基泰騎射手

Scythian horse archer 斯基泰騎射手

斯基泰人(Scythians)是公元前9世紀到公元2世紀(與希臘古典時期相約)活躍於歐亞大草原的遊牧民族。他們沒有留下文字記錄,我們對其認識主要來自他們當時的鄰居--希臘人、亞述人和波斯人的記述,以及近代出土的墓葬物品。斯基泰人的騎術和射術精湛,是最早開始馴養馬匹並用作騎乘、拖拉等食物來源以外用途的民族之一。發掘出的陪葬品中就發現大量馬鞍、轡頭、馬銜等造工精巧耐用的馬具。他們也發展出製造複合弓的技術(composite bow,不是現代帶滑輪的compound bow),利用木材、獸角、獸筋造成夾層弓身,提升彈射效能從而令弓身變得短小,更適合在馬背上使用。

在其他民族眼中,斯基泰人是令人聞風喪膽的戰士。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其著作《歷史》卷四中如此形容斯基泰人(英譯):

‘For when men have no stablished cities or fortresses, but all are house-bearers and mounted archers, living not by tilling the soil but by cattle-rearing and carrying their dwellings on wagons, how should these not be invincible and unapproachable?’ (Histories, Book 4)

今年(2017年)9月到明年1月大英博物館正舉辦斯基泰專題展覽 「Scythians: warriors of ancient Siberia」,展出多件由俄羅斯艾米塔吉博物館借出的斯基泰文物。 11月初還進行網上直播,策展人請來騎射專家兼軍事歷史學家Mike Loades 介紹部分展品和即時回答來自世界各地的網上提問。

直播中Mike Loades 還示範了斯基泰騎射手如何佩戴和使用弓箭袋,一種普通人看來很違反直覺的佩戴方式--弓箭袋掛在左邊腰際,開口指向後方。

Scythian foot archer 斯基泰步射手

Scythian foot archer 斯基泰步射手

有看過奧運射箭比賽的讀者應該會有印象:右手射手(左手握弓、右手扣弦者)一般會將箭袋掛在右邊腰際、袋口向前,右手自然地從袋中抽出箭來搭在弓上。可是斯基泰騎射手無論掛袋位置和袋口方向都完全相反,難道他們是將手從背後繞到左邊取箭不成?

Forward hip quiver 標靶射箭用箭袋

Forward hip quiver 標靶射箭用箭袋

其實多看幾位射手或是其他類型的射箭比賽的話,會發現並非所有人的掛腰箭袋開口都向前的,也有指向身後的箭袋。前者一般稱為標靶射箭用箭袋(target quiver),後者稱為原野射箭用箭袋(field quiver)。後者有個優點是方便行動。使用開口向前的箭袋,箭支會伸出前外側,走動時很容易會碰到草叢、樹幹等外物。而使用開口向後的箭袋,箭支會伸向後內側,沒有這種問題,所以較適合需要穿梭有各種障礙物的地型的原野射箭。原野射箭用箭袋會比標靶射箭用箭袋來得淺,因此即使箭支指向身後,手臂不用提得很高,也能夠輕易抽出箭支。

Backward hip quiver 原野射箭用箭袋

Backward hip quiver 原野射箭用箭袋

比賽上兩種箭袋都有捧場客

比賽上兩種箭袋都有捧場客

這項優點同樣適用於騎射。騎在馬背上時,若然箭支伸向前方,有機會插到馬匹的後頸,也會妨礙手臂活動。所以騎射手都會用開口向後的箭袋或掛背式箭袋。

這樣袋口方向的疑問是解決了,可是還有佩戴位置的問題,為什麼是左邊而不是右邊?

那是因為騎射手佩戴的不是單純的箭袋,而是「弓箭袋」,箭袋的內側還有個放弓的間隔。既然左手握弓,弓箭袋當然掛左邊啦。可是這樣的話,右手要怎麼取箭呢?

Bow case quiver combination 弓箭袋

Bow case quiver combination 弓箭袋

答案是用左手取箭。左手握著弓伸到箭袋,以食指和中指夾住箭支抽出,再用右手將箭搭好。這種特別的上箭技巧之所以可行,是因為斯基泰射手慣用箭搭弓的外側配合拇指扣弦的方式(握弓取箭時箭正好在弓的外側)。純熟運用這種上箭和扣弦方法,還能做到連環快速上箭,配合策騎的機動力,在狩獵和戰場上俱能發揮具大威力。可以想像一羣頭戴尖帽的騎射手,突然從側翼衝到敵陣前,就在這數分鐘間舉弓射出數百發箭,一輪箭雨後敵方折損不少,騎射手已絕塵而去。難怪強大如波斯和希臘也視斯基泰為令人畏懼的對手。

大英博物館斯基泰展覽網上直播的重溫片段,Mike Loades 示範斯基泰式上箭法約在00:10:00至00:12:00。

(本文最初發表在 CY L. @ Medium

更多弓箭射藝的文章請見 Toxophilia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Y L.-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04
「Toxophilia 習射札記」文章一覽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avatar-img
CY L.
37會員
106內容數
射箭學習筆記,不定期分享弓箭射藝的小知識和學習心得。內容從射箭運動到傳統射藝,涵蓋技巧、科學、競技、歷史、文化等等射箭的不同層面。
CY L.的其他內容
2025/03/11
配箭的基本原理(一)簡述了箭的重量(質量)、橈度、箭羽與箭的飛行動態的關係,其中重量和橈度是較決定性,且與弓力和拉距密切相關的因素。
Thumbnail
2025/03/11
配箭的基本原理(一)簡述了箭的重量(質量)、橈度、箭羽與箭的飛行動態的關係,其中重量和橈度是較決定性,且與弓力和拉距密切相關的因素。
Thumbnail
2025/03/10
能量殘留、目標射程、箭的重心、穿透力
Thumbnail
2025/03/10
能量殘留、目標射程、箭的重心、穿透力
Thumbnail
2025/03/07
射箭時箭的飛行軌跡與動態,依從力學法則,除了射手的動作,亦取決於弓和箭的物理量。配箭就是按物理量選擇與弓適配的箭。箭的飛行動態,主要有三方面: 拋物線軌跡(彈道) 擺動與回彈 旋轉
Thumbnail
2025/03/07
射箭時箭的飛行軌跡與動態,依從力學法則,除了射手的動作,亦取決於弓和箭的物理量。配箭就是按物理量選擇與弓適配的箭。箭的飛行動態,主要有三方面: 拋物線軌跡(彈道) 擺動與回彈 旋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不少讀者可能聽說過,戰國時代,趙國的君主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趙國戰力大增,成為戰國七雄中可與秦國匹敵的大國。 草原遊牧民族靈活的馬術、奔馳中仍可發箭的箭術,的確為不少定居國家稱羨。實際上不只趙國,許多帝國都曾經試圖模仿遊牧民族的騎射功夫。包含在西方的拜占庭帝國。 從最知名的匈人阿提拉開始,拜占庭
Thumbnail
不少讀者可能聽說過,戰國時代,趙國的君主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趙國戰力大增,成為戰國七雄中可與秦國匹敵的大國。 草原遊牧民族靈活的馬術、奔馳中仍可發箭的箭術,的確為不少定居國家稱羨。實際上不只趙國,許多帝國都曾經試圖模仿遊牧民族的騎射功夫。包含在西方的拜占庭帝國。 從最知名的匈人阿提拉開始,拜占庭
Thumbnail
Cataphract(Κατάφρακτος),在希臘語中,意思是「全覆裝甲騎兵」。顧名思義,這種重型騎兵全身披掛,完全由鱗甲、鎖子甲包裹,連坐騎也不例外。在古典時代,這些重騎兵揮舞長矛,朝著步兵陣列衝鋒的場面,真可說是死亡代名詞。 不過,這種騎兵並非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獨有。古典時代以來,「全
Thumbnail
Cataphract(Κατάφρακτος),在希臘語中,意思是「全覆裝甲騎兵」。顧名思義,這種重型騎兵全身披掛,完全由鱗甲、鎖子甲包裹,連坐騎也不例外。在古典時代,這些重騎兵揮舞長矛,朝著步兵陣列衝鋒的場面,真可說是死亡代名詞。 不過,這種騎兵並非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獨有。古典時代以來,「全
Thumbnail
可能跟我們想像有所不同,在中世紀戰爭中,參加作戰的騎士,其實不用特別擔心自己會命喪沙場,馬革裹屍而還,因為在中世紀之時,戰爭雖然經常發生,可是對於騎士階層來說,死亡卻未必是一件經常發生的事,也就是說,騎士在中世紀的時候的傷亡率一度驚人地低,低到我們今天都難以想像的程度。
Thumbnail
可能跟我們想像有所不同,在中世紀戰爭中,參加作戰的騎士,其實不用特別擔心自己會命喪沙場,馬革裹屍而還,因為在中世紀之時,戰爭雖然經常發生,可是對於騎士階層來說,死亡卻未必是一件經常發生的事,也就是說,騎士在中世紀的時候的傷亡率一度驚人地低,低到我們今天都難以想像的程度。
Thumbnail
十四世紀初,騎士與上世紀末區別很小。到了約1325-30年,增加板甲的使用變得常見。這是重建的williamFitzRalf爵士的穿戴,甲冑在許多方面都與上世紀末相像,主要的防禦是鎖子甲hauberk,但現在他在胳膊上有了邊溝形狀的板甲,肩上還有個圓盤狀物,另一個在護肘上,股甲保護著大腿。
Thumbnail
十四世紀初,騎士與上世紀末區別很小。到了約1325-30年,增加板甲的使用變得常見。這是重建的williamFitzRalf爵士的穿戴,甲冑在許多方面都與上世紀末相像,主要的防禦是鎖子甲hauberk,但現在他在胳膊上有了邊溝形狀的板甲,肩上還有個圓盤狀物,另一個在護肘上,股甲保護著大腿。
Thumbnail
謙卑(Humility)、誠實(Honesty)、憐憫(Compassion)、英勇(Valor)、公正(Justice)、犧牲(Sacrifice)、榮譽(Honor)、靈魂(Spirituality)——騎士八大美德,騎士精神的代表。
Thumbnail
謙卑(Humility)、誠實(Honesty)、憐憫(Compassion)、英勇(Valor)、公正(Justice)、犧牲(Sacrifice)、榮譽(Honor)、靈魂(Spirituality)——騎士八大美德,騎士精神的代表。
Thumbnail
*********************************** 這篇故事純屬虛構,請勿當真 本故事將同步發表於 小說頻道 PCGAMMA *********************************** = 聖女新娘 42 馬爾他騎士團 = 騎士、也被稱為武士,歐洲中世紀封建時代領主的
Thumbnail
*********************************** 這篇故事純屬虛構,請勿當真 本故事將同步發表於 小說頻道 PCGAMMA *********************************** = 聖女新娘 42 馬爾他騎士團 = 騎士、也被稱為武士,歐洲中世紀封建時代領主的
Thumbnail
冷兵器時代的陣型,某種程度上可以預測到對應的變化結果,還算是相當有趣。常見的縱陣轉橫陣,橫陣轉變為半包圍或是反過來的圓陣陣型,極為考驗將領的統御力,更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國力,以及政治管理技術的優劣。但這些進入到火槍時代後,開始有了一些變化,怎樣的變化?
Thumbnail
冷兵器時代的陣型,某種程度上可以預測到對應的變化結果,還算是相當有趣。常見的縱陣轉橫陣,橫陣轉變為半包圍或是反過來的圓陣陣型,極為考驗將領的統御力,更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國力,以及政治管理技術的優劣。但這些進入到火槍時代後,開始有了一些變化,怎樣的變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