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展覽| 王思遨《After Nothing Happens》:失敗的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Nicole Wong﹙王思遨﹚的極簡美學,以隨處可見的日常物品為材的創作,配合一起總有種朦朧的詩意和趣味。她的作品就像一個寓言故事 —— 乍看簡單而有趣,但必須細嚐才能品出背後的意味深長。
她在Rossi & Rossi 的最新個展「After Nothing Happens」感覺像個大蜘蛛網,展示的作品有延續她前作對物品功能、溝通、時間等等的討論,但最終把網連結起來的卻是名為「失敗﹙failure﹚」的絲。﹙個人認為failure比較符合後續的討論,因為作品的概念包含了失效、失敗等各種failure。﹚

先來看看舊作吧:
I Will Tell You In Person﹙2017﹚。本文所有圖片均由Rossi & Rossi與藝術家惠允使用。
《I Will Tell You In Person》﹙2017﹚,一本簡單的琴譜,藏着一個物種的悲歌。樂譜取材自一種絕種鳥類的鳴叫,這種鳥在絕跡之前,雄鳥和雌鳥會進行二重唱;但在那段最後的錄音中,我們卻只能聽到孤鳥獨鳴。這一聲聲孤獨的呼喚唱出了整個物種滅絕的無奈,同時也展現了Nicole Wong其中一個經常引用的創作主題:「物の哀れ」。物哀是日式美學中很重要的概念,簡單而言就是從世間萬物的姿態中體會各種微小的情緒。從一段錄音中,我們可以感悟一整個物種滅絕的渺小;這種感觸完美地展現了物哀。
除了藝術家的美學之外,我們也看到了一個失效的溝通過程。這件作品正好和藝術家的前作《Hope It Reaches You Well》﹙2016﹚相呼應;該前作的靈感源於一個電影角色一直寫信到沒人收信的地址,Nicole Wong便記錄了這些書信內容,並翻譯成盲人凸字再放入膠箱中。作品的「形式」和「內容」因此產生了矛盾 —— 懂凸字的人摸不到、看到的人不懂凸字,這些信件永遠無法被世人明白。Communication,源自於拉丁文的「communis」,具有「分享」或「建立共同想法」之意;而一份單聲部的琴譜,展現給我們的正是這麼一個永遠沒有回應、也無法被理解的交流。正如Nicole Wong所言:「溝通是一條脆弱的線,一旦崩斷,便會從此失去意義。」

藝術家對日常物品的再創作和對「功能」的探討也能在這個個展中窺探一二。《Still Fountain》﹙2020﹚乍看之下就像個普通的鐵架,但靠近了才發現架框上有黑色的墨水仿如音樂噴泉一樣起伏。
Still Fountain﹙2020﹚
我們可以說,這是一件「失敗」的家具;因為那些「毫無用處」的墨水使其承載物品的功能報廢,它已經失去了作為一個鐵架存在的意義。但若視之為「藝術品」,則每一個元素都有其意義。
這件作品仿佛在挑戰由現代主義先驅Louis Sullivan提出的「形式服從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思想,提出了疑問:一件物品的價值,該如何衡量呢?從一個角度界定的「失敗」,真的就是失敗嗎?
Dark Waters﹙2020﹚
同樣以被廢棄物為基礎的還有《Dark Waters》系列 ﹙2020﹚。藝術家在被遺棄的軟木板上舖上深色布料,營造出水面波光粼粼的光影和流動感。同時,每件作品上都有幾句和水有關的神話內容蝕刻在玻璃面板上。
這一個新系列乍看也是對「功能」和「內容」的探究,但有幾點細節卻值得我們玩味。我發現在Rossi & Rossi Project 的作品介紹中有這麼一句話:「藝術家表示她在凝視半披上緞面的軟木板時,感覺仿佛在凝視着深淵。﹙The artist described gazing into the bulletin board with its half draped satin background, feeling as if she was gazing into the abyss.﹚」
「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會凝視你。」當我們看着這個系列,我們看到甚麼?我們看到蝕刻在玻璃上的故事反映在「水面」上,在被遺忘的物件上映照的是講述遺忘的故事 —— 有孟婆、也有冥河﹙River Styx﹚。我們看到「失敗的」、沒有價值的物品會被遺忘;但若如神話故事所說,我們的一切在生命的盡頭都終將被遺忘,那是不是說我們也是一種「失敗」?
「失敗」,之於人類是甚麼?

在展場中間,也是整個個展的中心作品就是一部鋼琴,自動播放着經典而優美的月光奏鳴曲。但聽着聽着,就覺得不妥了:怎麼中間斷斷續續的?誒這裏是不是彈錯了?以下是Erikson Ting在開幕現場演奏《Étude》﹙2019–20﹚的表演,大家可以閉上眼聽聽,像不像一首名副其實的練習曲﹙Étude﹚?
這部作品的靈感源於Nicole Wong的鄰居一次又一次的重複練習彈琴;那些絆絆磕磕、機械性的練習全是「失敗」的演奏,但同時也是通往真正藝術的唯一之路。如果你會樂理,看着鋼琴四周的琴譜,你會看到這些密密麻麻的音符中記錄了一個不屈不朽地在失敗中堅持的靈魂。
「失敗」之於人類是甚麼?
或許Nicole Wong在展題中早已給出了答案 ——「After Nothing Happens」—— 甚麼也不會發生。「失敗」本身毫無意義,一時的失敗也不代表甚麼。跌倒了就再站起來,這是銘刻在人類血脈中的本能。
在Nicole Wong的個展中,我看到了在名為「失敗」的暗水上,映照出了人類在挫折中堅毅不屈地挑戰的身影。

「After Nothing Happens」展覽現場照。香港Rossi & Rossi,2020年。
本文所有圖片均由Rossi & Rossi與藝術家惠允使用。
All images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Rossi & Rossi, Hong Kong.
Nicole Wong: After Nothing Happens
HONG KONG Rossi & Rossi
13 JUN – 01 AUG 2020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會員
29內容數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如無書 的其他內容
對藝術界來說,應該從未想像過一個小小的病毒會讓他們如此進退失據。就在此時,大館正帶來了一個符合當前困境的新展覽:「言語不通」。這個不算太創新的命題在當下環境卻似乎被賦予了新的意義。比方說,在新冠肺炎的「界限」下,展方會如何處理表演和互動類的作品?
無關我們的想法,歷史的車輪依舊無情地輾過了一條又一條生命。周俊輝的「背影」,或許不是一個解答,而是一個問題:「當異常成為了日常,我們該如何自處?」
對藝術界來說,應該從未想像過一個小小的病毒會讓他們如此進退失據。就在此時,大館正帶來了一個符合當前困境的新展覽:「言語不通」。這個不算太創新的命題在當下環境卻似乎被賦予了新的意義。比方說,在新冠肺炎的「界限」下,展方會如何處理表演和互動類的作品?
無關我們的想法,歷史的車輪依舊無情地輾過了一條又一條生命。周俊輝的「背影」,或許不是一個解答,而是一個問題:「當異常成為了日常,我們該如何自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裝置藝術是一種獨特創作形式,追溯到法國藝術家杜尚。 「失聲畫眉之歌」探討數位時代的記憶議題,文本、水墨長卷、遮陽網、展牆,模擬社群軟體窺看私人情感的多重視角,觀者透過不同的觀賞狀態,感受作品的多維時空。 裝置藝術的魅力在於觀眾可以走進作品,當他們走出作品時,已經不一樣,這正是藝術的魔力所在。
Thumbnail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應曉薇和何思聰的事被發現了。
Thumbnail
台南藝文展覽意外帶來的啟發。從迷茫到領悟——這大概會是一個反覆的過程。能遇到拉回自我,重新提點自己的時刻,都能成為每一次推進自己的力量。遇見《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韓國藝術家Noma個展《希望滿懷》、《身體山島BODY ISLAND》關於手的複合媒材雕塑展。
Thumbnail
如果人生是動詞,有動作,有作用力,自然就有反作用力。把挫折當動詞,那就來個反動詞吧! 生活也更豐富、有挑戰性 ? 習慣被現狀挫折所束縛,就不會追求更高的目標心願。 關於成功與挫折,怎麼面對? 每個人都想成功,但成功就像一杯高山烏龍,只有在經歷過挫折的磨練後,才會品嚐到它真正的甘甜。沒有兒茶素甘苦交融
Thumbnail
前陣子到剝皮寮藝術街區參觀了一個小小的、但卻觸動我心的藝術展「此刻我在:機構長者藝術展」,是由楊純鑾到住宿機構帶領中度以上失智老人的藝術工作坊。記得以前看法蘭岑的一本書說,「失智就是一種慢性的死亡」。我很好奇,失智了以後,長者的世界還剩下什麼? 策展者設定了幾個問題「家是什麼?」「你最思念的人?」
Thumbnail
「但偶爾,我會在不斷發聲反對的過程中感到疲累和絕望。/在這種時候,我的小狗畫就是我暫時的避難所。」──中村一般《こいぬとはな》(小狗與花)後記 作品集《HEAVEN》收錄了這次台灣個展39幅作品當中的25幅,《こいぬとはな》則集結2023年東京個展作品。整個系列的創作背景,在後者的後記有清楚的交代
Thumbnail
人們都只盯着還未填滿的半杯水,忘掉了自己已經擁有了半杯水。空靈的琴音和人聲,慢慢加上弦樂,慢慢加上管樂,古典味濃的曲風,誰說早已不適用於現代?誰說早已被淘汰?
Thumbnail
「描繪,不應是事物,而是它帶來的效果」(to paint, not the object, but the effect it produces) ——19世紀法國詩人/斯特凡·馬拉美。   今天,「忘憂」成了奢侈的願望。 2020年以來,天候異常、病毒、戰火恐懼連連,世界彷彿成了憂慮漫溢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裝置藝術是一種獨特創作形式,追溯到法國藝術家杜尚。 「失聲畫眉之歌」探討數位時代的記憶議題,文本、水墨長卷、遮陽網、展牆,模擬社群軟體窺看私人情感的多重視角,觀者透過不同的觀賞狀態,感受作品的多維時空。 裝置藝術的魅力在於觀眾可以走進作品,當他們走出作品時,已經不一樣,這正是藝術的魔力所在。
Thumbnail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應曉薇和何思聰的事被發現了。
Thumbnail
台南藝文展覽意外帶來的啟發。從迷茫到領悟——這大概會是一個反覆的過程。能遇到拉回自我,重新提點自己的時刻,都能成為每一次推進自己的力量。遇見《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韓國藝術家Noma個展《希望滿懷》、《身體山島BODY ISLAND》關於手的複合媒材雕塑展。
Thumbnail
如果人生是動詞,有動作,有作用力,自然就有反作用力。把挫折當動詞,那就來個反動詞吧! 生活也更豐富、有挑戰性 ? 習慣被現狀挫折所束縛,就不會追求更高的目標心願。 關於成功與挫折,怎麼面對? 每個人都想成功,但成功就像一杯高山烏龍,只有在經歷過挫折的磨練後,才會品嚐到它真正的甘甜。沒有兒茶素甘苦交融
Thumbnail
前陣子到剝皮寮藝術街區參觀了一個小小的、但卻觸動我心的藝術展「此刻我在:機構長者藝術展」,是由楊純鑾到住宿機構帶領中度以上失智老人的藝術工作坊。記得以前看法蘭岑的一本書說,「失智就是一種慢性的死亡」。我很好奇,失智了以後,長者的世界還剩下什麼? 策展者設定了幾個問題「家是什麼?」「你最思念的人?」
Thumbnail
「但偶爾,我會在不斷發聲反對的過程中感到疲累和絕望。/在這種時候,我的小狗畫就是我暫時的避難所。」──中村一般《こいぬとはな》(小狗與花)後記 作品集《HEAVEN》收錄了這次台灣個展39幅作品當中的25幅,《こいぬとはな》則集結2023年東京個展作品。整個系列的創作背景,在後者的後記有清楚的交代
Thumbnail
人們都只盯着還未填滿的半杯水,忘掉了自己已經擁有了半杯水。空靈的琴音和人聲,慢慢加上弦樂,慢慢加上管樂,古典味濃的曲風,誰說早已不適用於現代?誰說早已被淘汰?
Thumbnail
「描繪,不應是事物,而是它帶來的效果」(to paint, not the object, but the effect it produces) ——19世紀法國詩人/斯特凡·馬拉美。   今天,「忘憂」成了奢侈的願望。 2020年以來,天候異常、病毒、戰火恐懼連連,世界彷彿成了憂慮漫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