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那些若有所感、卻指認不能的片刻:王冠蓁《幽靈說》畫展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王冠蓁作品,拍攝於伊日藝術計畫YIRI ARTS

王冠蓁作品,拍攝於伊日藝術計畫YIRI ARTS

多年前在朋丁書店的「未來雜貨」展上,第一次認識了王冠蓁的作品。當時還在獨立書店推廣組織的我,一眼就被王冠蓁以書籍為型的陶藝作品所吸引,也才開始認識、並喜愛上他的畫作。

2022年底,王冠蓁最新的展覽《幽靈說》在台南美術館展出。那時我因為工作的關係未能南下,覺得非常扼腕。所幸不久之後,《幽靈說》在台北內湖的伊日藝術計畫YIRI ARTS再次展出,讓我有幸多次前往參觀,甚至帶了家人一同欣賞。

光彩亮麗才是美?

每次在伊日觀賞《幽靈說》,我的心情都是愉悅的。但出我意料之外的,是某次帶家人一同前往看畫時,家人對王冠蓁的作品感到有些驚恐,覺得作品中的人物不是那麼精神奕奕,甚至懷疑畫家是不是心理有什麼糾結。

其實王冠蓁本人應該也常常面對這樣的質問。在過往的訪談中,他提到自己的家人也常常關心他,說可以畫「更美」,或是可以畫「賣得出去」的作品。

不過對於這點,王冠蓁說雖然他也喜歡美好的東,但在這個大家同汲汲營營展現美、展現可愛的時代,他覺得這些事物已經夠多了。王冠蓁說:「如果所有的東西都那麼平滑、那麼滑順、這麼美好的話,(好像)就不需要我了。」

王冠蓁作品,拍攝於伊日藝術計畫YIRI ARTS

王冠蓁作品,拍攝於伊日藝術計畫YIRI ARTS

其實在去年2022年伊日藝術計畫舉辦的聯合展《醜UGLY》,王冠蓁的作品也參與展出。展覽雖然以「醜」之名作為號招,但這並不是說這些作品真有多醜,更不是為了秀異獵奇。我想《醜UGLY》展覽更大的目的,是要反思這社會主流的美感。

在這消費至上的社會中,人們的美感經驗逐漸被商業力、被聲量給定型,我們對於美醜的判斷變得狹窄,對於多元文化的欣賞能力也被削弱了。對我而言,在對於審美價值逐漸單一化的現代,王冠蓁的作品反而更顯得有個性。

王冠蓁畫中的角色是這個時代不羈的一群,他們彷彿睥睨、無視既有的規範,自成一格的活在自身創造的氛圍之中。王冠蓁的藝術手法創造了一個環境、一個可能性,讓疲於功利價值觀的人們找到了一個可以稍微歇息的空間。

安放不安情緒的小木屋

在這次展覽的空間中,有一座由木板搭設,名為「不知之屋」的小木屋。木屋裡掛滿了相對較為大幅的畫作。有評論提及,這裝置令人想起王冠蓁第一次個展《在疲憊與等待沒有遮蔽之處》。

說到這裡,就要提到「在疲憊與等待沒有遮蔽之處」的小故事了。在王冠蓁還在就學時,做為工讀生的他在清掃美術館儲藏空間的時候,看到了一棟一棟木造的房子被封存在裡頭,那是藝術家陳愷璜的作品《疲憊與等待之屋》。

看著一間間被藏封著的木房,王冠蓁心想,當這些木屋都被封藏時,那疲憊與等待的心情要何處安放呢?以此想法,延伸出了她的第一次個展《在疲憊與等待沒有遮蔽之處》。

raw-image

在《幽靈說》的展覽裡的這間小木屋,也被人聯想到《在疲憊與等待沒有遮蔽之處》。看著小木屋裡相對較大的畫作,繪畫的內容似乎更加戲劇化與沉重。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彷彿末日降臨,一伙人搭著車在被海水淹沒的道路中行駛。也可以看到兩個男人站在屋內陰影裡,被藍色抑鬱的氛圍壟罩。還有多人成列搭著,而怪風將他們吹得搖晃扭曲,這是他的作品《黑色的風》。也能看到費力把頭塞進水晶洞的人,黑色幽默中感受到好運難得的無奈。

屋裡的繪畫,人物依舊有著王冠蓁的風格,他們都淡定著,自成一格。但他們面對的卻是極度不安定的大環境,這讓此區的畫作都有著緊張感。

對我來說,當那些被壓抑的心情都被安放在屋裡時,可以讓我們真正面對那些平時被忽略的情緒。但同時,這些晦澀的情緒似乎也在此疊加起來而放大了。這才發現,原來我們平時忽視的那些情緒,竟是那麼地強大。

被定義與尚未被定義的創作

《幽靈說》展覽中,我很喜歡這一角落的繪畫。那是一片牆上,擺滿了大小不一、規則不一的畫作。畫作的內容也各有不同,有幽默小品、有憂鬱人物、有遊戲著的人們、有植物、有街景……。

這些作品對於某些人來說,或許比較像習作,不是嚴格定義上的「作品」,但我喜歡梁廷毓的評論

在此過程中觸及「草圖」和「作品」之間的界線,涉及書寫(writing)、素描(drawing)和繪畫(painting)之間的複雜關係,甚而是一種「繪畫—書寫」狀態的素描。……畫布上那些似有若無的筆跡、橫橫豎豎、迷亂無章的的痕跡(traces),這些如幽魂般的軌跡、印跡,恣意串流在新、舊交疊的層層書寫痕跡之中。既是從草圖到作品過程中的繪畫痕跡,也是意識流的書寫和塗抹,指向一處由繪畫構成的非思之域。

王冠蓁作品,拍攝於伊日藝術計畫YIRI ARTS

王冠蓁作品,拍攝於伊日藝術計畫YIRI ARTS

王冠蓁作品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他畫中的人物、主題,似乎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有意無意的逃脫世俗既定的安排。在過去的專訪中,王冠蓁提到許多當代的學者,會認為這世代的年輕人是頓挫時代的草莓族,鎮日只關心微小的事物,追求小確幸,對於世間大事漠不關心,也沒有企圖心。

但王冠蓁認為,其實年輕人知道這時代並不那麼美好,也不認為他們追求的真是什麼值得確幸的事情。而且,有些事情雖然看似微小,但卻不代表不重要。更不用說,日常生活其實就是由這些微小事物累積而成的。王冠蓁問:「那為什麼不去好好的抓住它們,而是讓它們一直好像是小東西就丟掉?要去抓一個大議題才是真正藝術家該去做的事情?這是我很沒有辦法去理解的事情。」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觀念,王冠蓁的作品不會刻意去描繪一個宏大敘事的故事。他的作品許多都是由日常生活的主題所構成,透過那些流露任性、執拗表情的人物,將我們平時容易忽略的日常片刻彰顯了出來。

所以同樣地,那些「不是畫作的畫作」,諸如草稿、隨筆、速寫、練習等,其實也帶有其重要性,他們也都是日常的一環,都是一個個渺小但珍貴的瞬間。

幽靈與詩

走筆至此,我想已經接近了《幽靈說》此次展覽的主題了。王冠蓁在《幽靈說》南美館的DM上這樣詩意的寫著:

繪畫在我知道畫畫並畫出第一個形象的時候還未被死,或也許我想切入的縫就在兩個墓之間長滿芒草筆觸的徑,撿拾沿途填塚制落的磁磚、缺角的陶瓷酒杯,只想在遊走中能與幽靈對視、沾取再成為形狀。

王冠蓁作品,拍攝於伊日藝術計畫YIRI ARTS

王冠蓁作品,拍攝於伊日藝術計畫YIRI ARTS

人們總是偏好將眼光放在那些已確認的事物上:也許是那些美好的擺拍、重要的政治事件、廣被討論的社會議題等等。但有很多時候,一些瑣碎的、幽微的情感,像是浮光掠影般的懸在那裡,我們若有所感,卻又指認不能。藝術家能透過藝術手法,將這些飄懸在那、彷若幽靈的存在給指認出來,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

其實,這就是所謂的詩意吧。詩,便是透過既有的文字、影像,將那些看不見、說不清的事物給描繪出來的過程。

我是怎麼被畫出來的,
關於放置的位⼦,
或公開⽽隱晦的記事,
很多事情都是後來才知道的,
搞不清楚畫下那⼀筆的時候在想什麼,
為什麼我們在這個身體裡,
所以在隱蔽的房⼦裡幽靈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洪七的沙龍
28會員
87內容數
洪七 隨意系部落客
洪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26
有時我們人單單一個念頭的反覆,好像就會創造出不同的人生支線。 例如當女生跟男生說自己懷孕了,男生的一個反應,也許是出於懦弱、不負責任、甚或相反的喜悅、嚴肅等等,好像都會創造出不一樣的未來。
Thumbnail
2024/09/26
有時我們人單單一個念頭的反覆,好像就會創造出不同的人生支線。 例如當女生跟男生說自己懷孕了,男生的一個反應,也許是出於懦弱、不負責任、甚或相反的喜悅、嚴肅等等,好像都會創造出不一樣的未來。
Thumbnail
2024/09/15
我們真的可能光靠內心有夢,用想的,就將夢想實現嗎? 這太不現實了,對不對?更多時候,其實是一堆一些奇想積在腦中,想法一直是想法,沒辦法落地。等過了一段時間,那些擱置在腦中的念頭就一個個沉入潛意識裡堆灰塵了。那麼,這些標榜靠書寫改變人生的書籍,他真正的意義為何?
Thumbnail
2024/09/15
我們真的可能光靠內心有夢,用想的,就將夢想實現嗎? 這太不現實了,對不對?更多時候,其實是一堆一些奇想積在腦中,想法一直是想法,沒辦法落地。等過了一段時間,那些擱置在腦中的念頭就一個個沉入潛意識裡堆灰塵了。那麼,這些標榜靠書寫改變人生的書籍,他真正的意義為何?
Thumbnail
2024/08/04
這本書談及遺物整理和孤獨死的話題,內容並不會讓人感到過於悲傷。小島美羽的寫作風格輕盈,不帶太多情緒渲染,他只是平淡地記錄事實。在書中,他詳細描述了各種不同的孤獨死場景,並以微縮模型的方式再現了這些場景,讓讀者更直觀地理解這種現象背後的社會問題。
Thumbnail
2024/08/04
這本書談及遺物整理和孤獨死的話題,內容並不會讓人感到過於悲傷。小島美羽的寫作風格輕盈,不帶太多情緒渲染,他只是平淡地記錄事實。在書中,他詳細描述了各種不同的孤獨死場景,並以微縮模型的方式再現了這些場景,讓讀者更直觀地理解這種現象背後的社會問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週末久違前往位於萬華的剝皮寮,本來是為了看無家者書寫為主題的<大人的寫寫字>,卻先撞進了脆弱畫室的<來到夢之島>這個貧窮經驗者的藝術創作展,被感動地一塌糊塗。
Thumbnail
  週末久違前往位於萬華的剝皮寮,本來是為了看無家者書寫為主題的<大人的寫寫字>,卻先撞進了脆弱畫室的<來到夢之島>這個貧窮經驗者的藝術創作展,被感動地一塌糊塗。
Thumbnail
人們總是偏好將眼光放在那些已確認的事物上:也許是那些美好的擺拍、重要的政治事件、廣被討論的社會議題等等。但有很多時候,一些瑣碎的、幽微的情感,像是浮光掠影般的懸在那裡,我們若有所感,卻又指認不能......
Thumbnail
人們總是偏好將眼光放在那些已確認的事物上:也許是那些美好的擺拍、重要的政治事件、廣被討論的社會議題等等。但有很多時候,一些瑣碎的、幽微的情感,像是浮光掠影般的懸在那裡,我們若有所感,卻又指認不能......
Thumbnail
「台中藝術博覽會」今年在林酒店舉辦,每間房就是一個獨立的展間,最有品質的觀賞方式,到了展覽間快速瀏覽,自己有感覺的作品再停留,若展間人太多自動略過,不然看到最後會有一種大腦要炸掉、缺氧的感覺。 藝術作品的「價值」與「價格」間的平衡點,是我最好奇的部分,我不是收藏家,到底什麼作品,我會心動?目前..
Thumbnail
「台中藝術博覽會」今年在林酒店舉辦,每間房就是一個獨立的展間,最有品質的觀賞方式,到了展覽間快速瀏覽,自己有感覺的作品再停留,若展間人太多自動略過,不然看到最後會有一種大腦要炸掉、缺氧的感覺。 藝術作品的「價值」與「價格」間的平衡點,是我最好奇的部分,我不是收藏家,到底什麼作品,我會心動?目前..
Thumbnail
「被療癒」這個詞會不會有點泛濫?現代人壓力大,必須將理性思考放在第一優先,而將感性的一面埋在心底,所以當自己的感性被激發時,不知如何形容就用被「療癒了」這個詞。
Thumbnail
「被療癒」這個詞會不會有點泛濫?現代人壓力大,必須將理性思考放在第一優先,而將感性的一面埋在心底,所以當自己的感性被激發時,不知如何形容就用被「療癒了」這個詞。
Thumbnail
黃俊嘉老師的作品。我佇足良久,看不出是什麼字詞,只看到一個愛心。
Thumbnail
黃俊嘉老師的作品。我佇足良久,看不出是什麼字詞,只看到一個愛心。
Thumbnail
「被消失」的商店?永遠到不了的終點線?還有複眼叢林和創作者金句。
Thumbnail
「被消失」的商店?永遠到不了的終點線?還有複眼叢林和創作者金句。
Thumbnail
昨天聽了一場很棒的寫生展講座 因為喜愛畫畫,所以揹著畫架去旅行 行囊裡最重的是畫家的畫架與粉彩 為了喜歡的景,可以跋山涉水 爬山爬到腿發抖都不敢坐下來歇息 因為一坐下來,就會不想動了 因為一旦休息,再站起來腿會更痠痛 為了旅途中無意間看到的景色 雖然是一般人眼裡平凡不已、甚至又髒又醜 但在畫家眼裡
Thumbnail
昨天聽了一場很棒的寫生展講座 因為喜愛畫畫,所以揹著畫架去旅行 行囊裡最重的是畫家的畫架與粉彩 為了喜歡的景,可以跋山涉水 爬山爬到腿發抖都不敢坐下來歇息 因為一坐下來,就會不想動了 因為一旦休息,再站起來腿會更痠痛 為了旅途中無意間看到的景色 雖然是一般人眼裡平凡不已、甚至又髒又醜 但在畫家眼裡
Thumbnail
短且小的份量承載著王丹為期不過五六年內的散文作品,也因如此,若不是裝幀美過了頭,與王丹文字倒不盡然能產生共鳴的我,實在說不上能多喜歡這本《人面桃花》。
Thumbnail
短且小的份量承載著王丹為期不過五六年內的散文作品,也因如此,若不是裝幀美過了頭,與王丹文字倒不盡然能產生共鳴的我,實在說不上能多喜歡這本《人面桃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