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孽子》中的我的鄉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看了某一本偏紀實性的同志小說,故事最後引用了白先勇《樹猶如此》這篇文章中最後一段文字。
......抬望眼,總看見園中西隅,剩下的那兩顆義大利柏樹中間,露出一塊楞楞的空白來,缺口當中,映著湛湛青空,悠悠白雲,那是一道女媧煉石也無法彌補的天裂。
因為這一段,我忍不住在上班時,偷偷看完了整篇文章。一位日本友人的猝死,讓我想到她跟她的伴侶,就像文中的白先勇與王國祥,就這樣站在了天裂的兩側,此生不復見。
白先勇,只模模糊糊的記得國中讀過的《孽子》。描述的世界既隱晦又充滿神祕,說的故事當時十幾歲的年紀沒有太理解也就稱不上無法接受。過了這麼多年因為《樹猶如此》帶來的震撼,我再次翻開了這本書。
允晨版封面
書裡的場景因為台北大學四年與工作八年,現在日本東京上班的經驗,就這樣,猝不及防地在多年之後出現意想不到的連結。
台北的龍江、中山北、南京西、長春、吉林、淡水河、三重埔等等,都是我曾經的生活範圍。甚至六條通會講日文的媽媽桑還接待過我帶去的日本「旦那」。「梅子台菜」依然從1965年在燈紅酒綠中屹立不搖,可惜我沒有吃過。
書中描述的那些台北獨有的灼熱、氣味、焦躁、汗水、黏膩,瞬間撲面而來,又討厭、又熟悉。這股氣息從70年代的台北越過石垣島、宮古島、沖繩本島一路飄到2020年的東京,逼得我呼吸困難,卻又產生某些隱晦的共鳴。
書中常常會出現台語夾雜的對話,某些我一直以為是台語的字眼,原來是日文。記得阿姨打麻將時叫我爸的那一聲「膩桑」、對弟弟暱稱的「阿那答」、上計程車打招呼的「運將」,都是歷史的軌跡。一樣是閩南語,但是台灣的帶有一些日本殖民時代的痕跡,像只屬於我們的暗語,我竊竊的想、偷偷的樂。
我甚至發現日本的國書刊行會在2006年翻譯了這本書,譯者是陳正醍,現已絕版。翻遍神保町的舊書店都沒有,後來堪堪在網路上找到一本書況不錯的二手本,牙一咬花了一個禮拜的生活費購入,這個是我的執念。
日文版《孽子》
實在是太好奇,那些市井罵人的話、那個世界獨特的神態,是怎麼用日文表現的?封面選色也很有意思,是日本出版社對這個故事的印象嗎?就像青春鳥們的明目張膽,灼灼炙人,大剌剌的在他們的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感。
場景不時會穿插日本。
小玉從林樣那邊聽來,在日本泡沫時代有名的中國餐廳「留園(りゅうえん)」,我也查到了當時就在東京鐵塔附近,由大名鼎鼎的上海盛家經營,家喻戶曉的一支廣告是一對香港雙胞胎拍攝。事隔多年同事們已忘記餐廳的滋味,但卻都還記得廣告歌旋律,輕快地舉著兩手的食指,左右搖擺的對我唱起「リンリンランラン〜りゅうえん」。後來隨著經濟崩盤,留園已歇業,據說盛家親戚依然在大門駅經營著上海菜「新亞飯店」,延續那個時代的一點點顏色。
リンリンランラン(網路圖片)
鈴鈴・蘭蘭( 音譯)是一對中美混血雙胞胎於香港出道
而小玉心心念念尋的「中島正雄」上班的銀座資生堂已經翻新,銀座過去最大的「松坂屋」也在2017年改建成「GINZA SIX」,小玉這份對父親、對自己的執念不知道是不是還在這個島國各地遊盪,還是小玉的靈魂迷失在新宿歌舞伎町,找不到回家的路?
銀座資生堂
王夔龍即時趕來了......陡然間,撲通一聲,他那高大嶙峋的身軀,竟然跌在傅老爺子墓前,他全身匍匐,頂額抵地,開始放聲働哭起來,他那高聳的雙肩,急劇地抽搐著,一聲比一聲大,一聲比一聲兇猛。......那輪巨大的赤紅的夕陽,正正落在山頭,把王夔龍照得全身浴血一般。......隨著夕輝的血浪,沸沸滾滾往山腳沖流下去,在那千塋百冢的山谷裡,此起彼落地激盪著。
最後,我在東京Peter Doig的畫展中,與Red Boat(Imaginary Boys)這幅畫相遇的時候,就好像看見了他們一樣。
Peter Doig, 2004, Red Boat(Imaginary Boys), oil on canvas, 199X186 cm
希望有天也可以到紐約曼哈頓的中央公園,拼王夔龍的那一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2會員
103內容數
在詭譎多變的國際情勢下,日本媒體與評論家們是怎麼看待這些問題的呢? 與聚集了日本眾多新聞工作者網站ーJBpress達成合作,不定期翻譯國際觀點相關文章,期待帶給大家不同的視野與思考方式。 ※本專題文章皆為授權翻譯作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波波先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記得以前課本對於選讀的文章的作者介紹都只有寥寥數行,對於一生不得志、貶謫、流放這些字也不是十幾歲的自己可以想像的。
「看到什麼顏色它就是什麼顏色。太陽下一個顏色,月亮下一個顏色,燈泡下又是一個顏色,這有什麼不對?說不定它本來就是粉白的被太陽照成胭脂色的呢!你們都看錯了,你們是瞎的。」
記得以前課本對於選讀的文章的作者介紹都只有寥寥數行,對於一生不得志、貶謫、流放這些字也不是十幾歲的自己可以想像的。
「看到什麼顏色它就是什麼顏色。太陽下一個顏色,月亮下一個顏色,燈泡下又是一個顏色,這有什麼不對?說不定它本來就是粉白的被太陽照成胭脂色的呢!你們都看錯了,你們是瞎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思舊賦》是白先勇的短篇小說,描述了一位忠心的老僕人和一位老婦人對談,講述他們曾經主人家的變故。故事描述了李家的前世今生,寫得很有意境。故事充滿了遺憾,讓人回味。
Thumbnail
廣場的這棵大樹, 從青翠走向枯黃, 再由凋零回歸茂盛, 就這麼輪迴著, 我總會想起白先勇的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Thumbnail
自認直男異性戀的我,生平第一次接觸的同志文學,是白先勇的《孽子》。在剛解嚴的時代偷偷讀這本書,其實是很掙扎的:一個就讀男校的高中生,萬一被人發現在讀這種「娘娘腔」的東西,一定會被直男同學們覇凌的。但是《孽子》所描寫的同志世界實在迷人,在台北新公園的夏夜裏揮汗尋覓真心的過程,在社會的異樣眼光下奮力求生
Thumbnail
作者李雅容,也就是李應鏜的女兒,在自序裡提及自己兒時在家中從旁觀察的時刻,那些來訪的客人和父親、母親的交談,總是用著一口道地的臺語,對許多人而言,生活於1930-1950年代的臺灣地方仕紳,總好像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而對於她而言,卻是一段真實的童年。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數日後,揚州市集暗巷裡的某間書攤前,老闆正在大聲招呼著。 「大作家青山一發推出最新小冊子啦!『土火雙行』裡的同袍兄弟之愛絕對讓妳心動、感動更激動!前五十名還有親筆簽名,快快快!」 瞬間,整條巷子擠滿了興奮而驚呼不已的少女少婦們。
〈永遠的尹雪艷〉出自白先勇經典著作《台北人》,故事主要發生於位處臺北的尹公館,講述傳奇人物尹雪艷行雲流水的社交手腕,及其神秘卻又令人著迷的個人魅力。在白先勇筆下的細緻刻畫,尹雪艷的形象躍然紙上,為字句間鑲上大時代色彩,閃爍著繁華落盡卻依舊在表面維繫的光鮮亮麗,如同尹雪艷永遠的不老、永遠的始終如一。
Thumbnail
不知是年紀大了,或是生活讓我對世界的理解更深沉,近年日本空靈幽暗的獨特美學常常觸動到我,所以大西克禮這套日本美學系列探討的「物哀、侘寂、幽玄」可謂中正紅心。 難得我對美術書籍產生興趣,於是一頭熱的翻開這本「物哀」。結果發現⋯⋯我跨不過閱讀此書的知識門檻,全程讀得很費勁。 作者主要引述文學用例及學
Thumbnail
四十歲以上的台港東南亞華人的青春歲月裡,總有一塊是金庸駐留的。 而我,是高中開始結緣的。當時金庸還未解禁, 鹿鼎記封面書名是"小白龍 司馬翎著"。楊過跳下絕情谷就再也沒上來呢!
Thumbnail
歐陽子曾說:「白先勇才氣縱橫、不受拘束;他嘗試過各種不同樣式的小說,處理過各種不同類似的題材。難得的是,他不僅嘗試寫,而且寫出來的作品,差不多都非常成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思舊賦》是白先勇的短篇小說,描述了一位忠心的老僕人和一位老婦人對談,講述他們曾經主人家的變故。故事描述了李家的前世今生,寫得很有意境。故事充滿了遺憾,讓人回味。
Thumbnail
廣場的這棵大樹, 從青翠走向枯黃, 再由凋零回歸茂盛, 就這麼輪迴著, 我總會想起白先勇的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Thumbnail
自認直男異性戀的我,生平第一次接觸的同志文學,是白先勇的《孽子》。在剛解嚴的時代偷偷讀這本書,其實是很掙扎的:一個就讀男校的高中生,萬一被人發現在讀這種「娘娘腔」的東西,一定會被直男同學們覇凌的。但是《孽子》所描寫的同志世界實在迷人,在台北新公園的夏夜裏揮汗尋覓真心的過程,在社會的異樣眼光下奮力求生
Thumbnail
作者李雅容,也就是李應鏜的女兒,在自序裡提及自己兒時在家中從旁觀察的時刻,那些來訪的客人和父親、母親的交談,總是用著一口道地的臺語,對許多人而言,生活於1930-1950年代的臺灣地方仕紳,總好像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而對於她而言,卻是一段真實的童年。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數日後,揚州市集暗巷裡的某間書攤前,老闆正在大聲招呼著。 「大作家青山一發推出最新小冊子啦!『土火雙行』裡的同袍兄弟之愛絕對讓妳心動、感動更激動!前五十名還有親筆簽名,快快快!」 瞬間,整條巷子擠滿了興奮而驚呼不已的少女少婦們。
〈永遠的尹雪艷〉出自白先勇經典著作《台北人》,故事主要發生於位處臺北的尹公館,講述傳奇人物尹雪艷行雲流水的社交手腕,及其神秘卻又令人著迷的個人魅力。在白先勇筆下的細緻刻畫,尹雪艷的形象躍然紙上,為字句間鑲上大時代色彩,閃爍著繁華落盡卻依舊在表面維繫的光鮮亮麗,如同尹雪艷永遠的不老、永遠的始終如一。
Thumbnail
不知是年紀大了,或是生活讓我對世界的理解更深沉,近年日本空靈幽暗的獨特美學常常觸動到我,所以大西克禮這套日本美學系列探討的「物哀、侘寂、幽玄」可謂中正紅心。 難得我對美術書籍產生興趣,於是一頭熱的翻開這本「物哀」。結果發現⋯⋯我跨不過閱讀此書的知識門檻,全程讀得很費勁。 作者主要引述文學用例及學
Thumbnail
四十歲以上的台港東南亞華人的青春歲月裡,總有一塊是金庸駐留的。 而我,是高中開始結緣的。當時金庸還未解禁, 鹿鼎記封面書名是"小白龍 司馬翎著"。楊過跳下絕情谷就再也沒上來呢!
Thumbnail
歐陽子曾說:「白先勇才氣縱橫、不受拘束;他嘗試過各種不同樣式的小說,處理過各種不同類似的題材。難得的是,他不僅嘗試寫,而且寫出來的作品,差不多都非常成功。」